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性格的特征(2)
恒心就是人们所说的“持之以恒”,是指人对事物的信念和对事业的理想所支持的心理动力系统。它既是信心的深化,又是实现决心的重要保证。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即使信心十足,也难免经常遭遇到困难和失败的严重威胁,如果没有恒心的支持,其信心很容易丧失,最终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唐僧可以说满怀信心地踏上取经的征途,然而在17年的风雨漂泊之中,无以计数的艰难险阻不断向他袭来。正是因为有了恒心,他才能排除千难万险,取经回国,成为令人备受称赞的得道高僧。
一个人缺乏意志将无任何作为。有意志的人,性格才会坚强,才会执著不疲,持之以恒。如果你发现自己迄今一事无成,请磨砺和考验一下自己的意志力吧!
性格的情绪特征
——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一个人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它不仅影响社会、影响工作、影响生活,也影响人的心理品质和身体健康。情绪急躁、不稳定、忽喜忽怒,忽乐忽忧,是性格不成熟的表现。
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内心体验,并由此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一个人产生了情绪后,整个生活就笼罩上了特定的色彩。人与人的情绪差异是很大的。人的情绪特征表现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四个方面。
情绪的强度表现为人受情绪感染和支配的程度,表现为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比如,有些人的情绪常如钱塘江的春潮,“涛似连天崩雪来”,不可遏止;有些人却常似“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平缓得很;有些人笑起来声振环宇,有些人尽管内心乐滋滋的,面上却可以不露声色。
情绪的稳定性表现为情绪的起伏和波动程度。有一句俗话,叫“小孩的脸、一刻三变”,刚刚还泪下数行,一会儿又破涕为笑,说明小孩的情绪是不稳定的。青少年当然不至如此,但各人的稳定程度也是有很大差异的。仅仅以为人处世为例,有人刚开始交谈时还心平气和,一旦听到哪句话不对心思,马上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声嘶力竭起来。如果常有这种情况,就是一种情绪不稳定的表现。
情绪的持久性表现为情绪对身体、生活、学习、工作影响的久暂程度。比如一次考试过后,一位同学得知自己的成绩优异,欣喜若狂,立志要更加发奋学习,但这种情绪很快就消逝了;另一位同学同样是成绩优异,他外表看似平静,但内心却很激动,而且化成了他学习的持久动力。再如,一位同学受到批评后,悔恨交加,诅咒发誓,欲争取进步,但时过境迁,故态复萌;另一位同学却是牢牢记在心中,时时鞭策自己。
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是指一个人在情绪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定色彩。比如,有些人总是精神饱满,乐观愉快,遇到什么挫折,就像跌个跟头,爬起来,一复如初;有些人却老是精神萎靡,悲观忧郁,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那样,终日对窗长叹,以泪洗面,即便有什么喜事,也仅如一阵春风,很快就飘散了。
一个人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它不仅影响社会、影响工作、影响生活,也影响人的心理品质和身体健康。情绪急躁、不稳定、忽喜忽怒,忽乐忽忧,是性格不成熟的表现。
我们平时说做人要有点城府、有点涵养,其中多半是指对情绪的自我控制水平而言的。一个人能否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处世方式和行为方式,与其能否控制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很多人遇事都好激动,“一时冲动”、“怒不可遏”的事情时有发生,结果常常是“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情绪是性格的外露,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自己的性格。
性格的态度特征
——你对人对己的态度如何
人的态度最主要的是对社会的态度,所以,对社会的态度是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你如何待人待己是你的性格使然。你对自己持什么看法,对别人持什么看法,决定了你为人处世的基本行为倾向。也正是这种态度和倾向决定了你的人缘,也决定了你的命运。古希腊有位大哲人,叫苏格拉底,他不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著述丰富,而且广招门生,运用著名的启发式谈话法,启迪青年智慧。同时,苏格拉底还具备学而不厌、虚怀若谷的品质。当人们惊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却回答说:“我惟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这是苏格拉底对自己的基本态度。说到待人的态度,中国有一位与苏格拉底几乎是同时代的思想家孔子,他有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称为世界十大名言之一。这里面确实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现在,我们先来分析对己的态度。
从如何待己上可以看出你的性格。所谓对己的态度,就是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基本评价和行为倾向。自谦还是自傲,可以说,是个体性格中对自身态度的第一个明显特征。大凡自视颇高、自以为是的人,不谦虚不用说,往往还喜欢吹嘘、标榜自己,不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把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结果反被荣誉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是,谦虚并不是毫无主见,人云亦云,甚至无原则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谦虚是以服从真理为前提的。从心理学上说,这又涉及到对自己态度的另一对明显特征:自信与自卑。
自信就是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和对自己能力、见解的信念。有些人可能知道,坂本保之介是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在小时候他一直被认为是脑子笨的学生,在中学一年级500名学生中,他名列第470名。初二年级后,他逐步赶了上来,进入了前10名。为什么在短短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呢?多年后他在回顾往昔的时候,深有感慨地说,是因为他的父亲帮助他克服了自卑感,树立了自信心。他的父亲经常对他说:“你无论是下河捕鱼,还是上山捉鸟,都干得非常出色,这就证明你的头脑比一般人好;下围棋或下象棋的规则,我一教你,你马上能学会。如果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这样,他逐渐摆脱了过去一直束缚他的自卑绳索,刻苦努力,终于跨入著名学者之列。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性格潜质,是成功的先导,而自卑则使人多愁善感,畏首畏尾,失却成功的希望。一位哲人曾说:“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啮着心灵的毒蛇,它吸取着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培根对自卑的分析则是:“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事实也正是如此。近代物理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量子假说”,是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首先提出的。但由于自卑胆怯,他不但没有发展这一假说,反而长时间对自己的发现抱怀疑态度。他在一封信中披露了自己的自卑怯懦心理:“我生性喜欢平和,不愿进行任何吉凶未卜的冒险。”结果,本来可以同牛顿的万有引力说相媲美的一个发现,被他自己放弃掉了。
为什么有些人自信,有些人自卑呢?这取决于多种因素。一是成功的经验。一个人的成功经验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反之,一个人几次努力都失败了,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在挫折中只盯住眼前的得失,形成自卑感,难以自拔。二是外界的评价,特别是权威人士或家长、教师的评价。有些家长、教师对子女、学生的期望、抱负非但不给以支持和鼓励,还说他们是“好高骛远”,这当然对他们的自信是一个打击。第三,导致自卑感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自我评价的偏颇。有些人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自己的许多弱点,有些人过分夸大了自己的缺陷,总爱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不能冷静地分析所受的挫折,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结果自怨自艾,失去了自信心,形成了自卑感。
从如何待人上也可以看出你的性格。所谓待人的态度,就是在交往过程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倾向。在待人的态度上,主要也有两组性格对立。
(1)热情与冷淡的对立
热情和冷淡是人的基本感情的综合表现,也是对于他人的一种基本态度表现。对人是热情还是冷淡,会影响到别人对你的态度反馈。心理学家们进行过实验研究,当一个人被描述为是一个热情的人时,同时人们就附加给他友好、平易、乐观、坦率等品质;而一个人被描述为是一个冷淡的人时,同时人们就附加给他严峻、苛求、悲观、难处等品质。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各自只把感情隐藏在内心深处,那将是一幅何等冷落凄凉的图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