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老人,叫愚公,一家人被两座山所阻挡出行很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的人说:“我们大家把这两座山铲平,开出一条大路来。”全家人一致同意。
愚公带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被一个叫“智叟”的老头儿知道了,他笑愚公说:“你这么大年龄,怎么能把两座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我挖不了,还有儿子,儿子挖不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大山却不会增高,怎么会挖不平呢!”
上帝知道了这件事,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他派两个神仙,把两座大山背走了。
教给孩子
只要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再大的困难也能解决。
两个瞎子
齐国有个瞎子,性情暴躁,走路时常常横冲直撞,明明是自己撞了别人,还常常责备别人。人家看他是个瞎子,也不和他多计较。有一天,齐国的瞎子在路上走,撞到了一个梁国的瞎子,这梁国瞎子火冒三丈地骂道:“你的眼睛瞎啦!”齐国的瞎子也爬起来骂道:“你眼睛瞎了吗?”他们都没有想到对方是瞎子。街上的行人在一旁围观,都觉得十分好笑。
教给孩子
做什么事都不能只考虑自己,要为对方着想。
稚童辩日
从前,孔丘到东方去游玩,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论不休。孔丘问他们争论什么问题,一个小孩儿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比较近,而到了中午,太阳就离我们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我们远,而中午离我们近。第一个说话的小孩接着阐述自己的理由。他说:
“太阳刚出来时像车上的篷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碗口那么大了,这不是由于离我们远的看来就小,而离我们近的看来就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则辩解道:“太阳刚出来时还有些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就热得跟泡在热汤里一样了,这不是由于离我们远的就感到冷,离我们近的就感到热吗!”
孔丘听了以后,一时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是知识最丰富的人呢?”
教给孩子
无知的稚童难倒了知识渊博的圣人。可见没有无所
不知,无所不能的圣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东施效颦
越国的若耶溪西岸有一个姓施的樵夫。他有一个女儿叫夷光,又名西子,人们都称她为西施。西施长得非常漂亮,是越国有名的美女。
因为西施才姿出色,被越王勾践招入宫中。越王为消磨吴王夫差的治国雄心,使吴王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遂将西施给了吴王。后来,吴王果然消沉、衰败,最后为越国所灭。西施患有心痛病,每当心痛发作时,便皱起双眉,虽然样子很痛苦,却更加美艳动人。
西施的东邻有一个貌丑的女子,她见人们常夸奖西施皱起双眉非常美丽,她也忽发奇想,希望模仿西施皱眉走路的样子博得大家的夸奖。她想以这种美态遮盖自己的丑貌,竟无病呻吟,也皱起眉头装做心痛。谁知,不但没有增加艳色,反而更加丑陋。为此,别人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叫东施。对于她的模仿嗤笑为东施效颦。
教给孩子
学习别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如果生搬硬套胡乱模
仿,会失去自身的本色,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谁杀陈陀
从前,有个秀才想去拜访县官。他让侍从打听县官大人喜欢什么,侍从告诉他:“县官大人最喜欢读《春秋公羊传》这部书。”这天,秀才前去拜访县官。谈了一会儿,县官问他:“你最近在读什么书?”秀才回答说:“我最近专门研究《春秋公羊传》。”县官一听,想考考秀才,就问了书中一个内容:“是谁杀了陈陀啊?”这秀才其实从来没有看过《春秋公羊传》,还以为县官讲的是一件人命案子,连忙否认道:“我真没有杀陈陀。”
教给孩子
说话做事妻实事求是,不能讲谎话,否则要出洋相。
得过且过
五台山有一种很奇特的乌,叫作寒号鸟。寒号鸟长着四条腿,还有一双肉翅,可是,却不会飞。寒号鸟还有一个奇特之处是:夏天,它的羽毛特别漂亮,可一到冬天,羽毛就会全部掉落。
夏天的时候,寒号鸟的羽毛变得五彩缤纷,它得意扬扬地说:“美丽的凤凰都不如我漂亮。”有的鸟劝它筑个巢准备过冬,可它根本不听。到了冬天,寒号鸟身上的羽毛全掉光了,冷得直抖,可它还是不筑巢,说:“得过且过,得过且过,说不定明天天气就会变暖和。”
教给孩子
如果不预先做好准备,到时候表面的漂亮也靠不住。
南辕北辙
传说战国时期,有一个人乘坐马车到楚国去。因为楚国在南方,他理应向南走。可是,他从太行山脚下一动身,就一直朝北方走去。
有人问他:“你到哪里去?”他说:“到楚国去。”
那人说:“到楚国应该向南方走,你怎么一直向北走呢?”
他却说:“没关系,我有一匹好马,有足够的钱财,又有一个赶车本领很高的马夫,朝南朝北,问题不大,都会到达楚国的。”
那人说:“哎呀,你的方向定错了。就是有好马,有钱财,有赶车的高手也不行。因为你越走就会离你要去的楚国越远哪!”
他说:“那就当作漫游吧。”
那人说:“你若漫无目的地游山玩水,另当别论,要是去楚国,那你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他听不进别人的话,仍然背离要去的目标,向相反
的地方走,当然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教给孩子
如果行动与目标相违背,那么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目
标。
囫囵吞枣
有个年轻人爱吃水果,这一天,他买了许多梨子和枣子,准备大吃一顿。有个朋友提醒他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但是对脾脏不好;枣子正相反,对脾脏有好处,但会把牙齿吃坏。”这个年轻人听了朋友的话,想了想说:“我有办法了!吃梨的时候,我只用牙齿咬,不往肚里咽,这样,就伤不了我的脾脏;吃枣子的时候,我就整个吞下去,这样,就不会把牙齿吃坏了。”
教给孩子
用不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只会把事情办得更糟。
长安的肉
从前有个人,没见过世面。听说长安是个大城市,非常繁华,他想见见世面,就来到了长安。他住的是长安西郊一个很偏僻的地方。他住下来的第二天就出门去看看这个大城市。但他是往西走的,越走越偏,可他左看右看,好像看到了什么好东西,还兴高采烈地哈哈大笑。他听说长安的肉好吃,就在一个肉摊上买了一块肉,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不停地说:“长安的肉真好吃。”
教给孩子
对待事情一定要求实,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唇亡齿寒
春秋时期,晋国想出兵攻打虢国。要打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晋献公派人送给虞国国君一块好玉。虞国有个大臣名叫宫之奇,对虞国国君说:“千万不能答应晋国。虞国和虢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得受冻。如果晋国今天灭了虢国,虞国也就危险了。”虞国国君不听,接受了晋献公的好玉,同意借道给晋军。结果,晋军在攻占虢国以后,在回师时把虞国也灭了。
教给孩子
决不能为了一点小利,做出伤害朋友最终毁了自己
的事情。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乘船过江。当船行驶到江中间的时候,一不小心,他身上的宝剑掉到江里去了。那人并不慌张,从身上拿出一把小刀,在船边剑掉下河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一边刻一边讲:“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过了一会儿,船到岸了。那人走到船旁,找到了刻的记号,然后跳到江里寻找宝剑。
小朋友,你说,他能找到宝剑吗?
教给孩子
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只有适应形势才能达到目的。
望洋兴叹
夏天的时候,接连下了几天大雨,小河的水都涨满了,一起流入黄河。黄河水势滔天,河水淹没了小洲和洼地。
黄河的神河伯看着滔滔的黄河水,得意起来,他以为天下的水都到他这里来了。他川页流东去,一路观赏水景。他来到北海,大吃一惊,只见水天连成一片,无边无际。
河伯惭愧地对海神说:“稍微懂得一点,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啊!”
教给孩子
天外有天,千万不要骄傲自满。
空中楼阁
从前有一个有钱的人。一天,他看见有户人冢盖了一座很漂亮的小楼,楼房的第三层特别漂亮,心里非常羡慕,决定请工匠来也盖一座楼厉。
他找来工匠,问道:“像这样的三层楼你会盖吗?”工匠们回答:“这楼就是我盖的。”这个有钱人立刻让工匠盖楼。
工匠们立即动手打地基。第二天,这人跑来工地,看到工匠正在盖第一层楼,非常生气地问道:“你们在盖什么房子?”工匠们回答说:“不是按照你的吩咐在盖楼房吗?”
这个有钱人对工匠们说:“我不要下面的两层,我只要最上面的一层。”
工匠们听了,都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教给孩子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什么事都要打好基础。
抱薪救火
有一年冬天,天气又冷又干燥。有个人坐在厨房外面晒太阳。忽然,他发现从厨房的灶台里蹦出一个火星,把灶台前的一小堆干草点着了。他一见,心想反正火也不大,就顺手在柴堆上抱了一团柴草,想把火压灭掉。谁知,火不但没有压灭,反而大了起来。这个人想也没想,又从柴堆上抱了一把柴草盖在上面。这样救火,结果可想而知。火不但没有被扑灭,反而越烧越大,最后连厨房都烧掉了。
教给孩子
做事要讲究方法,不然,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因噎废食
从前,有个人到朋友家做客,主人做了满满一桌丰盛的饭菜。可能是因为饭菜太可口,其中有一位客人因为吃得太快,结果一下子噎住了,一口气没喘上来,死了。好好儿的一顿饭,大家再也没有兴致吃了。这个人回家以后,一想到那噎死人的模样,心里就害怕。他担心自己也会被噎死,于是干脆不吃饭,每天就喝一点水。不管家里人怎么劝他,他就是不吃饭。他这样一天天下去,身体越来越瘦,最后活活地饿死了。
教给孩子
不要因为怕出问题,就什么都不干。
点石成金
从前,有个人家里很穷。他在家里供了一个神仙的像,每天烧香,从不间断,求神仙保佑他发财。
神仙被感动了。一天,神仙来到他家,拿起一块大石头,伸手一点,石头变成了金子。神仙把金子送给他,那人连连摇手说:“不要,不要。”
神仙更加感动,问他:“那你要什么?”那人指指神仙的手说:“我要你那只能点石成金的手!”
神仙这才明白过来,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走了。那块大石头又变成原来的样子。那人一下子瘫在地上,后悔极了。
教给孩子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要知足,不能太贪心。
拔苗助长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农夫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往上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忙完了,他回头一看,禾苗果然比原来长高了一大截,于是他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我让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听了,说:“你这样拔禾苗不但不能拔高,反而会拔死。”说完,便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部枯死了。
孟一轲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就会把事情弄糟。
教给孩子
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任何人不能违背,否
则就必然失败。
自相矛盾
很久很久以前,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枝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看见吸引来好多好多的行人,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哪,快来买呀,世界上最坚固的盾和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枝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那个卖兵器的人,一下噎住,答不上话来,窘得满脸通红。只好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教给孩子
一个人言辞前后矛盾,互相抵触,不仅使人无法相信,也会使自己无地自容。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
郑国有个人十分贫穷,读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窥视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下来,结果树叶落在地下,而树下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出哪一片树叶是可以隐形的。
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家,一片一片地拿来遮着自己,问自己的老婆:“你看得见我吗?”
老婆开始总是说:“看得见。”被他折腾了一整天,已经厌倦不堪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老婆就哄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个人高兴得嘿嘿地笑了起来。
他带着这片树叶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别人的东西,给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
县官审问他,他便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教给孩子
这则寓言讽刺书呆子,同时也讽刺那些做坏事的人心存侥幸,其实是自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