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正规化办学时期(1984~1990)
1984年1月,市委党校首届学历班入学,正规化办学开始。为适应这一形势,市委党校增设了组教科和总务科,并任命一批科级干部。此时校科两级领导机构及人员如下。
副校长:王继承、朱云福、蔡芝玉、陈祥骥。
办公室主任:张子欣、张学尧(副主任)。
教研室主任:王容昌、曾向农(副主任)。
组教科科长:鲁化龙。
总务科科长:郭毅(副科长)。
同时,根据团市委的批复,成立了共青团市委党校支部。贾继伟任支部书记兼组织委员,杨慧任支部副书记兼宣传委员。
1984年12月18日,曹有根同志任教研室副主任。
1985年3月20日,党总支会议决定增补安国民为总务科副科长,赵宪春为教研室副主任。同年12月20日,校机关工会正式成立。陈文坚任工会主席,杜芳新、张红英为工会委员。
1986年8月28日,校办公会议决定将教研室在校内一分为二,划分为马列主义教研室和文化课教研室,曾向农、曹有根分别为负责人,对外仍为一个教研室。同年10月8日,机关党支部改选,机关一支部:李凤兰任书记,杜芳新、张明德任委员;机关二支部:张勇任书记,曾向农、曹有根任委员。同年11月10日,曾向农任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
1987年4月7日,曾向农同志任市委党校副校长。
1987年1月,全校用3天时间搬迁至新竣工的教学办公大楼,而后对全校机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1987年4月以后市委党校内设机构及部门负责人情况如下图所示。
1987年6月,市委党校成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祥骥,委员曾向农、鲁化龙、陈文坚、王继承、曹有根、张光荣。是月,校刊编辑部编委会作出调整:主编陈祥骥;副主编曾向农、陈文坚;编委王继承、乔福生、陈祥骥、陈文坚、陈星莹、曹有根、曾向农、鲁化龙。
此时党校编制为67人,实际在册65人。他们是校长陈祥骥,副校长蔡芝玉、曾向农,办公室副主任陈星莹,办公室工作人员赵仲秋、杜芳新、徐明金、刘永茂、金玉辉、张玉生、王兰云;组教科科长鲁化龙,工作人员李凤兰、张红英、买志毅、王培林、牛小平;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张学尧,教员张勇、张灵强、吴惠琴、吴振华、陈萍;文史教研室主任曹有根,教员王继承(退居二线校领导)、谢忠华、李成毅、俞冰、杨卫星、吴惠珍;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乔福生,教员张光荣、聂荆宁、贾继伟、闫志谱、张丽华;图书馆负责人赵淑芳,工作人员袁桂琴、陈肖焕、崔淑琴、张世红、魏惠琳;校刊编辑部负责人陈文坚、工作人员侯建民、鲁亚萍;总务科副科长郭毅、安国民,工作人员杨秀华、胡长娟、叶芝花、杜秀清、侯宝田、张明德、任国平、陈玉兰、张瑞萍、韩占贤、景文俊、周进会、王生祥。此外,有因病、事和在外学习未在岗位的人员5人,他们是张天民、刘忠和、杨生义、邱新华、李颖。
此前(1984年至1987年6月)陆续调离的人员有潘其均、叶云中、赵宪春(1984年调入)、付淑芝、杨慧、陈平(1984年调入),退休的有佟咸熙。此后在1987年调出的人员还有赵淑芬、李凤兰,而在当年调入的人员有王天福、张船生、蔡福莉、罗保杰、范蓉丽、包尚智、韩德荣、闫淑兴。
1987年9月28日~30日,市委党校举行第一届教职工大会,选举陈文坚为工会主席,张明德、牛小平、闫志谱、乔福生为工会委员。
1988年1月18日,市委党校举行共青团员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石嘴山市委党校总支委员会,买志毅任团总支书记,吴惠珍、史长青(学员)、张玉琴(学员)、张庆义(学员)为团总支委员。由于人员变动,同年10月6日再次召开团员大会,经选举增补聂荆宁为团总支书记,张丽华、张船生、张灵强为团总支委员。1990年12月30日,经团市委批准撤销团总支改为团支部,王兆民任团支部书记,王天福任组织委员,王雪芳任宣传委员。1988年下半年,冯健、石沛文、张光荣分别任校办公室主任、文史教研室主任和组教科副科长。
1990年3月14日,市编委批准市委党校增设理论研究室。同年4月27日,张学尧任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安国民任总务科科长。5月30日,陈祥骥校长调离市委党校。8月31日,王蕴峰同志任市委党校党委书记。11月15日,曾向农同志任市委党校校长。
1990年10月,《中共石嘴山市委党校学报》改刊为《石嘴山论坛》,建立新的编委会和编辑部。编委会主任张元善(市委宣传部部长),副主任曾向农;编委张元善、曾向农、徐文学(市委讲师团团长)、陈文坚;编辑部主编曾向农,副主编陈文坚(专),编辑谢忠华、徐文学、冯健、石沛文、杨伏成(市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编辑部设立在党校理论研究室。同年12月,冯健同志任校理论研究室主任、《石嘴山论坛》副主编,陈文坚同志任常务副主编。
从1988年至1990年,校内人员变化不大。相继调入的有王兆民、石沛文、冯健、季秀琴、刘兰香、鲁亚清、刘亚丽、王雪芳、王蕴峰;陆续调出的有陈祥骥、闫志谱、蔡福莉、买志毅、张红英、张船生、陈星莹、邱新华。此外退休的有马祥礼、张天民、张玉生、王继承、景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