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任务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任务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跟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上位概念。教学模式是由教学理论通向教学实践的桥梁。教学模式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可操作的程序,还能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而教学方法强调的是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或遵循的途径等。相对而言,教学模式涉及教学过程的更宽泛范围,包容性大,理论性强;而教学方法涉及教学活动的范围狭小、单一,实践性特征更浓一些。长期以来,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体育教学中是个空白,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有些学者借鉴国外的成果,开始探讨体育教学模式问题。此后,人们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兴致日渐浓厚,出现了许多涉及体育教学模式的论文。由于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的综合体,它可以解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在运用上带来的问题,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任务式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目前,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方式逐渐被我国英语教学工作者认识和接受。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当前我国英语教学,特别是中小学英语教育界十分热门的字眼,许多英语教学刊物也在连篇累牍地讨论和推广。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应跟上教学的新要求,认真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笔者结合体育学科的教学实践,发展演变为适合体育课堂教学的任务式教学。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改变以往围绕技能项目为主;束缚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等问题。目前,任务式教学在国内外的学校体育中几乎是一片空白。但在已有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成功体育、合作教学、情境教学等模式中,都有出现类似或接近于任务式教学方式。提出任务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我们的研究从传统的关注教的行为转变为注重学习活动,而这一模式与教育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图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现在对任务式教学作专门的提出,应该是非常的及时,为新课程的实施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二、任务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创新教育理论指导
新课程将十分注重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理论认为:创新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创新总是与活动相伴的。创新在活动中产生,在活动中生成。没有了活动,也就没有了创新;没有了活动,创新教育就没有了中介,失去了灵魂。
可见,创新教育是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习探索创新方法、锻炼学生创新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敢于怀疑和打破前人的旧思想、旧观念,敢于标新立异,尝试新的东西,掌握新的手段途径和方法,使教育活动不停留在传授知识阶段,还使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提出:我们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体育学科基础
相对于学校教育其他学科,体育教学是一个自由度较大的动态系统,这是运动技术这种知识特性决定的。运动技术学习是动态的操练而非静态的学习。因为它不囿于课堂的限制,而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内容,以室外活动为主要形式。因此,体育教学也就对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以身体运动为特征的体育教学,学生的喜、怒、哀、乐之情在学习过程中最易显现。可见体育教学的方法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尊重学生个性,强调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今天,要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实现教材内容,体育教学方法问题凸现出来。
(三)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确切地说,主体是指进行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有意识的人。主体性体育教学是相对于客体性体育教学而言的。特别是人的主体性的理论是任务式教学基础。传统的选拔教育压抑、扼杀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片面发展、厌学等严重问题,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课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必须首先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课前的备课、课中的教授与课后的辅导,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然而,学生既是教学群体的主体,又是教学个体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的学习和锻炼中生动活泼,主动积极;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任务式教学则从情感入手,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状态,满怀信心地投入学习,做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四)心理学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由认知操作心理系统和情意动力心理系统的协同活动而构成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样需要这两个系统共同参与。情感是情意系统的核心要素,它能启动整个情意系统的活动,对学生认知操作活动具有增益或减耗作用。而且,情感还具有心理上的享受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同样,青少年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有意注意和抽象思维能力有显著的发展,他们的情感,也往往表现出高度的兴奋性和特有的热情,喜欢群体活动;他们的道德感和自我意识也与日俱增;他们爱说、爱动,自我表现欲和参与意识强烈。这正是任务式教学强调发挥以情感为核心的情意动力系统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基础。同时,任务式教学与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了解、知道自己所任教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就是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
(五)教育学基础
面向21世纪,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共同走向。由于日益重视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际关系”、“相互作用”学习理论被引用到教育实践和研究中来,强调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合作,提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任务式教学的主旨正体现了教育理论发展的共同取向。
(六)体育课程的改革需求
《标准》突出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锐意改革,破除单纯追求运动技能的学科体系,突出身体锻炼的实践性和培养学生竞争、对抗与合作等思想,有利于指导学生身体锻炼的实践,有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为学生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任务式教学就是以完成任务为媒介,把课堂还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主动获取体育知识和体育技术,并应用知识或技术去完成任务,并以展示与交流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任务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活动的实践性
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在具体操作要求和目标下,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直接体验,从而增长知识经验,发展智慧和才干。
(二)活动的自主性
从引入任务到执行任务后,让学生去研究、讨论,遇到困难力争自己去克服,在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中去探索去创造,教师只是恰当的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内容的丰富性
相关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可以选择性接受教材内容,随着新课程的到来,给教师留有充分余地和创造的空间,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十分丰富,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实践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活动的综合性
完成一项任务活动,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要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相结合,并不是局限于运用单一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来完成的。
(五)形式的多样性
在实施任务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任务的内容,采用不同活动方法,一般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成,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