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5章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此承上章而复问也。经脉篇曰。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经脉之常。故帝以脏腑阴阳。合于人形。法于四时五行。而为救治之法。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反逆为从。谓之得。反顺为逆。谓之失。张兆璜曰。合人形者。以脏腑阴阳合于九窍九候。)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此篇论察其腑脏而知死生之期。然须法于四时五行生克之顺逆。而后死生可必。故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言天之十干四时。地之五谷五味。人之五脏五气。皆合于此五者。以此五者而合参之。则成败死生可决矣。更贵更贱者。贵贱更互也。间者。持愈之时。甚者。加甚之时也。)帝曰。愿卒闻之。(卒、尽也。)岐伯曰。肝主春。(肝主春木之气。)足厥阴少阳主治。(足厥阴主乙木。足少阳主甲木。二者相为表里。而主治其经气。)其日甲乙。(甲为阳木。乙为阴木。在时为春。在日主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主春生怒发之气。故苦于太过之急。宜食甘以缓之。)心主夏。(心主夏火之气。)手少阴太阳主治。(手少阴主丁火。手太阳主丙火。二者相为表里。而主治其经气。)其日丙丁。(丙为阳火。丁为阴火。在时主夏。

在日为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吴氏曰。心以长养为令。志喜而缓。缓则心气散逸。自伤其神矣。急宜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长夏、六月也。谓火土相生之时。)足太阴阳明主治。(足太阴主己土。足阳明主戊土。二经相为表里。而主治其经气。)其日戊己。(戊为阳土。己为阴土。位居中央。)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属阴土。喜燥恶湿。

苦乃火味。故宜食苦以燥之。张二中曰。喜燥者。喜母气以资生。苦湿者。恶所胜之乘侮。)肺主秋。(主秋金之令。)手太阴阳明主治。(手太阴主辛金。手阳明主庚金。二经相为表里。而主治经气。)其日庚辛。(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在时主秋。在日主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主收降之令。故苦气上逆。宜食苦以泄下之。)肾主冬。(主冬水之令。)足少阴太阳主治。(足少阴主癸水。足太阳主壬水。二经相为表里。而主治经气。)其日壬癸。(壬属阳水。癸属阴水。在时主冬。在日为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者水脏。喜润而恶燥。宜食辛以润之。谓辛能开腠理。使津液行而能通气。故润。以上论五脏之本气。而合于四时五行五味也。)病在肝。愈于夏。(此论邪气之客于身。而病在五脏者。亦合于四时五行。而有间甚之时日也。病在肝。愈于夏者。子制其鬼贼。而能令母实也。)夏不愈。甚于秋。(子休而贼旺。至其所不胜而甚也。)秋不死。持于冬。(贼气休而得母气之养。至其所生而持也。)起于春。(自得其位。故复起也。此论死生之月节也。余脏仿此。)禁当风。(风气通于肝。故禁而弗犯。)肝病者。愈在丙丁。(至其所生而愈也。)丙丁不愈加于庚辛。(金克木也。)庚辛不死。持于壬癸。(得母气之所生而持。)起于甲乙。

(本气复旺而起。此论死生之期日也。)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平旦乃木气生旺之时。故爽慧。下晡乃金旺之时。故病甚。夜半得母之生气。故安静。此论间甚之时也。)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肝气受邪。则木郁而欲散。

故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按岁运。厥阴之胜。以酸泻之。少阴之胜。以甘泻之。太阴之胜。以苦泻之。

又曰。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咸。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金位之主。

其泻以辛。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苦。五味阴阳之用。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

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 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夫肝病者。厥阴之胜也。邪盛则正虚。故以辛之发散。以散其木郁。以辛之润。以补其肝气。以酸之泄。以泻其有余。所谓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余脏准此。)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不死则能持。

能持则能愈矣。)禁温食热衣。(心恶热也。)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

(当愈不愈。故有所加。值死不死。故有所起。)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灵枢经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故自得其位而慧。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静也。)心欲 。急食咸以 之。( 叶软。心为火脏。心病则刚燥矣。故宜食咸以 之。)用咸补之。

甘泻之。(咸味下泄上涌而从水化。能泄心气以下交。涌水气以上济。水火既济。则心气自益。火欲炎散。以甘之发散而泻之。)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胃欲清饮。故禁温食。饱食伤脾。故禁饱食。脾属阴土而恶湿。故湿地濡衣。咸宜禁之。)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天之十干。化生地之五行。地之五行。化生人之五脏。生于地。悬命于天。是以生于五行。

而归命于十干也。)脾病者。日 慧。日出甚。下晡静。( 音迭。 、日 也。应长夏之时。故慧。日出乃木旺之时。

故甚。下晡乃申酉之分。应秋金之令。故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土德和浓。故欲缓。病则失其中和之气矣。故宜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脾病则土郁矣。故用苦味之涌泄。以泻夺之。以甘之缓补之。金匮要略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是以顺其所欲之味为补也。)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形寒饮冷则伤肺。故皆禁之。)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始病则以岁月期之。病重则以旬日期之。垂死则以旦暮计之。)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一日一夜五分之。而各有生克间甚之时)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肺主秋收之令。病则反其常矣。故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用酸收以补正。辛散以泻邪。)病在肾。愈于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 热食。温炙衣。( 音翠 音埃。 、瀑渍之热食也。温炙衣。烘焙之热衣也。肾恶燥。故禁犯之。)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在四脏曰加者。言所胜之气。加于我而使病加之。是客胜也。在肾脏曰甚于戊己。乃至其所不胜而甚。是主弱也。本经凡论五脏。

多不一其辞。盖阴阳之道。推之无穷。)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四季、辰戌丑未时也。肾病者水王则慧。

土王则甚。金王则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肾体沉石。德性坚凝。病则失其常矣。故宜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