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课题研究方案
任务式教学模式实验报告
目前,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场声势浩大的体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类学校中如火如荼地展开,体育课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新课程改革既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又对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操作实践能力,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对人素质培养的根本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有计划地进行了“任务式”教学的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经过六年的实践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成效:教师讲授时间大大缩短,学生练习时间增加;学生能采用自我中意的方式,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体育活动,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感受到了自我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体验到了体育活动中交友和合作的快乐,争吵减少,互谅增多;学生在友好、协作、互相帮助中进行体育学习,促进了群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变得会动脑筋,敢提问、爱质疑,并有很多创意的见解,促进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切实从传统的单纯关注教的行为转变为注重学习活动。而这一模式与教育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图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50年来的学科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在不断改革与发展,体育课程对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体质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教材的选择性加大、多样化等有所体现。但回过头来重新巡视我们身边的体育,似乎仍然在走“应试教育”的极端,学生的体育意识越来越模糊,体育在大多数学校中的实际地位每况愈下。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中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人越来越多。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审视现行体育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模式过旧,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已经不再是从前那种教师说向东而不敢向西的学生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念,喜欢独立思考、喜欢挑战,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而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形式单调,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甚至被剥夺,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以传授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
在体育教学中,传授式教学法实际上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至于学生怎么学并不重要。换言之,教师重视的是“跟我做”。因此,学生的所做动作必须和老师所做的一样,如果老师的动作不规范,那么,这个班几乎所有学生的动作也可能不规范。学生可以不知其然,更不必知其所以然,只要“依样画葫芦”,就会被认为是最好的教学效果。这种老师说做就去做、教师说不做就不做的教学方法,表明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不管学生的身体差异,而是一视同仁,不管学生要不要,盲目地进行灌输,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不能得以体现,不适宜时代的发展。
(二)面向21世纪的课程改革
体育与健康相结合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的中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1.课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按照现代教学的发展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设计新的教学方法时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将不再是课堂的主要表演者,更多地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有助于激发和保持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中产生愉快的体验。任务式教学意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留出广阔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让学生由他主到自主;被动到主动;依赖到独立,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学习”,并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样,学生会在以后的自我锻炼中受益无穷,轻盈自如地享受终身体育。
2.课程实施的空间加大
课程是以目标体系为主的,以目标来统领内容,只规定学习的内容框架,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时数比例不作规定。既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给教师留有充分余地和创造的空间,使教师既能够充分考虑本地方的情况和需要,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又能够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以学生在教学中“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尝试了什么”等表现为主,重视个人知识,将着眼点置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上。
二、课题研究意义
(一)与新课程密切结合
由教育部组织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就是当前外语教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而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没有出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改变以往围绕技能项目为主;束缚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等问题。提出任务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我们的研究从传统的关注教的行为转变为注重学习活动,而这一模式与教育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图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现在对任务式教学作专门的提出,应该是非常地及时,为新课程的实施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二)符合素质教育新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改变教育理念、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重要的着眼点。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方面的个体差异,努力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改变以往传授灌输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自主、合作地去学习。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方式。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意在体育(与健康)(以下简称“体育”)学科中如何探索和实践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三、研究内容
(一)探索任务式教学的操作模式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教育系统,具有运行框架和动作思路。通过初中学段的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了导入任务阶段性、执行任务阶段和应用总结阶段三个环节。但随着研究拓展到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学习阶段,会不会影响模式的操作程序,如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趋向于成熟,具有自己的思维逻辑,在执行任务阶段要不要过多地让学生自己来操作;又如在小学的导入任务阶段,由于学生的生理尚处在发育状态,特别是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对于这样的群体,教师在创设任情境、明确任务目标时,是否要考虑到儿化、游戏化等,这些都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二)对任务式教学的设计与类型研究
高中、初中、小学不同的年级阶段,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任务式教学方式,哪些内容适于哪种阶段,哪些内容适合于哪种任务式教学类型(如问题任务、创造性任务、学习性任务、神秘性任务等),找出它们的结合处。
(三)任务式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
任务式教学中组织实施活动一般有个人和小组两种形式,最为常用的是小组合作组织方式,而小组的组成将是多种多样,可根据不同任务内容,以异质分组为基本,采用男、女生分组;男、女生混合分组;随机分组;队列分组等。哪种成员分配、怎样分配(人数、组内、组间)有利于任务内容的完成,哪种分配对哪类学生(内向、外向等)的发展有利;布置任务的时机及讨论的性质和解决的问题。小组的活动形式有角色扮演、讨论式、成果展示式、情景式等。
(四)任务教学的评价研究
评价任务式教学是否符合自主创新和优化的特点,重点以学生参与为主要评估依据:(1)学生参与的状态。学生对待任务有热情、精神饱满,并能保持一定的持久性,师生间民主讨论,做到双向或多向交流,生生间合作互助,达到教学互动。(2)学生参与的广度。学生应广泛参与,各小组成员有不同分工,能完成分工任务。(3)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机会,学生也可以自主地创设活动方式。(4)学生参与的品质。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能互相协作,互相尊重,有好问意识,善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普遍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5)学生参与的效果。学生通过参与研究活动,能对所完成的任务有比一般同学深的理解,能向他人介绍其所完成任务后的概况和自己的观点。
(五)任务式教学的原则研究
在任务式教学模式建构的实践中,都要循着“课题设计→课题实施→课题评价”有序地进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环环相扣,有序展开,交互递进,相互推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怎样把教师的教育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汇聚为取向一致的教育合力,统整到构建和实施任务式教学模式,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轨道上来,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充满活力,和谐地、协调地、高效地运转呢?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任务式教学的自身特色、规律和方法等,对操作原则进行探讨,把实践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六)任务式教学中专项问题的研究
随着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渐地被广大的一线老师所认可、所接受。根据任务式教学所具有的特征,对照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正确处理下面的几个问题。
1.任务式教学与体育技能教学的关系
2.任务式教学中小组长、体育骨干的培养与训练。
3.怎样在任务式学习中帮助学困生(合作与自信、生生互动体验成功)。
4.怎样处理任务式教学中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5.任务式教学方法互补性的研究(每种方式都有特殊作用,又有不足,怎样弥补学生发展上的需要)。
6.任务式教学与学生主动性的发展。
7.任务式教学与学生交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表达、了解、信任等)。
8.任务式教学中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以课题组核心成员为主体,对课题进行整体研究。根据各成员的研究专长进行具体分工,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整体有序地把握教学过程诸要素及其联系,准确把握和全面优化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诸要素,力求在实施过程中实现教育整体优化,形成教育合力,发挥其最优功能和使整体效益达到最大程度。
(二)协调性原则
课题组各成员之间、核心成员和参与外围研究的人员之间要经常交流研究心得,汇总研究成果,并根据课题发展的特点,适时调整研究步骤,统一研究方向,保证课题研究的紧密性、时效性。
(三)主体性原则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唤起学生的主体性,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新需要,真正促使学生的身心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基础性原则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充分考虑学生身体、技能、心理、娱乐、文化等需要,优选迁移性、综合性、基础性、娱乐性强的知识技能,并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对纷繁众多的知识技能进行优化处理,在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体育与健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五)全面性原则
由于本课题研究范围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为了科学、系统地确保课题顺利实施,使课题真正有效地在三个学段进行实践检验,课题组确定了坎门一中、坎门中学(高中)、楚门小学、干江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和陈屿小学等6所实验学校,为课题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六)高效性原则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以现代体育教学思想为指导,把“创造性学习”地培养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任务内容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用方法要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主,充分考分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创造性学习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建立一种互相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师生关系,以教师创造性的教,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和适应未来的能力,以真正实现培养人的目标。
五、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查阅
基于现代科学教育理论和国内外教学论的认识,查找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对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的学习理解,有机地结合和运用,对本课题是非常地重要。如英语学科中任务型教学方式,进行详细地分析、了解,并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建立体育任务式教学的基本模式,为课题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调查访谈
运用调查法对实验学校的学生研究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预估,提供一个有利的数据说明。
(三)行动研究和实践反思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对本课题重在实践探索,以学生“健康第一”为核心,全面推进新课改。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研究课题,边实践边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案例开发
针对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通过反复实践,选取可行的课时计划和教学片断,进行整理成文,形成本课题的案例。在案例的设计方面,可根据课的内容不同(包括理论课案例),主要采用表格式和文字式进行。本课题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一线的体育教学工作,而各种相应的体育教案和教学片断的设计、创作,直至得以运用,就是最好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