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揭开演讲恐惧的面纱(2)
一、完美主义的负担
2013年,中国大陆上映了一部很火的影片。影片中,有一位家境优渥、学习成绩优异的主人公。他从小就以优秀的英文成绩示人,在各方面的发展中也极力追寻着完美极致。但正是这“追求完美”给他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烦恼。
这部在2013年饱受关注的影片便是《中国合伙人》,故事塑造了三个好朋友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努力奋斗,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故事中邓超扮演的主人公平时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演讲起来让人倍感振奋,也因此成为三人中的偶像代表。然而电影后半段中的一幕相信小伙伴们都会记忆犹新,那就是当他的美国梦破碎后受友之邀回到中国,兴致勃勃准备开始演讲时,面对在场听众却不知所措。他紧攥衣角的手,不知所措的目光,断篇儿般的叙述都在刺眼的灯光中赤裸裸暴露出来。他想演讲,他需要演讲,他应该演讲,可是他好像失去了演讲能力。
从那一刻起,他不得不开始面对演讲焦虑,而这正是他追求完美带来的沉重负担。
这一幕让人印象深刻,让很多人感同身受,Stage Fright这一词汇一度成为2013年演讲热词。让我们做一个角色互换,你来扮演他,面对一屋子期待不已的读者,你自信满满地走上舞台,心中的腹稿早已练过千遍。再说,即使没有腹稿又如何呢?你是那么自信,那么有把握,好像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可是,你就那样生愣愣地卡在那里,第一次卡住时你并没紧张,因为你知道这只是个“意外”,你努力回想准备好的台词,观众焦急的眼神向你传递着信息——“怎么回事?”可是,你越是拼命越是无奈,任凭使出全身气力,就是不能回想出来。你在心底默默告诉自己,我要冷静,我要镇静,我一定能想出来。终于,观众开始不耐烦,他们如水蛇般在观众席上开始扭动,部分人在窃窃私语。于是你更加紧张,开始不敢面对观众,头上汗珠大滴大滴向下淌。有人说:“你到底讲不讲啊?”这个问题瞬间刺中你的小心脏,你张嘴欲辩,却发现百口莫辩。此刻的灯光是如此刺眼,骚动的观众席让你混乱,内心里有一万个声音告诉你要冷静,可是大脑就像短路一样,它闪着白屏告诉你“快逃”。于是你踉踉跄跄下了讲台,即使坐在办公室仍然半天也回不过神来,只怕此生你再也不敢上台演讲。
一个原本拥有高超演讲技能,最终却失去它的人是痛苦的,他需要比普通人经受更多折磨才敢重新走上讲台。《中国合伙人》里的主人公虽然再也没有走上演讲台,却也发挥自己所长,把一对一的面签经验传授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
亲爱的读者,读到这里你会说:“糟糕,我也有完美主义情结,难不成也要放弃演讲?”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每一个追求完美人的背后都映射出他追求细节的人格特质。追求细节不是坏事,在很多情景中,这种特质能够帮助我们脱颖而出。即使在正式演讲中也是如此,追求细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准备演讲稿,更好地把握观众心理。
但在这里,我们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站在演讲台上,我们才是主导舞台的人,我们才是引领现场的关键人物!我们无须紧盯着每一位现场观众的表情,你见过哪位国王不放过他领土上每一颗细小的尘埃?
更何况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正是人的不完美才使人完美。我们需要接纳我们自身的每一点不足,也许正是这些微小瑕疵,使得我们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而不是完美的神。
追求完美没有错,但是要记得我们的目标是做一个完美的“人”而非“神”。
二、在意他人的评价
除了那些完美主义者,还有一种人往往也十分恐惧公众演讲。这种人不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问周围人一句“你怎么看我这样做?”“你觉得我应该怎样呢?”“我这样好吗?”
没错,这样的人往往过分在意他人评价,往往活在别人的世界,在他人评价中失去了自我。他们谨小慎微地想成为被公众认可的样子,却发现自己好像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尤其是在重要的场合中,满脑子都是“观众会怎么想我的演讲?”“他们会喜欢吗?”“他们觉得无聊怎么办?”“他们质疑我怎么办?”
其实,亲爱的读者,如果你不幸是其中的一员,我想告诉你的是,设定合理的自我目标,做更好的自己,把强大的气场甩出去,自然有人为你捧场!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和黑压压的人群时,你只要记住了以上几点,便能沉稳自信,稳稳接住抛过来的问题,你的气场瞬间也强大起来。
获得了1996年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的影片《勇敢的心》中,英雄华莱士带领苏格兰人民抗击暴政,争取自由。在一场决斗之前,跟随华莱士的战士们面对强大的敌军产生了恐惧,在他们看来,华莱士并不是那个传说中身长七尺的神话领袖,面对敌众我寡的现实局面,每个人的畏死本能显现得淋漓尽致。就在这样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华莱士英勇地站了出来,他骑着黑色骏马在众人前一边游走一边说道:“我就是威廉·华莱士。”人群中发出了鄙夷声:“你就是华莱士?我听说他可没这么矮!”面对如此尖酸刻薄的质疑,华莱士丝毫没有乱了阵脚,只见他攥紧了缰绳,一字一顿地说道:“是的,我还听说他身长七尺,勇猛无比,在战场上杀了几百个人,甚至能一口咬掉敌人的耳朵!”原本骚动的人群爆发出笑声,大家开始目不转睛地望着骏马上的英雄,双眼聚光,炯炯有神。“可我就是华莱士!”威廉·华莱士停顿了一下,大声说道。随即,人群中爆发出旋风般的掌声和暴雨般的拥护声。
你瞧,华莱士根本不在意他人的评价!否则听到这样的耻笑,恐怕他恨不得马上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矮到让人耻笑。他深知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很快为自己“解围”,瞬间化解自己被动而尴尬的劣势地位,从而为自己营造一种强大无比的气场并最终让恐惧无处遁形!
所以,只要你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合理地设定目标,就一定能客观地面对他人的评价,从而无畏演讲恐惧!
三、用虚构的故事吓唬自己
1976年1月8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敬爱的周总理去世了。除了国内十里长街送总理,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也降了半旗。
联合国这个举动引起很多国家的不满。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而联合国从未为他们降过半旗。一些国家的外交官愤愤不平地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烈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疑:我们国家的元首去世,联合国无动于衷,为什么中国的一个总理去世,就要为他降下半旗呢?
当时聚集在大门前的外交官咄咄逼人,非要讨个说法。情势越来越紧急,急需一名发言人来扭转形势。
联合国的工作人员议论纷纷,讨论着外面的形势有多么紧张,黑压压的人群有多么可怕。人们甚至在设想,如果此时有人站出来发表声明会遭遇怎样的嘘声和冷场,说不定场面会失控!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快步走了出来,并在联合国大厦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1分钟。
我们可以重温一下他当年充满智慧的语言。
女士们,先生们:
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个人的决定,原因有两点:
一是,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没有一分存款。
二是,中国有9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周总理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的日子,联合国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谢谢!
说完,他扫视了一下广场,而后转身返回秘书处。
这时广场先是鸦雀无声,接着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个即兴演讲不过短短1分钟,聒噪的人群不仅没有再步步紧逼,他们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事实证明,有时候现实并不如想象那般恐怖吓人!
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准备不充分的演讲时,我们往往先用失利情况吓唬自己,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即兴演讲时。未知的恐惧往往带给我们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往往容易让我们设想出很不利的虚拟场景。然而,其实现实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需要告诉自己,我会做得好,效果也一定赞!即使面对一个陌生的领域,我们也能做到如此!
想想看,对一个你一点都不了解的领域,你能说些什么呢?就像你让我即兴说说对最新互联网技术的研究突破的看法一样,我猜你对心理学家冯特的生平也不一定能做出精彩的演说。没错,你需要换个角度,开展即兴演讲最好选取自己有把握的角度,这样才能在内容上有底气。比如,现在让你即兴讲一下对家乡小吃的看法,谈谈你最喜欢的特色食品。相信即使你对吃的没有特别钟爱和研究,也一定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因为我们对小吃尤其是家乡小吃,实在是不能再熟悉了。当你对某项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你才能说话有底气、充满自信、掷地有声。
当然,有时候即兴演讲真的很“即兴”!有可能你要面对的观众都是该领域的专家,而你恰好对这个领域知之甚少。这时候,你最好挑选你有把握的角度发表看法!纵使这些方面是个小小的切入点,看上去是那么不值得一提。但是,你要知道,能对其中某些东西有一定的了解总是要比展现自己的一无所知强很多!就像你让我谈谈对互联网的看法,好吧,实话实说,我确实对互联网的原理、发展史与技术支持了解少之甚少。可是我确实被推向了某种情形,需要对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发表看法,我绝不能呆呆地站在那里静候大家的嘘声。虽然我真的对最新技术不了解,然而我可以确信的是,互联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对我们的生活形态、思想传播等各个领域尤为重要。那么本次互联网新技术的升级,势必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辅以更多的帮助。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升级势必会带动相关产业的革新,社会发展必然会与之紧密相连。
虽然我对互联网核心技术了解并不多,可是我可以从用户角度(这是你对陌生领域最熟悉的部分),挑选那些与我自身紧密相连的部分入手。虽然我的演讲有可能并不那么精彩,但是一个人的真诚亦可打动听众,前提是你不能犯严重的常识错误。读到这儿,亲爱的读者,相信你对心理学家冯特的生平也可以发表看法。聪明的你可以说,虽然我对伟大的心理学家冯特的了解并不多,但是我知道心理学是一门美丽而神秘的科学,那么我相信,冯特先生一定也是一名拥有伟大创造力、敏感觉察力的学者。没错,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概括去描述,总不至于让人犯下低级错误。
不犯低级错误,不是让你的演讲只拥有“过得去”的水平,而是要让你首先战胜演讲恐惧,千万不可被自己编造的恐惧吓坏。当然,这种方法虽然可巧妙地避免尴尬情景,但并没有直面问题的核心。其实,如果我们此刻并不需要马上坐进嘉宾直播室,或者站在聚光灯闪耀的舞台上,只要我们有一点时间,就可以有机会直面问题的核心,从而将问题聚焦,也更容易赢得观众由衷的赞美和欣赏。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窍门可以帮助我们在时间稍显宽裕的即兴演讲前,进行更多的准备。其实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学会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在即兴演讲前,哪怕只有三五分钟,我们也可打开手机搜索一下相关的内容,你也可以迅速“汲取”大量知识。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你把它们全部背下来,你只需要迅速浏览,有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然后抓住一两个比较容易把握的角度或是你的兴趣点。迅速在脑海中组织语言,你就可以上场了。或许这短短几分钟的浏览并不能使你完美应对全场,但请相信,这几分钟不仅带给你知识,它还给予你信心,给足你底气。
对背景知识掌握的重要性,自然不用花费大量笔墨去证明,然而仅仅是拥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显然镇不住全场。我每年大年三十有回顾过去一年工作、学习与生活的习惯。我相信统计学的力量,数字可以说明很多:时间记录说明你在各处花费的精力与心思,业余时间都去哪儿了说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项重复性事务做的次数表明你的熟悉与熟练程度。据不完全统计,我在2014~2015年演讲与主持次数高达150次,每次观众多至千人少则十几人。每一次演讲与主持,我都有一个“坚持”:坚持对演讲主题或对话嘉宾的背景资料做一定功课。这里的“功课”,可不是上网看看窍门那么简单,而是至少提前一星期,阅读相关领域的书籍,读经典、读人物传记、读最新热门著作,浏览学术网站去查找相关领域最新发表的论文等。因此,治标与治本的关系,还需理清,这一章节,只是告诉你一些“临阵磨枪”的方法,这种方法,至少可以让你远离“演讲恐惧”。
不懂得害怕的人不能算勇敢,因为勇敢指的是面对一切风云变幻坚强不屈的能力。
——里欧·罗斯顿
第二节万事俱备,只欠“勇气”
亲爱的读者,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如人们都向往安宁舒适的生活,正如人们都喜欢漂亮姑娘,正如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许演讲焦虑。
演讲焦虑并不是偶发事件,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不过有些人早早便克服它成为演讲高手,而那些被剩下来,与演讲焦虑为伍的人却始终没有迈开告别它的第一步。
不论你是政治名人,还是普通百姓,也不论你是演员明星,还是青年学子,在演讲焦虑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相信你也会质疑“政治名人确实比普通人更会演讲啊”“演员明星显然比学生面对媒体和颁奖致辞时更应答自如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