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老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十八)

雨桐在努力过滤眼前的一幕幕画面。要想保存最美好的记忆,那必须删掉不愉快的印痕。但不知何因,自己在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地睡过去了。

等雨桐醒过来的时候,已是下午二点过了。雨桐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看到自己身上盖着一条毛毯,茶几上有一张字条,上面的字一看,

就明白了,那清秀的笔迹是小顾留的:

“林老师:您好。我已从美国回来了。刚看你睡着了,没敢吵醒你,故留条告诉你一下,明天去所里详细汇报。

蓉蓉平安健康,请放心。

从美国带回的小礼物放在茶几旁,请笑纳。祝好!

小顾即日上

雨桐打开了茶几旁的纸盒子,里面是一套晨炼的运动衣裤,两盒美国正宗鷹牌西洋参,笑了。这个学生太了解她了,几乎是一个翻版。小顾越来越像自己了,大家都这样说。由此看来,她与顾惠欣的关系已超越了一般师生关系,像是“超级闺蜜”,或是“莫逆闺蜜”。几乎无话不淡,无心不交。小顾已把林老师当做了心灵导师和行为楷模。她觉得林老师人格完美,心灵纯洁,待人亲切,处事圆融。无论是社区老人、里弄大叔、街坊四邻青年小孩都很尊重她,喜欢称她林医生或林老师。她待人也客客气气,和和蔼蔼;家里人也非常敬重她。她的病患更是敬爱她,尊重她。应该说林老师称得上是好人或是完人。但是。有一点小顾不了解为什么林老师选择独身,难道是“性格缺损”,或者是“感情伤痕”、“情感波折”,但看上去林老师很达观,也很直爽。与小顾谈人生,谈社会,谈韩剧,似乎通情达理,世事练达,看不出有什么损伤和破绽。小顾与老师相识三年多了,从林家几个姐妹和林友兰的相处中,谁也没有谈到过林雨桐过去似乎有什么感情损伤,更没有什么性格缺陷;否则,她这么能替别人看病呢?正是基于这个好奇心,当林雨桐把房门的另一把钥匙递给小顾时,让她可以随时进出,以示绝对信任时,小顾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但两三年过去了,始终没有任何进展,可以窥探到林老师的内心世界。

可是,班上有一个听过林老师课的女同学说,“林老师不是感情上绝对受过重创或遭遇挫折的人,那她就是‘石女’了”,或者是“圣徒。”但无论别人如何议论林老师,但她仍然坚信林老师是自己学习的楷模。因为不管什么人,哪怕是圣人,在这个多舌和毒舌世界,总会被人议论。不被人议论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诞生。

林雨桐下了沙发,折叠好毛毯,准备去盥洗室。抬头看到了客厅东墙上挂着一幅日本浮世绘画。画中是一位日本歌舞伎女正在观赏满开的樱花。这是黄玉葵夫妇赠送给雨桐妈妈的结婚礼物,现在成了妈妈留给雨桐的遗物了。雨桐猛然想起下周四,是妈妈和玉葵妈妈的冥诞日。自己应该去港汇大厦底楼,买一些云南昆明运过来的干花,时间耐久,且鲜艳不褪色。而且,长辈怀恩室里的干花时间也已很长了,应该替换了。

林家的长辈怀恩室是文革后设立的。原来是林雨桐的卧室。吴妈、金妈、以及林家姐妹都住过。姐妹们上山下乡以后,改为长辈怀恩室。怀恩室的东墙上,挂着林升泰夫妇的画像。下面一小壁橱,里面放着一些儒家经典和精装版圣经。西墙上挂着黄玉葵夫妇、雅萍、姚芳等人的画像。下面一个案几,里面有内壁炉。案几上,有一个欧式银制的精美相框,里面有林友兰临摹父亲林正南书写的家训“清风侔古,廉白当世”,还有一个欧式的高脚印花的玻璃精瓶。文革前,客厅里有林正南书写的横匾,但抄家时,被砸烂了。纪念室建立后,林友兰把家训写了上去。林友兰坚持写家训,认为与基督精神不相违背。是为了让大家汲取先辈的精神,也是传承老屋的奉献。故老屋动迁,林友兰感到承重。主要是怕老屋动迁以后,家风的传承也会化整为零,逐渐消失了。

墙上的画像是文革时期,林友兰闲暇时断断续续凭记忆和一些旧照片画的,当初并没有把他(她)们当作偶像来供奉,而仅仅只是作为肖像画创作来画的。因为亲人的像不是平面的单纯的脸相,更重要的是一种家族的气质、内敛和意蕴孕育其间,需要揣摩和领会。所以,林友兰当初是很认真创作的。但是文革期间,作画以后,只能收藏,自己偷偷瞻仰。文革以后,林友兰感到,自己应该有责任传承家风,现在有许多人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当下,迷失了方向,甚至忘记自己的祖先。道德伦理下滑,社会矛盾突出;自己更有传承家训和老屋精神,教化子女的责任。设立长辈怀恩室,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要牢记长辈们的恩德,传承长辈们的遗风,谨遵祖训,保持家风,重视伦理,教化子孙,世世代代,发扬传统。

但有人到过林友兰家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原始基督教义,是提倡崇拜主耶稣的,林老师设立怀恩室是否与基督精神有違。但作为圣公会信徒的林友兰不以为然。林友兰认为,新教伦理,是主张尊敬自己的祖先和长辈,爱戴家人和善待子女,教化子女遵守社会公德。故新教伦理与原始基督教义不相违背,因为基督思想是使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关爱和幸福,而不是不要祖先和长辈。同时,当下,有基督背景的家庭,有责任教化好子女,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倘若人人如此,全社会才能转化风气;而不是自己现在家庭只有自己一人信教,而让家人淡化家训、祖风及老屋精神。

林友兰的认识,得到了教内人的肯定。也得到了林雨桐的支持。而使林雨桐永不忘怀的、也是最终促使她回归林家的是林家人的知恩、感恩的祖风。因为陈雨桐改成林雨桐后,林友兰就对林家人说,“既然雨桐成为林家的一份子,那么,她的母亲也是我们的亲人。”每当几位长辈的忌日、或是冥诞日,林友兰都要进去作祷告,而其他人则会进去鞠躬,以表敬意。而林雨桐则自然负责干花供养。而且。每当她看到自己母亲的画像时,油然会产生一种敬仰和感动,虽然自己从没有见过母亲,但是,仿佛母亲一直在自己的身边,给自己一种无形的力量。特别是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浑身有一种热浪和气场。

林雨桐匆匆盥洗后,没吃东西就搭上电车,径直去商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