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探索发展:银川大学十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

杨红彬

随着以现代科技为核心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进入生产领域,世界正步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社会将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培养面向职业领域、从事技术应用的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更应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目标

素质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弗莱纳根关于关键事件技术(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CIT)的研究。1941年,约翰·弗莱纳根在研究美国飞行员绩效问题时曾提出,工作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描述这些工作行为所需要的素质,并由此开启了关于素质问题研究的新领域。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已故哈佛心理学系教授麦克里兰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测量素质而不是智商》文章被认为是发起了“素质运动”。文中,麦克里兰将素质定义为个人的一些潜在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动机、个性特点、自我形象、价值观、知识和技能,这些潜在的特点导致了个人有效或卓越的工作表现。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素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的先天遗传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先天特点,是人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现代教育学则认为素质是“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而《现代汉语辞典》里给素质这个概念的界定则是指“在人的自然秉性基础上通过后天培训和养习而获得的身心状态或能力”。

高职院校是为各行业培养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即它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实现型人才系列中的高层次人才,既不同于普通高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和设计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高中、中专培养的中级实现型人才。对于实现型人才而言,其实现能力是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戴士弘先生在《谈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文章中介绍说,“高级实现能力”大致上有这样几方面的要求: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多的现代科技知识;较强的基础技能和岗位职业技能;较好的智力素质;较好的社会素质。笔者认为,素质是人的深层次品质,它是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思想品德的教养以及环境的熏陶过程中潜移默化(内)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潜在的发展力量。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就是要在人的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开发人的全面发展的潜能(素质),以推动社会进步。对职业教育而言,除了以上所述的智力素质和社会素质外,还应注重良好的人格素质和一般职业素质的培养。例如,勇往直前、敢担风险、吃苦耐劳、不畏挫折的“竞争素质”;勤于思考、刻意创新、崇尚科技、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依靠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技含量更多、水平更高的技术以及综合性更强的职业能力去从事本职工作的。同时,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经过高职教育和培训的深造,人格素质和职业素质大幅度提高,潜在能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本领更大;这就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银川大学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二、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思想政治素质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说到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特别强调,职业院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教育过程改变受教育者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要解决的问题既是认识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促使高职学生自我思考和认识的积淀,才能真正理解理论,并用所学的理论来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和问题。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实地考察等形式,真切地了解历史与现实,形成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就能够加深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认同,加深对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对高职学生来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坚定的政治品格,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生产管理与服务一线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因而更具有现实意义。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其中德是第一位的。也就说是,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把思想品德教育视为教师的主要职责。在当代信息化社会,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才是教授专业知识。一个人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如何,以及如何做人和做事,已经成为当今中外知名企业聘人最为重要的目标,也已经成为人的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所以,职业技术教育更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有牢固的职业道德思想,从而适应新形势、新企业和新社会的需求,在各自的岗位上才会有成果。由于社会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必然引发高职学生素质方面的新特点。例如,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接受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手段发生了变化;他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等。德育必须紧贴实际、紧贴学生特点,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准确把握高职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增强针对性、实效性。随着社会对高职办学思想的共识和对高职办学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化,高职德育工作急需探索新思路,构筑新体系,使之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并与社会需要和高职办学宗旨相适应。德育除了要体现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综合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外,还要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和生产科研等环节都需要与社会实践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德育工作应该以“实践者”的姿态去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他们达到“知”与“行”的统一,遵守从业岗位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懂得自省、自律,以便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二)人文修养与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修养。它体现在三方面,即人文知识、人文能力和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是一个统一体,不可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高职学生不是只会操作的“机器人”,他们同时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专业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做事”,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只有使高职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才能更有利于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但传统的高职教育强调实用技术和能力的培养,加之学制较短,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投入不够,效果不明显。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离不开人文素质的配合和支撑,在高职院校缺乏相关专门人文素质教育的情况下,通过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加大人文素质教育力度,对于完善学生综合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来自毕业生的信息反馈调查显示,学生提到最多的是他们在校期间人文素质的养成,包括尝试的勇气、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吃苦耐劳、承受力、适应能力、遵守规则、包容性和责任感等等。这些人文品质是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与择业就业的重要砝码,而这些人文品质培养的根本途径并不是高深的理论学习,而必须借助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高职学生可以接触到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感受成功与失败,学会合作与创造,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对高职学生的要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进而看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激发使命感,树立起雄心壮志。

(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要建立师生平等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更重要的是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理论实践,亲自动手去做、去实验。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不可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过去,我们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育思想是以培养专业定向甚至定岗的专门技术人才为中心的,而现在应该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中心。在教育方法和手段方面,要普遍提倡启发式、学导式教学,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要注重依托社区或行业,采用产教结合的形式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关键能力”,使学生敢于在生产第一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为其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既是全面的又是主动的,即每个人的自立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素质教育要弘扬人的个性和主体性的教育,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文化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健康活泼成长。职业技术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个性教育,它的任务是发现、发扬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的遗传特征、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的不同使其成为个性鲜明的高职毕业生。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更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负责。所以,未来的教育理论是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即从知识个性化走向人格发展的个性化,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生发展相统一。

(四)综合素质与综合应用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它所讲的知识,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包括科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两个方面。其次,是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对知识如果仅仅是机械记忆而没有消化和利用,是不可能转化为素质的,特别是在知识更新频繁的信息社会。学校给学生的知识只能是基础的部分,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以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如何运用学习方法,最终培养学习能力。能力与素质相比,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表现,能力的大小是由素质的高低决定的。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传授以用为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按照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从而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总之,素质内含着知识和能力,但知识、能力不等同于素质。素质教育是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体看来,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这些方面又综合体现在较高的工作能力上。就高职学生工作实际而言,又较多地体现在他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上。因此,高职院校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在各类课程上突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高职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差距较大,在中学学习阶段欠账较多,底子薄,基础弱,无论思想素质还是文化素质都不尽如人意,这就更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应用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应用能力起着统摄作用。实践表明,构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起到推动和保障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社会实践让他们知晓世情、国情、人情、民情,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大大提高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开展参与式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灌输”,注重理论分析和论证,将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则着眼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进行专题式、案例式探索学习,通过探究自己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了解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总结问题的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或建议。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点拨,精讲精炼,师生就难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自觉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从对理论观点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收集信息进行探讨的探究者。当然,由于学生的眼界和理论水平的限制,对问题的分析可能还处于初级阶段,加之有的问题并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因此,此类问题能够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的空间,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是一种感染与针对性较强的实践软科学环节,也是可以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搜集资料、分析归纳、提炼观点和撰写小论文等实践环节,将书本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克服了理论教学不可避免的空疏现象,又抓住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准备情况,开展专题讨论、模拟再现、观看影视资料、进行专题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建立创新型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品设计制作课外创新活动中心;安排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组织开展以“创新设计实践”为内容的竞赛和比赛活动;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加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等。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制度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建设和管理人才。这一根本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将正确的理论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升华为自觉的行动,形成较稳定的道德品质与思想素质,达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人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表明,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逐步改变和积累的过程。高职学生如果要在以后的一线工作中游刃有余,在校园生活中就必须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态度,否则,在学校期间松松垮垮,却幻想到了工作单位之后一夜之间脱胎换骨,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要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把实践教学扩展到学生的一切活动中去,在各方面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把学生日常表现、生活作风、集体活动、交际交往等尽可能地列入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范围中去,开拓新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课堂,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守时、礼貌、团结、开拓进取等优良作风,增强学生日常行为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学生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的觉悟,培养现代人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找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关系的钥匙,减少人际摩擦。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从而在基本文明素质上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生活的零距离对接。例如,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包括开设社会公德方面的课程和在课堂教育中增加社会公德内容;发挥教师和各级干部的示范作用,如开展每周一次的老师素质教育的讲座和首任责任制;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包括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健康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相关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律意识;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纪律的学习,建立纪律监督机构,对违纪现象进行处理。

(三)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作为掌握先进实用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在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谐的征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要适应这一总体要求,积极探索社会实践的新途径,利用实践课堂和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服务“下乡”、“进村”、“进社区”活动,组织学生利用掌握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进行理论宣传、解疑释惑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实用技术是高职学生的优势,高职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群众提供维修、调试等服务,适应为人民服务的初步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高职学生应以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为榜样,在实践中养成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

当然,社会实践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义务劳动、宣教团、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坚定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决心。提高学生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依靠科技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责任感;还可以围绕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如经济体制改革攻坚、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印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正确性,在社会实践中,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锤炼意志、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所有这些认识、体验将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体现出来,从而对周围群众形成辐射和带动作用,成为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

四、结语

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的简史告诉我们:高职教育一般都起步于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新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工业的技术全面改造,再加上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引入,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迅速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产业转化,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迫切需要一大批有较高水平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实用人才及管理、经营、服务人才。现实还告诉我们,高职教育是与知识经济(或称高技术经济)同步向前发展的。知识经济的发展,核心是经济,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它要求加快提高普及教育的层次,全面实施教育工程。对职业学校教育而言,则要在全面素质培养的基础上,突出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这种职业能力不仅能满足现实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而且还能适应今后转岗及广泛就业的需要,所以,我们不仅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心智能力和现代社会通用技能(外语、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等)的培养,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素质教育基础上。可以预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必将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银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