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跟现实妥协——让自己在都市丛林中野蛮生长(3)
联想集团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与它的掌门人柳传志深谙妥协之道是分不开的。
在创业之初,有很多外部的环境因素制约着联想的发展,每当遇到这类情况,柳传志都会适时地进行妥协。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联想从1984年创立到9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里,我至少花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环境,学习如何和环境妥协,让我的企业活下来。”
当大环境好的时候,联想就进行大发展;当大环境不好时,联想就努力改变小环境;如果小环境还不行,他们就忍着,按兵不动,以免出现企业危机。
柳传志用整整8年的时间解决了联想的股份制改造问题。早在1987年,中关村就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但当时柳传志认为时机还未到,没有参与。直到1993年,四通集团率先提出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柳传志这才向中科院提出了让员工持股的想法。虽然方案没有通过,但柳传志为联想争取到了35%的分红权,迈出了股改的第一步。7年之后,联想将分红权转化为直接股权,彻底解决了创业者无人接班的后顾之忧。这充分体现了柳传志的妥协精神。
在收购IBM等业务上,联想也做出了巨大的妥协。
柳传志认为,文化整合需要妥协,没有必要把现在的联想管理文化推广到全世界去。例如,按照联想的企业文化,开会迟到是要罚站的,但是如果新来的CEO不接受,那就不能这么做。
从柳传志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妥协既是一种非常务实的行为,也是一种通权达变的丛林生存智慧。那些成大事的人,都懂得在恰当的时机向别人提出妥协的建议,或接受别人的妥协。妥协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它是在特殊环境下的最佳选择。
妥协不是放弃,更不是一味地让步,而是一种适当的交换。为了达到主要目标,可以在次要目标上做适当的妥协,这种妥协是以退为进,可以让自己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大多数人执迷于成功,却不懂得成功就是一个跟现实妥协的过程。只有妥协,才能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只有妥协,才能让眼前的迷局变得明朗;只有妥协,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目标。同样,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妥协的艺术,保持收放自如的心态,才能取得他人所无法企及的成功。
心灵加油站
在现实中打拼的人需要明白一点,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只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之分。在生活这门课程里,有时候不需要门门功课都得满分,要量力而行,学会妥协。一个人总是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而不知变通的话,那么他只会离成功越来越遥远。
很多人逼迫自己做那些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们不断地追求完美,不断地遭遇失败。他们给自己设置的目标和计划非常僵硬,没有丝毫的弹性和对现实的考量,遇到一丁点挫折,就会造成全局崩溃。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以及懂得妥协,最要不得的则是三分钟热度和不知变通。
正如耐克所倡导的:JUSTDOIT。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执着于最初的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及达成目标的方式,学会和环境妥协。只要去做,就一定实现理想。
7.妥协不是懦弱,而是以退为进
老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有时候,锋芒毕露未必能取得成功,要想把事情办成,必须要具备以退为进的智慧。
大多数的矛盾和争执,要么是对利益的争夺,要么是对面子的维护。在这个节骨眼上,退让一步、谦虚一点,可以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促成彼此的合作。于人于己,都是好事。
乔治是耶鲁大学矿产专业的高材生,毕业以后,他又前往德国的弗莱堡大学深造,最终拿到了硕士学位。然而,当他走出象牙塔,来到美国西部的一个著名矿产公司找工作的时候,他发现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按照预约的面试时间,乔治走进了矿产老板的办公室,他自信满满地把文凭递上去,以为对方看了后肯定会感到满意。然而这位大老板却一点反应都没有,断然拒绝了乔治的求职要求。他说:“小伙子,虽然你有硕士学位,但我不想聘用你。因为你学的纯粹是理论性的知识,可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我们这里不需要那种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
原来,这位矿产老板一开始是一位普通的工人,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他生性耿直,脾气非常倔强,由于他自己从没有上过大学,因此特别讨厌那些有高学历的人。面对应聘时的尴尬场面,乔治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以退为进的对策。
乔治笑着对老板说:“大矿主先生,我希望能向您透露一个秘密,但你必须要答应我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大矿主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于是立即表示绝不泄密。乔治小声地对大矿主说:“其实我在德国弗莱堡大学的3年啥都没学到,一直在混日子,最后连学位证差点都没拿到手。”
听了乔治的话,大矿主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他当场拍板:“很好,年轻人,你被录用了,明天就可以来这里上班!”
乔治之所以能应聘成功,正是因为他采用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在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中,让步和妥协是一种必要,也是一种智慧和修养,而不是懦弱。
人在社会,身不由己。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生命中的困难和不顺。如果现实不能立即改变,就要勇敢地去接受,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以退为进,在现有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寻找机会。
以退为进并不耻辱,而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有和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如果我们过分坚持自己的意见,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让事情变得越来越棘手。相反,如果我们适可而止,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反而会获得对方的信任,从而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
美国建国之初,在费城举行了一次制订宪法会议。在会议召开的过程中,由于对宪法的态度不同,分为了赞成派和反对派两个阵营。这两派人员进行了颇为激烈的讨论,由于他们在人种、宗教等方面存在很大分歧,因此整个会议充斥着火药味。两派人员极尽讽刺之能事,互相进行人身攻击。
眼看会议即将以破裂告终,在这个节骨眼上,持赞成意见的富兰克林主动地站了出来,他用淡定的语气对所有的在场人员说:“其实,我对这个宪法也不是完全赞成,和各位一样,在很多细节方面,我还有着异议。但我正是抱着这种怀疑的态度来签署这个宪法的。”
富兰克林睿智的发言让反对派们慢慢地平静了下来,他们认同了富兰克林的想法,决定让时间来检验宪法是否正确。于是,美国宪法最终顺利地通过了。
美国宪法之所以能够顺利通过,和富兰克林以退为进的策略是分不开的,试想一下,如果他始终坚持强硬的态度,无条件支持宪法的话,必然会加剧双方的矛盾,从而导致会议的失败。
一件事情,如果你一味地去强调它好的一方面,那么就会让对方对你产生怀疑。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像富兰克林那样,采取一种以退为进的妥协策略,就会迅速获得对方的信任,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职场中,如果你的观点得不到别人认同的话,就很难再合作下去。为了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我们必须要具备说服别人和自己达成一致的能力,而这时候就要用到以退为进的策略了。凡事过犹不及,要适可而止,当你前进的脚步受阻时,不妨暂时退让一步,在退让之间,就能体现出你对别人的尊重,从而获得对方的好感,让原本棘手的事情变得顺理成章。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懂得妥协和退让,而是咄咄逼人,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他们认为妥协是一种懦弱,让步是一种耻辱,只有坚持自己才是王道。然而越是这样,对手往往越不买账,最后只能斗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谁都得不到好处。
以退为进是人生中最实用的智慧之一,人和人之间能建立合作关系是一种缘分,与其对抗不如双赢。在和别人竞争的时候,以退为进是一种大度的表现,也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步骤。
心灵加油站
以退为进不等于要把自己退到卑微的地位,让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退的目的是为了进,一定要给自己订立一个详尽周密的战略计划,在适当的时候变守为攻,打一场漂亮的战役。
以退为进有很多优势,可以以假乱真、正话反说,让对手难以捉摸。表面上的退让实际上是在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基础,凡事不要过于计较,要懂得收敛,在暗里较劲,这样将来才有一飞冲天的机会。
8.底线拉锯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
一家公司最开始的企业文化也就相当于老板的文化,在这个小组织里,大家除了要遵守一些公司的规章制度外,还要了解公司老板的底线所在。比如,有的老板无法忍受别人比自己的知识多,有的老板则无法容忍别人说话不算数。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老板的个人喜好将无法垄断整个公司,这时候就会发展出一些小圈子文化,于是相应地,小圈子的游戏规则和底线也会应运而生。尽管如此,这些小圈子的底线都是建立在整个公司底线的基础之上的。水涨才会船高,如果小圈子的底线和整个公司的底线发生了冲突,那么就必须要牺牲小圈子的利益,否则就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
除了小圈子和公司的底线会发生冲突,上司和下属的底线也经常碰撞出火花。在职场中,上司和下属是天生的矛盾体,上司总想着让下属尽可能地多做事少提要求,而下属却总是想着能做最少的事,得到最多的回报。
上司和下属的底线碰撞,就像一场拉锯战,无论是哪一方,只要掌握了对方的底线,就更容易取得成功,否则就会有阴沟里翻船的危险。
王小云是一家私企公司的小老板,他的员工主要都是劳动力类型的,专门从事保洁工作。
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留住老客户、开发新客户,迟到早退这样的事情虽然会遭到批评,但还没有触碰到老板的底线。王小云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就是因为员工的不慎而流失客户。
他这样说道:“我的底线分为低压底线和高压底线。如果员工因为一时疏忽,没有紧跟客户,被别人抢了生意,经济损失又不是太大,那就是触碰了低压底线。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但如果员工蓄意损害公司的利益,暗地里把公司的客户变成自己的客户,甚至勾结别的公司从中捞取利润,那就等于触碰了我的高压底线,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只能选择炒他鱿鱼了。”
和王小云不同,吕兴中是一家IT公司的部门经理,他认为下属有充分的理由,就能触碰上司的底线。他说:“我的下属曾碰触到了我的底线,但结果是我选择了让步,达成了妥协,因为他们的理由非常充分。”
吕兴中是一个非常善于“节流”的部门领导,因此受到了老板的赏识,但是他的“节流”行为却损害了下属的利益。在一般情况下,他绝对不会增加项目开支,底下的员工也都知道这是他的底线和雷区。
有一次,吕兴中接到了一单大生意,下属的工作量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下属提出了增加项目开支的建议。因为以前是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现在为了完成任务,就必须要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肯定无法按时完成。
一开始,吕兴中有点不情愿,认为员工是利用大项目给他施加压力。后来,他们拿出了同行业的项目开支及下属待遇,使吕兴中意识到员工的建议是合理的,于是就增加了项目的开支,并且提高了他们的待遇。
员工触碰上司的底线是为了获得利益,而不是为了激怒自己的上司,因此必须要事先摸清上司的底线所在,不能一味蛮干。要想摸清上司的底线,就要旁敲侧击,比如,你可以这样问上司:“老大,这个人销售能力确实不错,但是他简历上的一些经历和事实不符。”如果这个时候,上司直截了当地说诚信比能力更重要,那么他的底线就是诚信;如果上司说别大惊小怪,那么他的底线就是工作业绩。
底线不只是上司的专利,一些强势的下属还能够用自己的底线向领导叫板。那些强势下属的底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上获得满足,另一个是人格上得到尊重。那些强势员工之所以有这样的底线,是因为他们有机会和能力去待遇更好的公司,因此他有资格和老板讨价还价。
如果下属没有突出的能力作为谈判的资本,那就要学会忍耐,毕竟生活是现实的,要想有所发展必须先生存下来。当然,也不能一味地忍耐,当遇到工资太低、没有发展前途等原则性问题时,也要该摊牌时就摊牌。在摊牌之前,最好给自己找好出路,否则一旦谈判破裂,会让你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心灵加油站
所谓的底线就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游戏规则。孔夫子在几千年前曾说过这样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的一生都在追求这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而这要求我们既要了解自己的底线,也要洞悉别人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