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运动心脏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99年瑞典医生Henschen通过叩诊发现越野滑雪运动员心脏肥大,认为最大的心脏将赢得比赛的胜利,并把这种运动员特有的大心脏称为运动员心脏(athlete’s heart)。此后,诸学者通过X线影像技术、超声心动图及核磁共振图像分析证实运动员确有心脏肥大,同时伴有心功能改变,因而,也有人称之为运动员心脏综合征(athletic heart syndrome)。晚近研究表明,运动员心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形态与机能两个方面,其中,运动性心脏肥大是运动员心脏主要形态改变,可发生在左右心室或/和心房,但以左心室肥大为主。其肥大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但通常运动员心脏肥大是中等程度肥大,运动员心脏重量一般不超过500 g。德国运动心脏专家Rost T. 研究发现,运动员心脏系数为75 g/kg体重。此外,不同项目运动员心脏肥大类型各异,一般耐力项目运动员心脏为离心性肥大(Eccentric hypertrophy),以心腔扩大为主,也伴有心壁增厚;力量项目运动员心脏多为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以心壁增厚为主。运动员心脏机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安静时,运动员心率减慢,耐力项目运动员心率可在30次/分左右,呈现窦性心动过缓,心脏每搏量增大,心输出量变化不大。运动时,心力储备充分动员,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可达423升/分。运动员心脏具有可恢复性,即一旦停止运动,运动员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改变减退,有的可复原到常人水平。
对运动员心脏肥大性质的讨论一直存有争议,尽管多数研究者认为,从运动心脏的诸多形态与机能改变特征及其可恢复性判断,运动员心脏肥大属生理性肥大范畴,但运动员的一些临床表现和心律失常现象又很难仅用生理性改变来解释,加上一些严重的心血管问题常常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甚至发生运动性猝死,引起社会和专业人士广泛的重视。近10年来,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运动员心血管情况,我们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心血管情况和潜在心血管隐患进行了实测和调研,掌握了我国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基本情况、发现了我国优秀运动员群体存在的心血管系统隐患。同时,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与归纳了近10年的研究成果,从运动员心血管结构与功能特征、运动员心血管神经-内分泌功能特征、运动员停训综合征、运动员常见心血管疾病、运动员常见心律失常、运动性心脏猝死病理与发病、运动心脏与病理性心脏的本质区别、运动员心血管功能评定方法、运动心脏损伤的快速检测与早期诊断方法、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康复作用及心血管疾病的康复体疗方法等方面呈现给大家,与诸位同行共享。
此外,多年来,在备战奥运会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与医务监督中有关运动员心血管机能和相关问题的评定和诊断上缺乏标准和参照,一直困扰着随队科研人员、医生等专业人士,本文根据10年来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实测数据综合制订出运动员心脏诊断与评估的参考标准与范围供有关人士参考,也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我国备战伦敦奥运会优秀运动员心血管机能评定与医务监督提供参考。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大力支持和出版资助,这里深表谢意。由于付梓在即,书中的疏漏和错误,恳请专家、学者及同行们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