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给左铭三的信
(1937年9月18日)
叔父:
你六月一日的手谕及匡家美君与燕如信均于近日收到,因我近几月来在外东跑东[西]跑,值近日始归。
从你的信中己敬悉一切,短短十余年变化确大。不幸林哥作古,家失柱石,使我悲痛万分。我以己任不能不在外奔走,家中所持者全系林哥,而今林哥又与世长辞,实使我不安,使我心痛。
叔父!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报我林哥对我的培养。
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中国政府为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全面的战争已打成了。这一战争必然要持久下去,也只有持久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红军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军,现又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我们的先头部队早已进到抗日的前线,并与日寇接触。后续部队正在继续运送,我今日即在上前线途中。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我军已准备着以最大艰苦斗争来与日军周旋。因为在抗战中,中国的财政经济日益穷困,生产日益低落,在持久的战争中必须能够吃苦。没有坚持的持久艰苦斗争的精神,抗日胜利是无保障[的]。拟到达目的地后,再告通讯处。专此敬请
福安!
侄字林
九月十八日晚
于山西穰山县
两位婶母及堂哥二嫂均此问安。
【品读】
左权自幼家贫,是佃农出身,在他不到两岁时父亲就已去世。左权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读了书的人。左权的母亲含辛茹苦将孩子拉扯大就已十分不易,因而左权的求学之路就显得异常艰辛。他的学费全靠母亲日夜纺纱织布卖得一些钱来维持。他8岁启蒙,中间几次辍学,直到17岁,叔父左铭三和另几位族中亲友倾力相助,为他支付每期40块银圆的学费,才使他终于从著名的醴陵渌河中学毕业。
左铭三毕业于长沙师范学校,为人正直,思想进步,对左权一生影响很大。又因叔父对左权家人的照料,使左权一向很敬重他,叔侄二人感情一直很深。
左权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大哥育林,姐姐毓春居次,二哥纪棠从小过继给叔叔左铭三(即是这封信提到的叔父)为子,三哥应林,左权排行最后,是家里的老幺。兄弟三人当中,二哥幼时不幸夭折,左权自己在外工作,家庭重担便只由大哥一人负担。从信中看到,左权的大哥左育林不幸逝世,家中只剩下年迈的母亲与嫂嫂、侄儿、侄女。“家失柱石”,左权自己悲痛万分,原本“家中所恃者全系林哥,而今林哥又与世长辞”,自己又“以己任不能不在外奔走”,其忧心如焚的心情可以想见。想到老母无所恃,侄嫂无所依,不得不恳请叔父帮忙照料。与此同时,卢沟桥的枪声响起不久,“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抗日战争已全面展开。面对国难家仇两副重担,同其他仁人志士一样,左权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拯救国难的重任,“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
叔父左铭三很能理解侄儿抛家救国、坚决抗战的决心,遂在来信中提出要与左权“两家重新统一”的问题,即与左权一家共同生活,以便更好地照顾他的家人,尽量不让左权分心,以减轻他精神上的负担,让他有更多的精力在前线指挥作战,奋勇杀敌。对此,左权无以回报,只有“极望早日成功,能使我年高的母亲及嫂嫂、侄儿、女等”与叔父一家“共聚一堂,度些愉快舒服的日子”。叔父一家对自己家人的恩情,左权“自当以一切力量报与之”。这里表现的是这个铁血男儿的一颗感恩之心。
这封平凡的家书宣传了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表明了左权自己做好了吃苦与牺牲的准备和决心,表现了革命者不平凡的境界。在家事与国事发生矛盾的时候,能够舍小家为大家,慷慨赴国难,这就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