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
对于体质的研究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 《内经》已经注意到人类的体质问题,并对体质形成的机理及其与疾病诊疗的关系作过一定的论述。在 《荀子·非相篇》、《周礼·地官、司徒》 《管子·水地篇》及 《灵枢·阴阳廿五人篇》等古代文献中,对体质都有记载。在西方古代文献如 《圣经》、Aristotle的 《Physiognomonica》、Hippocrates 《希波克拉底文集》中亦描述过人体的体质分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对于体质进行研究的学科也很多,主要有人类学界、医学界和体育学界三家,它们研究的目的和看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本文在这里主要对体育界当前在体质研究方面的现状进行回顾。
1.1 国外体质研究现状
1.1.1 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在体质研究方面做得最好的国家。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国民体质的增强,他们认为国民体质的强弱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盛衰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曾把 “振兴国民的健康”作为他们 “复兴国家”的主要措施之一。日本有一条与我国几乎完全相同的标语:“发展体育增强国民体力。”
在日本,不仅政府重视国民的体质,而且各企业也非常重视员工的体质。如黑川公司东京总公司从1979年开始实施根据“体质测定”情况决定是否延长退休年龄的制度。测定项目有握力、纵跳、背肌力等6项,评价结果分成四级,如被评为“最高级”和“高级”,可延长3年;被评为“中级”可延长2年;被评为“初级”,60岁就要退休。
日本自1964年开始实施体力测定以来,每年5~6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对国民进行统一的体力测定,然后由文部省根据测定数据写出体质测定报告向全国公布。特别是在小学、中学的体育教学用书和人手一册的《学生手册》中,都附印着体质测定的各项指标、记录表格和各项指标的全国平均值,以便学生把自己体质测定的各项结果填入表格内,并根据各项指标的评定得分绘制出相应的体质评价图,然后与全国同年龄、同性别组的平均值相对比,从而评价出自己体质的优劣。同时选择适宜的“运动处方”,进行针对性很强的身体锻炼。日本这一完善的体力测试制度和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特别是青少年)体力的增长,为日本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日本体质测定的具体内容见表1-1。
表1-1 日本体质测定的内容
1.1.2 美国
美国也是对体质测定非常重视的国家之一,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指出“体质是一种期望可以换回最多东西的投资”,给予体质以很高的评价。美国也是开展体质测定最早的国家,在1880~1900年期间,美国曾盛行体力测验法。但真正的体质测定研究还是在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导致了一股开发体质测验的浪潮,各种体质测定方案被开发出来,有针对部队军人的,也有针对大、中、小学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艾森豪威尔总统成了美国国民体质发展的倡导者。他的倡导主要起因于克诺斯—韦伯(Kraus-Weber)健康测验令人震惊的结果。这个测验的结果表明,美国绝大多数儿童的健康低于最低的健康水平,而且明显低于欧洲儿童的健康水平。1958年,美国健康体育和娱乐协会(AAHPER)采取行动,为儿童开发了“青少年体质测验”。70年代,美国在对体质概念的认识上发生了重大改变,认为体质应该分为两种类型,即与健康相关的体质(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与运动相关的体质(Sport-Related Physical Fitness),这样在体质测验的制定上就有了“与身体健康相关的体质测验”和“与运动技术相关的体质测验”两种类型。1980年,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联盟(AAHPERD)首先开发出了“与健康相关的体质测验”(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Test)。1988年AAHPERD对该测验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并将该测验命名为“最佳身体测验(physical Best)。”将体质测验划分成“与健康相关的体质测验”和“与运动相关的体质测验”,这是美国体质测验的主要特点。这两种测验的具体内容见表1-2和表1-3。
表1-2 与健康相关的体质测验
表1-3 与运动相关的体质测验
该两种体质测验都介绍了对各指标进行实验室测验的方法,这对我国进行相关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1.3 欧洲各国统一使用的体质测定方法
测定人体体质的方法很多,因此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测试和评定的方法。如果不需要对各国人民的体质状况进行比较,那么各用各的方法也未尝不可 。为了比较各国身体教育制度的效果,为了弄清影响体质状况的社会——经济因素,欧洲联盟便产生了在联盟成员国中采用统一方法测定学生体质状况的想法。
1978年有关各国签订了采用统一测定标准的协议,并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1986年整个研究工作结束,出版了测试指南。与此同时,成立了名为“尤罗菲特”的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国学生体质的测试工作,检查和比较他们的评定结果,并对他们的测试工作和评定结果提出建议。具体测试内容见表1-4。
表1-4 欧洲各国统一使用的体质测定方法
1.1.4 国际体质研究委员会(ICPFR)与国际生物学发展规划理事会(I BP)体质测验内容
为了促进国际体质测验的标准化,1964年成立了国际体质研究委员会(ICPFR),经过10年的研究,于1974年公布了较为详细的体质测验方案。测验包括四个部分:医学检查、生理学测量和生理学指标;体格测量和身体组成;基本身体素质测验。ICPFR与IBP测验的具体内容见表1-5、表1-6、表1-7、表1-8。
表1-5 ICPFR和IBP所推荐的医学检查比较
表1-6 ICPFR和IBP推荐的生理学测验比较
表1-7 ICPFR和IBP推荐的体格测量和身体组成比较
表1-8 ICPFR、IBP推荐的包括测力器测量的运动能力测验
ICPFR与IBP的测验方案虽然详细、全面,但它们只适合于实验室研究,而不适合于大面积的群体研究。
1.2 国内体质研究现状
我国的体质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的研究成果有:
(1)1979年16省市的青少年儿童体质调研。
通过这次调研,初步摸清了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了代表性较强的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和身体的评价标准及脉博、血压的正常范围。
(2)198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的全国性调研。
这次调查测试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个民族7~22岁学生902337人,测试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20项,健康指标9项。调查规模之大,测试指标之多,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的大规模调研,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3)1991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这次调查测试了29个省、市、自治区17个民族7~22岁学生242667人。对形态、机能、素质及健康方面的26个指标进行了测试。
(4)1986年中日合作青少年体质调查研究。
这次调查对象是中国北京和日本东京7~20岁在校学生,其中中国4200人日本4380人,共计8580人。测试形态指标28项,机能和运动能力指标11项。另外还进行了生活情况调查和拍骨龄片。通过这次调查,对中日青少年家庭结构、生活作息、生长发育、身体机能、运动能力、性发育及骨龄进行了全面的比较与分析,探讨了相互关系并制订出形态、机能及素质的评价标准。
(5)1975年、1985年两次9城市儿童体格发育调研。
(6)1980年、1987、1991年为制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西藏自治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每次都对近10万大中小学生进行10多项指标的测试。
(7)1994年全国职工体质调研。
这次调研,是国家体委会同全国总工会共同领导与组织全国18个行业以及北京市共100多个单位,对近13万职工进行了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20项指标的调查与测试。通过这次测试,一方面了解了我国职工体质、健康现状和发展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利用测试数据,制定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
(8)1997年全国职工体质调研。
(9)1999年国家科技部课题《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通过专家鉴定。
该课题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民健身计划”在全国的组织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该课题以我国3岁以上的全体公民为研究对象,分为儿童组(3~6岁)、儿童青少年组(7~17岁)、成年组(18~59岁)、老年组(60岁以上)四个群体,并分别制定了四个群体的体质监测指标体系,其中成年人指标体系为:
表1-9 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指标体系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质研究工作主要是一些大范围的体质普查,特点是范围广、人数多、工作量大。由于是大样本调查,只能采用一些简便易行的指标进行测试。在研究对象方面,对青少儿学生的研究较多,对中老年人的研究相对较薄弱。
从国际体质测定的发展历史来看,体质测定在两种情况下特别受到重视:一是战争时期,如二战时期,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国民的体质测定工作,尤其是对军人的体质测定工作;二是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国民要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时期。我国目前的体质测定工作,正是在第二种情况的历史大背景下,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起来。
2000年12月在武汉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全国最高水平的体育学术会议。入选体质研究专题报告的论文,反映了我国当前体质研究的最高水平。对这些论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我国当前体质研究的前沿动态。
从表1-10可以看出,入选专题报告的论文一共22篇,其中传统的从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进行体质现状调研的论文有12篇,占54.5%。可见,当前的体质研究工作在研究的主攻方向上未有大的改变,在体质的基础理论研究(如体质的定义、体质的构成要素、体质的分类、体质与健康的关系等)方面、在增强体质的机理研究(如哪些方法能有效地增强体质、为什么能增强体质)方面,没有一篇论文入选。说明目前在这些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令人欣慰的是,有一篇心理方面的论文入选,说明对于体质心理方面的研究已经受到重视,并已付诸实施,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应加强体质的心理方面由哪些要素构成,如何对其进行测量与评价方面的研究。还有一篇系统工程方面的论文“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入选,该研究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该项课题的确立,说明我国国民体质的研究工作已经纳入了国家发展的整个大系统之中,已经走上了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
表1-10 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体质专题报告论文统计
从入选的论文中发现,当前存在对体质概念认识不清、对体质与健康关系认识不清、“体质”与“健康”两词不分、两词混用的现象相当普遍。在入选的论文中,仅在论文题目的表述上就有两篇论文将“体质”与“健康”混用,至于内文当中“体质”与“健康”二词混用的现象则不胜枚举。由于分不清“体质”与“健康”的关系,有人讲:“体质”是一个俗语,不是一个科学概念;甚至有人提出干脆不用“体质”一词,而用“健康”一词代替。
这一现象警示我们,体质研究在基础理论方面还需要加强,尤其是关于体质到底是什么?体质与健康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当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维健康观”(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已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同,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整个医学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模式由原来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健康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质研究工作应做何应对呢?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体质研究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尚未见到有关“体质”与“三维健康”关系方面的研究报道。
另外,“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与人的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那么“体质”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1.3 小结
综上所述,可做以下几点归纳:
(1)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体质研究工作非常重视,都研制了适合本国特点的体质测定方案。但这些方案都只是针对体质的身体方面的,没有针对体质的心理方面的测验内容。因此,体质的心理方面的研究,应成为今后体质研究工作的重点突破方向。
(2)我国当前的体质研究工作的主攻方向基本没有变化,还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体质现状调研方面。
(3)体质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增强体质的机理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关于“体质与健康关系问题”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4)在健康观念发生重大改变的新的时代背景下,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质研究工作应该有所对策,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体质”与“三维健康”关系方面的研究报道。
(5)尚未见“体质与社会人口学特征”“体质与生活方式”方面的研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