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排球技术的发展情况
(一)风格各异,百花齐放
从1949年第1届世界男排锦标赛到1972年第20届奥运会排球赛,其间20多年由于国家和地区民族特色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技战术发展水平不同,认识方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风格打法。
1.“力量排球”
以前苏联、保加利亚、波兰男排为代表。他们身材高大,弹跳力强,以凶狠扣杀取胜。
2.“技巧排球”
以捷克斯洛伐克男排为代表。他们善于用脑,轻打软吊,以巧取胜。从1949年到1962年,力量派和技巧派在世界大赛中独领风骚。
3.“高度排球”
以前民主德国男排为代表。二传球高离地7~8米,扣球手慢起高跳,以高度的保险性将球扣入对方。1964年以后,随着排球规则的修改,使扣球与拦网的空中之争日趋激烈,单纯依靠力量或技巧的进攻最后都归于失败。在1969年和1970年的世界大赛上,高度派凭借高举高打、高拦高扣连获世界冠军。
4.“配合排球”
以日本、中国男排为代表。他们主要依靠默契配合、集体智慧、快速善变来取胜。1972年第20届奥运会上,日本男排打败了以高度排球称王的民主德国队,获得冠军。
(二)流派融合,取长补短
1972年以后,世界各队开始学习日本打法,吸取快速发球、顽强防守的特点,改变原有的重攻轻防、追求单一技巧或单凭力量与高度的打法,把高度、力量、技巧、速度、配合有机结合起来。欧亚不同的战术体系,在相互补长取短中逐渐融合。
1.男 排
首先是波兰队取得成功,他们凭借战术多变、攻防结合的打法,连获1974年世界锦标赛和1976年奥运会冠军。随后,前苏联、美国、意大利、巴西、荷兰队以基本功扎实、战术多变、攻防全面、高快结合的特点,在世界大赛中摘取金牌。
2.女 排
首先是韩国女排、古巴女排独领风骚,随后是中国女排以全攻全守、快速反击的独特打法,从1981年至1986年连续5次获得世界冠军。继中国女排后,俄罗斯、古巴、巴西等女排走的也是攻守兼备、高快结合的道路。
(三)沙排兴起,别具特色
20世纪初期排球运动逐渐移到室外,由于它的运动量可大可小,参加人数可多可少,深受男女老幼的喜爱,在海滨、游乐场、体育场到处都能见到排球。沙滩排球最早出现在20年代美国的加里福尼亚洲,其在美国开展比竞技排球更为广泛,被视为美国排球的“国粹”。一到夏天,人们便涌向海滩,架起球网,在柔软的沙滩上,充足的阳光下,尽情地跳跃、滚翻、鱼跃。人们还把游泳、冲浪与打排球结合起来,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乐趣。此项运动逐渐风靡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沙滩排球的观赏性越来越强,参与人数呈几何数字增长。沙滩排球规则逐步建立,4人制、2人制代替了6人制,绳子代替划线,演变成一种竞技体育运动。
1987年2月,第1届世界沙滩排球锦标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南部的海滩举行,来自7个国家40名选手参加比赛。美国选手史密斯和斯多鲁斯夺得冠军,获得6000美元奖金。1993年在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代表大会上,沙滩排球被确定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96年亚特兰大的奥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巴西选手包揽了金银牌,澳大利亚选手获铜牌。
沙滩排球在我国开展较晚,20世纪80年代未至90年代初,《中国排球》杂志曾举办过几次民间的国内和国际沙滩排球邀请赛,有4人制也有2人制,这是沙滩排球在中国发展的初级阶段。1993年沙滩排球列入奥运会,中国排协从1994年开始举行全国沙排比赛,1997年首次派队参加世界沙排锦标赛。
(四)娱乐排球,风靡全球
排球本就是为休闲娱乐而创造的,因此排球从诞生之初就被大众公认为一项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人们进行排球运动,是以休闲、健身为主要目的。
1.妈妈排球
妈妈排球开始于日本的名古屋,因参加者多为孩子的妈妈而得名。比赛分7个组别,采用淘汰制,得分不受发球限制,类似乒乓球比赛。1979年6月,日本名古屋市妈妈队访问中国,介绍并表演了这种娱乐排球,有一位82岁已有6个孙子的老人也参与了比赛。1987年5月,上海举办全国首届妈妈排球邀请赛,当时有江苏、山东、上海、国家体委4支球队参赛。
2.小排球
(1)简 介
小排球又被称为“迷你排球”(MiniVolleyball)。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民主德国的教练员们在开展儿童排球的活动中创造了“小排球”,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此后小排球运动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开展。1975年在瑞典,1979年在意大利,1982年在阿根廷,相继召开了国际小排球讨论会。目前在意大利、德国、日本、墨西哥、匈牙利、美国、加拿大、中国和保加利亚等国,都广泛开展了小排球运动。国际排联已把它和学校排球运动一起列入现代排球的发展规划之中,并设有专门小排球委员会分管这项少年儿童喜爱的活动。国际排联小排委员会为了便于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和更广泛地开展9~12岁少年儿童的排球活动,1971年统一了小排球比赛的规则。
我国一直重视小排球活动,不少中小学有开展小排球活动的传统,小排球活动的开展给学生带来了欢乐。少年儿童参加小排球活动,既能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又能培养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使少年儿童在参与小排球活动的过程中,养成团结互助的好习惯,培养勇敢和顽强的优良品质,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开展小排球活动,也有利于发现、培养和选择竞技排球运动的人才。
(2)比赛方法
小排球活动比赛方法多样,规则也较灵活,但国外的小排球活动与我国稍有不同。
国际排联“迷你排球”委员会1971年制订9~12岁儿童排球比赛规则,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 比赛场区长12米,宽4.5米,中间架设球网,球网高度男女均为2.10米。在距中线3米处设有扣球限制线,将球场区分前场区和后场区。
② 球的制作同一般排球,周长62厘米。
③ 每队由3名比赛队员和2名替补队员组成。
④发球时每队3名队员必须站在本场区内,其中2名在前场区,1名在后场区。比赛进行中,后排队员不得在前场区扣球或试图扣球(低于球网上沿的球除外)。
⑤ 获得发球权后,队员要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位置,原前排右队员成后排队员,原后排队员成前排左队员。
⑥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先得15分并超过对方2分的队胜一局,先胜两局的队为胜队。
1973年,国家体委统一制订了我国9~12岁儿童小排球比赛规则,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 比赛场区长16米,宽8米。男女网高均为1.9米或2米(少年组男子2.24~2.30米,女子2.00~2.10米),距中线2.5米处设有扣球限制线,将场地分为前场区和后场区。
②正式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一般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先得11分并超过对方2分的队为胜一局,决胜局中任何一队先得6分时双方交换场区。
③ 获得发球权后,队员要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位置,轮转方法同6人制排球。
④ 发球有两次机会,第一次失误,再可发一次。
⑤ 球的制作同一般排球,球的周长59±1厘米,重量为210±10克(少年组周长61~64厘米,重量230~250克)。
3.墙排球
墙排球是一种利用墙壁反弹作用的新型室内排球活动,是近几年在美国比较流行的一种娱乐性健身排球。墙排球具有墙球、排球、全角度台球及屋内英式足球的特点,它也是锻炼人们思维的一种活动形式。墙排球是在一个长12.2米、宽6.1米、顶高6.1米的一座长方形的玻璃房间内,双方各上2名、3名或4名队员进行对抗的活动。墙排球的规则以6人制排球为基础,网高2~2.5米,网长到墙球场的两侧。球重255~285克,比排球质地软,比篮球略微小一点。比赛中球过网前双方有3次击球的机会,常用传球、垫球和扣球技术。利用墙的反弹球可以通过侧面墙壁撞击进入对手的场地,可以使球上升、下落或旋转,比赛者可以运用对准墙角击球给对手制造麻烦。但一次击球连续撞击两面墙为失误,球撞天花板或底线墙为出界。
4.气排球
气排球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项群众性排球活动。气排球由软塑料制成,比赛用球约100~150克,比普通排球轻100~150克;圆周79~85厘米,比普通排球圆周长15~18厘米;比赛场地12×6米,比普通排球场长宽各少6米和3米;男子比赛网高2米,女子比赛网高1.8米。球的颜色为黄色,场区内距离中线中心线2米处有一条进攻线,把场区分为前场区和后场区。比赛中有“一次发球得分轮转”(即发球得分后队员不得连续发球,应换下一人发球)的规定。进攻时,队员必须在距中线2米的进攻线后将高于球网上沿的球击入对方场区。
1984年,呼和浩特跌路局济宁分局为了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在没有规则限制的情况下,组织离退休职工用气球在排球场上打着玩。其后改用儿童软塑球,参照6人排球规则制订简单规则,将此运动称“气排球”。1991年在北京举行全国铁路老年体育工作会议,决定推广气排球,并编写气排球竞赛规则(火车头老年体协主编)。1992年3月在石家庄举行第一期气排球学习班,11月在武汉举行首届老年人气排球比赛。1993年3月,火车头老人气排球协会在北京成立,7月在齐齐哈尔和锦州举行了第2届老年人气排球比赛。
5.软式排球
软式排球是日本排球协会于1988年2月推出的一种娱乐排球。排球由柔软的橡胶制成,成人组用球重210±10克,周长78±1厘米;儿童组用球重150±5克,周长66±1厘米。场地13.4×6.10米,网高2米。比赛时双方场上队员均为4人,并按年龄分组:金组为50岁以上,银组为40~49岁,铜组为30~39岁,采用每球得分制最高分限为17分。软式排球1995年引入我国,同年4月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我国历史上首次软式排球比赛。1996年1月,中国排协宣布大力推广软排。2002年,制定软式排球规则,全国大中小学都普遍开展,软排还被列入九年制中小学教学大纲。
6.坐式排球
坐式排球是专为双下肢残疾人设计的一种坐在地面打排球的活动。比赛场地10米×6米,进攻线距中线2米,男子网高1.15米,女子网高1.05米,网宽0.8米。比赛采用6人制排球规则,只是增加了比赛中击球时击球队员臀部不得离地这一规定。1994年9月北京第6届远南伤残人运动会上,我国首次举行了坐式排球比赛。
7.站式排球
站式排球是为单下肢残疾的人设计的戴假肢进行的排球活动。比赛规则与6人制排球规则一样,只是要求参赛者必须有假下肢。
8.盲人排球
盲人排球是为盲人专门设计的排球活动。排球中装有响铃,球飞行时或落地时会发出清脆的响铃声。
9.雪地排球
雪地排球是在美国滑雪地开展的一项排球活动。人们在零下15摄氏度的高山雪地,头戴滑雪帽,脚穿滑雪鞋,身穿滑雪服,在雪地上竞赛。比赛采用3人制,每局7分球。
10.9人制排球
(1)简 介
9人制排球自1927~1951年在我国流行24年之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到今天,我国的一些沿海地区,特别是一些“排球之乡”仍然有不少爱好者参加9人制排球活动。
(2)比赛方法
9人制排球比赛是双方各上场9名队员,在一个22米长、11米宽(女子18米长、9米宽)的场地上进行的集体攻防对抗。场上队员3排站立,一般头排中是二传手,头排左、右2名队员为快攻手和拦网手;二排中为快攻手、强攻手兼接应二传手,二排左、右2名队员一般为强攻手;后排的3名队员均为防守队员。比赛中,进攻主要采用快球掩护下的各种战术。防守一般采用3人集体拦网,二排中的队员跟进保护,后排3名队员防守。正式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以某队先得21分并领先对方2分(如21∶19、24∶22)为获胜,无最高分限。
(3)主要规则
① 场上队员的位置不轮转,也无固定位置,不分前后排,无位置错误,只按事先排好事实上的发球顺序依次发球。任何队员都可以在任何高度进行进攻性击球和拦网。
② 发球队员有两次机会,第一次发球失误还可以再发球。
③ 持球和连击尺度放宽,但不鼓励捞、捧、携带球等动作。
④ 球网高度男子为2.30米,女子为2.10米,比赛场区内无中线和进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