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俄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俄国罗斯托夫省的塔甘罗格市。他的父祖两辈曾经身为农奴。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契诃夫的祖父当上了自己所从属的地主家的糖厂的经理,并陆续积累了一笔钱,终于在1841年为一家人赎了身。契诃夫的父亲获得自由后娶了亲,在本地开一家杂货店谋生。在六个孩子中,后来成为作家的安东·契诃夫排行第三。父亲的商店惨淡经营,契诃夫从小生活艰难。父亲对孩子非常严厉,经常打骂。尽管如此,契诃夫对父母始终非常孝顺。1876年他父亲的商店破产,一家人只好迁到莫斯科谋生。此时契诃夫正在法语学校学习,所以一个人留在了故乡。为了维持生计,16岁的契诃夫一面求学,一面业余做家庭教师。1879年他中学毕业,考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由于家境贫困,进大学的第二年,契诃夫开始以文学记者的身份为一些幽默刊物写些短小的幽默作品借以维持生活。这便是他文学活动的开始。这些搞笑作品无多大文学价值,但能见容于当时的书刊检查机关,也有一批读者。渐渐地,他的名声开始传播。不过,他早期的幽默作品中也有一些针砭时弊、讽刺社会不良现象和世态人心的作品,如《胖子和瘦子》《变色龙》《普里什别叶夫中士》等。随着他名声的扩大,他的创作开始受到一些名作家的关注。1886年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给他,除了肯定他的文学才华外,还希望他珍惜自己的才华,多写有意义的作品。他深受启发,开始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创作,以后逐渐写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的好作品。
契诃夫于1904年7月15日因肺结核逝世于他在此治病的德国城市巴登维勒,享年44岁。他的文学活动也只有24年。但是在这短短的24年里,他为人类的文学宝库留下了丰富的遗产。20世纪80年代在苏联出版的《契诃夫全集》有30卷,其中作品18卷,书信12卷,总数约相当于中文一千多万字。这些作品,大量的是中短篇小说(尤以短篇小说为多),还有两大卷剧本,可见创作之丰。
在中国,契诃夫的小说拥有大量读者。阅读他的戏剧作品的人相对地要少得多,所以这里有必要将他的剧本提上一笔。契诃夫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剧本的创作,第一部剧本是写于1886年的《论烟草的危害》。他早期的戏剧作品以轻松喜剧为主,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蠢货》《求婚》《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纪念日》《伊凡诺夫》等,其思想内容也与早期的小说接近。从19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他先后创作了四部使他成为著名剧作家的剧作:《白鸥》(又译《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在这些剧本中,契诃夫触及了重大的社会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契诃夫还和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作出了重大改革。
收入本书的14个中短篇都是契诃夫小说的代表作,按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从中可以鲜明地看出契诃夫创作思想发展的脉络,越到后来越深刻。这些作品有的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如《苦闷》《万卡》;有的写出了小人物为生计而苦苦挣扎的无奈,以及战战兢兢、卑躬屈膝的心态和面貌,如《小官吏之死》《胖子和瘦子》《牡蛎》;有的鞭笞了见风使舵的奴颜媚骨,如《变色龙》;有的刻画了专制制度卫道士的嘴脸,如《普里什别叶夫中士》;有的揭露了专制制度对社会的压制及其保守和虚弱,如《套中人》;有的针砭了追求虚荣、庸俗无聊、鼠目寸光的人生哲学,如《跳来跳去的女人》《挂在脖子上的安娜》《醋栗》《药内奇》(又译《姚尼奇》);有的揭示了专制制度下阴森可怕的俄国社会现状,如《六号病房》;有的以婚外恋为题材,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从而唤起人们对浑浑噩噩、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如《带狗的女人》。
要从契诃夫几百个中短篇小说中选出十多篇组成一个集子,是一件难事。且不说选编者本人水平和眼光有限,就是对广为人知早有定评的名篇,论者往往见仁见智,有的认为该选,有的认为不该选;再说有的作品已反复多次出现在各种选本甚至学生课本中,这次要不要入选?这都是不好处理的难题。最后只好定下两个原则作为入选的依据:一、限于本书篇幅,既然不可能将作者代表作中的名篇尽行囊括,只好尽可能精选,挂一漏万是无可避免的了;二、有的作品如《小官吏之死》《变色龙》《套中人》等尽管见诸大多数选本,考虑到其典型性与代表性,还是选了。总之,选译者希望通过本书让读者大致了解一下契诃夫小说的几个重要方面。如果能达到这一点,于心亦安了。
沈念驹2011年早春于北京官书院小区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