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叉”击中“战士”
▲“鱼叉”导弹发射
1968年3月24日21时26分,美第6舰队司令从“科罗拉多”号旗舰上发出攻击命令。2架A-6E“入侵者”攻击机悄然从“萨拉托加”号航母起飞,扑向距离美舰队30千米之外的一艘利比亚的巡逻艇,向其发射了2枚“鱼叉”反舰导弹。只见“鱼叉”导弹像流星一般划破夜空,向海面俯冲,然后紧贴海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向目标。一声巨响,“鱼叉”导弹击中利比亚300多吨的法制“战士-1”号导弹巡逻艇的右舷。紧接着A-6E攻击机又投下“石眼”式集束炸弹,一举击沉了这艘小艇,使艇上27名乘员全部丧生。
▲“鱼叉”导弹
“鱼叉”是AGM-84A空对舰导弹的绰号。它长3.85米,弹径0.343米,翼展0.91米,发射重量53千克,采用单轴涡轮喷气发动机。它与法制“飞鱼”导弹相比,射程远,为120千米(“飞鱼”导弹是70千米),其战斗部也比“飞鱼”大,为220千克穿甲爆破型(“飞鱼”战斗部装65千克烈性炸药),但是导弹弹体,“鱼叉”却比“飞鱼”小巧(“飞鱼”AM.39型弹长4.69米,AM.38型弹长5.2米)。“鱼叉”导弹的发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高度1500米以上发射时,导弹由机上挂架下沉到一定高度时,导弹发动机点火工作;另一种是在1500米以下高度时,导弹在挂架上直接点火发射。“鱼叉”导弹的巡航高度为61米(以后的改进型为30米),速度为0.75马赫。
▲E-2C预警机
▲美军“鱼叉”导弹
“鱼叉”导弹的制导方式是传统的方式,即中段采用惯性加末端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在发射前,飞机上的电子设备把目标的方向、距离、航速等数据,传输给导弹上的电子计算机。发射后,弹上的惯性导航系统按传给的数据把导弹引向目标(这是导弹中段掠海面飞行时的情况)。导弹距目标越来越近时(即导弹飞行的末端),弹上的主动雷达导引头自动对目标区进行搜索,此时导弹飞行高度更低,更贴近水面。一旦搜索到并跟踪上目标(敌方舰艇),导弹便突然跃升而后俯冲攻击目标。
其实,利比亚“战士-1”号导弹巡逻艇也曾试图接近美国舰队,用导弹进行攻击。但利比亚的反舰导弹射程近,仅是“鱼叉”导弹射程的一半,而且舰艇也小,所以小艇还没接近美舰时,就被“鱼叉”导弹击中而沉没了。美军的武器是瞄准敌人武器性能而发展的,其射程的要求,即我的武器能打到你,而你的武器够不着我,这就是美军的所谓“避开战术”原则。利比亚导弹够不着美舰,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只好退守阵地了。结果在这场战斗中,利比亚有3艘导弹巡逻艇被击沉,一艘受重创。部署在锡德拉湾沿海的萨姆-5防空导弹也被A-7E攻击机发射的“哈姆”反雷达导弹摧毁。
▲“鱼叉”导弹发射
▲AGM-84导弹
作为一种反舰攻击兵器,为适应新的对抗和提高生存能力,“鱼叉”反舰导弹也在不断接受改进,其空射导弹改进的主要型号有“布洛克”(BLOCK)1B、1C、1D等型。“布洛克”1B型取消了飞行末段跃升机动,采用全程掠海飞行攻击目标,其巡航高度由A型的61米降到30米,使对方更不易识别和拦截。该型导弹已于1981年6月交付美海军使用。
延伸阅读
关于“鱼叉”布洛克
“鱼叉”布洛克1C型主要改进部分是引入可编程的航向差,使导弹沿着迂回的飞行轨迹飞向目标,已于1984年交美海军使用。上面美军攻击利比亚舰艇使用的“鱼叉”导弹就是这种改型。
“鱼叉”布洛克1D型,射程达227千米以上,但不足的是它的战斗部威力较低,在飞行距离长的条件下,其飞行速度相对起来也就较慢,易于被拦截。
一种武器的研制成功,往往是适用多种武器发射平台的。如“鱼叉”导弹的空射型除用于装备美海军的A-6E、A-7E攻击机(这两种飞机现已退役)、P-3C反潜飞机和S-3A反潜飞机外,1983年美空军亦采购用来装备B-52轰炸机,以支援海上反舰作战。“鱼叉”导弹还有舰对舰型和潜对舰型。
RGM-84A“鱼叉”舰对舰型,1978年开始服役,海湾战争中曾投入使用。以后又研制出RGM-84D型(1992年终止发展)、RGM-84E型(原计划1997年服役)和RGM-84G型。
舰对舰型“鱼叉”导弹的长度要比空射型长,如RGM-84E型长度为5.25米,发射重量也大,为780千克,动力装置除1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另加装了1台固体火箭助推器;战斗部也增加到230千克;射程增加了近一倍,为227千米;巡航高度为15~30米。它主要供美国海军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使用。
潜对舰“鱼叉”A型1981年开始服役,它的性能数据与舰对舰型基本相同,只是它采用鱼雷发射管发射,装弹量较少,适用于近程攻击,且反应时间长,出水速度慢,抗海浪干扰能力差。美军从1980年已开始研制垂直发射系统,这种导弹将在潜艇上采用垂直发射方式,以提高导弹的发射能力。
▲为战斗机挂载“鱼叉”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