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残忍的“杀婴”之谜
残害幼仔
动物都有护幼的天性,再凶残的动物一般也不会去伤害自己的幼仔。动物的母爱和舐犊之情常赢得人们的赞叹。
但是,有一些动物不仅自相残杀,更有甚者残杀自己幼小的儿女。
当然,我们不会以人类的道德标准去评判这种动物的行为。动物成年个体的护幼天性是保证种族繁衍的一种本能,而出现“杀婴”现象则是在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反常行为。
环境所迫
人们对动物“杀婴”现象的研究发现,“杀婴”行为在野生动物中比较普遍,从昆虫、鱼类、鸟类、一直到啮齿类、灵长类都有发生。人们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动物“杀婴”率非常高。
当然,有的“杀婴”行为是由于环境所迫。
我们知道,当雌蚁完成交配之后,就开始在地下产卵。幼虫一出生就需要食物,面对众多的幼虫,如果雌蚁没有充足的食物,就只好靠腹部贮囊中贮存的甘露喂养幼虫,但这远远不够,雌蚁就要靠自身的躯体了。
这时雌蚁将为新婚飞行而发达起来的胸部肌肉吸收并转化为营养液,再从嘴里吐出来喂养这些幼虫。但是,这种方式只能解决一时困境,有时雌蚁会碰上季节原因,无法获取更多的食物,这种贫苦的生活一直要持续几个月,雌蚁消瘦得像干尸一般。
这时雌蚁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否则自己会饿死,整个家族要遭到毁灭。于是,雌蚁就不得不吃自己生下的幼虫。当然,这并不能说是雌蚁的残忍,而是为了长远大计,不得已而为之。
种群数量过度而“杀婴”
当动物种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出现“杀婴”行为。这是因为种群数量的增加,造成了食物短缺,这时幼体就常遭到杀戮。动物的这种“杀婴”行为是为了减少食物的竞争,如姬鼠会咬死企图吃奶的病弱幼鼠;黑鹰会啄死第二只孵出的雏鸟。
当然,动物不可能知道该采取一种什么方法来阻止种群数量过度增长,“杀婴”则是最好的方法,而且有选择性的“杀婴”还有优生的意义。
其他种种说法
有的动物学家还指出,动物在受到惊扰或嗅到特殊气味时,也会发生“杀婴”行为。如母兔在刚产下幼兔时,如受到外界惊扰就会吃掉幼兔。
当然,动物“杀婴”行为的原因并非只有一种,而是由许多的因素造成的。这种行为原因究竟何在,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有待于人们继续的探索,直到真正解开动物“杀婴”行为的秘密。
读故事学知识·趣味卡片
吃猫的老鼠
在非洲的莫桑比克,有一种吃猫的老鼠。这种老鼠外形跟普通老鼠差不多,身上散发着一股浓烈的臭味。当它遇到猫时,只需轻声一叫,臭味就迅速扩散开来,猫闻到这种气味,就立即浑身发抖,全身瘫痪。这时老鼠立刻跑过去,咬断猫的喉管,吸尽血液。最后,再将死去的猫拖入洞穴,慢慢地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