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地面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大型活动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与调度概述

在大型活动中,公共交通的运营组织与调度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节将在阐述大型活动交通需求特点、大型活动对公共交通运营需求、大型活动公共交通组织特点等的基础上。提出大型活动公共交通组织与调度对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需求。

1.2.1 大型活动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与调度

公共交通组织通常是大型活动交通保障工作中的一部分,往往是要由政府或组委会牵头建立交通组织机构,成立运行指挥中心,各相关单位作为成员在交通保障任务中各负其责地开展工作。大型活动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与调度的主要工作包括:

(1)成立交通保障和指挥机构。在政府或组委会的指导下,负责协调大型活动临时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负责大型活动内部用车服务和外围公共交通运力资源筹集;负责交通运行政策协调;负责协调交通管理和安保部门;负责协调宣传工作;负责活动期间的交通运行指挥协调等。

(2)明确公共交通所承担的任务。包括:活动引发的客流规模、特点的需求预测,对外承诺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政府对公共交通的要求,活动举办地点的情况,活动自身特征,交管安保等外围政策,活动起止时间及有关交通的时间节点,周边轨道交通的情况等。

(3)制定公共交通调度措施。明确活动对公共交通影响的范围、道路、线路、时段、影响的形式和程度。以公安交管部门发布的管制通告为蓝本,制定常规公共交通的运行预案和临时调度措施。

(4)制定公共交通保障方案。根据活动需求和现有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条件,结合活动所能提供的场站和现有公共交通设施制定公共交通保障方案。当遇到奥运会等大型活动时,还要提前筹备,规划公共交通专线,增加公共交通车辆人员等运力投入。

(5)落实运行筹备的相关工作。按照大型活动要求筹备车辆;编制行车计划,按照方案配置人员,明确票制票价;结合人员、线路、客流、车辆等特点,制定安全服务保障措施,在重点站台安排安全监控和秩序维护力量;设计、制作和安装站务设施和行车标识;接收临时公共交通场站做好后勤保障等。

(6)建立与轨道交通的协调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必要时进行应急演练和测试。

(7)相关软硬件设施建设。包括为活动服务的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交通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等的建设。

(8)协调解决好公共交通车辆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公共交通车辆(含包车)、指挥车证件及调度指挥人员证件等问题。

(9)做好对公众的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大型活动对常规公共交通的影响和公共交通措施,以便市民提前选择出行路线;同时宣传大型活动公共交通服务方案,引导活动参与者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必要时协调主办方,在票面上加印交通提示或印制发放交通宣传手册以疏导观众有序散场。

(10)活动期间,做好活动现场监控、调度指挥、信息报送和协调工作;活动结束后做好总结工作。

(11)根据大型活动规模、性质和主办单位情况,在活动前要明确公共交通服务的出资单位:大型活动是商业行为的可由主办单位出资;大型活动是政府组织行为的,要由政府对运输企业的支出予以补贴。

当然,根据活动规模和自身特点,上述工作可以适当取舍或增加新内容。

1.常规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特点

常规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特点体现在固定线路客运服务的方式上。常规公共交通是指在市域范围内按规定线路行驶,设有首末站和中途站,具有一定规模的客流量,且随上随下的客运交通。公共交通企业依据客流特征在不同线路和时段上配备运力,安排营业时间和行车间隔。各条线路之间的相互衔接构成公共交通线网。线路客运服务方式的特点体现为“五定”。

(1)公共电汽车线路走向固定。在满足该线路沿途主要客流流向的前提下,选择短捷途径,尽可能地减少客流最大断面附近的局部迂回。线路长度的确定以符合主要客流方向为前提,考虑线路功能和场站条件的制约因素。

(2)公共电汽车站位固定。公共电汽车线路由首末站及设置在中途的几个或十几个、几十个站点串联而成,线路沿线居民选择方便的站点乘车、公共交通线路换乘及与轨道交通和交通枢纽的衔接。站距长短的安排,要考虑线路功能和方便乘客乘车等因素,同时考虑公共交通车辆进出站对交通流的干扰。

(3)公共电汽车运营时间固定。按线路首末车时间运营线路可分为全日制线路、早晚高峰线路和夜班车线路。市区与郊区线路的全日制线路运营时间不同,一般市区线路运营时间长些,全日制线路运营的首末车也应与夜班车线路发出的末车与首车相衔接。

(4)公共电汽车发车间隔相对固定。线路运营在运营时间内都按线路最大客流断面的客流量和全天客流变化规律安排车次,保证乘客及时乘车,准点到达目的地。

(5)公共电汽车按规定票价运营服务。公共交通企业执行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票制、票价。

常规公共交通线路的“五定”运行方式在大型活动中通常要受到影响。同时,“五定”运行方式也难以应对大型活动产生的集中大客流冲击。因此,要有完善的线路运行方案和运营调度组织来应对,在必要时,还要有专用线路或运力来满足大型活动对公共交通的需求。

2.大型活动交通需求特点

(1)交通需求短时间内骤增。大型活动的持续时间短则几个小时,长则几个月,期间该局部地区的交通需求突然增大,而后恢复正常;对于短时间的大型活动可通过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加以解决,对于历时较长的大型活动可考虑适当增加必要的硬件设施(如道路和停车场等)。

(2)交通需求总量大、时间集中。大型活动引发的交通需求量远大于城市同等规模用地产生的交通需求量,大型活动期间,单位面积聚散交通量是常规用地交通需求量的数十倍。

(3)大型活动交通量聚散过程中,周边路网上交通流量、流向不均匀系数极大。大型活动的交通流具有集中聚集和集中离去的特性。一般来说,大型活动的人流在散场时比进场时更加集中,因此散场时的交通冲击波比进场时的交通冲击波更大。

(4)大型活动在周边道路引起的交通流量高峰具有明显的时空波动特征。交通量高峰像水波一样随时间沿着主要集散道路由活动场所逐渐向外扩散并消失。不同的路段(或交叉口)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不同大小的交通量高峰。

(5)人流和车流混杂,活动诱增的交通量大。通常大型活动诱增的交通量非常巨大,周边道路往往承受不了正常交通量与诱增交通量的叠加交通量,这给交通管理者带来巨大的压力。为满足大量人流集散的需要,需要效率高的交通方式来承担运输任务。

(6)参加活动的人员易出现集中行动,集体入场和离场的情况较多。此时,如何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并进行有效的交通组织是保证大型活动交通需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课题。

(7)可达性、准时性要求高。由于大型活动举办时间的确定性,大型活动的参与者必须在活动开始之前顺利到达会场,这就要求对活动周边路网进行有效的交通管理和组织,疏通容易导致活动参与者不能准时入场的节点、线路,设置合理的交通行进线路。

(8)特殊需求优先、兼顾公平。与常规交通需求不同,大型活动交通需求往往具有明显的优先层次性。特别是大型活动中贵宾的参加,必然影响到其他活动参与者的出行。确定交通需求的优先级具有其必要性的一面,但是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大型活动的出行需求,并尽量降低其对社会背景交通需求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体现交通供给的“公平”原则,是大型活动交通组织和管理的重要目标。

(9)安全性要求高。大型活动交通参与者众多,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而且大型活动社会影响巨大,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中涉及安全的问题事关重大,必须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10)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强。公共交通是大型活动应急疏散的主要工具,如何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地疏散大量的活动参与人员是公共交通应急的关键所在。在应急事件处理中,公共交通的角色和任务主要有两个:交通疏散与公共交通安全保障。

3.大型活动对公共交通运营的需求

大型活动的公共交通组织可根据活动规模、特点、影响区域和活动时空特点分为不同的类别。背景不同的大型活动,对于公共交通的运行调度和需求特点也有所不同。

(1)大型政治会议。例如,全国两会、中非论坛等大型会议。这类会议的特点是会期较长,一般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政治性强,道路交通管制频次较高,特殊勤务对常规公共交通运营的影响较大。在这类活动中,公共交通组织考虑的重点是会议车辆行经线路、会场周边的交通管制对公共交通运行秩序的影响。

(2)大型会展活动。例如,花博会、世界妇女大会、博览会等。这类活动的特点是会期较长,在城市相对独立的区域举办。有的展会在离市区较远,或者在常规公共交通不甚发达的区域举办,必要时需要专门的公共交通系统来为此提供服务。

(3)大型文体活动。例如,足球赛、文体表演、车展、大型招聘咨询会、庆典。这类活动的特点是:活动在城市中心的体育场馆举办,集散时间较短。有的活动结束后可能出现群众聚集庆祝情况。

(4)占路活动。例如,马拉松、竞走、公路自行车、铁人三项、花车游行等。这类活动一般集中在1天或半天内,对交通影响持续的时间较长,影响区域较广,进而对于局部换乘节点造成压力,对线网整体的影响较大。这类活动一般安排在周六、日进行。

(5)大型庆典。例如,建国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交通管制对社会交通影响大,公共交通既需要安排大量运力运送游行背景人员,又要安排线路的停驶、绕行、分段行驶、恢复等。特别是当影响涉及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时,需要整体协调来安排方案。

(6)奥运会和残奥会等特大体育赛事,综合了各类大型活动的特点。主要特点体现在:

① 观众出行对公共交通整体需求增大。大型活动期间,将采取多种手段限制私人小汽车的使用,如场馆周边限制停车,“控制圈”禁止无证件车辆进入等。主办方和政府经常采取持赛事门票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办法引导观众乘坐公共交通,私人小汽车出行的比例将向公共交通方式转化,抵离比赛场馆的观众、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将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出行,这使得由赛事引发的公共交通客流大幅增加。

② 城市运行对公共交通整体需求增大。为保证赛会期间城市道路畅通,政府会采取限制小客车使用的政策。例如,停驶公务车,小客车分单双号使用等。为此小客车日常出行量的一部分要转移到公共交通中。

③ 受安保、安检等措施的影响较大。

④ 对于场站、标志、通信等硬件设施需求大,对于站台候车等现场组织要求高。

⑤ 开、闭幕式时的公共交通组织成为交通组织成败的关键。需要构建专用的公共交通集散网络,实现与轨道交通及外围二级疏散线路的有机接驳。

⑥ 各场比赛在城市的不同地点同时举行,同时出现多个公共交通组织重点,运力调配频次高、难度大。

⑦ 午夜后散场的情况较多,与地铁的配合较为紧密,是散场组织的关键。

公共交通在不同类型的大型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大型活动公共交通调度的目标都是合理利用公共交通资源,科学调度和集中组织,尽量减少大型活动交通组织对现有交通系统造成的影响,满足大型活动客流集散和社会日常公共交通出行的多层次需求。对大型活动公共交通的研究重点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由于大型活动的管控措施或道路拥堵对公共交通线路正常运行的影响问题;二是解决如何满足大型活动产生的公共交通需求问题;三是解决如何统筹调配运力资源问题。

4.大型活动公共交通组织的特点

地面公共交通组织是以公共交通线路、线网、场站设施为基础,根据乘客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对公共交通的运力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灵活的调度,组织公共交通车辆有序运行,组织乘客在场站及站台有序乘降,为乘客提供快捷、安全、准点、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在大型活动中,人员集聚和集中出行需求的特性决定了:公共交通作为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在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疏散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大型活动公共交通组织具有如下特点。

1)艰巨性

大型活动形成较短时间内的大量人员集聚所带来的诱增交通量非常大,而现有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通常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需求。其周边路网通行能力、公共交通网络布局、线网结构和公共交通运力,往往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型活动的特殊交通需求。因此,与城市日常交通运输的公共交通组织和运营管理相比,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管理是一项在日常交通组织和服务基础上,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公共交通资源,合理增加公共交通运力或临时线路,保证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

2)复杂性

大型活动的公共交通组织管理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既要保证活动优先级别参与者的出行安全和顺畅,使其能享受较高的服务水平,又要满足普通参与者和日常居民出行的基本交通要求。因此,在大型活动的公共交通组织管理中,需要科学地规划公共交通线网,合理地安排运力,以及与常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协调接驳,必要时要建设临时公共交通场站并增加车辆,并系统地综合运用各种交通组织措施,包括智能化调度技术、交通信息采集及其实时发布技术等。因此,大型活动的公共交通运营组织和调度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3)临时性

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管理措施大都是临时措施,在此期间的公共交通组织与调度也具有临时性的特点。随着大型活动的结束,这些管理措施也将被取消。临时性交通管理措施主要影响的是路网上的既有交通流量,而且会改变居民的正常路径选择行为,因此在交通组织管理方案的制定和评价中要充分考虑这一特性。

4)可持续性

大型活动的公共交通组织应体现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同一场所举办同类型的大型活动(如体育比赛、展会),采取的公共交通组织方案应保持延续性,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以方便乘客认知。

(2)对于奥运会等大型活动的公共交通组织,要充分考虑赛后场馆利用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可将部分公共交通临时场站转化为永久场站,以服务于新建场馆的赛后运行。

5.常规公共交通线路在大型活动期间的调度方法

受大型活动的影响,常规线路运行出现异常。在运营组织中为平衡运输,可提前采取措施以减少对乘客的影响,或在运行中采取相应补救办法和手段。

1)变动行驶路线

这是行驶路线变动较大的方法,一般事前要做好调度预案。大型活动的影响导致局部线路或全线不能正常通行时,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乘客需要,一般采用绕道行驶、分段行驶、缩短行驶、停驶、封站五种方法。

(1)绕道行驶。绕道行驶即临时变更线路,绕过堵车路段。采用绕道行驶时,行程长度和行驶时间有所增减,需根据周转时间和车辆条件,另行安排临时行车计划。

(2)分段行驶。分段行驶即把线路全程分为两段行驶,需重新安排分段的临时行车计划。分段行驶后,车辆有多余,对抽停车辆及停车地点,要考虑到恢复全线行驶时的方向。

(3)缩短行驶线路。线路阻塞的地段无其他道路可绕行,则采取临时缩短线路的方法,行车计划也应另作安排。

(4)停驶。当线路主要客流段受到活动影响时,线路受波及较大,无法采用绕行、分段、缩短等措施,线路应采取停驶的措施。

(5)封站。受交通管制或安保等措施的影响,某些站位在活动期间不能停车,即可采取封站措施,途经该站位的全部线路都要“甩站”通过。

在采取上述方法时,要做好信息公示工作,即通过公共交通网站或各种媒体将方案提前公之于众,以便乘客在出行前做好选择。

2)采用临时调度措施

大型活动对常规公共交通的影响往往是不可控的,也可能影响到事先没有做安排的线路。有时因为影响范围扩大,原来的预案不能实现线路正常周转,则要采取临时调度措施。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手段,在计划调度中常用的区间车、大站快车、单向快车、调整行车间隔、直达车等发车方式均可作为临时调度措施使用。具体采取哪些方式应由线路调度员综合考虑,并迅速做出正确决断。

(1)调整线路运营能力,即用增加或减少运行车数的方法,使运营能力与变化较大的运量相适应。受活动影响,当线路的客流量超出本线路的运营能力时,如事先能掌握,应及时通知上级调度和车队调度组,动员本线路即将退出运行的车辆加班行驶;如事先没有掌握,本线路又无停驶车辆可用,应及时向上级调度汇报,组织车场内、区域机动点的机动车或抽调其他线路的车辆支援。

(2)屯车,即为应对临时突发性情况,在活动期间可在线路首、末站或有条件的中途站屯一部分预备车辆,在运营秩序不正常或客流量无规律地突然增加时适时加入运营。

(3)放车,即调整车辆中途停站次数。采取空车发出,中途载客;本站载客,越站停车;临时大站快车的形式加快线路周转,迅速到客流突发地点及时削减客流的峰尖。

(4)正常班次内加大间隔,抽车直达:当大型活动造成临时性客流增加时,可在正常班次内加大间隔,抽车加强客流增加断面的运力。特别是当首站遇有集体客流,且方向一致,人员较多时,可抽车直达解决。

(5)发区间车,即可在活动入场和散场的高峰时段发区间车,及时到达活动地点,以增加运力。

6.大型活动专用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组织

大型活动专用公共交通系统是指专门为大型活动而设置的公共交通系统。它具备三个特征。

(1)以现有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网)为基础,弥补现有公共交通运力与大型活动公共交通需求之间的差距。大型活动专用公共交通系统要与现有公共交通系统有机融合,不可搞成单独的系统。

(2)专用线路走向、运力配备、运行方式、营业时间等要紧紧围绕大型活动对公共交通服务的需求来确定。

(3)组织形式多样,运营方式灵活,票制票价可根据具体情况或筹办方要求,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

常见的运营组织形式有三种。

1)散场屯车

在大型活动散场客流聚集的公共交通站点,安排主要的常规线路在散场之前屯车。在散场高峰时加入线路运行,提高常规线路的运营能力。当活动散场时间晚于线路末车通过时间时,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主要线路屯车。

另外,如果是全市性的大型活动夜间散场,可以在延时运营的轨道交通、专线车、屯车线路的末端站安排第二级的屯车,再将乘客运送到城市的各个方向。通常情况下不采取在全市范围内公共交通延长营业时间的措施。

2)专线

专线是指为大型活动而开辟的临时公共交通线路。

(1)专线的开辟主要考虑两个客流条件:①活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现状公共交通在运力、方向上不能满足活动对公共交通的需求。②活动地点距离现有公共交通服务网络较远,需要专线接驳。

专线的构建要与现状公共交通网有机结合,并作为补充不可替代公共交通线网。其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参与活动的观众,不能把公共交通专线与活动员工通勤线混淆。

(2)专线的类型。

第一类,入场和散场快线:以快车或直达方式运行的专线在活动进出场高峰时间运行,主要服务于散场,运行计划视大型活动进程灵活安排。服务于比赛的线路可在大型活动入场后至散场前停驶。

这类线路与现状公共交通的关系是:弥补现状公共交通线路运力上的不足,特征是速度快、灵活性和临时性。在现状公共交通主要方向上以临时线的方式增加运能。线路在场站待客,活动举办地周边不设中途站,利用快速路、高速路直达外围的公共交通网络或枢纽。这类线路不宜过长,能接到现有公共交通接驳点即可。网络不要过于分散,应尽量集中运力加强短途周转。

第二类,接驳线(摆渡线):将大型活动举办地与轨道交通站点或与自驾车停车场相衔接。线路采取直达方式,是轨道交通服务的延伸,是与自驾车交通方式的衔接。这类线路的特点是:路长较短、点对点直达、发车频次较高、运力较大。

第三类,临时公共交通线路:这类线路的运行方式与常规公共交通线路相似,采取公共汽车线路形式组织运行,中途设站,有固定的运营时间和行车间隔。对于奥运会、大型博览会等举办时间长、新建道路场馆多的大型活动,这类线路重点服务于活动涉及的新建场馆。

这类线路可以弥补现状公共交通线路在方向上的不足,利用新建道路资源为大型活动提供公共交通服务。这些线路还可以与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整体规划相结合,活动后经调整予以保留,以提高公共交通线网覆盖率,服务于新建公共场所。

3)包(专)车

团体包车是满足大型活动有组织的观众、活动参与者、工作人员集体出行的包租车服务,是大型活动交通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特点是乘客有组织,用车单位有个性化需求,通常是本车去、本车回,用车单位与驾乘人员需要紧密联系。运行中有单车作业的情况,更多的则是成组、成队的包车,这时出车单位要有带队人员整体协调指挥。

一般在举行奥运会等大型活动时,需要统筹城市大客车资源。大型活动的包车应统一管理,由政府运输主管部门或活动组委会牵头,负责团体包车的总体协调,主要是协调企业间的包车任务和运力,负责包车的停车、车证及后勤保障等事宜。客运企业负责执行包车的统一价格,统筹包车组织;负责包车的具体实施和现场组织;负责包车业务的落实。

1.2.2 大型活动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与调度对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需求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在对公共交通网络分配、公共交通调度等关键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中,并通过建立智能化调度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保证车辆的准点运行,提高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速度和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从而形成一种定时、准确、高效的综合公共交通运输系统。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众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许多国家公共交通部门开始应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公共交通车辆定位、车辆监控、自动驾驶、计算机辅助调度及提供各种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美国的APTS(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主要研究基于动态公共交通信息的实时调度理论和实时信息发布理论,以及将先进的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到使用效率高、舒适环保的公共汽车车辆全程的使用中,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欧洲许多国家的城市街道一般都比较狭窄。但是,它们通过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政策,设立公共交通专用道,为公共交通车辆提供优先通行信号,并通过布设智能公共交通监控与调度系统等措施,提高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速度和服务质量,以吸引公众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政府积极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对于先进技术的引入给予大力支持。这些都为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人工调度为主的传统公共交通调度系统和模式,对于公共交通客流较为稳定的日常情况可以从容应对。但是大型活动客流的特征使得这种服务于社会通勤出行的常规公共交通调度和运营组织技术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流匹配和智能化公共交通运营的需求。大型活动客流具有时空集聚性、非常规性和需求波动性,必须依靠更快捷、更准确的客流监测手段,智能化调度技术和信息发布技术等,实现公共交通的科学、智能化调度,以更好地满足大型活动的客流需求和交通流特性。

大型活动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与调度对智能公共交通的需求可分为五类。

(1)客流信息需求:基于历史客流数据,或者大型活动客流预测技术预测客流量、客流流向等信息。实时采集客流信息,为组织模式、客流相对固定的大型活动,如球赛、大型文体演出提供较为准确的客流信息。

(2)车辆监控的需求:利用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运营车辆的动态监测,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大型活动中公共交通运营过程的监测。

(3)调度指挥的需求:大型活动特别是执行大型包车任务时,车辆现场带队人员、发车点、落客点、停车点的调度员要与车队及时联系;大型活动场内客流监测人员与车场调度员需要保持联系;各级调度指挥中心之间信息和调度命令的传递等都需要通信保障。

(4)安全运营的需求:大型活动的公共交通运输,涉及面更广,社会关注度更高,因此在公共交通安全运营方面具有更高的需求,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提升交通运营车辆和场站的运营安全,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安全性。

(5)乘客服务的需求:公共交通网站、交通服务热线具有动态查询公共交通服务信息的功能,可提供大型活动相关的线路时刻、站点等信息。

建立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实现公共交通线路、人员、车辆、场站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实现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提高公共交通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以及重大型活动的公共交通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