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改变情绪:野马也可以驯服
人的情绪和其他一切心理过程一样,是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的,这就决定了人是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可以理智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任何习惯都可以被培养,任何不良习惯都可以被改变。为了更好地达成你的目标,更愉快健康地工作和生活,你必须改变不良的情绪习惯,养成积极的情绪习惯。
——威廉·詹姆斯
千万不要怒气冲冲
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西方有句经典谚语:“上帝要想让他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在美国西部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身体很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时常附在野马身上,用尖利的嘴刺破野马的皮肤,吸取鲜血。无论野马怎么乱蹦乱跳,狂奔窜逃,都对小小的蝙蝠无可奈何。野马用蹄子踢,用身体撞,对蝙蝠一点作用都没有,蝙蝠仍然叮在野马身上、头上、腿上,终于,野马因为暴怒和失血,无奈地死去了。
其实小小的蝙蝠吸取的血液极其有限,真正导致野马死亡的,是它的暴怒。人类也一样,只有积极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一旦情绪失控,愤怒就像决堤的洪水那样淹没人的理智,让人做出不可思议的蠢事。
其实,很多时候让人发怒的只是一些小事,是坏情绪导致了人们的不理智行为。研究表明,每一个拒绝、侮辱或者无礼的举止,都会给人的情绪埋下隐患。这些隐患在不断积淀的过程中,人的急躁程度不断上升,直到最后,人的自控能力被“最后一根稻草”摧毁,对情绪的控制完全丧失,导致雷霆大发。人在发怒时要消耗比平时大得多的能量。因为大脑能量的损失,自控力进一步被瓦解,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伤害他人,最终给自己带来麻烦。不顾一切,头脑一热地发泄情绪往往带着巨大的破坏性力量。决策失败,人际关系恶化,计划无法执行,因此失败也自然是情理之中。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有着非凡的自控力。
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亲自率领蜀国大军北伐曹魏,魏国大将司马懿采取了闭城休战,不予理睬的态度对付诸葛亮。他认为,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必定不足,只要拖延时日,消耗蜀军的实力,一定能抓住良机,战胜敌人。
诸葛亮深知司马懿“沉默”战术的厉害,几次派兵到城下骂阵,企图激怒魏兵,引诱司马懿出城决战,但司马懿一直按兵不动。诸葛亮于是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件女人衣裳,并修书一封说:仲达不敢出战,跟妇女有什么两样。你若是个知耻的男儿,就出来和蜀军交战,若不然,你就穿上这件女人的衣服。
“士可杀不可辱。”这封充满侮辱轻视的信,虽然激怒了司马懿,但并没使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改变主意,他强压怒火稳住军心,耐心等待。
相持了数月,诸葛亮不幸病逝军中,蜀军群龙无首,悄悄退兵,司马懿不战而胜。
如果司马懿不能忍一时之气,出城应战,那么或许历史将会重写。
两步让“我”不愤怒
第一步,对自己以往的行为进行一番回忆评价,看看自己过去发怒是否有道理。如果你在发怒之前能想一想发怒的对象和理由是否合适,方法是否适当,你发怒的次数就会减少90%。
第二步,找一个审视者。人的意识中存在着两个自我——“旁观的我”和“愤怒的我”。其中那个“旁观的我”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愤怒的我”,这样,可以把自己真实的情绪了解得更清楚。这个旁观者会帮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对刚才的激怒情境进行客观评价,看看到底恼怒有没有必要。
自控专家辣评
自控专家认为:你若正因为某件事而痛苦,事实上,使你痛苦的不是这件事的本身,而是你自己的判断或者思想。很多时候,一个人情绪受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上出现分歧,而这些都是可以更正的。所以,人应该有意识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测探自己承受的底线
“应用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经对学生们说:“接受既成事实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骤,你们要勇于承担这种责任。”
这是当然的,只有按照这样的方法做了,你才能从心理上发挥解决问题的最佳能力。一旦我们作了最坏的打算,还会担心再损失什么呢?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当你让自己接受这些事情之后,心情马上就会放松起来,感受到从出事至今未有过的平静,然后就能正常思考了。
你也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吧?但仍然有些人会让忧虑摧毁了现有的生活。这些人的症结所在,就是不敢接受最坏的情况,不愿意跳出来改变现状,更谈不上构造新的生活,也想不到尽可能从过错中挽救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更严重者,他们不但不创造新的财富,反而从这次失败的经验出发,令自己的头脑陷入更激烈冷酷的斗争,最终颓废而成忧郁症,成为自己情绪的牺牲品。
卡耐基曾在《人性的弱点》这本书里写了一个石油公司的老板的故事。那个老板是这样说的:
“我们公司有好几辆运油的卡车及配套的司机。根据当时物价管理委员会条例,我们送给每位顾客的汽油是有限的。可后来我发现,有些送油的司机经常偷偷减少顾客的油量,然后把自己偷偷留下来的油再私下里卖给别人,从中赚取不义之财。
“一天,一个自称政府调查员的人来到我面前,向我索要红包。这个人宣称掌握了公司司机徇私舞弊的罪证。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将这些罪证交给地方检察官。直到此时,我才知道有人还做这种坏勾当,对此我震惊不已。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事至少跟我本人没有关系,所以我觉得没必要为自己担心。但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必须为那些不规矩的员工负责。我担心,万一这件事被法院知道了,我的生意会因恶誉受损。我很看重自己的事业,这是我父亲在24年前打下的江山,我不能让一切毁在我的手里,否则曾经令我骄傲的事业将会成为令我痛不欲生的噩梦。
“我为此忧心忡忡,以致很快就生病了,曾三天三夜寝食难安,一直担心被法院抓住把柄。我不知道是该给那个人五千美元的红包,还是对他的话置之不理。这两种想法整天在我的脑海里翻腾不已,我整天活在噩梦中。
“我就问自己,‘要是我不给那个家伙红包,他把罪证送给地方检察官,会发生什么最坏的情况’。最坏的结果就是,我的事业将担上恶名。但至少我不会下狱,最坏的结果就是这件事会毁了我。
“我就对自己说‘就这样吧,即使生意没了,我至少还能接受这样结果。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呢’。
“那就是,我不得不去找份工作,但这也不见得是一件多么恶劣的事情。凭着我对石油知识的掌握,是不愁没饭吃的,几家大公司可能都会很乐意聘用我的。想到这一层,我心里好受多了,我的担心也一点点变淡,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最让我想不到的是,这时我反而有了清晰的思维能力,又能跟平常一样思考了。
“我想,要是我把我目前的情况告诉我的律师,他也许能为我推荐一种好对策。你听到这里可能会笑,怎么一开始没想到找律师解决问题呢?说实话,这件事刚发生那几天里,我的脑子里除了忧虑和担心就放不下别的,根本没有正常的思维能力。现在,我又能正常思考了,于是我马上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去见我的律师。
“你一定很想知道事情的结果,说来也许你不相信。律师建议我第二天一早就去地方检察官那里,如实告诉他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并照做了。检察官听完后,出乎意料,他告诉我,这几个月这种勒索案已经发生好几起了。那个自称是‘政府调查员’的人实际上是警方通缉的罪犯。
“这次经历我终身难忘。以后,每当我面临令人忧虑的问题时,我就用此让自己放松下来,屡试不爽。”
也许有人会说,刚开始就做一些糟糕的假设,这不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吗?我的处世原则是只准成功,没有失败。事实上,这种心愿是美好的,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一帆风顺,没有失败。但是,人生路上难免磕碰,许多时候,外界的因素往往会影响你的发展。这些因素是不可能顺应一个人的愿望的。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做好最坏的打算,首先,你在心态上就会无法接受,从而导致你精神恐慌不安,更有甚者,会影响你的抵抗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由于你没有作好准备,无法及时作出补救的决策,从而失去最佳的解决方法,造成更大的损失。
做几个最坏的假设
你有没有被逼无奈的时候,有没有试过触碰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的底线?那一瞬间你会怎么做?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请记住卡耐基的忠告:
我们这件事情全部砸了,对我们会怎么样?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不这样去做呢?
自控专家辣评
“做最坏的假设”不代表你是一个容易悲观,自控力差的人。不管在遇到什么棘手问题,首先一定要冷静,做最坏打算,并积极暗示自己,一定有办法解决的,一定,一定!
改变关键性字眼
不知你是否留意到,我们所说的话,其实对自己的态度及情绪的影响很大。
一般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字眼可以分成三类:正面的、负面的以及中性的字眼。在语言中使用不同类型的字眼,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语言是奇妙的。能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坚定我们的意志、壮大我们的胆识,使我们敢于面对一切挑战。但是,我们日常的用语习惯也会影响到自身的感受,以及对自身的认识。如果不掌握好表达习惯,不加识别甄选,那么就可能因为用词不当而扭曲事实。譬如,当你要形容一个人的成就时,如果用的是“不错”,那就很难产生敬佩之感,因为这个词很平淡。
很多人的问题在于,他们的词汇库很大,真正常用的却不多。很多时侯我们把词汇当作“捷径”,不过这些“捷径”往往具有欺骗性,限制了我们的情绪和感受。要想掌握自己的人生,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改善惯用的字眼,让它们带我们走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
有一点务必要知道,语言本身是带有情绪的。譬如说,当你动不动就说“讨厌”一词——
“讨厌”自己的头发,“讨厌”自己的工作,“讨厌”这、“讨厌”那,当你讨厌的次数多了,负面的情绪状态是不是就更加厉害了?这样就把“我喜欢”这样的句式抛之脑后了。
当你使用具有“情绪引导”作用的字眼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字眼具有改变情绪的妙处。
多年来我的亲身观察发现,说话的时候只要改变关键字眼,就会立刻改变人的情绪和思维,从而影响到后续行动。
于是我也开始审视自己的感受:对此我的想法是什么?多年来我一直坚信即使发怒,我也能控制好局面,但是我认为自己并不是非得要发怒才能做到,在高兴的时候我也能做到。结果是,我并没有避开“生气”的情绪,只不过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使用了“不快”一词,在不“发怒”的情况下,我也可以展示自己的长处。
令我觉得有意思的是,面对同样的事情,人与人之各自表达感受的字眼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用“生气”和“不安”,有的人愤怒不已,而有的人似乎没有多大感觉。我问一个做生意的朋友:“上一次对方给你错开了一张巨额罚单,你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才把那钱追回来,那时候没有让你怒不可遏?”我的朋友回答道:“没有,我只是有些‘遗憾’。”
就“遗憾”这么简单?这令人难以置信,我从来没有使用过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自己的情绪,在那种情况下,一个成功的商人怎么可能用冷静的语气说出“遗憾”?事实上,他都不需要强作镇定,确实在很多时侯,那些能把我们逼疯的事情,他却能泰然处之。
我开始想:如果我用这个词来描述我当时的情形,我的感受会怎么样呢?我想我得好好研究。接下来几天,这件事一直在我脑中盘旋,心想如果我在狂怒时也使用这样的字眼,不知道怒气能否消减。
终于有一天,机会到了。那一次我长途奔忙后,于晚间住进一家旅馆。由于助理的疏忽,房间没有事先订好,于是我不得不在前台等了20多分钟,等待工作人员帮我做安排。身心俱疲之下我真希望能尽快扑到床上好好睡一觉。然而,工作人员无精打采,慢慢吞吞,输资料的时候漫不经心。我胸中的怒火腾地一下就蹿上来了,真想好好教训他一下。就在火气腾起之际,“遗憾”这个字眼就浮现出来了,当即我就想看看这个字眼是不是真能让我的情绪好一些。于是我对那位服务人员说:“先生,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问题,可是现在时间很晚了,我又很累,我很希望有个房间可以洗澡睡觉。我已经站在这里很久了,这让我对你们的服务有些遗憾。”
听到我这么说,服务员脸带诧异地看了我一眼,随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回以一笑,怒气刹那间全消。我随即冷静了下来,那位工作人员也马上加快了速度。我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形容的字眼,情绪马上就有了180度的扭转,这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么做还真不困难。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反复尝试这个字眼,我发现每次只要运用了这个字眼,真的能冷静下来,把自己从发怒的边缘拉回来。我不到两个星期,“遗憾”一词已经成为我的习惯用语,不用我刻意为之,就能脱口而出。每当我想发脾气时,这个字眼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形容情绪的第一选择,我从此很少会“大发雷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