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的腾讯帝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马化腾的伙伴和朋友(3)

吴宵光是1996年南京大学天文动力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深圳市地震局工作的,与马化腾同是CFido的站友,他们俩有两个共同的爱好:一个是天文,另一个是计算机,因此两人很快就熟悉起来。吴宵光也是腾讯创办初始就加入的元老级人物,2005年11月起担任互联网业务系统执行副总裁,全面负责互联网各项增值业务。

吴宵光是腾讯上下口碑最好的人,这缘于他为人脚踏实地,又兴趣广泛。腾讯上下都叫他“小光”(吴宵光的网名)。小光是腾讯足球队的队长,身披7号战袍,踢的是前锋。小光身高1.73米左右,身体素质虽然称不上强壮,但足够灵活,每每在关键位置出现,给对手致命一击。

CFido深圳的“夜猫”也在腾讯创办初始就进入腾讯,在OICQ的第一版里还能看到软件联系人就是夜猫。夜猫真名封林毅,不过这个名字基本上没人叫了,大家一般都叫他夜猫或YQ。

夜猫年纪比小光还要小,但脑子却最好使,技术也超强。CFido时代,在深圳某证券公司工作的夜猫开有“夜猫客栈”的站台,并由此和马化腾很熟。

不过,夜猫很早就离开了腾讯,他曾经想做一个整合所有即时通信软件的产品出来,听起来不错,但并没能取得成功。夜猫曾经有一段时间做着USB加密狗的生意,他与腾讯的成长轨迹再无交集。

腾讯内部关于创始员工有不同的划分,其中一种方式是从资本市场进行划分的,即在腾讯上市文件中披露的12位个人创始股东(之后的人持的是期权而不是股票)。这12人中,刘晓松和林建煌更多是因为投资中介而进入的(他们的故事会在后面“那些帮助过马化腾的投资人”这一章节中叙述)。除去这两人和之前介绍过的5位创始人,以及现在依旧在腾讯内部担任高管的李海翔和吴宵光之外,还有徐钢武、黄业钧和贡海星三人。

徐钢武也是腾讯最早的创始人之一。腾讯内部另有7位创始人的说法,这7个人中,除上文提到5个老板外,还有两个技术骨干:分别是负责客户端的吴宵光和负责服务器端的徐钢武。徐钢武是腾讯QQ服务器的负责人,属于典型的技术人员,寡言、木讷,不过一旦与其谈论起技术问题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黄业钧也属于技术狂人,中山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进入黎明网络,与张志东有同事之谊。腾讯创办后,黄业钧被张志东从黎明网络拉到了腾讯。黄业钧和吴宵光、陈泱一起负责客户端,其中吴宵光是负责人,黄业钧和陈泱是技术骨干。黄业钧爱好电影,他经常与另一位腾讯创始员工冯磊一起讨论电影,讨论最多的是《星球大战》。黄业钧有段时间的网名是Jedi,可见《星球大战》这部电影对他的影响有多深。

在腾讯的12位个人股东中,贡海星最为有趣,他和马化腾属于世交,他也是上文提到的丁阿姨的儿子。贡海星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一毕业就被马化腾“连蒙带骗”地拉进了腾讯公司。贡海星这个名字就是天上的一颗星星的名字,人如其名,同时他本人也是个疯狂的天文爱好者,在这点上与马化腾有共同的爱好。

今天贡海星已经离开了腾讯,他很逍遥地从事着他关于天文方面的爱好,在《飞碟探索》等杂志上经常能看到贡海星仰望星空、叩问心灵的文章。贡海星的天文观察设备动辄上万元,腾讯个人股东的身份让贡海星能有经济基础和闲心来享受这份奢侈爱好。

腾讯上市公告中的12位个人股东中,刘晓松和林建煌是因为帮助腾讯第一轮从IDG和盈科融资获取对应的中介股份而成为股东的,其他10人均为腾讯最早的创业员工。

最早投奔腾讯而来的创始员工们

腾讯员工中的第一个“外部分子”是李华。李华是腾讯最早招聘的外地大学生,2000年大四没毕业,他就到腾讯华强北办公室来敲腾讯的门。李华毕业于湖南某大学,在学校时就是风云人物,曾担任该校的计算机协会主席,学习成绩也不错,专业又对口,人也很活跃,又有社团经验和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很出色,因此顺利进入了腾讯,内部编号为18。

其实李华当时收到过多家公司的录用通知,其中包括深圳发展银行和华为。深圳发展银行的录用通知是深圳发展银行的某位行长在一次内部见面会上看到李华的简历后立刻拍板的,这还让李华兴奋了一段时间。华为的录用通知则是李华连过了5轮面试才拿到手的,这让李华的很多同学都十分羡慕。但最后李华却选择了腾讯——一家在当时看来很可能随时死掉的小公司。这个选择在今天看来真是让人感慨李华当年的眼光独到,李华自己的描述则只是他当时的一腔热血,并没有什么职业规划,所以没有选择从华为这样的大公司起步的人生路径。他更直觉的判断是当时腾讯的看家产品OICQ是个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好产品,即便这家公司夭折,它也会死得很灿烂。让李华感受更深的是腾讯创业者们的亲密无间,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等多名创始人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创业的激情令李华神往。

李华于腾讯2008年奥运策略实施完毕后离开。李华离开腾讯后,有多家海内外互联网公司都通过猎头和他联系过,邀请他前往,包括和腾讯同在香港上市、并曾经发生过正面冲突的某电子商务公司,以及被澳洲媒体集团买下的某着名的海外社区,那家海外社区甚至以CEO的位置以利诱。李华回绝他们的只有一句话:腾讯给了我一切,抱歉……

今天的李华遵守自己和腾讯之间的君子协定,不做互联网。他在深圳蛇口工业园里开了一家前卫的创意摄影工作室,说是工作室,但面积超过了1000平方米,比很多影楼都气派,所配置的衣服和拍摄间都是全深圳一流的,对追求前卫、新颖的婚纱摄影的年轻人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华办公室里的一台主机挂了4台显示器,一台显示器用来写文档,一台用来做图片处理和后期加工,一台用来聊天,另一台用来浏览网页,李华说这样四不耽误。

冯磊是腾讯内部编号为20的员工。他于1999年毕业于重庆某大学,在进腾讯之前曾在重庆天极网工作,他是看到腾讯招编辑的信息后直接加了马化腾的OICQ号,通过OICQ了解腾讯编辑的岗位要求和薪酬后决定前往腾讯的。

冯磊是腾讯招聘的第一个编辑和UI(用户界面)设计人员,他的到岗时间是2000年春天,他也是第一个腾讯首页的设计者。在设计腾讯这个首页的过程中,马化腾的对用户体验需求的重视、对同行的学习借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超越的做事风格,都给冯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乃至很多年后,冯磊都对马化腾在改版会上提出的多个一针见血的问题念念不忘,而马化腾这些为人做事的细微之处至今仍影响着冯磊。

按照冯磊的描述,到2000年底,腾讯刚刚超过50人,他们内部的划分是编号在57之前的员工属于腾讯的老员工序列。

5人决策小组

腾讯刚创办的时候是5人决策小组,相应的组织结构是分4块,除马化腾外,其他4位创始人每人单独管一块,张志东管研发,研发分客户端和服务器;曾李青管市场和运营,主要和电信运营商合作,也出外找一些单子;陈一丹管行政,负责招人和内部审计;许晨晔管对外的一些职能部门,比如信息部、对外公关部都属于他的管理范畴,最开始的网站部也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本书作者之一的张宇宙当年曾为QQ域名的事情采访腾讯,马化腾在简单回答几句后就把采访推给了许晨晔。

和这个组织结构对应的决策体系也很有趣。最开始的时候,负责行政、财务的陈一丹和负责营收的曾李青在组织结构里很容易针锋相对,因此两个人经常会发生一些争端,当然这些争端对事不对人。这个时候,张志东往往会第三个发表意见。张志东技术出身,在反对他的人看来多少有些偏执,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张志东认理,当然这个理是他认为的理。也就是说,当曾李青和陈一丹争论的时候,张志东会根据他的认知进行“站队”。至于许晨晔,他是一个“好好先生”,他在整个决策体系里是个平衡,很多时候他是站在多数派的那一边或者弃权先观望。最后发表意见的总是马化腾,他负责整个团队的临门一脚,或者是他在2∶2的时候出来一票定乾坤(这种情况不多),而更多是许晨晔弃权变成在2∶1的时候,自己这一票下去变成3∶1,同样是一票定乾坤。

今天看来,马化腾最开始采取5人共同创业,而不是三人创业是多么的明智和正确。如果只是马化腾和张志东、曾李青三人的话,那么在遇到分歧的时候,很容易一拍而散,特别是在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这三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的前提下。

随着业务的做大,2001年后腾讯做了第二次组织结构调整,变成R线和M线并举,其他职能部门形成支持体系的结构。R线是研发线,由张志东统帅;M线是市场线,由曾李青带队。这个调整凸显了曾李青和张志东的强项和地位,同时在这两个人之间形成相互的制衡。

但这个划分所得到的制衡是短暂的。所存在的问题是,哪些属于研发范畴,哪些属于市场范畴,多少还是有些划分不清。因为很多产品并不是一开发出来就能赚钱的,如何平衡新产品的短期营收和长期回报之间的矛盾,本身就是个难题。

但有一类项目是最容易得到支持的,那就是基于QQ的会员业务的增值项目,其实短信也可以算,但最典型的还是QQ秀(关于这个项目上马前后的故事参见本书的第八章)。这个项目对张志东和曾李青都是有触动和关联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项目第一轮被马化腾枪毙掉还能通过的原因所在,因为还有另外两位老大在支持。

2006年后,伴随着薪酬体系的调整,腾讯内部又作了一次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变成“四横四纵”的格局。“四横”是4个支持体系,一个是运营维护支持体系,一个是创新研发体系,一个是行政职能部门体系,另一个是员工成长体系。“四纵”是4个产生正现金流,而且和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的业务单元,分别为: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增值业务、网络广告和互动娱乐。

4个支持体系中,运维和创新研发都属于联席CTO熊明华的管辖范围,行政职能和员工成长体系则属于陈一丹的管辖范围。4个业务单元则由提拔上来的业务干部以执行副总裁的身份来管,分别是吴宵光掌管互联网增值业务、刘成敏掌管移动互联网业务、任宇昕掌管互动娱乐业务、刘胜义掌管网络广告业务。

其中,刘胜义来自着名的4A广告公司阳狮,是马来西亚人。在刘胜义到来之前,腾讯网络广告业务的负责人也姓刘,叫刘朝阳,他在2008年底因腾讯的广告业务员走私单事件而淡出。

伴随着新的组织结构的调整,曾李青和许晨晔的权限开始变得模糊,之后曾李青逍遥地改做顾问,如今去做投资生意了;许晨晔也多次提出要到澳洲养老。新的业务体系中,陈一丹的权限得到放大,张志东也得到更多对业务的主导权,特别是对产品端的推动。

2006年之后腾讯新的组织结构中,刘炽平的权限也大了许多。他在2007年3月被任命为执行董事,张志东也为执行董事。

刘炽平和张志东之间的分工是:刘炽平主抓网络广告业务单元,同时管互动娱乐业务单元;张志东主抓互联网增值业务单元,同时管移动互联网业务单元。相对来说,刘炽平倾向偏成熟的、和腾讯即时通信平台(QQ)关联不大的业务进行纵深,而张志东更多的是与腾讯即时通信平台关联较大的两个业务模块。

但不论怎么调整,马化腾都牢牢地控制和掌握着腾讯的命运,这个不张扬、低调的潮汕小子一直处在腾讯发展的正中心,不曾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