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补充“维生素”的十大经济学常识(2)
通常,当我们被要求做出选择时,我们会发现情况往往是此多彼少或者此少彼多。真正具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人会注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根据边际量做出自己的抉择。
常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在几乎每一个公园里都写着“凡偷盗花木者,罚款若干”。但在纽约市的一个植物园里却写着“凡举报偷盗花木者,奖励若干”。结果在前一类公园中,花木被窃的事时有发生,而在纽约这家植物园,花木却保护得很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顺手牵羊地偷几束公园的花难以避免。挂上“爱护花木,人人有责”或者“请君自重,勿折花木”之类的警示牌,几乎没什么用——面对顽固的人性,道德说教是软弱无力的。必须有一种保护花木的机制。“罚款若干”是惩罚机制,举报者奖励若干是激励机制。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激励比惩罚有效。
动听的道德说教和严厉的惩罚都不如激励机制。激励措施十分重要。如果别人给我们支付佣金,我们会更努力地工作;如果我3岁的女儿知道,在我打电话时她哭闹能得到一块奥利奥饼干的话,那么今后我打电话时,她肯定会哭。这就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一个思想:“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商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注。”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些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利益也高了。正如你将看到的,在这种情况的苹果市场上,了解价格对市场上买者与卖者行为的影响对了解市场如何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激励与惩罚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比如上面说到的保护花木一例,或者说它们的收益是相同的。但这两种机制发生作用的方式不同,成本也不同。采用激励机制时,其作用是自发的,行为者按激励所要达到的目的去行事,简单而有效。给举报者奖励,就把千百万游人自发地变成了不领工资的管理者,实行效率工资,就无需工头。采用惩罚机制,其作用是消极的,还需要更多支出。激励优于惩罚的道理并不复杂,但实施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直至现在,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老板仍然改变不了对惩罚的崇拜。愿意雇用监工,对工人规定各种惩罚条款,但却舍不得给工人增加工资。这样的老板只能是苦苦经营的小老板。
公共决策者决不应该忘记激励,因为许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利益,从而改变了行为。例如,对汽油征税,鼓励人们开小型、节油型汽车。它还鼓励人们坐公共汽车,而不是自己开车,并鼓励人们在离自己住的近的地方工作。如果税收足够高,人们就会开始驾驶电动汽车。
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他们的政策如何影响激励时,这样的政策会带给他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考虑一下有关汽车安全的公共政策。今天所有的汽车都有安全带,但50年前并不是这样。20世纪60年代后期,拉尔夫·纳德尔(Ralph Nader)的着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引起公众对汽车安全的关注。国会的反应是通过立法要求汽车公司生产包括安全带在内的各种安全设备,安全带成为所有新汽车的标准设备。但是,这并不是事情的结束,因为这项法律还通过改变激励而影响了行为。
相关的行为是司机开车时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缓慢而谨慎地开车要耗费司机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当决定谨慎开车的程度时,理性人要比较谨慎开车的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当提高安全程度的利益高时,他们就会更慢、更谨慎地开车。
考虑安全带法律如何改变一个司机的成本-利益计算。安全带降低了司机的车祸代价,因为它们减少了伤亡的概率。换言之,安全带减少了缓慢而谨慎地开车的利益。人们对安全带的反应和对道路状况改善的反应一样——更快更放肆地开车。这样,安全带法律最终的结果是更多的车祸次数。安全开车程度的下降对行人显然有不利的影响,他们更可能遇上车祸,与司机不同,行人显然没有得到增加的保护利益。
经济学家萨姆·佩兹曼在1975年的一项研究中说明了汽车安全法实际上有许多这类影响。根据佩兹曼的证据,这些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的死亡人数,但却增加了车祸的次数。净结果是司机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
佩兹曼对汽车安全法的分析是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的一般原理的例子。经济学家研究的许多激励要比汽车安全法的激励更为直接。没有人对汽油税高的欧洲比汽油税低的美国开车的人少感到惊讶。然而,正如安全带的例子所说明的,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常识五:交换和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家里面的各种蔬菜、粮食、电器,什么东西不是经过贸易得来的呢?我们每个人都在消费本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而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正是因为它可以使得每个人享用到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和劳务。
贸易可以使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状况变得更好,它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活动密切相关,所以贸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了解的一个经济学原理。要想认识贸易经济的好处,首先我们应该认识一下什么是贸易以及什么是贸易经济。从经济学上来看,贸易就是指自愿地商品或服务交换。贸易经济则指通过商品及服务的流通与交流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特殊的做事方式和方法。贸易经济能够使大家的成果互相交换,不必亲自去生产却能从他人那里得到需要的东西。互相交换远远比各自为战、孤立生产要好得多。就像一辆汽车,由瑞典提供发动机、美国提供车框架、泰国提供轮胎、日本提供保险杠、韩国提供车灯……最后在中国进行组装加工。在这其中,贸易经济使各国的优势都发挥了出来,并生产出了成本较低、较为优质的汽车。
也许你多次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美国人是中国人的竞争对手,因为许多美国和中国的企业生产类似的产品。比如,麦当劳公司和德克士公司在餐饮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而微软公司和联想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
在思考国家之间的竞争时,很容易被这种想法误导。两国之间的贸易并不像体育比赛一样,一方赢就意味着另一方输。实际上,事实正好相反,国家相互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竞争并不意味着就是双方利益的二选一,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也会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
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大家过得更好。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自己盖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的交易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日本人和法国人、埃及人与巴西人一样,在世界经济中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的伙伴。
正如文字和车轮一样,贸易被认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然而在当今世界上,即便在最宣扬自由的国度里,我们仍然能听到政治家们在讨论贸易保护政策,但是显然,更加自由通畅的贸易将代替保护主义而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效率和福利。曼昆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运用了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解释了这一原理: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人——牧牛人和种土豆的农民。如果两个人“老死不相往来”,那么双方都只能消费各自的产品;相反,两个人进行贸易,则双方会在合理的价格下实现“双赢”——这是一个在今天的谈判桌上最常听见的词汇,在这里却绝非一个外交辞令。
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选择生产他最擅长的物品或劳务,并和其他人贸易,那么每一个人的福利状况都会变得更好。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衡量“最擅长”。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在每个领域都很擅长的话,他还有必要进行贸易吗?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刚的情景来解释这个问题。
假设陈家人每天可以捕8斤鱼,或者种24斤粮食;张家人每天可以捕5斤鱼,或者20斤粮食。要是从主观分析,张家人不管怎么样都会占很大的便宜,那么陈家人还会选择去交易吗?
从机会成本来看,陈家人得到1斤鱼的机会成本是3斤粮食,张家人得到1斤鱼的机会成本是4斤粮食。那么张家人在生产粮食方面比较有优势,陈家人在捕鱼方面比较有优势。从绝对优势来看,陈家人不管在捕鱼还是在生产粮食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
如果他们各自生产,结果是陈家人每天捕5斤鱼,种9斤粮食;张家人每天捕3斤鱼,种8斤粮食。但是如果他们各自只生产一种产品,那么陈家人每天可以有8斤鱼,没有粮食;张家人每天有20斤粮食,没有鱼。陈家人拿3斤鱼、张家人拿10斤粮食进行交换,那么结果是陈家一共有5斤鱼、10斤粮食,张家人一共有3斤鱼、10斤粮食。
这么一看,和原来相比,贸易可以使得陈家人吃到更多的粮食,张家人也吃到更多的粮食。只要他们把价格定在(鱼为1)1.3和1.4之间,两家都会有好处。显而易见,贸易的好处是体现在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上。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贸易都能使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当你在尽情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时,请不要忘记贸易经济背后带给你的好处。了解了贸易经济的原理,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常识六:市场通常是生产活动高效的组织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学是伴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如果一个人能够洞悉市场的规律,那这个人差不多就可以算是一个经济学专家了。
市场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得人们相互进行交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价格和利益的激励引导着他们各自的选择,这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市场调节。市场调节就好比一只无形的手,而价格就是这只无形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贵阳市场上,白菜卖两元一斤,而萝卜只卖五毛一斤,那么农民们就会纷纷决定种更多的白菜,原来用来种萝卜的地也改来种白菜了。三个月后大量的白菜流入市场,而萝卜却无人供应了。过量的白菜供给导致其价格一下狂跌到了两角钱一斤,而萝卜却因为供给不足大幅涨价。这下子农民便会想,再种白菜不但已经无利可图,甚至有可能亏本,而种萝卜可以给我带来更多的收入。于是农民们拔了白菜改种萝卜,当大量的萝卜涌入市场的时候,他们也会遇到像种白菜一样的市场结果。如此反复,市场上会出现供需趋于平衡的状态。
从表面上看,上面的故事只是农民在萝卜与白菜中的选择,而事实上,这是一种市场调节,也就是《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提出的“无形的手”,这也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亚当·斯密在书中写到:“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由于宁愿投资支持国内产业而不支持国外产业,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限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李宁是我们都知道的体操王子,在职业生涯中一共获得了106枚金牌,创造了体操历史上的神话。在下海成为商人后,他继续获得巨大的成功,李宁公司从原来只有几百万元资金的小厂,发展为国内外知名的体育用品企业。他在1988年退役后选择了下海经商,刚开始只是出于爱国主义情怀,希望能打破外国品牌垄断比赛服装的格局,创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的提供商,终于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外国体育品牌服装的历史。经过几年的实践,在1994年初,他成立了李宁体育产业公司。1995年成立了李宁集团,他亲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2004年公司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如今的李宁牌运动用品的知名度已经很好地证明了当时李宁决定的正确性。
正是因为市场经济有很多优点,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下海经商。首先,市场调节就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分析供求情况,以此来指导企业生产。另外,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机制,可以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进行自我调节。还有,市场通过竞争机制,可以推动技术革新和结构调整。最后,市场机制不仅仅在配置资源方面很灵活,还给予企业前进的动力,实现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