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我想知道当时马化腾是怎么想的。
我想知道腾讯的那些重要决策是怎么形成的。
我想知道那些马化腾永远不会讲的事情。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和本书的合作伙伴张宇宙在我们参与的互联网老兵群里做过上百人的一对一调查,征询他们对马化腾以及马化腾所领导的腾讯公司的看法,而上述三句话就是我们所得到的最多的问题。
我是在写作《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的同时写作这本书的。我最初的设想是,选择一个或者几个人来作为《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的主人公,让读者跟着这些主人公一起切身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也许这会使《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生动好看一些。但我发现这很困难,因为除了本书的主人公马化腾外,丁磊、张朝阳、马云、陈天桥、李彦宏、田溯宁、张树新、王志东、王峻涛、雷军、周鸿祎……这些人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贯穿中国互联网史、成为主人公的可能,而且每一个人都会相当的精彩。
是我的合作伙伴张宇宙对马化腾和腾讯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让我坚定了单列这些历史人物进行专题写作的想法,并选择了《马化腾的腾讯帝国》这个题目来作为写作继《沸腾岁月——1995~2009中国互联网产业史》之后的又一本科技财经历史书籍。
可以这么说,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创造历史的人——马化腾的故事。说他创造了历史,也许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他还在创造历史,难道不是吗?
这个叫马化腾的人,其头衔是腾讯的董事会主席和CEO(首席执行官),其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乃至整个中国工商业界都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你一定知道QQ,这应该是全球用户最多的一个软件产品,这个产品拥有超过8亿的用户,其中活跃用户超过3亿,而到2008年底,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给出的报告中关于中国网民的总数也不过3亿。QQ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上网应用的第一选择,一个好的QQ号码就像一个手机靓号,总能得到其他人的一片“哇”声。“你Q我吧”,成为包括白领在内的时尚交流方式。
你或许还知道腾讯公司,这家在香港股票交易市场代号为700的内地上市公司最高市值曾达到1200亿港元,并在2008年7月与中国铝业一同进入香港恒生指数。腾讯公司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市值最高、收入最高、利润最多的公司,其最新的年报披露,它的年利润超过30亿港元。即便扩大到整个民营上市公司的大范畴,腾讯也应该是市值最高、最赚钱的公司之一。QQ正是腾讯公司的当家产品。
你可能还了解和认识马化腾,腾讯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CEO。如果把QQ的用户比作一个国家的话(这将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那么这个虚拟王国的“国王”就是马化腾。
是什么让马化腾成为一个统领8亿用户的QQ帝国的“国王”?是什么让马化腾成为中国互联网界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物?不过,马化腾为人低调,很少在公众前亮相,因此外界对马化腾了解甚少。对于他是如何将QQ催生、养大以及做大、做强,到今天风靡一时、称霸一方的,更是无人知晓。
需要声明的是,这不是一本关于马化腾的传记,不到40岁的马化腾的人生还远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而马化腾本人也没有作好将自己内心完全袒露的心理准备。
这是一本探讨马化腾为什么能创建当今中国市值最高、收入最高、利润最多的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案例式读物。一家市值超过1000亿港元的公司,足以让马化腾和他的创业伙伴经历过的那些事情成为商业教科书的案例。不论成功和失败,我们要做的只是将这些故事用文字的形式沉淀下来。
这同时也是一本讲述互联网公司内部实际运作的读物,我的合作伙伴张宇宙本身就是一位优秀的互联网产品经理,本书中关于腾讯各个产品的立项、开发、做大的诸多章节都出自他的手笔。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也参考了我和杨雪岐联合发起的互联网老兵群的诸多次专题实战讨论,这使本书增加了不少实战的成色。
我们更想回答的问题是:马化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和我们到底有什么不同?马化腾在腾讯公司的创办过程中到底有哪些重大的决策,这些决策是怎样物化成产品,这些产品又是怎样形成和出台的?有哪些事情是马化腾不愿意去面对和描述的,但却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马化腾的性格中,有一点的确与众不同,那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先做后说,甚至做了也不说。这更增加了本书的写作难度,也让之前关于马化腾和腾讯的若干读物不得不进行隔靴搔痒式的解读。
为此,我和我的合作伙伴张宇宙采访了我们能采访到的所有人,包括马化腾在内的多名腾讯老员工、马化腾的发小、友人、前同事以及多位师长辈的人物,如果把腾讯现在在职员工的接触和探访都算上的话,这个名单将以百计。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无他,只是想更客观、更实际、更权威地回答我们在文首提出的那三个问题。至于答案,如果在这里一一道出,反而会削弱这些问题背后的诸多韵味,它们就隐藏在本书中。
这本书的正文缺少对未来的足够描述,关于腾讯未来将如何,中国互联网未来将如何,这些话题足够让人遐想,甚至让人兴奋,但我们还是把它留给未来。
这本书着眼于历史。
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