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塑料概述
1.1 塑料的组成及分类
塑料一般由树脂和添加剂组成,树脂在塑料中起决定性作用。添加剂对塑料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些塑料(如聚四氟乙烯)在树脂中不加任何添加剂,树脂就是塑料。但大多数塑料若不加添加剂,就没有实用价值。例如,酚醛塑料必须加填充剂,聚氯乙烯必须加稳定剂,硝化纤维素必须加增塑剂等。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塑料的不同用途和不同的性能要求,适当地在树脂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来获取某种性能的塑料。
1.1.1 塑料的主要成分
1.树脂
树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称为高聚物,是塑料中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决定塑料的类型,影响塑料的基本性能。简单组分的塑料中树脂含量高达90%~100%,复杂组分的塑料中树脂含量也在40%~60%。
树脂可分为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两种。天然树脂有的是从树木中分泌出来的,如松香;有的是昆虫的分泌物,如虫胶。合成树脂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按天然树脂的分子结构制成的树脂,例如,环氧树脂、聚乙烯、酚醛树脂、氨基树脂等。天然树脂产量有限,性能较差,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在生产中,一般采用合成树脂。
2.添加剂
(1)填充剂。填充剂又称填料,是塑料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但并非在每一种塑料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填充剂可分为有机填充剂和无机填充剂。填充剂在塑料中的作用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减少树脂的含量,降低塑料成本,起增量的作用,在塑料中加入一些廉价的填充剂;另一种是既起增量的作用——降低塑料成本,又能改善塑料性能——扩大塑料的应用范围。例如,在聚乙烯、聚氯乙烯中加入碳酸钙填充剂,使其成型为具有足够的刚性和耐热性的钙塑料。再如,加入玻璃纤维,能使塑料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加入石棉可以提高耐热性等。
填充剂的形状有粉状、纤维状和层(片)状。粉状填充剂有木粉、纸浆、大理石粉、滑石粉、云母粉、石棉粉、石墨等;纤维状填充剂有棉花、亚麻玻璃纤维、金属丝等;层(片)状填充剂有纸张、棉布、麻布、玻璃布等。
(2)增塑剂。对于一些可塑性小、柔软性差的树脂,加入增塑剂可以使塑料的塑性、流动性和柔韧性得到改善,并可降低刚性和脆性。增塑剂一般为高沸点液态和低熔点固态的有机化合物,要求与树脂相容性好、不易挥发、化学稳定性好、耐热、无色、无臭、无毒、价廉。常用的增塑剂有樟脑、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癸二酸二丁酯等。
(3)着色剂。着色剂主要是使塑料具有不同的颜色,起装饰美观作用,有的着色剂还能提高塑料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耐候性。着色剂包括颜料和染料。颜料又分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无机颜料是不溶性的固态有色物质,它在塑料中分散成微粒而着色,例如,钛白粉、铬粉、镉红、群青等。其着色彩能力、透明性和鲜艳性较差,但耐光性、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较好。染料可溶于树脂中,有强烈的着色能力,且色泽鲜艳,但耐光性、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较差,如分散红、土林黄、土林蓝等。有机颜料的特性介于染料与无机颜料之间,如联苯胺黄、酞青蓝等。
提示
在塑料中加入珠光色料、磷光色料和荧光色料,还可使塑料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能。
(4)润滑剂。润滑剂的作用是防止塑料在成型过程中粘在模具上(简称粘模),同时还能改善塑料的流动性并提高塑件表面光泽度。常用的热塑性塑料中一般都要加入润滑剂,常用润滑剂有硬脂酸、石蜡和金属皂类(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等。
(5)稳定剂。高分子化合物,在热、力、氧、水、光、射线等作用下,大分子链或化学结构发生分解变化的反应,称为降解。为了防止或抑制降解,需在树脂中加入稳定剂。稳定剂可分为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
① 热稳定剂:抑制和防止树脂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受热而降解。例如,聚氯乙烯,其成型温度高于降解温度或当加工温度大于100℃时,高分子开始产生分解,放出氯化氢,颜色开始变成黄色、棕色至黑色,性能变脆,产品没有使用价值。加入热稳定剂后,可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保证塑料顺利成型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常用的热稳定剂是三盐基性硫酸铝、硬脂酸钡等。
② 光稳定剂:阻止树脂由于受到光的作用而引起的降解,从而使塑料变色,力学性能下降。光稳定剂种类很多,有紫外线吸收剂、光屏蔽剂等,常用的有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紫外线吸收剂。
③ 抗氧化剂:防止树脂在加工、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氧化,导致树脂降解而失去使用价值。常用的抗氧化剂是2·6-二叔丁基。
塑料添加剂除了上述几种,还有阻燃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等。
1.1.2 塑料的几种物料形式
根据塑料成型需要,工业上常用于成型的塑料有粉料、粒料、溶液和分散体四种。无论哪一种物料,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各种添加剂,不是单纯的树脂。
1.粉料和粒料
粉料的配制是将一定配比的树脂和添加剂粉碎,并在混合设备中按一定的工艺混合即可。粒料是将已混合好的粉料置于塑炼设备中,借助于加热和剪切应力作用使之熔融,驱出挥发物与杂质,进一步分散粉料中的不均匀成分,再通过粒化设备使之成为粒料。粉料和粒料由于充分混合,有利于成型后得到性能一致的产品,同时有利于装卸、计量和成型操作,其中,粒料更有利于成型性能一致的产品,所以一般的成型工艺均采用粒料。
2.溶液
溶液是将树脂溶于脂类、醚类和醇类溶剂中,再加入一些增塑剂、稳定型、色料和稀释剂等。溶液的形成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合成树脂时特意制成,另一种是在使用时通过配制设备用一定的方法临时配制。用溶液制成的产品,其中并不含溶剂,溶剂在生产过程中已挥发掉了,构成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树脂和添加剂。溶剂只是为了加工需要而加入的一种助剂。溶液状的塑料主要是用于流涎法生产薄膜、胶片及浇铸制品时使用。
3.分散体
分散体是树脂与非水液体形成的悬浮体,统称为溶胶塑料或“糊”塑料。非水液体又称分散剂,包括增塑剂和挥发性溶剂两类。配制溶胶料的方法是将树脂、分散剂和其他添加剂一起加入球磨机中进行混合。分散体主要用于搪塑、滚塑及涂层制品(如人造革)等方面。
1.1.3 塑料分类
塑料品种很多,有上千种,其分类方法也很多,但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
1.按树脂的分子结构及热性能分类
(1)热塑性塑料:此类塑料的分子呈线型或支链型结构。加热时软化并熔融,成为可流动的黏稠物体(熔体),成型为一定形状冷却后成为固体,并保持已成型的形状。如果再次加热,又可以软化并熔融,可再次成型,并可反复多次使用。在熔化、成型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而无化学变化。所以,热塑性塑料的边角料(水口料)及废品可以回收并掺入原料中再次使用。
(2)热固性塑料:此类塑料的分子最终呈体型结构。它在受热之初,分子呈线型结构,故具有可塑性和可熔性,可成型为一定形状,当继续加热时,线型分子间形成化学键结合(交联),分子间呈网状结构,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交联反应进一步加快,形成体型结构,此时树脂既不熔融,也不溶解,形状固定后不再变化,又称固化。如果再加热,不再软化,也不再具有可塑性,在上述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此类塑料制品的边角料(水口料)和废品不能再回收利用。
2.按塑料的性能和用途分类
(1)通用塑料:此类塑料具有产量大、用途广、价格低的特点,主要有酚醛塑料、氨基塑料、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六大品种。
(2)工程塑料:指在工程技术中作为结构件的塑料。这类塑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尺寸稳定性均较高,具有一定的金属特性,所以常代替金属制造一些零部件。此类塑料有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ABS 等。
(3)增强塑料:在塑料中加入玻璃纤维等填料作为增强材料进一步改善塑料的力学、电气性能,形成复合材料,通常称为增强塑料。增强塑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热固性的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