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处世:万法圆融,方圆相济走天下(3)

有位中年妇女总抱怨他们家附近副食店的售货员态度不好,像谁欠了她什么似的,后来无意中知道了女售货员的遭遇:丈夫有外遇离了婚,老母瘫痪在床,上中学的女儿经常患病,她每月只能开400元的工资,住一间12平方米的平房。难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这位妇女从此再不计较她的态度了,甚至还想帮她一把,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果是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值得生气。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你,你肯定是有原因的,只要不是侮辱了人格,我们就应宽大为怀,不以为意,或以柔克刚,晓之以理。总之,不能和这位与你原本无仇无怨的人瞪着眼睛较劲儿。假如较起真来,大动肝火,刀对刀、枪对枪地干起来,酿出个什么后果,那就犯不上了。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里更不要较真,否则更是愚不可及。

家庭成员之间哪有什么原则、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都是一家人,非要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问题,分出个对和错来,又有什么用呢?人们在单位、在社会上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如恪尽职守的国家公务员,精明体面的商人,或是企业职工,但一回到家里,脱去西装革履,也就是脱掉了你所扮演的这一角色的“行头”,即社会对这一角色的规定和种种要求、束缚,还原了你的本来面目,使你尽可能地享受天伦之乐。假若你在家里还跟在社会上一样认真、一样循规蹈矩,每说一句话、做一件事还要考虑对错、妥否,顾忌影响、后果,掂量再三,那不仅可笑,并且也太累了。在这方面,头脑一定要清楚,在家里你就是丈夫、就是妻子。所以,处理家庭琐事要以安抚为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稀泥,当个笑口常开的和事老。

具体的做法是,作为丈夫一方要宽厚,在钱物方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越马马虎虎越得人心,妻子给娘家偏点心眼,是人之常情,你根本就别往心里去计较,那才能显出男子汉宽宏大量的风度。作为妻子,对丈夫的懒惰等种种难以容忍的缺点,也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切忌唠叨起来没完,嫌他这、嫌他那,也不要偶尔丈夫回来晚了或有女士来电话,就给脸色看,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审个没完。看得越紧,他的逆反心理越强。索性不管,让他潇洒去,看他有多大本事,外面的情感世界也自会给他教训。只要你是个自信心强、有性格、有魅力的女人,丈夫自然不会与你隔断心肠。就怕你对丈夫太“认真”了,让他感到是戴着枷锁过日子,进而对你产生厌倦,那才真会发生危机。家是避风的港湾,应该是温馨和谐的,千万别把它演变成充满火药味的战场,狼烟四起,鸡飞狗跳。结果如何,关键就看你怎么去把握了。

方圆智慧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我们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变得宽宏大量,人们就会乐于同我们交往,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事业的成功伴随着社交的成功,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做人让人三分,凡事留有余地

做人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情做绝。人生在世,万不可一条路走到黑,认死理,而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采取圆融变通的方法随机应变,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的余地,采取机变的应付措施。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人都不应该凭着一家之言和一己之见,自以为是。即使是某些以为自己绝顶聪明的人,也应该留有余地供,供自己回旋。否则的话,就会给别人留下把柄。

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在笑够了别人之后,岂不知也把自己的短见亮给了别人。所以我们在做人时讲求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得太满,要容纳一些意外事情,以免自己下不了台。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它的发展态势,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因此切不可轻易地下断言,而使自己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有一位年轻人与同事之间有了点摩擦,很不愉快,便对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这话说完还不到两个月,这位同事成了他的上司,年轻人因讲过过重的话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凡事总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的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从而可以从容转身。

一本杂志上曾经刊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寒冷的冬天,一群豪猪挤到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使它们不得不马上分开。御寒的本能迫使它们又聚到一起,然而疼痛使它们再次分开。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它们终于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离——在伤害最轻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的温暖。

之所以强调距离,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总要有个“度”,过之则烦恼,少之则陌生。如果这种距离遭到破坏,人也必然会受到伤害。

闫鑫大学刚刚毕业,就进了一家多媒体公司做广告设计,由于自己刚到公司上班,所以对谁都百般地热心,好事几乎都做尽了。谁知,这种过分的热情到了后来却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都开始疏远他,不再理他了。似乎每次他都要热心地帮助人家,大家好像还都不很乐意,于是闫鑫困惑了。

其实,闫鑫的错误在于他犯了人际交往的大忌:保持距离,才能避免伤害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友谊的长远。

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毫无例外,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可以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而事物的共性也存在于个性中。共性,是友谊,是连接两者的纽带和润滑剂,而个性和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减振弹簧”。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

弹簧两端连着物体。当你轻轻地拉伸和压缩弹簧时,弹簧柔顺地遵从你的意愿。去掉你的温柔的抚弄,弹簧会给你一个颤动的美丽。两端的物体依然保持着那份自然。

当你过度拉伸和压缩弹簧时,弹簧于是不耐其力,变形了,曲线美破坏了,倔强的弹簧扯离了两物,或将它们弹得远远的。

所以,“保持距离”就是不要过于亲密。也可以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弹簧”。

物极则必反,否极而泰来。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时,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人生在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留有余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会使自己得以最完美无损地保全。

集处世经验之大成的《菜根谭》中写道:“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于人方便,于己方便,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让三分,留余地,表面上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给自己留余地,有进有退,进退自如,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二是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万不可逼人于死地,那样会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如此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方圆智慧

不让别人为难,不与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让自己活得阔绰。这就是让三分、留余地的妙处,也是圆融处世的良方。

让你的思想转个弯

人们活在复杂的社会当中,就像小船行于江河之上,处处有风浪、有阻力,而一个人如果时时、事事以方处之,以硬碰硬,竭尽全力与阻力相较量、相抵抗,甚至拼个你死我活,这样做的结果不仅精力难以承受,而且树敌太多。与其如此,何不适当地用些圆的方法,积极地去设法排除一些困难或减少部分阻力,这样就能够使通向成功的路上少几块绊脚石。

幸福快乐的秘密在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都具备使自己幸福快乐的资源,不快乐的原因就是许多人没有把这些幸福快乐的资源用好而已。

前几年,有一对夫妇,从国企下岗后,在市场上摆了一个小摊,依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他们没有了从前让人羡慕的工作,也没有了让人衣食无忧的工资、奖金,但他们却依然生活得很幸福。

夫妻俩过去爱跳舞,现在没钱进舞厅,就在自家屋子里打开录音机跳起来。男的喜欢钓鱼,女的喜欢养花。下岗后,依然能看到男的扛着鱼竿去钓鱼,他们家阳台上的花儿依旧鲜艳夺目。他俩下了岗,收入减少了许多,还乐个不停,邻居们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俩。

一天,记者去采访,男的说:“我们虽然无法改变目前的境况,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虽然下岗了,但生活是否幸福还是由我们自己说了算的。”女的说:“我们没有了工作,再不能没有快乐,如果连快乐都丢了,那还有什么活头。”

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很幸福,而有的人却很痛苦?比如,一些人即使大富大贵了,别人觉得他很幸福,可他自己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心里老觉得不快乐;有的人,在别人眼中认为他离幸福很远,而他自己却时时与快乐邂逅。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人是否具有一种灵活、积极的心态。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认为自己处于某种状态时,这个人就会在无形中顺从于这种状态,而这种状态也就会越发地明显起来。比如,有些小孩本来不太难过,但当他一哭起来却越哭越伤心,就是这个道理。

的确是这样,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你想幸福,你随时都可以幸福,没有谁能够阻拦得了你。一代英豪拿破仑,在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渴望拥有的荣誉、权力、金钱、美色之后,却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上一天幸福的日子。”而海伦·凯勒又聋、又瞎、又哑,可她却说:“生活是这么美好。”这就是积极心态的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事情既定的结局,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也就是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与自己所处的环境协调起来,就能更加轻松地应对危机与磨难了。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