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简称充型。液态合金充满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在液态合金充型过程中,有时伴随着结晶现象,若充型能力不足,形成的晶粒堵塞充型通道,液态合金被迫停流,使铸件薄壁处或远离浇口的宽大表面产生“浇不足”或“冷隔”等缺陷。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凡影响液态合金在铸型中的流动时间和流动速度的因素,都能影响其充型能力,其中主要的是合金的流动性、浇注条件和铸型的填充条件。

1.合金的流动性

合金的流动性是指合金本身在液态下的流动能力,是液态合金的主要铸造性能之一。液态合金的流动性越好,表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越强,有利于浇注出轮廓清晰的薄壁复杂铸件,有利于液态合金中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的上浮和排除,有利于对合金凝固过程所产生的收缩进行补缩,以免产生浇不足或冷隔、气孔、夹渣,以及缩孔、缩松等缺陷。

合金流动性的好坏,通常以“螺旋形流动试样”的长度来衡量。测定时,先将液态合金浇入螺旋形标准试样(如图1-1所示)所形成的铸型中,冷凝后,测出浇铸试件的实际螺旋线长度。为便于测定,在标准试样上每隔50mm设置一个凸点标记。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螺旋线越长,合金的流动性就越好。在常用铸造合金中,灰铸铁、硅黄铜的流动性较好,铝合金次之,铸钢的流动性最差(见表1-1)。

图1-1 螺旋形标准试样

1—试样铸件;2—浇口;3—冒口;4—试样凸点

表1-1 常用铸造合金的流动性

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很多,不同种类合金的流动性差别较大,但对同类合金而言,化学成分的影响最为显著。化学成分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由合金的结晶特点决定。图1-2所示的是Pb-Sb合金的流动性、结晶特点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共晶成分合金的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液态合金从表层逐层向中心凝固,如图1-2(a)所示,由于已结晶的固体层内表面比较光滑,对金属液的流动阻力小,故流动性最好。除纯金属和共晶成分合金外,其他成分合金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逐步凝固的。此时,结晶是在一定宽度的凝固区内同时进行的,凝固前沿为发达的树枝晶延伸进入液态合金中,如图1-2(b)所示,对合金液流动的阻力大,所以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流动性变差。显然,同类合金的结晶温度区间越大,结晶时固液两相共存区越宽,则对内部液体的流动阻力越大,合金的流动性也就越差。因此,从流动性考虑,宜选用共晶成分或结晶温度区间窄的合金作为铸造合金。除此之外,合金液的黏度、结晶潜热、导热系数等物理性能对合金的流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图1-2 Pb-Sb合金的流动性、结晶特点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2.浇注条件

1)浇注温度

浇注温度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非常显著。浇注温度较高的金属液黏度较低,过热度较高,蓄热多,保持液态的时间较长,故流动性较好,且有利于夹杂物的上浮和排除,因此,适当提高浇注温度是提高充型能力的有效措施。但浇注温度过高,会导致合金液的氧化、吸气和收缩,铸件容易产生粘砂、气孔、缩孔、缩松、粗晶等缺陷,因此,只是对薄壁复杂铸件或合金流动性较差的铸件,才采用适当提高浇注温度的方法来改善合金的流动性。一般而言,在保证液态合金有足够充型能力的前提下,浇注温度应尽可能低。通常,铸钢的浇注温度范围为1520~1620℃,铸铁的浇注温度范围为1230~1450℃,铝合金的浇注温度范围为680~780℃,具体温度视铸件大小、壁厚、复杂程度及合金成分而定。

2)浇注压力

增大浇注压力可改善金属的流动性,生产中常采用增加直浇道高度的方法或采用压力铸造、离心铸造工艺来增大浇注压力,提高金属的流动性。此外,浇注系统结构应尽量简化,以减小流动阻力,提高充型能力。

3.铸型条件

1)铸型导热能力

铸型材料的导热速度越高,对液态合金的激冷能力越强,合金液的流动时间会缩短,合金的充型能力就越差。例如,液态合金在金属型中的充型能力比在砂型中差。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和熔模铸造时,铸型被预热到较高的温度,通过减小对金属液的激冷作用从而减缓了金属液的冷却速度,故使充型能力得到提高。

2)铸型阻力

当铸型型腔狭窄、结构复杂及有大的水平面等结构时,将会使合金液的流动变得困难,降低充型能力。铸型材料发气量大,浇注时型腔内气体增多,也会增加充型阻力,使合金的充型能力变差。

综上所述,合金的充型能力与合金的流动性、浇注条件及铸型条件有关。为提高合金的充型能力,应尽量选择共晶成分或结晶温度区间小、流动性好的合金,同时应尽量优化外部工艺条件。在许多情况下,合金是确定的,因此需要从其他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合金的充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