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市场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必修课
贫困地区之所以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这里的干部群众没有很好地树立起市场意识,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在西部开发中,要使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崛起,最根本、最首要、最关键的是树立市场意识,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强化市场意识,冲破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贫困地区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长率的落后,也表现为市场发展的落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从干部到群众没有建立起市场意识,干群的行为模式多半是计划经济的一套,干部等国家批项目,群众靠政府吃大锅饭。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要发展经济必定会遭遇到许多障碍。冲破这些障碍,就要教育引导群众破除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小生产观念及重承袭轻创新,怕担风险,不敢闯禁区、盲区、难区的保守观念,自觉自愿参与市场竞争,从市场中得到利益。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严格守法,作出表率,净化市场,保证市场规则得以畅通无阻,放松对经济的管制,留下更多的个人活动空间,鼓励农民把眼睛盯住市场,自动参与市场活动,通过市场追求自己的利益。
繁荣本地市场,控制贫困地区消费资金外流。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贫困地区的市场不活跃、不繁荣,也不能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甚至有的地方“有市无场”,有的地方“有场无市”,致使本地人购买外地商品达80%以上,大量的消费资金外流到其他地区。要把这些外流的消费资金变成本地的发展资金,就必须重点建设好商品批发市场和交易市场,形成综合性市场与专业性市场相配合、零售市场与批发市场相衔接的格局。同时,我们的企业要潜心研究贫困地区市场和群众的需求,生产适销对路、价廉物美、深受群众欢迎的产品。
开拓外地市场,打出贫困地区自己的品牌。流通渠道是实现消费的重要环节,拓宽贫困地区流通渠道,要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市场“买卖结合”的特点,既要引导群众买,还要帮助群众卖,而且卖比买更重要,只有把产品卖出去,手中有了钱,才谈得上买。要建立起连接农民生产与城市消费或出口的中介组织,采取“公司+农户”等形式,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延伸农产品辐射半径,要鼓励支持民间流通组织搞推销贩运,通过他们建立的渠道把农产品销出去。贫困地区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大企业,要生产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在占领本地市场的同时,必须花大力气开拓外地市场,加大地方产品在外地的营销宣传力度和创新。
搞活资本市场,广开贫困地区投资渠道。资金短缺是长期困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千方百计广开投资渠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投资快速增长。一是要协调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入。二是要积极争取国家的专项资金投入。三是动员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四是内引外联,吸引东部地区及海外资金投入。当然要吸纳四海客商到贫困地区共图发展,必须下大力气,下真功夫改善环境,增强区域吸引力,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发展劳动力市场,解决贫困地区就业难的问题。贫困地区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既是负担,又是资源。因此,要大力培育本地市场,发展地方职业介绍中介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劳务输出,鼓励闲置劳动力尽可能外出谋业。这样既能开阔眼界,学到技术,了解更多的信息,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又能够增加收入,为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积累资本。
(原载《宁夏日报》2001年3月27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