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做好充分的准备(2)
逐字逐句地背诵讲稿,很容易面对听众时遗忘,即使没忘,讲起来也会显得十分机械化。因为它不是演讲者发自内心的言辞,而只是出于记忆的应付。平常我们私下与人交谈时,总是一心想着要说的事,并把它直接说出来,并未特别去留心词句。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现在又为什么要改呢?许多人不是把演讲稿扔进纸篓以后,不但没有出丑,反而讲得更生动、更有效果吗?这样做,也许会遗忘了某几点,说起来有些散漫,但是起码它显得更有人情味一些。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我不喜欢听刀削式的、枯燥无味的讲演。当我听人讲演时,我喜欢看他表现得像在跟蜜蜂搏斗似的。”
这就是自在、随意而又激昂起伏的演讲。在背诵、记忆演讲稿时,是绝不会达到这种效果——表现得像和蜜蜂在搏命似的。
成功的演讲还必须深挖内容,力求使演讲更加深刻,这能给听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当然,只触及问题表面的演说,要比深挖力掘的演讲容易多了。只是,若选择容易的路,听众仅能获得很少的印象,甚至全无印象。题目缩小之后,最好是问自己一些问题,加深自己的了解,使自己准备充分,而能以权威的口吻来讲述自己选择的题目。演讲如果能达到这种程度,就能使听众正襟而坐,分外留意,印象特别深刻。
马克·吐温针对采用这样的方法背记讲稿,曾这样说过:“笔写的东西非为讲演之用;它们的形式是文学的;它们生硬,无弹性,无法使自己愉快、有效的传达。假如讲演的目的只在欢娱听众,不在说教,便须将它们变得柔软、分类、口语起来,并将其改变成通常未经事前思考的说话方式;否则,他们将会不欢迎你,你也不能使他们得到快乐。”
美国著名演说家吉特林先生也说:“我相信,我所要讲的话实在太过于重要,不能在纸上写下。我将自己的每分每毫都写在听众的脑海里,记在他们的情感中。区区一纸讲稿,在我和我要用来感动听众的东西之间,并无容身之地。”
他们的这些观点,也正是我所想要告诉各位读者的。成功的演讲还必须深挖内容,力求使演讲更加深刻,这能给听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当然,只触及问题表面的演说,要比深挖力掘的演讲容易多了。只是,若选择容易的路,听众便仅能获得很少的印象,甚或全无印象。题目缩小之后,最好是问自己一些问题,加深自己的了解,使自己准备充分,而能以权威的口吻来讲述自己选择的题目。演讲如果能达到这种程度,就能使听众正襟而坐,分外留意,印象特别深刻。
“我总是搜集10倍于我所要使用的材料,有时甚至达到百倍。”畅销书《内在》的作者约翰·甘德曾这样说。他说的是准备写书或讲演的方法。
有一回,他的行动尤其印证了他的话。1956年,他着手写一连串有关精神病院的文章。他前往各地的医院,与院长、护理者和病患者分别谈话,他日复一日,走了数不清的路,记满了许多笔记本。在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政府与各州的报告、私立医院的报告、各委员会成叠的统计资料。
最后,他写了四篇短文,简单而又有趣,是很好的讲演题材。行成文章的纸张,也许只有几盎司重。可是,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及他所依据的材料,却足有20磅重。
甘德先生知道自己挖掘的,是价值连城的矿石。他知道不能忽视任何一部分。他是干这行的老手。他把心思全放在上面,然后把金块筛出。讲演也是如此,必须准备周密,以应急变。比方说,由于前一名讲演者的论调,你不得不改变自己讲演的中心,或是在讲演结束后的讨论时间里,要回答听众关注的问题,而对于这些,没有充分的准备是不行的。
由此可见,只有拥有具体而又准确的内容的演讲,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去听。另外,演讲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要学会挖掘事实。因为平淡无奇的事情给听众不会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可是题目范围缩小之后,下一步是问自己一些问题,以便加深自己的了解。使自己准备充分,最后能以权威的口吻来讲述你选择的题目,告诉听众你的真实想法以及所列举事实的出处在哪里。这样就能让人们分外留意你所讲的内容的力量。
记住,你的演讲也许只有短短的五分钟。但只有辛苦的积累,才能使你拥有精彩的五分钟!
第四节把最精彩的留到结尾
一篇演说最妙的结构是:引人的开端,巧妙的结尾,即豹头凤尾。最能体现出一个演说家水平的也是开头和结尾,这两个部分讲的好坏往往能显示出一个演说家的经验程度如何。喜欢看戏的人说:“只看演员上下场时的神气如何,就可以知道他的本领大小,技艺好坏了。”但是结尾往往是最难把握的部分。怎样做到巧妙?怎样圆满结束?又怎么样才能让听众回味无穷呢?詹森不是职业演说家,从未考虑过用什么铿锵的言语或精致的词句。不过,他倒从经验中学到了成功沟通的秘诀之一。他了解欲使听众印象鲜明,必须使演讲的内容合理地推进,以归纳于结论。
而一般都是在开头就能看出一个作者的水平高低。开始与结束对任何一种活动来说,都是最不容易有纯熟表现的部分。在一个社会场合中,优雅地进入会场,以及潇洒地退席,是最需要技巧的一种表现,在一次正式的会谈中,最困难的工作,是一开始就赢得对方的信任,以及成功地结束会谈。
有人喜欢在结束时说:“我对于这件事想说的就是以上这些,我说完了,所以我认为我可以停止了。”天哪!这哪是结尾,这是一个错误!而且这个错误犯得不可原谅。要知道一个演说者最后所说的几句话往往是留在人们耳边最多的东西,如此草草的结尾留给听众的也只是:“我说完了。”至于你具体说了些什么,人们很快就会忘了。如果你认为你该讲的都讲完了,何不直接走下演讲台,而不应该说“我说完了”之类的话。留给听众一些余音,听众自然会自己分辨。
当然,还有些演讲者不晓得如何结束,反反复复说着重复的话,或者,还没达到终点却突然戛然而止,无话可说了,就这一点来看,初学者一定要更认真完备的准备,进行更多的练习。而且这种错误不仅仅初学者会犯,就连成功的演说家有时候也会犯。
林肯就曾经犯下这样一个错误。当时他的那篇演说发表时,美国内部的冲突已经开始,林肯最初是这样写的:“心有不满的人们,内战这个重大的问题我们应该这样来解决,主动权掌握在你们的手里,而不是由我来决定的。政府无法因为你们不肯遭遇冲突而责难你们。是的,你们不会想要毁灭政府,然而,你们知道,我有个庄严的责任:为了维护、保护政府而战斗!你们可以避开对政府的攻击,但是我决不能逃避!选择和平或者战争,决定权在你们的手中,不是在我这里。”
但幸亏国务卿西华德看了,指出了其中的错误:“太过鲁莽,又不断重复,完了人们只会听到一句话:‘决定权在人们手中,而人们没有保护政府的义务。’”这样的反复只能引起人们的反感。后来西华德作了修改,呈现出了如诗一般的辩论技巧。
“我痛恨战争。因为我们是朋友而不是敌人,我们也不想成为敌人。也许迸发于我们内心底处的那些激烈的想法会造成紧张的社会局面,然而不可能破坏我们的友谊。那些神秘的情绪会从每一个战死疆场的战士的灵魂深处延伸到祖国伟大土地上的每一颗热血沸腾的心灵以及千千万万的家庭,合众国也会越来越团结。我们等待着,也必然会等到,我们的合众国会更团结。”
结尾是一场演说中最具战略性的一点。当一个演说者退席后,他最后所说的几句话,犹在耳边回响,这些话将被保持最长久的记忆。“余音绕梁”即是如此。不过,一般初学演说的人,很少会注意到这里面的重要性。他们的结尾经常令人感到平淡无奇。
然后,还有一些演说者,在说完了他说的每一句话后,却不知道如何结束。乔斯·毕令司建议人们捉牛时,要抓住尾巴,而不要抓角,因为这样才容易得手,但这儿提到的演说者却从正面抓住牛。他十分希望与这头牛分开,但不论如何努力,他就是无法与牛分开而逃到篱笆或树上去。因此,他最后只能在原地打转,把自己说过的话说了又说,在听众心目中留下一个坏印象。
任何演说的每一部分必须事先计划好。很多事情,如果事先把计划做好,剩下的就好办了。如果你在面对听众之后才试着策划你的结束语,而此时你正承受着演说时的重大压力与紧张情绪,而且你的思想又必须专注于你所说的内容,这样就给你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如果你能在事前心平气和地策划此事,这种结果就不会出现。
就是一些像韦斯特、布莱特、葛雷史东等极有成就、英语能力又令人敬佩无比的著名演说家也都认为,至少必须把开头结尾全部写下来,然后一字一句背下来。
初学者如果能模仿他们的做法,必然不会再感到懊悔。初学者必须十分明确地知道他在开头结尾时要表现什么。应该把开头结尾的一段提前练习几遍,不必每一次都重复使用相同的辞句,但要把你的思想明确地用词句表现出来。
如果是即席演说,那么,在演说进行当中,常常必须改变很多的材料,必须删减一些段落以配合事先未曾预料的发展,并和听众的反应达成和谐。因此,聪明的做法就是事先计划好二三种结束语。如果这一种不合适,另一种也许就可用得上。
有些初学者却时常没有圆满的结尾。他们在演讲当中,急言快语,不着边际,仿佛汽油快用完时,引擎就会嘭嘭作响以及频频停火一般。在绝望地往前作了几下冲刺之后,它们就完全停下来,一动不动了。因此他们需要更佳的准备工作,更多的练习。
许多新手的演讲结束得太过突然,他们的结束方法不够平顺,缺乏修饰。正确地说,他们没有结尾,只是突然而急骤地停止。这种方式造成的效果令人感到不愉快,也显示出演说者是个十足的外行。这就好像是在一次社交性的谈话中,对方突然停止说话,猛然冲出房间,而未曾有礼貌地道声再见一样。
一个生手如何才能具有对演说开头结尾部分的正确感觉?确切地说,跟文化一样,这种东西太微妙了。它必须是属于感觉的事物,几乎是一种直觉。除非一个演说者能够“感觉”到如何才能表现得和谐而又极为熟练,否则你自己又怎能盼望做到这一点呢?
不过,这种“感觉”是可以培养的,这种经验也是可以总结出来的。你可以去研究成名演说家的方法。以下就是一个例子,这是当年威尔斯亲王在多伦多帝国俱乐部发表的演说的结束语:“各位,我很担心。我已经脱离了对自己的克制,而对我自己谈得太多了。但我想要告诉各位,你们是我在加拿大演讲以来人数最多的一群听众。我必须要说明,我对我自己地位的感觉,以及我对与这种地位同时而来的责任的看法——我只能向各位保证,将随时尽这些重大的责任,并尽量不辜负各位对我的信任。”
大家也可以感觉出,即便是非常“木”的听众,也会“感觉”到这就是结束语。它不像一条未系好的绳子那般在半空中摆荡;它也不会零零散散地未加修整。它是修剪得好好的,已经整理妥当,应该结束。
霍斯狄克博士在日内瓦的圣皮耶瑞大教堂发表演说,他的题目是:“拿剑者终将死于剑下”。下面是他这次演说辞的结尾部分,请注意,他所表现的是多么美丽、高贵而又富有力量:
“我们不能把耶稣基督与战争混为一谈,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挑战,而且应该激发起基督的良心。战争是人类所蒙受的最大及最具破坏性的社会罪恶,这绝对是残忍无比的行为,就其整体方法及效果而言,它代表了耶稣所不曾说过的每一件事,也不曾代表耶稣说过的任何事。它非常明显地否认了关于上帝与人类的每一项基督教义,甚至远远超过地球上所有无神论者所能想象的程度。如果能看到基督教会宣称它将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道德问题负责任,并看到它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以对抗目前我们这一时代的异教邪说,拒绝让良心受制于一些好战的国家,将上帝的国度置于民族主义之上,并呼吁这个世界追求和平,这岂不是极有价值吗?”
林肯在他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很高兴地盼望,我们很诚挚地祈祷,这场战争的大灾祸将很快成为过去。然而,如果上帝的旨意是要这场战争持续250年,让那些无报酬的奴隶所积聚的财富完全耗尽,持续到受皮鞭鞭打而流出的每一滴血都要用由刀剑砍伤而流出的血来赔偿,那么,我们也必须说出3000年来相同的那句话:‘上帝的裁判是真实而公正的。’不对任何人怀有敌意,对所有人都心存慈悲,坚守正义的阵营,上帝指引我们看见正义,让我们努力完成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任务,治疗这个国家的创伤,照顾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照顾他们的寡妇及孤儿,我们要尽我们一切的责任,以达成在我们之间的一项公正永久的和平,并推广至世界各国。”
可以说,像这样充满感情、充满爱意的演说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给我们以强有力的触动,从而留下更多的回忆。
巴顿曾说:“盖茨堡演讲已经十分高贵了,但这篇演讲却更好,这是亚伯拉罕最伟大的一篇演讲,把他的智慧及精神力量发挥到了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