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门户(Portal)项目实施方略与开发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典型的门户需求

1.3.1 核心是集成

企业门户需要基于SOA架构体系建设一个跨部门、跨系统的业务与管理协同工作平台,在保持现有业务应用系统功能和运行方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公司业务流程、数据资源及人员交互的整合协同,实现办公、生产、营销、管理过程的整体协同管理,增强公司全业务领域数据和信息一体化共享的能力,简化和加速众多应用系统的使用。

企业门户平台实施的原则总体上可以归结为“集成”,通过集成使已经构建和将来要构建的应用系统真正融为一体,发挥更大的价值。具体包括:集成的系统框架、集成的系统平台、集成的业务流程、集成的用户界面、集成的系统管理。

(1)集成的系统框架

通过业界标准的J2EE架构,通过Java、J2EE、Web Service、Portlet等标准协议,统一系统的框架和结构标准,集成公司现有的应用系统,作为指导性标准,指导公司以后新开发项目的标准体系架构,这是避免再次出现“信息孤岛”的关键。已经部署和即将开发的各种业务系统,都可以针对Portal平台进行界面和功能开发,利用Portal平台提供的目录服务、开发接口、界面、工作流、知识管理和业务集成功能,与Portal系统的功能以及其他业务系统整合为一体。

(2)集成的系统平台

通过门户系统,将公司现有的系统环境,在开放式平台和标准协议基础上统一集成在门户系统平台上,实现多平台、统一体系结构的真正开放式平台。公司现有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AIX等UNIX平台,Oracle和DB2等数据库,都可以统一在Portal平台上。

(3)集成的业务流程

公司已有和即将构建的各种业务系统与业务流程通过集成的系统框架和集成的系统平台,在企业应用集成(EAI)基础上实现系统之间的接口、数据交换、流程整合和分布式集成。

(4)集成的用户界面

通过Web门户,将公司的各种业务系统,通过门户系统平台实现集中统一的应用入口、个性化的界面和可以灵活定义的用户界面。

(5)集成的系统管理

通Portal平台,各种系统集中共享LDAP目录服务,实现一次登录和分布式的分级系统管理、集中统一的安全策略及规划。

1.3.2 重点在规范

依据我们对海量企业门户平台建设的成功与失败经验,除实现基本功能和迫切需求功能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企业门户的系列规范,以便后续的建设有章可循,尤其在以下方面务必重点形成建设规范。

第一,VI体系规范。

建立公司门户整体的Portal VI视觉效果标准体系,包括界面字体、布局、色彩、样式风格,形成统一的样式文件。同时制定主题与皮肤规范体系,主站点及子站点的主题元素、布局、排列等形成一系列规范,指导后期的子门户建设。

第二,子门户建设规范。

公司首次建设门户系统(一期)可以先实现集团门户和部分业务子门户、分公司子门户、专题门户等虚拟门户。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子门户建设规范,例如:界面设计规范、页面规范、内容布局规范等,以便后期建设其他子门户时有章可循。

第三,Portlet开发规范。

通过前期建设,对Portlet页面流的控制、Portlet之间的通信、Portlet的应用模型、Portlet编码规范等形成开发规范,以便后期开发新的Portlet时有章可循。

第四,统一工作待办规范。

我们一直强调,统一工作待办是门户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前期可以通过对邮件、OA等需求较为迫切的部分Web系统的工作待办任务的集成,形成统一待办开发规范,然后逐步实现所有重要Web系统的统一工作待办。而且,公司在后续建设新的IT系统时,必须遵守这些集成规范。

1.3.3 面向SOA的组件化设计

企业门户是通过实施SOA来发挥其最大价值的。要快速建立起可扩展的门户系统,简化、加速用户对于个人信息、应用、业务流程和人员的访问,最大化组织内部的生产力和运营效率,我们必须采用基于SOA的架构设计和实现。

SOA将企业IT架构层次化,SOA的实现使用开放标准来表示IT和业务线(Line of Business,LOB)资产,将其表示为与运行平台无关的、基于标准的服务,从而集成相关业务,支持可重复的业务处理任务(称为服务),如图1-20所示。

图1-20 以组件化方式秉承SOA的思想构建以服务为主的企业门户

经过SOA组件化构建,企业内已有的系统和基础架构管理被拆分成一个个可以独立提供服务的组件,并重新组装、部署,提供新的服务。典型的技术架构如图1-21所示。

图1-21 企业内已有的应用和基础架构管理被拆分、打包、重新组装,由门户调度,统一提供新的服务

企业门户在其中承担交互服务功能,将各种服务创建为Portlet,以聚合应用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用户以给定的角色在任务中执行这些聚合应用。这也是后期建设信息联动,使企业内所有的信息真正融合为一体,建设企业的数字神经网络,达到触一发而动全身效果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