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西方世界的第一部李鸿章传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把哪一位——戈登少校还是白齐文——更有资格担当常胜军管带一职的决定权下放给上海地方政府,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对于戈登少校,我一直给予极高的评价,然而我担心尽管戈登非常精干,他为帝国带来的益处却可能不会完全抵消白齐文加入叛军所带来的危害。我必须进一步指出,贵国不采纳帝国外交大臣和清政府的建议,而是一味支持巡抚李鸿章的做法将削弱清政府的权威(虽然我国的外交政策一直致力于加强清朝的中央集权),并进而阻碍当前的政局重归稳定。我们正在北京竭力劝说清政府履行《北京条约》中的承诺,但不准备采取武力行动,目前的局势将使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昆山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严阵以待,但白齐文方面毫无动静。戈登自逃兵处得到消息,证实白齐文确实正在苏州组织了一支洋枪队支援叛军。戈登从当时的局势推断,白齐文在短期内没有发动进攻的打算,因此在短期内也不会出现新的危险,因此,此前一直在加强防御工事的戈登决定主动出击。经过异常艰苦的战斗,戈登拿下了苏州城以东开阔的宝带桥宝带桥又名长桥,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镇地区。

此时,苏州城内的太平军显然已开始军心涣散,最早的一个标志就是当时太平军中的一些欧洲士兵向戈登暗示他们愿意加入戈登的军中。太平军十分依赖这些欧洲雇佣兵,他们的退出令戈登备受鼓舞,他鼓励这些雇佣兵主动投靠他,并多次在苏州城内的一座桥上与有意归降的洋枪队士兵商议投降的细节。其中的一两次,白齐文也出现了,他提出只要清政府日后不追究他和他的部属在太平天国起义中的行为,他也愿意归降。戈登对此亲自作保,然而白齐文对归降一事始终虚与委蛇。白齐文在担任常胜军司令时就梦想过建立自己的帝国,这种幻想仍未破灭;他甚至厚颜无耻地向戈登建议既然两人的兵力加起来可以组成一支两万人的洋枪队,他们就应该合作攻占苏州,并远征北平。戈登当然带着愤怒和轻蔑回绝了他的建议。因此,白齐文又重提先前的建议,他希望和欧洲同伙们假装是为窃掠熙春号炮艇而离开苏州城的,戈登要放他们上船并把他们载到清军的营地内。

到了约定的出城时间,与雇佣军一同出城增援的太平军遭到突然的袭击,被迫退回城内,而雇佣军则上了戈登的汽轮。然而,令戈登意外的是白齐文并不在其中。经过询问,来降的雇佣兵称他们害怕引起太平军高层将领的怀疑,因此决定“明哲保身”,首先保全他们自己的性命,所以他们没有通知白齐文就出了城。由于天性侠义,戈登立刻决定要营救白齐文,以免他遭受酷刑致死。他为此致信正在指挥苏州守军的慕王谭绍光,请慕王放白齐文出城,作为回报,他将归还欧洲降兵带出城的所有枪支。戈登的信任在慕王看来是无限的荣誉,他随即答允了戈登的要求,让白齐文毫无阻碍地带着卫兵到了清军的大营。看来,在诚信方面,太平军的首领丝毫不逊色于李鸿章帐下的将领们,在相同的情况下,即便是巡抚李大人也未必会信守诺言,放任白齐文安全撤回。

欧洲人投降之后,苏州守军士气衰落的第二个征兆接踵而至,城内迅速蔓延不满情绪。在几座慕王亲自指挥、防守严密的外围城镇被攻克后,程学启明确地向戈登表示,除了慕王,苏州城内的所有反王,包括亲王以及三万守军都有意归降清军。这些叛将向清军透露军机,建议戈登攻打东门外的外城阵地,当一向骁勇的慕王带兵冲出城门保卫阵地时,戈登再将慕王身后的城门关闭,如此就可以让慕王献出整座城池。由于知晓这个计划的人太多了,苏州城内的慕王早就有所怀疑。种种迹象表明城中正在酝酿一个阴谋,于是他当机立断,下令召集所有的将领开会。在就餐和祈祷结束后,慕王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所有的王都身着长袍,头戴王冠。这次秘密会议没有留下纪录,但各种文献表明会议的气氛很快就变得很紧张,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争论就白热化,此时,一人突然拔出短剑刺杀了慕王。刺杀者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很快就被处死。事后证明这次刺杀正如许多政治事件中的暴力活动一样完全没有必要。戈登后来得知,数天以来,慕王一直有意与戈登接触,商谈归降事宜。

守卫苏州的太平军实际上已投降。戈登向太平天国的诸王保证,只要他们愿意归降,就会对他们网开一面,为此戈登与李鸿章商议,建议李接受城中太平天国诸王的归降。为了令军士远离屠城劫掠的诱惑,戈登下令向城外开拔,进攻无锡和常州府。不过他深知手下的军官和士兵若经过如此艰苦的战斗后得不到报偿会产生不满,因此便要求此时已离沪抵苏参加正式受降仪式的李鸿章支付给常胜军两个月的饷银作为嘉奖。对此李鸿章给予了回绝,他给戈登的答复是,他要考虑几个小时,到下午三点如果他还没有改变主意,戈登尽可以辞去管带之职。三点之前,程学启出现在戈登面前,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条件:向常胜军多支付一个月的饷银作为奖励。时间紧迫,戈登召集了他的部下,说服他们接受这笔钱。起初,这在常胜军中引起了抗议,他们威胁要绑架李鸿章本人。

然而,戈登运用自己的威信成功地阻止了这一非常手段,骚动最终平息了。尽管如此,戈登还是采取了谨慎的措施,为李鸿章乘坐的轮船加派了警卫,以避免军队开拔前可能发生在李身上的暴力事件。戈登对李鸿章的一片苦心却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在戈登“1863年11月28日至12月6日的备忘录”中,他记录了一段发生在“常胜军奖金”一事之后的悲剧。他说,他于12月6日回到了苏州……我进入苏州城,并于上午十一时半到了纳王(郜云官)的宅第。我已听说当天十二时诸王将与抚台见面,苏州城那时将正式归降。我要在此特意提到前一天,即12月5日下午,程学启曾告诉我,李鸿章已向朝廷上奏,禀明了收复苏州的种种情形,并说明他已答允给予特赦。我在纳王府看到了已在马上的诸王,他们准备出发与巡抚见面。我趋前与在一旁的纳王交谈,询问一切是否顺利。他说是的。

我跟他说我要去太湖观赏萤火虫。他说他非常乐意前来与我会面,并挽留我待上两三天。我说我正在紧张准备进攻其他城市,除非他觉得我有必要在苏州停留,否则我恐怕无暇久留——不过,如果他认为有任何理由可以让我在此滞留,我可以考虑他的建议。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于是,我向他们告别,诸王以及约二十名随从自我身旁经过,向东门(也称娄门)驶去,那是他们拜谒巡抚的必经之路。

然后,我又去了慕王府,看到程学启手下的士兵正在按照我的要求掩埋慕王的尸体。随后我去了东门,等待巡抚坐船抵达五轮洲(Wuhlungchow),当时这艘汽船应该在南门(盘门)方向。我和卫兵一到东门就看到抚台官船近旁的岸边挤满了人。接着,大批清军入城,他们分左右两队沿着城墙进入城门,同往常一样,他们一边大声喧哗着通过了一道空无一人的简易工事,一边向空中射击。我向这些清军官兵表示抗议,指出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引起降军的恐慌,后者可能还击造成骚乱。

几分钟后,程学启将军出现了,我注意到他显得很困惑。我立即向他询问抚台与太平天国诸王的会面是否结束了,双方是否满意。他说诸王根本没有来见抚台。我说我亲眼看到他们出发了,并问程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回答说他也不知道,但猜想诸王可能中途逃跑了。我于是问起诸王逃跑的原因。他回道,虽然纳王以前只要求保留两千五百人的军队,甚至还说过他不准备保留一兵一卒,直接告老还乡,但此次诸王向抚台要求保留两万人的军队,并占据苏州城的一半,在城中建起一道墙,分而治之。抚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命令程学启到东门派手下占领门外的简易工事,因为李断定纳王一定受惊后逃跑了。李还认为,纳王可能会向忠王李秀成求援。

我又问程学启,他是否认为纳王和其他归降的诸王会重新回到叛军的阵营,程的回答是否定的,但他认为他们有可能跑回自己的家乡去生活。我对程学启的答复并不满意,于是请当时也在场的马格里先生返回纳王府以察看纳王是否回府,并确保他没有受到惊吓。当时程将军建议我不要返回纳王府,对此我并没有产生一丝一毫的怀疑,于是我与他一同沿城墙转到了南门,这时已是下午五点。

我不时问到纳王,但我发现程将军和我的翻译似乎都在回避我的问题。到了南门,我告诉程我不再向前走了,因为纳王的去向令我非常不安,并且我还听到城内有步枪零星的射击声。我问这是哪里来的枪声,程说有些广东和广西的叛军拒绝剃发归降,因此被驱赶出城,现在清军正开着两个城门为他们放行,向空中射击不过是驱赶他们用的。程将军离开后,我问我的翻译他怎么看待当下的现状。翻译回答说清军如今已经占领了苏州城,因此不会在意是否定要信守此前与降军达成的协议。我因此决定重返纳王府,希望可能的话再见他一面。

当穿过城中的街巷时,我们看到很多持枪的降军,也看到清军在城中劫掠。重回纳王府后,我发现这里已遭劫掠,一片狼藉。我在纳王府见到了纳王的叔父,他是叛军的副指挥官,他请求我去他的宅第保护他的家人。他已将纳王的女眷护送到自己的家中,那里有上千名尚未归降的叛军全副武装,护卫着宅第。此时已入夜,事态的发展使我希望纳王的叔父能放我的翻译返回城外的船队,带领船队营救被李鸿章抓捕的诸王并派遣我的军队火速赶来(当时我的翻译认为抚台李大人还没有砍下诸王的头)。很不幸的是,他们不肯放我的翻译回船队。

直到7日凌晨两点,我一直与他们在一起,那时我才说服他们,让我的翻译回去搬来救兵。在此期间,我出面喝退了几次对这所宅第的劫掠。大约三时,与翻译同去的人回来了,称一队清军抓住了我的翻译并打伤了他。此时我才明白外面正在展开一场屠杀。我的手令被撕毁了,于是我又来到了南门,重新向我的船队发布了命令,并寻找翻译的下落。我没有找到他的踪影,因为清军的阻拦,我用了一个小时才到了南门。此时是清晨五时,我带着卫兵朝东门进发,希望能软禁李巡抚,并及时赶回以保护纳王叔父的家眷。

早六时我到了东门,并派我的卫兵返回纳王叔父府上护卫。然而还是太迟了,府第已被劫掠。接着我就离开了苏州城,在城门处遇到了程将军。我告诉了他我的想法,然后继续赶往外城工事等待汽轮到来。

直到那时,我还对诸王已被砍头的事实一无所知,我以为他们仅仅是被囚禁了,如果抚台的安全有保证,我还有可能营救他们。在我等待汽轮时,程将军让我之前派出的贝利少校前来通知我,程将军入城后,一扎好营寨就痛哭不已。为了减轻悲痛,他枪毙了手下二十个在城内烧杀抢掠的士兵。程派遣贝利来就是为了告诉我所发生的一切(包括劫掠整座苏州城)都不是他的主意,而是出于抚台的命令。我向贝利询问诸王是否已遇害,他回答说据说他们已被处死。随后贝利告诉我他将纳王的儿子藏在了船上。纳王之子前来见我,他指着另一个方向,告诉我他父亲和其他几位王爷都是在那里遇害的。我赶了过去,发现了六具尸体,并从中认出了纳王的头颅。杀害诸王的人采用了极端残忍的方法,他们都身首异处。纳王的遗体已被部分掩埋。对于这种惨无人道的屠杀,戈登悲愤异常。

他觉得自己作为一名英国军官的荣誉被冒犯了,这次邪恶的谋杀违背了他的正义感。戈登认为李鸿章此举最大限度地玷污了他身着的大英帝国制服。他曾坚定地相信如果苏州城内归降的诸王受到礼遇,那么其他城市中的叛军也会争相效仿,纷纷来降。如今他才意识到这一想法是多么荒谬。他认定李鸿章首先应当为此罪行负责,于是义愤填膺的戈登第一次拿起了武器。他带着一支来复枪直奔李鸿章的指挥船,并决意要亲手惩罚元凶。不过,程将军早已对戈登的心理状况有所警觉,在得知了诸降王的命运后,他就预料到了可能会发生的危险。于是,程学启尽快赶到了李鸿章的船上,向他发出警告。李鸿章接到预警后的表现显示出他虽然丝毫不在意他人的性命,却非常珍视自己的生命。

他立即离开汽轮,逃往苏州城,尽管戈登不停地昼夜寻找,但李鸿章还是成功地躲藏起来,逃过了一劫。当戈登得知李鸿章已彻底逃脱后,他不得不将他的军队撤回了昆山。在一封给李鸿章的措辞严厉的信中,戈登宣告了李的罪行,并辞去了常胜军管带的职务。与此同时,戈登也致信伯朗将军,向其通报了他辞职的决定,并完整地陈述了迫使他做出这一决定的所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