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传(传记袖珍馆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严母慈父眼中的顽劣子(1)

1.并不幸福的童年

童年对于每个人今后的成长都有着巨大影响,这样的观点在心理学家们的论著中比比皆是。比如弗洛伊德就曾从达·芬奇童年时期的一个梦境入手,分析其童年时期的经历如何左右了这位伟大画家未来性格的形成。所以当我们想要探究一个人的内心本质时,最为科学的方法自然是追本溯源,回到其童年时期一探究竟。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被誉为英国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1887年11月17日出生于伦敦肯宁顿区的一个牧师家庭。其祖父罗伯特·蒙哥马利是军校出身,19岁时被派往当时被英国殖民化统治的印度任职,他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冷静机智,当印度发生起义时,罗伯特凭借沉着的心理素质和巧妙的智慧很快就平息了事端,这让英国国会对他大为赞赏,将他提升为旁遮普省的副省长,直至罗伯特·蒙哥马利以爵士爵位返回英国为止。

而罗伯特的儿子亨利·赫钦森·蒙哥马利虽然在体育活动中出类拔萃,却未曾选择弃笔从戎,亨利于1866年成为蒙哥马利家族进入剑桥大学的第一人,毕业后,在不同的教堂担任副牧师的职位。1876年亨利来到了威斯敏斯特的玛格丽特修道院,辅助新任院长弗雷德里克·威廉·法勒开展工作,虽然法勒院长对于文学和教育有着无尽的热情,但是面对教区事务时却一头雾水,亨利作为有着丰富经验的行动派,自然成为了法勒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成为了法勒家的常客。随着交往的日益增多,亨利对法勒的三女儿莫德产生了爱慕之情,然而他们开始恋爱时,亨利已经31岁,莫德却只有14岁。即使如此,出于对亨利的好感,法勒夫妇并没有反对这段恋情,只是要求隐瞒两人订婚的消息,并在两年后才可以举行婚礼。这段时间亨利被派往了伦敦郊区的圣马克教堂担任牧师,他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开展工作,系统地分派职责,定期开会,周日礼拜后还会举行聚会,对犹豫不决的人们进行细致的规劝工作,致使该教区的会众人数大增。

莫德16岁时,她与亨利终于在1881年的7月份举行了婚礼,开始了两人的婚姻生活。然而这位年轻的新娘心智还停留在少女时代,虽然彼此两情相悦,却也难以避免对婚姻生活的种种不适应,比如与奉行传统礼仪的公婆相处和经常独守空房的孤单,总是令她无所适从。然而在莫德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就不会感觉到清闲寂寞了。到1889年,莫德已经生育了五个孩子,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在这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在蒙哥马利不到两岁时,亨利全家经过了数周的海上颠簸抵达澳大利亚,亨利受命担当塔斯马尼亚地区的主教。但不幸的是,在他们刚到塔斯马尼亚不久的时候,长女西比尔就不幸夭折了,此后莫德又生了三个孩子,除了自己的孩子,她还要照顾寄居在他们家的三个远房亲戚的孩子,可谓是人丁兴旺的一个大家庭,生活上的琐事自然指望不上丈夫。身处异乡时,莫德将子女们的教育全部交给了从英国请来的家庭教师,自己则负责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她定下了这样一条家规:无论夏日酷暑还是大雪纷飞,家里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在午后外出两小时,以保证她能够安静地享受午觉。从这时起,莫德的控制欲越来越强,对于任何人和事,她都要加以管制,子女们稍有不对之处,就棍棒相加。家中的财政大权自然也紧握在莫德手中,连丈夫客气地向她讨要零花钱都被严加审问,而这时的亨利对家庭琐事毫不关心,他经常在山区里长途跋涉,访问偏远地区,他专心于事业,以极大的毅力投身于主教事业之中。

对于母亲严格到苛刻的管理方式,蒙哥马利不同于其他子女的一味顺从,是个十足的反叛者,任何责罚都不能使他屈服,即使吃尽苦头,他仍“不思悔改”,用尽方法与母亲作对。一次在聚会中,莫德要求孩子们保持安静以便自己作出指示时,蒙哥马利却戴着红色野战帽,放声大喝:“猪市的猪儿们别讲话,让老母猪先说……”这样放肆的举动换来的自然是一顿暴打,然而类似的事件在蒙哥马利的童年中可谓屈指难数。他因为模仿带澳大利亚口音的英语而被罚站;因为私自卖掉自行车导致零用钱停发;因为挥刀追逐一个女孩,被母亲痛揍了一顿……在功成名就后,蒙哥马利也曾坦言自己的童年是非常不愉快的,充满了激烈的斗争。只要蒙哥马利离开母亲的视线一会儿,莫德就会叫嚷道:“快去看看伯纳德在做些什么,叫他停下来!”而这个顽皮的孩子并没有得到兄长的同情,连他的哥哥都这样评价这个反叛的家伙:“伯纳德是家中的败类,天性顽劣,只顾自己,目中无人。”只有姐姐还多少能理解蒙哥马利一些,不过也无法分担他需要承受的种种责罚。

而父亲对蒙哥马利来说几乎等同于一位圣贤,对于父亲,蒙哥马利更多的是崇拜和尊敬,父亲对他的影响也深入到了蒙哥马利的一生,譬如对宗教的虔诚,这对戎马疆场的蒙哥马利来说弥足珍贵。

蒙哥马利的童年离幸福快乐这种美好的词汇相距甚远,他渴望温暖的母爱,但也知道那是不可能得到的。母亲将家庭管理得犹如一所监狱,不曾对孩子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关切和了解,这个缺少关爱的孩子早早就认识到凡事都只能依靠自己。蒙哥马利畏惧自己的母亲,却又不曾停止反抗,因而童年必定给他的人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2.学校生涯

在塔斯马尼亚期间,蒙哥马利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拉丁文、法文、科学和艺术方面,都在“尚可”之下,尤其让父母难堪的是,他曾在神学课上散布歪诗,这种行为与主教家庭的出身格格不入。在亨利一家人1901年底返回伦敦后,亨利决定将蒙哥马利送到圣保罗学校就读。顺便提一句,在一家人回英国的船上,莫德生下了家中最小的男孩,布莱恩·蒙哥马利,这个坚毅独断的女人一生孕育的第九个子女。1902年1月,蒙哥马利在入学的第一天,就自作主张选择了“陆军”班就读。亨利原本一心期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从事神职工作,得知这样的消息让他大失所望,但明智的主教还是接受了儿子的选择,可莫德是没有那么容易让步的,母子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其结果是蒙哥马利生平第一次赢得了胜利,这件事对蒙哥马利来说十分具有纪念价值,他终于能自己决定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