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领导力:在突发事件中发现你的领导力优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振奋人心的鼓动力(3)

第二节给人以关怀,给人以护佑

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的威胁之时,领导者如果忽视了对属下的关怀和护佑,就会失信于人,失敬与人,就会使下属离心离德,甚至造成众叛亲离的局面,无论做出多么动听的鼓动、宣传和说教,也不会唤起人们内心的旗帜。关于这一点,作为领导者是必须牢记于心的。

1.危急时刻首先关注属下的安危

据说挪威有一位女船王,她收藏有一对古瓷瓶,其价值连城,她极其珍爱。可有一天,她的小女儿不慎摔碎了一只,其仆人见了惊得目瞪口呆,连喊主人的声音都发不出了。当女船王闻声出来时,看到此情景,快步来到女儿面前问道:“伤到了手没有?”听到了这个故事后,我们的领导者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对待员工就像女船王对待女儿一样,那将会是什么效果。

孙立人将军可以说在国民党将领中是一个另类人物,他既是一名出色的将军,更是一个真正胸怀国家之人。孙将军是中国众多抗日将领中杀敌最多之人。而就其领导才能而言,最令人折服的还是他那种爱护下属的境界。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出国作战失利后,在西路盟军撤退中,有两个连奉命在新38师主力后面殿后,孙将军一直随这两连撤退。一天,部队又在一个村落与敌遭遇,发生激战。孙将军所在的那个连先冲过村边一座大桥,而叶英周(时任连长)所在的那个连,因日军炮火猛烈,几乎动弹不得,眼看日军增援部8队即将抵达,这个连势将陷入重围。此时英军已在桥上敷设了炸药,准备随时炸桥;英军上校指挥官唯恐日军增援部队抵达后追上英军,拟提前炸桥,企图牺牲掉一个连中国官兵,缠住日军,保护自己。孙将军闻讯后,怒不可遏,用英语痛斥英军上校,亲自指挥一个排留在桥头,以轻、重机枪压制住敌军,掩护叶连突围。为了防止英军提前炸桥,孙将军还不顾自己的安危,站在桥上。他知道英国人根本不把中国一个连士兵的生命当一回事,但他们不敢炸死一位中国将军。正是由于孙将军站在桥上,英军才未敢提前炸桥就仓皇逃走了,叶连得到孙将军一个排的机枪掩护,同日军激战半小时,叶连损失近三分之一,才撤过那4米宽的水泥桥。只见孙将军率领部下,站在桥上,他一手拿着手枪,一手叉着腰,指挥大家快速通过,当最后压阵的叶英周通过时,孙将军问叶:“后面还有没有人了?”叶答道:“没有了!”孙将军这才下令炸桥。

试问:像这样一位对部下披肝沥胆的将军,怎能不受到部下的绝对爱戴和信赖呢?孙立人将军所率领的新38师以及后来率领的新l军都是中国远征军的主力,在印缅作战之时屡战屡胜。爱护自己的士兵,就是他能成就“丛林之狐”美誉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在现代管理中也同样如此,一个爱护下属的老板,其麾下必然有一支团结、能善于商业运作的队伍。万事一理,也包括这一种情况。

2.越是在危难关头越是要争取人心

在平和的环境中,每个人对来自上级的关心可能不太在乎,可在危急时刻,来自领导者的关心可能就会让下属把这种感受化为巨大的力量。在二战中,艰苦的北非鏖战异常惨烈,当时的英国著名战将蒙哥马利刚到第8集团军担任司令,就按照自己的理念改造这支部队。有人对他的一些举措提出不同意见,而蒙哥马利则回答:“是谁在指挥这个集团军?是我,而不是你!”

蒙哥马利十分强调高级将领时刻不要忘记建立部下对自己的信任感,使部下能够并且愿意追随高级将领作战。他认为,战斗力虽然是由物质和精神两个要素组成,但相比之下,精神因素更为重要。他明确指出:“战斗的胜利主要在于士兵们的心!”蒙哥马利一生都在做这样一件事情,这就是:如果让士兵们使出最大的力量,那么必须使他们绝对信任指挥他们投入战斗的人!

为了争取与凝聚士兵的心,他要求军官们体察下情,和士兵一起渡过难关。他说,如果士兵知道军官们的生活也和他们差不多,再苦,他们也能够忍受;如果士兵在前线能够经常见到高级军官,并且能够和高级军官在前线交谈,那么他们心里感知的是:我们在关心他们!

同时他要求军官们必须向士兵们讲真话。他说,现在的士兵与19世纪的士兵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能够读书、看报、看电影,眼界开阔,思想活跃。他们经常把所见所闻与现实所处的环境作比较,他们渴望把自己的一切托付在他们认为绝对稳妥的人手中。军官们不可能欺骗得了这样的士兵。因此,蒙哥马利认为:“领导对士兵必须讲真话,如果军官不讲真话,那么士兵们会发现他们受到军官们的愚弄。于是,对军官的信任感也就没有了。士兵不信任了,他们还会在战场上奋力作战吗?”

蒙哥马利要求每一个军官必须倍加关注士兵们的生命,尽一切努力将士兵们的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从下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蒙哥马利是如何关注士兵们的生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英军对负伤士兵的抢救工作做得并不是那么好。蒙哥马利发现后,立即在全集团军提出拯救负伤士兵四条规定:第一,必须及时输血,尽一切可能将士兵在战场上流出的鲜血,在战地医院补回来;第二,必须在前线为重伤员做好外科手术,使他们能够得到立即救治,而不必像从前那样把他们送到后方医治,以赢得医治的时间;第三,必须把凡是需要后送的伤员用空运后送,而不必像从前那样用公路或铁路后送,以免他们旅途颠簸;第四,派遣女护士到前线医院,负伤的士兵看到女护士,他们的伤痛和紧张的神经会大大得到缓解,而这一点是男护士做不到的。

蒙哥马利非常懂得士兵心理学。在战场上,士兵们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冷漠。如果军官们认为士兵流血不过是应尽的职责,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那么士兵们往往会产生畏战情绪,因为生命对于任何人都只有一次。蒙哥马利对士兵生命的尊重,正是他那支部队极富战斗力的原因之一。有这样一件事情,当一名年轻的英国士兵重伤不治时,他最渴望的是能够得到女人的吻。他对看护他的护士说:“小姐,除了母亲以外,没有任何女人吻过我。你能帮助我实现这个愿望吗?”这名护士满足了他的愿望。就这样,这位年轻的士兵脸上带着护士的唇印,没有任何遗憾地永远离开了世界。在场的人都哭了。他的一位战友说:“这里没有死亡,只有爱!”这种极有感染力的事情,就发生在蒙哥马利指挥的第8集团军。

当时战争充满了劳累与紧张,蒙哥马利认为,除了精神因素外,体质对于军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强壮的体魄,蒙哥马利经常在大雨滂沱之下,冰天雪地之中,飞沙走石之时,泥泞不堪之路,带领部队训练。他明确要求各级官兵,凡40岁以下者,必须每周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进行7英里跑步运动。如果因某种原因不适,不能跑步,也必须走完全程。凡是3次不能坚持这种训练的人,如果没有足以说服人的理由,立即予以淘汰。开始,部队对这位新来的集团军司令的这一规定非常不满,抱怨声不绝于耳,却没人敢于违抗命令。可是,时间久了,大家都能够坚持下来,也就渐渐地习惯了,并且有了乐趣。即使是超过40岁的人,也纷纷自愿参加这项长跑运动。

蒙哥马利曾说:“最好的军人是什么?是合金钢!既要有必胜的信念、旺盛的斗志和乐观的态度,也要有健壮的体魄。没有健壮的体魄,就难有饱满的战斗意志。”他在视察部队时有一个习惯,就是经常要把士兵或军官头上戴的钢盔摘下来看看他们的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蒙哥马利回答:“从士兵的眼睛里,我能够看出他的身体是否强壮,他的精神是否饱满。一个目光晦涩的人,很可能有病,而一个病态的人,你会指望他有多大的战斗力吗?”

这远不是他的真正意图,而关心士兵的体魄就是关心他能否适应战争,而在战争中有效地保存自己。

这样的指挥员才称得上是合格的领导者。

第三节给人以期望,给人以愿景

有效的鼓动力应是给人以希望的,让人感到这种期望是现实的,是经过奋斗可以达到的。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出现以后,人们遭到严酷打击而备受煎熬之时,常常处于彷徨和绝望之中,如果这时作为领导者能够适时适度地给人们点燃希望之火,让人们看到远方的愿景,那么,人们会为之振奋,为之鼓舞,战胜困难的力量必将油然而生。

1.让人看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空洞无物的鼓动宣传是无效的,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发展进步才能凝聚人心,鼓舞斗志。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给人带来希望和善于捕捉战机的大师,也是一个善于发现不良思想倾向的大师。

1946年9月10日,正是农历中秋时节。二野几个纵队的司令员收到通知,要他们到司令部去开会。他们以为刘邓首长借中秋佳节犒劳大家。因为几个月来,二野所向披靡,连战皆捷,仅定陶一役就歼敌4个旅17000余人,俘虏敌中将师长赵锡田。一路上大家兴致勃勃。

可当纵队首长们满面春风地到达司令部的时候,却感到了另一种严肃的气氛。

原来,由于二野连战皆捷,士气高昂,信心充足,但少数领导干部在胜利的形势下,开始滋长起一种骄傲情绪,部队群众纪律不太好,军民、官兵团结也发生了一些问题。于是邓小平在会上总结作战经验的同时,强调了要克服正在滋长的骄傲情绪和少数部队只顾作战需要,不顾群众纪律的倾向。

正是在下属因胜利而滋长骄傲情绪时,邓小平的头脑却异常清醒冷静,使部队始终不断克服存在的问题,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高昂的志气。二野所以能在解放战争中打好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战役,与刘伯承、邓小平不断地对部队的精心培养和鼓劲加油是分不开的。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邓小平都保持着一种冷静务实,毫不懈怠的斗志。

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邓小平是较早觉察到问题的领导人之一。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像一名高超的舵手,在各种各样的风浪中,驾驶着改革开放的大船破浪前进。

在“左”的思想开始冒头之际,他强调反“左”,当资产阶级自由化呈泛滥之象时,他又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清除精神污染。当他敏锐地感到如果把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清除精神污染成为一种运动,有可能影响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时,他又将它淡化。当人们求稳的思想占主导,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趋缓时,他又大呼疾呼要敢闯、敢冒。

1991年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黑云压城,社会上有些人一时惊慌失措,邓小平却稳如泰山,安之若素。他告诫人们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鉴于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一些人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产生怀疑,对前途感到忧虑。邓小平针对这种思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