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如何用语言打动别人(2)
英教授这时恼羞成怒:“校长阁下,请记住,是美国的伍斯特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造就了您的学识和才能!”
萨校长微微一笑:“博士先生,我提醒您,中华文明曾震惊世界,没有中国远古的四大发明,也绝不会有英国的近代产业革命。”
由于萨校长抓住对方论点之中对中华文化的错误认识给予反驳,最终使英籍教授哑口无言。
还有一个例子。三国时,张昭攻击诸葛亮比不上管仲与乐毅,其论据便是诸葛亮面对曹操的进攻时,竟是“丢盔弃甲,望风鼠窜”,以至于“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
诸葛亮反驳道:“刘备起兵之初,兵不满一千,将只有赵、关、张。新野小县,粮少人稀,我们却火烧博望在先,火烧新野在后,杀得夏侯悼、曹仁十万大军心惊胆裂。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想当年,汉高祖屡败于项羽之手,而垓下一战,终于获得最后胜利,而他靠的是韩信的良策啊!但是韩信辅佐高祖,也并不是每战必胜。”
诸葛亮首先以事实批驳了张昭论据的错误,其次,又针对所谓“无容身之地”的诬蔑,援引刘邦、韩信的先例,说明胜败乃兵家常事,求决胜不求累胜是刘备的战略方针。张昭之流最后无言以对,只好败下阵来。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兵法上言:“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意思是攻心才是真正的上策。论辩犹如用兵,也要注重心理战术。“攻心为上”,也就是说,在论辩中要揣度对方心理。并且注意论辩对策的合理性和合意性,使得对方的心理发生变化,进而成功地瓦解对方的斗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丘吉尔于1941年的圣诞节前夕到达美国,希望能说服美国和英国联盟,立即对德宣战,以扭转英国当时所面临的危机。可是,由于不少美国人对英国人没有好感,反对美国介入英德战争,因此丘吉尔的说服任务颇具困难。然而,丘吉尔不愧是著名的论辩家,他在进行说服沟通时,十分注意攻心技巧的运用,不仅用情感来打动美国人民的心外,还化解了对立的情绪,使美国人民愿意请美国政府援助英国对德作战。
丘吉尔发表演说时,说道:
“我远离祖国,远离家园,到这里度过一年一度的佳节,但我并不觉得寂寞孤独。或许是因为我母亲的血缘关系,或许是因为我在这里得到了许多的友谊,以至于我根本不觉得自己是个外来者。”
“由于我们的人民和你们说着同样的语言,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追求着同样的理想,因此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和谐、亲密无间的气氛。而今晚的此时此刻,在一片战争的混乱中,每一颗宽容无私的心灵都应得到灵魂的平安。因此,至少让我们在今晚能把困扰我们的各种担心和危险搁置一边,在这充满风暴的世界中,为我们的孩子准备一个幸福的夜晚。那么,今晚的此时此刻,我们希望使用英语交谈的每个家庭,都像是一个有阳光普照、既幸福又和平的小岛。”
丘吉尔从两国人民之间共同的语言、宗教信仰、理想及长期的友谊切入,并将这些共同点作为彼此相信、相互了解的基础,直到引出希望使用英语交谈的家庭,都应过着一个和平安详的圣诞节的话语,打动了无数美国人的心,使得他们改变反战立场,转而与英国结盟。
林肯也擅用攻心为上之术,他曾说:“不论人们如何仇视我,只要他们肯给我一个说话的机会,我就可以说服他们。”
他之所以如此自信,就在于他能够将别人和自己的心理距离拉近,使之由仇视变为好感。而以下是他在竞选总统时的演说词:
“南伊里诺斯州的同乡们,肯塔基州的同乡们,密罗里州的同乡们,我听说在场的人群之中,有些人想和我为难,我实在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那么为何我不能和你们一样拥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呢?亲爱的朋友,我并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之中的一分子!”
“我生于肯塔基州,长于南伊里诺斯州,都是和你们一样从艰苦环境中生存过来的人,所以我了解南伊里诺斯州和肯塔基州的人。我也了解密罗里州的人,而你们也应更清楚地认识我,如果你们真的认识我了,你们就会了解我,知道我不会做不利于你们的事。所以同乡们,请让我们以友好的态度交往,而我立志做世上最谦和的人,绝不伤害任何人,也绝不干涉任何人。因此,我现在对你们诚恳要求,请求你们允许我说几句话。你们都是勇敢而豪爽的人,我想这一点要求,必定不会遭到拒绝。那么,现在让我们诚恳地讨论一个严重的问题吧……”
攻心为上技巧的运用,在林肯竞选总统成功的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以朴实而富有情感的话语,击败了用语华美、口若悬河的对手道格拉斯,赢得了亿万选民的心。而以前竭力反对他的那些选民,在听了他的竞选论辩后,也为其真情真义所感动,转而投给他认同与信赖的一票。
以迂为直,先到终点
英国军事家哈利说:“在战略上,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公元前265年,赵国的赵太后刚执政不久,秦国便发兵进攻。迫不得已,赵国向齐国求救,但齐国提出必须以赵太后的儿子长安君作为人质,才肯发兵相救。赵太后不忍心,坚决不允,群臣纷纷进谏,赵太后依旧坚决地说:“从今日起,有谁再提以长安君作人质的事情,我就朝他脸上吐唾沫!”此话一出,大臣们便不敢多说。
一天,左师触龙要面见赵太后。赵太后认为触龙一定是为劝谏之事而来,于是便摆开准备吐唾沫的架势。不料,触龙慢条斯理地走上前,关心地说:“近日老臣的脚有毛病,行走不便,好久未能看望您。我一直担心太后的玉体欠安,所以今日特来看望,不知您最近过得如何?饭量没有减少吧?”
太后答道:“我每天都吃粥。”触龙又说:“我近来食欲不振,但每天坚持散步,饭量才有所增加,身体才渐渐好转。”
赵太后听触龙每句话都不提人质的事,情绪便渐渐安定,于是就和触龙亲切、融洽地聊起来。
聊着聊着,触龙向赵太后请求道:“我的小儿子叫舒祺,是最不成才的,可偏偏却最得我的疼爱。我恳求太后允许他到宫中当一名卫士。”
太后赶紧问触龙:“他几岁了?”
触龙答道:“15岁了。他年龄虽小,可是我想趁在世时,赶紧将他托付给您。”
赵太后听到触龙这么爱怜小儿子,深有同感,忍不住与他闲谈。太后说:“真想不到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呀!”
触龙说:“恐怕比女人还厉害呢!”太后不服气地说:“不会吧?还是女人更爱小儿子。”
触龙见时机已到,于是把话题更进一步,说:“老臣认为您爱小儿子爱得不够,而且远不如您爱女儿那样深。”
太后不同意触龙的说法。触龙解释道:“父母爱孩子,就必须为孩子作长远的打算。想当初,您送女儿远嫁燕国时,虽然为她的远离而伤心,可是又祝福她不要返国,并且还希望她的子孙相继在燕国为手。您能为她想得这样长远,这才是真正的爱。”
太后信服地点了点头,触龙便接着说:“您如今虽然赐给长安君许多土地、珠宝,但如果不让他有功于赵国,等您百年之后,长安君能自立吗?所以,您对长安君,并不是真的爱护。”
触龙这番话说得赵太后心服口服。她立即命人为长安君准备车马、礼物,送他前去齐国当人质,同时也催促齐国出兵援助。不久,齐国终于出兵解了赵国之围。
触龙说服赵太后的方法,便是运用以迂为直的策略。触龙深知赵太后深爱长安君,如果从正面说服她,让爱子到齐国当人质,只会碰钉子。所以,他避开问题,从关心太后的饮食起居、身体健康的侧面话题谈起。接着,再迎合太后的爱子之心,谈起自己对儿子的打算,借题发挥,诱发太后对自己“爱子之见”的淡兴。直到太后非要寻根究底时,方才水到渠成地阐明,爱子就必须让他为国立功,这才是真正爱子之道,让赵太后幡然醒悟。
这种“以迂为直”的策略,在正面强攻不下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灵活有效的办法。它结合明确的目的,运用灵活的战术,避开对方心中布下的“地雷区”。它的进攻路线带有隐蔽性,甚至符合对方的心理需求,所以比较容易地让对方在戒备不严的状态下,逐步诱使其不自觉地接受自己的观点。
答非所问,避实就虚
答非所问是论辩中的一种回避战术,当对方提出某些问题,你基于某些原因不能不答,又不便做出直截了当的回答时,便可采用答非所问的战术。这种战术避实就虚,用非实质性的话题将对方锋芒引开,表面上好像已作了概括的回答,其实已悄悄地避开原本棘手的问题。运用这种战术,不仅能摆脱尴尬的局面,还能产生幽默、机智的效果。
足球天才贝利,被喻为足球史上最优秀的运动员。他球技高超,让敌手敬畏,让全世界球迷为之疯狂,成为许多足球运动员心目中的偶像,同时也成了巴西的民族英雄。
有人问贝利:“你觉得自己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贝利回答道:“下一个。”
当他踢进第1000个球、创新记录之后,有人问他:“在你踢进的球中,你最满意的是哪一个?”
贝利微笑着说:“第1001个!”
贝利显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巧妙地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回答,不禁让人钦佩他的谦逊和机智,以及努力不懈的精神。
答非所问的方法使用范围很广。有一次,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布拉姆斯前去参加一个演奏会,这个演奏会是由一位年轻钢琴家贝伦哈特举办的,举办这个演奏会的原因是他为席勒的诗《钟之歌》谱了一首曲子。
布拉姆斯在演奏会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显出极为陶醉的模样,甚至不时地点点头。贝伦哈特误以为布拉姆斯喜欢他作的曲子,因此当演奏会结束后,他立即高兴地问布拉姆斯:“阁下是不是很喜欢这首曲子?”布拉姆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笑着说:“这首《钟之歌》,果然是不朽的诗。”布拉姆斯巧妙地避开问题,并委婉有礼地表达了他真实的想法:他很欣赏《钟之歌》这首不朽的诗,但并不一定认为贝伦哈特的曲子水准高。
巴索夫是西欧某国的一名外交官,一次他想要戏弄一个非洲国家的大使。于是,在联合国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他灵机一动,假装很有礼貌地问那位大使:“贵国的死亡率想必不低吧?”平时这个西欧外交官仗着本国势力,总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并以刻意贬抑他国、炫耀本国为傲。然而,正当巴索夫暗自窃喜时,那位民族自尊心遭受伤害的非洲大使却面不改色。他稍微思索,既没有正面回答,也没有默不吭声,只是冷冷地说道:“和你们的国家一样,每人死一次!”这个回答巧妙而有力,巴索夫一脸尴尬,盛气凌人的傲气也顿然消失了。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所谓心理共鸣,是指运用心理学中“情感共鸣”的原则,归纳出来的一种说服方法。它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导入阶段,即心理接触的初步阶段;转接阶段,即心理接触的中级阶段;正题阶段,即心理接触的高级阶段;最后是结束阶段。和不熟悉的人,或有对立情绪的人进行谈话时经常使用此方法。
有一位老师,担任差班的班主任。开学第一天,他亲切地对同学们说:“有人说我们是放牛班、垃圾班,这是没有道理的!拿体育成绩来说,我们班不但不是垃圾班,而且可以成为优等班!”
短短一席话,使同学们迅速从低落的情绪中振奋起来,从自卑感中树立了信心。为什么他的话会产生如此大的效果?因为他的话充满信任和鼓励,更重要的是,这位老师在见面的第一天,就把自己置于这个被人瞧不起的集体之中。他左一句“我们”,右一句“我们”,让这些内心充满自卑感的学生,感受到温暖和亲情。总之,由于心理上的接触和情感上的共鸣,老师的话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鼓舞作用。
由于人与人之间,很难一开始就产生共鸣,所以必须先诱发对方与你交谈的兴趣,再经过一番深刻的对谈,才能让彼此更加了解。当你尝试说服他人,或对他人有所请求时,也同样适用。你不妨先避开对方的忌讳,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并且不要太早暴露自己的意图,等对方一步步赞同你的想法后,他们便不自觉地认同了你的观点。
伽利略年轻时立志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因此他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帮助。
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你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您同母亲的婚事?”
父亲说:“因为你的母亲十分吸引我。”
伽利略又问:“那您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父亲说:“没有,孩子。家人曾经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是我只对你母亲钟情,况且她当时可是一位风姿绰约、令人倾慕不已的姑娘。”
伽利略说:“您说得一点也没错,她现在依然风韵犹存。而您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您爱的是她,可是您知道吗?我现在也面临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喜爱的正是科学!其他事物对我而言,都毫无用途与吸引力!难道我要去追求财富或是荣誉?科学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就如同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你怎么会这样说呢?”
伽利略说:“一点也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会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却从没想过。因为别人都想寻求一位标致的姑娘当终身伴侣,我却只愿与科学为伴。”
父亲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