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魅力完美私密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人的四大欲望(2)

关于贪婪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几乎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其中蕴含的道理常被用来警告后人。为奸诈之徒所害的人,如果真能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学会怀疑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动机,那么他们就很少再度落入捕猎者的圈套。但通常说来,当一个人被骗了之后,他会再度落入另一个陷阱,那个陷阱有着不同的诱饵。这个诱饵刚好对他起作用,他的各种怀疑针对的都是以前的那种诱饵。下面的例子可以帮助你认清几种利用人的贪欲施诈的方法。

一个人在别人的指引下准备向某家公司大规模注资,那人还告诉他,其他类似的公司带来的利润,已经使它们的所有者变得非常富有。在核实了那人的言论之后,他相信这家新公司肯定会成功。他把钱投了进去,最后却发现自己的股份一文不值。第一个诱饵是他想取得巨大收益的贪婪之心。别人告诉他,如果不冒险就不会有收益,这一精神命题并不总是成立的。精神吸引力告诉我们,如果不冒险也就不会有损失,至少这句话在这个案例中是正确的。我们看到,正是贪婪之心让他把自己一半以上的财富押在一项风险系数极高的投资项目上,尽管他的经济条件不容许他这么做。如果他不贪婪,而是按照精神吸引力的要求,把钱放在比较安全的项目上,收取较低的利息,保证每年都有一笔数额不大但比较稳定的结余,那些收益也足以为他和他的家人提供生活用度。从这一点上说,只要我们不贪婪,每个人都可以在吸引力的辅助之下,让自己的经济条件越变越好。

现在盘点一下这些精神吸引力法则。

一个人有足够的资本供自己和家人舒舒服服地生活,每年还有一些结余用于满足其他需求,不过他不贪婪。他也想赚取更多财富,于是考虑投资一个新计划,但他发现自己若失去收入的一半,生活就不那么安逸了。他相信,如果不冒任何风险就不会有任何收益。但精神吸引力告诉他,如果不冒任何风险也就不会有任何损失。我们描述的这种状态不知重复了几百万次,无数人由于自己的贪欲,在伤透了心之后痛苦地走进坟墓。煤矿、金矿、铜矿、银矿、油井和其他数不清的诱惑把灾难带给了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原本想追寻那些成功人士的足迹。

还有另外一条精神吸引力法则。我们说过,这类法则多得数不胜数,你在这部作品中看到的只是其中的少数几个。实际上,光解释和说明这些法则就够我们写一部大型专著(《精神吸引力》)了,正是那些法则促使作者将目前的这部作品奉献给学生们。我们在这里要总结出一条最能引导人们进行相关投资的重要法则:凡是劝诱人们购买快速致富项目的股权或股份,哪怕它的真实价值只有对外宣称价值的十分之一,也早就被有钱人拿走了,根本用不着乞求别人购买。如果某类股权具有实实在在的价值,只要它有3%或更少的回报率,就会有大笔的钱往里投。

让我们看一看那些被欺骗者的所作所为,看看他们是如何再次掉进变换了诱饵的陷阱中去的。

上次购买一文不值的公司股份的那个人,一直把股票握在手里,时间长达数年之久。后来,一位衣冠楚楚的绅士找到他,询问他是不是那家公司的股东,他说是。这位来访者不慌不忙,表情平静得像一潭死水,但让人信服。他只是说,那家公司就要开始运营了。好比一条大矿脉被发现了比当初预计多得多的矿藏一样,由多个著名的资本家组成的辛迪加提出,他们要购买这家重组公司相当数量的售出股份。但是,如果他们买不到足够多的股权,就得放弃这个计划。他正在高价购买该公司的股票期权,价格是那位受害人当初购买股票时的两倍。他是否会以那个价格售出期权?会。他们之间没有正式的交割手续,甚至连凭证都没有,只有一份同意以非常诱人的价格售出股票期权的协议。

那天晚上这个人兴奋极了,因为生活又出现了转机。过了一段时间,他收到一封以铭文字体开头的信,上面是许多在大城市的写字楼套间办公的经理名字,信中说此项交易没能如期完成,因为他们不可能拿到足够的股权来控制这家重组的公司。对于持股人来说这是好消息,他们还在寻求更高的价格。这时,一个对手辛迪加给出更高的价格购买这些股份。几天后,另一个巧舌如簧的人来访,声称自己代表那个对手辛迪加,愿意将价格提高50%购买他手中的股票。这个潜在的受害者说,自己已经将股票期权卖给了第一个辛迪加。但这位陌生人告诉他,期权是有时间限制的,它已经到期。正在他们之间的谈话还没完的时候,第一位来访者拍来一封电报,要求将那份期权的期限延长一个月,并承诺给更高的价格。这个希望安全保本的人决定将期权延期,第二位来访者嘴里咕哝着,满脸失望地走了。

这位受害者的头脑放松了警惕。

几天后,第一位来访者回来了,说他的辛迪加只需要再买一小部分股权就能控股,而有一个人刚好有这么多股份,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不过,他没有透露有关那家辛迪加的任何消息。他的股份必须卖给某个陌生人,价格得打个折扣但加上利息,这样在各方面看来才是公平的。这一小部分股份,再加上那位受害人原来的股份,就可以完成这笔交易了。来人拿出该辛迪加的负责人签署的一份合同,他们在合同中同意购买这两部分股票,但前提是这个受害人同意购买第二部分股票。那人看到有机会弥补前面的损失,而且能切实使自己的资本增值,于是就同意了这份协议,其实是购买了第二部分股票。这也几乎耗尽了他的剩余资本。但是,当买入交易完成后,他发现自己拥有了两部分毫无价值的股票,而且再也没有任何一个辛迪加的消息。他也没有找到第一个来访者所说的“我们在上面拥有套房”的那座写字楼。他第二次掉进别人设好的陷阱中,只不过诱饵有所改变。

如果这个人学习了关于个人吸引力的课程,他不会掉进两个陷阱中的任何一个,也不会在晚年心力交瘁,灰头土脸地仰仗他人的施舍过活。

这样的故事早已重复了无数遍。我们敢说,甚至就在我们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正在因为自己的贪婪——那些人利用他们的贪欲攫取了他们毕生的储蓄——忍受悔恨的痛苦和折磨。

个人吸引力能让所有人完全独立自主地利用自己的判断力和意志力。

我们不相信哪一个读了这本书的人,还会因为那种被称为贪欲的吸引力替代品,让自己的头脑被蒙蔽,丧失意志力。我们这部作品的目标就是,把那些避免不必要损失的方法教给你。

第8课

精神欲望

我们现在探讨世俗人性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本质精神欲望。如果去问一群思想家,这些欲望中哪种欲望最为强烈。他们的回答可能就把食欲放在最前面。接下来,因为性被人们给予更多关注,那么性欲也要排在前面。再次,他们可以找到很多原因,把贪欲视为最普遍、最急切的欲望。其实,所有这些欲望都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均衡地发挥作用。

每种欲望都能被那些奸诈之徒利用,他们把这些欲望作为自己在金钱、财富、影响或力量等方面获得好处的工具。人类在蛮荒时代的早期,食欲和性欲方面的需求占主导地位,而且不像现在这样被诡诈的人当作谋求利益或满足贪欲的工具。当时,贪欲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普通民众的兴趣,广阔的精神欲求园地留给了上层精英人物。影响、力量、规则、效忠和进贡是地位卑微的中下阶层支付给上等阶层的代价。

每个人都有死的那一天。只要死守在生命的那一头,跟这头的生遥相呼应,那么人就需要满足自己的精神欲求。正常人都不想死,所以凡是正常人,也就不能忽略对生和死问题的研究。所有正常人都觉得这些东西很神秘,竭尽全力从每一个渠道搜罗可能解决问题的答案。精英人物毫不犹豫地教导下层民众,并向他们宣扬各种各样的恐惧感,而这种恐惧感的基础是关于死亡的种种神秘说法。后来,他们习惯于用这样的方式对人们进行掌控。

过去几乎没有哪个人会拒绝无偿地向教会施予财物,现在仍然有一大批人自发地为教会和慈善组织捐款,因为慈善也是人精神本质的一部分。欲望若能得到适当的满足和控制,都是一件幸事。往胃里填食物,让它作为一个功能完好的器官工作,它会给整个身体带来健康。按照大自然的要求利用性欲,同样也是在做好事。贪婪,如果它的名字改为“小心地把节余变为储蓄”,那么它也是一个值得拥有的特征。所以,对宗教的支持,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对有关生与死的问题的研究,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值得赞美的。

但是,对这些欲望的滥用以及奸诈之徒的企图应当受到指责,那些人深谙人类欲望和它们在控制意志不坚者身上的价值。有多少人一时愚顽受人蒙蔽,葬送了自己深爱的人?又有多少人原本有着清醒的头脑,却受人蛊惑把财富拱手让人,然后把自己送上死路?我们并不是要对这样或那样的生活方式置评,我们的唯一目的是描述所谓精神魅力的特征。

我们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向读者表明,当一个人由于公共或个人的灾难陷入精神空虚的境地时,或者是当他为过于强烈的担忧和恐惧所困扰时,他内在的善良可能会被别人拿过来加以利用。

正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慈善是人们精神本质的一部分。我们知道,无数的募捐组织打着慈善的旗号跟在人们后面穷追不舍,募捐组织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大多数认捐者都是因为担心自己的社会声誉或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才捐款的。同样都是因为精神欲求,但这次为的是最为正义的事业。许多涉足慈善的组织团体把50%到80%的善款作为自己的工资或其他开销使用。即便是一半以上的善款都用在款项募集或款项处理过程中,你仍然会觉得好像自己的钱都用在了正规渠道。问题出来了,究竟是什么样的慈善精神促使那些人把款项捐给这些组织?特别是那些商人,他们心里很清楚,如果不捐款就会被各地的人们议论,可能还会影响自己的生意。每个为人们所熟知的商人或学界人士都在捐款者之列,他们的捐款数额都被记录在案,甚至公之于众。所以说,他们的慈善之举或多或少是出于自保的需要,而非其真正的精神欲求。

再返回来说用精神吸引力指导人们的行为,我们发现还有一条法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这种力量。这条法则是:最好的慈善是让人拥有持久的自助能力,不让他们一直处在孤苦无助的境地。无偿地为他们付出金钱和时间,为的是让他们获得真正的精神独立,让他们帮助自己。

缺乏吸引力的人使自己的心灵被一片云遮住。在这片云的荫翳之下,所有积极的想法都停滞不前,只有来自他人头脑中的思想和信念在发挥作用。对于这些人而言,猜疑是他们唯一的安全屏障。这种屏障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它让骗局难以往下展开;另一方面,它使人的头脑在各种事物的迷局中踟蹰不前,把人变成了不思进取的骡马。而吸引力却能很快打散迷雾,让生活充满智慧的灵光。

第9课

形成精神力量的九个关键法则

我们在此之前描述的四种欲望是吸引力的敌人,而且它们是人们生来就有的或者说是天然的。在这一课,我们的任务是同那四种欲望开展一场伟大的搏斗,进而保住胜利的果实,确保它不会被夺走。

就像一切东西都有美的可能性,一切东西也都有转化成内在吸引力的可能性,人类的这四大欲望自然也不例外,就看我们能不能利用它,成为它们的主人。一旦我们成为了它们的主人,我们就能够像点石成金的炼金术士一样将其转化成吸引力。相反,当我们被这四大欲望奴役时,我们就会丧失所有吸引力,于是,一切被我们触碰的东西都会枯萎,变成尘土。所以,首先,我们必须管好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人类这四种欲望的主人。

有一句古谚道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能管好自己的人比能管好一个城市的人更伟大。我们可以推而广之,说能管好自己的人比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王还了不起。你要想管好自己,必须打败两类敌人,逼退四种欲望,克服后天养成的不良习性,并且要搞好内部的团结协作。

下面我们简明扼要地讲一个关于国家和组织的故事。每个人和事物都有两个敌人,一个是外在的,一个是内在的,每个国家也是如此,同样面临这两方面的危险。拿破仑,这位充满精神吸引力的最伟大统治者,在自己事业的巅峰时期充分地利用另一条法则为自己服务。每当一场成功的战争结束时,他就回到法国转移人们的注意力。通常这个时候国内会出现骚乱和政治阴谋,各种敌对势力开始厮杀。为了平息这一切,他把国外敌人的危险引到国人面前。这条法则的作用原理是,外部敌人的威胁将在一定程度上弥合内部的分裂状态。内部的敌对势力往往能联合起来完成一个共同的事业,如抗击外敌。直到拿破仑的统治结束时,这一计划仍然在发挥作用。

我们现在阐述的这个过程从克服外在的或者叫做自然的敌人开始,然后把潜藏的敌人驱逐出去,这些敌人潜伏在那里伺机破坏我们刚刚获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