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本章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三方面内容,可概括为“224568”,即两个目标、两个基础、四个假设、五个属性、六个要素和八个要求(具体见正文)。本章属于基础内容,有助于理解以后章节中相关会计处理的本质。如掌握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就能理解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出于谨慎;掌握了收入的特征和确认条件,在复习“收入”一章相关内容时就能得心应手。“中级会计实务”考试是为了训练会计师的综合分析能力,而本章内容正是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力和职业敏感性的必修课。本章的考查题型主要为单选题和判断题,在近三年的考试中所占分值约为1分,题量约1题。
本章考纲知识体系一览表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考情分析:本节内容在考试中出题的概率不高,其中考查率较高的内容为财务报告使用者及其关注范围和会计基本假设。
学习建议:本节内容可总结为两个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个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四个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及重要性
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最终结果,是沟通企业管理层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向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使用者做出相关决策,从而实现财务会计的最终目的。因此,编制企业财务报告时应考虑清楚两个问题:向谁提供信息、保护谁的经济利益,即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
(二)财务报告目标的种类
财务报告目标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
受托责任观是西方舶来品,它与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紧密相关。按照产权理论,资源所有者将其资源委托给受托者,同时赋予受托者以资源的保管权和运用权,会计人员被看成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的中介。该观点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计量主要采用历史成本。
决策有用观与证券市场的发展紧密相关。在完全的市场条件下,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大量可靠且相关的财务信息,而财务信息必须借助于会计系统。因此,会计信息更多强调相关性,如果采用其他计量属性可提供更多信息的,将采用历史成本以外的其他计量属性。
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为:①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②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三)财务报告使用者
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各使用者关注点不同,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 财务报告使用者及各自的关注点
二、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假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界定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编制财务报告的重要前提。只有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才能区分所在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企业集团中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属于不同的法律主体,它们分别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同时,由于母公司能够控制子公司,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也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例题·多选题】以下组织中,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核算的是( )。
A.生产企业独立核算的各个车间
B.某文化事业单位
C.集团公司
D.某慈善基金会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主体的确认。以上四个选项都可作为会计主体进行单独核算,其中选项A、C属于会计主体,但不属于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直接影响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如果持续经营,则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选择相应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对资产、负债进行记录。如果不能持续经营,则停止使用该假设,否则得出的会计信息将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实务中,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分期间进行盈亏结算、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如果不进行分期,等到企业“寿终正寝”后才“秋后算账”的话,会计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会计分期导致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产生差别,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产生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以货币为基础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是由其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功能。相对于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等),货币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可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
三、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下,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除此之外的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例题·判断题】在会计核算中,产生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记账基础的会计基本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的基本假设。企业通过会计分期假设,人为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由此产生当期与非当期的区别。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产生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会计基础。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考情分析:本节为常考点,可能会要求判断某一个实务操作体现的是哪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考试时,考生应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目考点,然后综合已掌握的知识点解答问题。
学习建议:记忆“八个要求”的要点,重点关注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两个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体现会计信息“有用”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
“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以可靠为基础。企业达到以下3点要求时,其编制的财务报告信息具有可靠性。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告中。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
(3)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不能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影响决策和判断,从而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
二、相关性
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要求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应符合投资者等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相关的会计信息主要具有以下两种价值。
(1)反馈价值。即相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
(2)预测价值。即相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使用者根据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应结合可读性和专业性,让相关使用者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同时,应该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专业要求进行解释,对于复杂的交易或会计处理,如果与企业决策相关,企业仍应予以披露。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会计信息做到两个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比较),以及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比较)。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这样,使用者才能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
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是指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例如,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一般会在同行业中“货比三家”,以便找到性价比高、风险收益适当的项目。
【例题·多选题】某公司下列会计处理符合会计信息质量可比性要求的是( )。
A.因追加投资,投资比例由50%上升到80%,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因此转为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B.为了与税务口径一致,企业对闲置设备不提取折旧
C.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将发出存货计价的方法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
D.由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将预计使用年限由10年变更为15年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比性原则。选项B中,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必须计提折旧,闲置设备也不例外。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是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企业以售后回购方式销售某项资产,该资产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购货方,而且,出售商品时往往售价高出商品实际价值,若将其确认为收入将导致企业利润虚增。因此,虽然该项交易在形式上形成了一笔销售收入,但从交易的实质上看,售后回购只是企业的一种融资行为,并不能将其确认为销售收入。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在实务中,重要的会计信息如果省略或者错报,将对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不利影响。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例如,当某一事项很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它就属于重要项目;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很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实务中体现重要性要求的会计处理如表1-2所示。
表1-2 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体现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等。此时,企业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就体现了谨慎性要求。实务中体现谨慎性要求的处理如表1-3所示。
表1-3 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体现
续表
【2011年真题·判断题】企业为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应高估负债和费用,低估资产和收益。(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谨慎性原则。企业财务信息不能为了谨慎性而牺牲可靠性和相关性,必须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应保持适度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当然,在实务中,应权衡及时性与可靠性,尽可能“又快又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如果只考虑及时性,则可能影响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做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而时效性体现在以下3个“及时”。
(1)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
(2)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
(3)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专家课堂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中期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季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的1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第一季度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早于上一年度年度报告的披露时间。
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考情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考试常考点。可能考查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恒等式等,如判断某个会计处理涉及的会计要素或体现会计要素的某个特征等。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应将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区分开来。
学习建议:借助“六个要素、五个属性”记忆会计要素和计量属性。复习时,建议将会计原理与实务处理进行对比,反复学习和练习,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免在考试和实务处理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前三个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后三个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资产的特征及其确认条件
(一)资产的定义及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动。带来经济利益的形式有多种,包括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可转化为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形式,以及可减少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流出的形式。
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继续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企业享有资产的所有权,通常表明企业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通常在判断资产是否存在时,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例外的是,在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等情形下,企业虽然没有拥有该资产的所有权,但控制了该资产,能够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因此也符合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者事项。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例如,企业有购买某项存货的意愿或者计划,但是购买行为尚未发生,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确认存货资产。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同时还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能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在风险和收益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中,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能够流入多少带有不确定性。因此,确认资产时应考虑不确定性的程度,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则应将其确认为资产。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在实务中,只有实际发生的成本或者生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才能视为符合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条件。例外的是,企业持有的某些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取得它们没有发生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如果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也可认为其可计量。
【例题·多选题】下列事项中,能够引起资产总额增加的是( )。
A.确认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
B.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实际收到的现金股利
C.接受投资者投入货币资金
D.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资产的相关知识。选项A正确,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利息调整”,贷记“投资收益”。选项D正确,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选项B不正确。权益法下分配现金股利时,借记“应收股利”,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实际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股利”,资产的总额未发生变化。选项C,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实收资本”,即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专家课堂
刚开始复习时,考生可能会觉得本章内容比较抽象。这实际上是专业教材第一章的“通病”,这点不必担心。第一轮复习时可以先略读本章,在学习相关章节的过程中,注意与本章知识相互联系,等到学完全书后再回过头看本章,自然会“豁然开朗”。
二、负债的特征及其确认条件
(一)负债的定义及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必须是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引起负债的原因可分为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通常在法律意义上需要强制执行。例如,企业赊购原材料形成的应付账款、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税款等,均属于企业承担的法定义务,需要依法予以偿还。
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经营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这些责任使相关方预期该企业将继续履行义务、承担责任。例如,某企业多年来做出承诺,对售出商品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售后保修服务,预期将为售出商品提供的保修服务就属于推定义务,应当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企业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将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例如,用现金或实物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形式偿还,以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形式偿还,将负债转为资本等。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
(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同时还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在实务中,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与推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大量的估计。因此,确认负债时应考虑不确定性的程度,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则应将其确认为负债。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确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根据引起负债的原因分别确定。因法定义务引起的负债金额,其金额通常根据合同或者法律的规定进行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通常发生在未来期间,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等因素。因推定义务引起的负债金额,其金额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
三、所有者权益的特征及其确认条件
(一)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特征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即企业资产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剩余部分。
(二)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3个部分,即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其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额(有效套期部分)。
应注意的是,利得和损失不仅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还包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部分。实务中具体的核算科目和会计事项如表1-4所示。
表1-4 利得和损失的核算科目和会计事项
(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对它的确认主要依赖于资产、负债的确认,对其金额的计量也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2012年真题·判断题】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其确认和计量主要依赖于资产、负债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所有者权益的相关知识。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例题·多选题】下列事项中,公司股东权益总额没有发生变动的是( )。
A.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票股利
B.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C.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超过注册资本
D.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所有者权益的确认。选项A,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票股利的,投资企业无论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都不做账务处理,对股东权益没有影响。选项B、D都是股东权益内部项目的一增一减,总额未发生变动。选项C,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超过注册资本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股东权益总额增加。
四、收入的特征及其确认条件
(一)收入的定义及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即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与收入相对的是利得,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计入利得,而不能确认为收入。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所有者投入资本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反映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中,而不确认为收入。收入会导致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例如,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取得现金或者有权在未来收到现金。
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即收入一定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而经济利益的流入不一定是收入带来的。例如,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使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该流入使企业增加的是一项现时义务,因此应将该笔款项确认为负债。
专家课堂
“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仅指收入本身的影响,而收入扣除与之相配比的费用后的净额,既可能增加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减少所有者权益。
(二)收入的确认条件
企业收入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例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企业确认收入时应至少根据以下3个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五、费用的特征及其确认条件
(一)费用的定义及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费用必须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通常包括销售成本(营业成本)、职工薪酬、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等。与费用相对的是损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计入损失,而不能确认为费用。
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抵减项目,不应确认为费用。费用会导致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其表现形式包括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流出或者消耗等。
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
(二)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3个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2013年真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影响当期损益的有( )。
A.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B.因产品质量保证确认的预计负债
C.研发项目在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
D.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的增加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影响当期损益的因素。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计入营业外收入,选项A正确;因产品质量保证确认的预计负债计入销售费用,选项B正确;研发项目在研究阶段的支出计入管理费用,选项C正确;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的增加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不影响损益,选项D错误。
六、利润的特征及其确认条件
(一)利润的定义及特征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企业实现利润即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企业发生亏损(即利润为负数),则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因此,利润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二)利润的来源构成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使财务报告使用者区分企业日常项目与非日常项目的发生情况,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实务中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表1-5所示。
表1-5 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的异同
(三)利润的确认条件
根据“收入-费用=利润”这个公式,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负债的特征之一是企业承担的潜在义务
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内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D.收入是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要素的概念与特征。选项A的错误在于,负债是指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选项C的错误在于,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选项D的错误在于,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七、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原始成本、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由于其已排除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验证性等优点。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购置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的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
现值,是指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它是估计的未实际发生但将进行现行交易的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计量一般采用历史成本,采用其他计量方式时应保证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它们各自的应用范围如表1-6所示。
表1-6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应用范围
【例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可能涉及现值计量属性的有( )。
A.分期收款销售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B.计算资产减值准备
C.盘盈固定资产
D.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较低者计量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核涉及现值计量属性的情形。选项A,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选项B,计算资产减值准备时涉及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根据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选项C,采用重置成本。选项D,采用可变现净值。
第四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
(一)单选题
1.对某企业投资占其表决权资本的40%,根据章程或协议,投资企业有权控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因此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该项处理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 )原则。
A.实质重于形式
B.可比性
C.重要性
D.谨慎性
2.下列选项中,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谨慎性原则的是( )。
A.鉴于本年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来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直线法
B.由于其他业务相对次要,所以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只设置了一个“其他业务支出”账户
C.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
D.对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企业将其中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
3.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企业利得的有( )。
A.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收入
B.以现金清偿债务形成的债务重组收益
C.出售无形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D.权益法下因被投资方其他权益变动而确认的资本公积
4.下列业务或事项中,体现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的是( )。
A.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时通常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B.考虑弃置费用时,按预计负债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C.预付本年度企业车辆保险费,分期计入管理费用
D.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拨入的日常事业活动经费10万元计入财政补助收入
5.下列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其采用的是重置成本计量属性
B.取得资产时按照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C.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D.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可根据需要同时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模式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商品售后租回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C.年报披露的信息比中期财务报告详细
D.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披露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负债确认的有( )。
A.以赊购方式购进货物
B.因债务担保导致的诉讼赔偿,法院尚未判决且金额无法合理估计
C.某企业多年来执行售后保修的销售政策
D.企业计划向银行贷款100万元
3.下列对费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费用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B.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C.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D.费用是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唯一原因
4.以下经济业务事项,按照资产定义进行会计处理的有( )。
A.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当期损益
B.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C.计提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
D.期末对外提供报告前,将待处理财产损溢予以转销
5.根据可比性要求,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B.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C.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全部予以转回
D.某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运杂费500元,由于金额较小,该企业将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三)判断题
1.会计信息更多强调相关性,如果采用其他计量属性可提供更多信息的,将采用历史成本以外的其他计量属性,该财务报告目标是定位于受托责任观。( )
2.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投资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投资者做出经济决策。( )
3.某电器公司制订了一项售后服务政策,售出的电器如果三个月内发生质量问题,将予以更换,一年内保修,终身维护。此项服务承诺由于暂未实际发生,因此不应确认为负债。( )
4.鉴于本年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全额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这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比性原则。( )
5.鉴于某项专有技术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决定将其报废并予以转销,将其账面价值一次全部转入营业外支出—处理非流动资产损失。( )
6.为了减少技术更新带来的无形损耗,企业根据谨慎性原则,决定对高新技术设备采用加速折旧法。( )
7.自用房地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
8.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所取得的净收益,均属于企业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
9.企业发生的各项利得或损失,均应计入当期损益。( )
10.一项会计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性取决于会计准则的规定,同一个事项如果在某一企业具有重要性,按照可比性原则,另一企业也应将其视为重要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