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知识准备
01 为什么我们要立即行动
大脑就像降落伞,你不开启它,它是不会工作的。
弗兰克·扎帕
Frank Zappa
失去的快乐
研究表明,婴儿每天会笑50~70次,幼儿大约是600次。肯定有人会问:长大后,我们的笑容去哪里了?谁夺走了我们的快乐?本章中,我们要反思一个发人深省的事实: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幸福感在慢慢远离。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马上开始行动,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在“哪个国家的儿童最不开心”排行榜上,美国高居第二,仅次于英国。这个事实颠覆了我们的观念: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中的两个,竟然在是否快乐这件事上栽了跟头?
我们都知道,幸福至关重要,它不是一个无聊的概念,每个人都有变得快乐、感受满足、享受幸福的权利。想要重新发现生活的快乐,第一步就是要有决心在混乱的状态中寻找到幸福之所在。然而,现状堪忧,让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统计数据:
- 情绪问题:约有8%的儿童被认为有情绪问题。美国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估计,全美有600~900万的儿童患有可被诊断且影响日常行为的心理障碍。青少年中,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以及注意力缺陷障碍(atteniondeficitdisorder,ADD)的孩子约占20%。
- 抑郁症:有研究认为,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12.5%,而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透露,抑郁症青少年占青少年总人口的5%,有些抑郁症患者甚至是只有3岁大的孩子。
- 药物滥用: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女孩中使用药物来治疗情绪障碍的比例提升了68%,男孩是30%,而且该数字还在逐年攀升。
- 学习能力下降:根据2003年美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15岁的美国少年在阅读方面的能力位列全球第23位、数学排第28位、科学能力则列第27位。
- 辍学率:据美国希望联盟(America’sPromiseAlliance)统计,在50个大城市中高中未毕业的青少年占到了总数的48%。
- 自杀率: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青少年自杀率已经翻了两倍。2009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做过一项统计,约有8%的高中生报告说自己有过自杀的念头,17%报告说认真考虑过自杀这件事。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统计了15~24岁青少年的死亡原因,其中自杀排在第3位,以3︰2的比率超过了他杀(排在第6位)。
- 幸福感递减:60%的美国儿童感觉上学是负担,想要摆脱学校。研究数据表明,有61%的四年级学生报告说“我生活得很快乐”,而到了七年级,只有36%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得快乐。
看不见的痛苦
遭受痛苦的孩子并没有什么特定的特征或者家庭背景。他们的苦痛隐藏在冰山之下,常常不经意间就被刺痛神经,他们需要有人来提供帮助。那些家境富裕的孩子也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要不就是整天无人看管,要不就是父母只会用物质来弥补孩子得不到陪伴的痛苦以及与孩子之间淡漠的情感。这导致很多孩子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并感觉很空虚,他们有时会形容自己为“讨厌人,也讨人厌”。这些孩子缺少复原力,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崩溃,他们平日的坚强只是故作姿态,很多人最终沉溺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之中。如果要给他们贴个标签,他们应该称之为“被忽视的一代”。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和教育学系教授苏妮亚·卢瑟(SuniyaLuther)对青少年的复原力以及易受伤害度做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滥用以及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并不只存在于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出现率最高的反而是近郊的富裕家庭,特别是这些家庭中的女孩。
不管是7岁还是17岁,孩子们都非常善于掩饰自己真实的感受,特别是当他们只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期盼,或者是我们自以为孩子很快乐所以对他们忽略时。家长很容易高估孩子的幸福感,然而,我们必须要关注他们发生的异常情况,而不是只去关注他们做出的符合预期的行为。有时,我们会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可是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有可能聪明且富有创造力,但就是无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很多时候,这些孩子是因为神经问题才使得他们理性思考与记忆信息的能力下降。因此,留心孩子每天面对的压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必须看到表面下的真实,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样我们才能意识到他们那些看不见的痛苦,才能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我们为孩子倾尽所有,为的不就是让孩子快乐吗?
反思
我好朋友的儿子因与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作弊被抓,因为某些原因,只有他被老师发现了。我的好朋友被叫到了校长办公室,看到她的孩子被盘问得近乎崩溃,并坦白了自己与其他10名同学一起作弊的行为。在回家的车上,母子俩抱头痛哭,她能感受到儿子的困惑、愧疚以及受到的伤害。儿子哭着跟她说:“妈妈,每个人都会作弊的,我们怕考试失利,得不到A或B。”他很伤心,因为学校只为那些嗑药或者酗酒的学生开设了专门的课程。“他们需要做些什么来消除作弊这种行为,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作弊,每个人都害怕失败。”
她告诉我这个故事之后,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孩子们面对的巨大压力和对成功的迫切追求。没有人去反思,这些平日里表现优异的学生为什么会冒着巨大的风险选择作弊,没有人去探寻作弊的真相。也许是因为父母的期望过高,也许是因为学校施加的压力过大,也许是因为这些学生想要表现得比同龄人优秀。
总之,我们要记得,情感素养与学术素养同样重要,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得到正确矫正,就会变成常态伴随着孩子长大成人,最终成为他情感素养中的一个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