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什么要慢
打太极拳要“慢”,其中有大道理、大气度在,谨就个人所知,提出数点以供参考:
(一)太极拳为内功拳,着重练气
拳经说:“一开一合,足称拳术之妙。”“一开一合,有变有常,虚实兼到,忽显忽藏。”什么是一开一合呢?简单地说,就是一呼一吸,所以古人有谓练太极拳,就是练呼吸开合的拳。盖呼吸之于人,犹如水之于鱼,不可须臾离开,鱼离水则死,人离呼吸则亡,呼吸之于人,何等重要。且看呼吸粗而浅的人,其寿命短,呼吸细而深的人,其寿命长,欲使呼吸细、深而长,则非动作缓慢柔和不为功,这就是内功拳与外功拳根本不同的地方。
(二)太极拳为道功拳,着重凝神运窍
因打太极拳时应凝神运窍,所以架子宜低,动作宜慢,正因其架子低而慢,所以其运动量亦特别大。所谓“窍”,系指人身内部各关节、各窍穴言。尤其人身有两个怪穴,一称阳维,一称阴维,均与练拳有关。如果动作刚猛,阳维穴便被冲动而发劲,阳维穴被冲动而发劲,必有伤心血,这便是李小龙短命的最大原因。先贤知道这个道理,乃尽量走柔劲的路子,选择阴维穴,借筋脉之输送,保持全身血管柔和,拳经说“命意源头在腰际”,“腰为主宰”,“腰为轴”,就是要你打拳时注意以腰为轴,经常扭转活动腰窍穴,必须凝神贯注,才能气遍周身,延年益寿之道,不是快得来的。
(三)太极拳之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这与外家拳仅为局部的运动是不同的,太极拳一举手,一投足,全身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无有不动。不但要动,而且还要节节贯串。怎么动呢?“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以意与气,导之运之,四肢百骸,无处不到。怎么贯串呢?譬如九曲珠,以意与气连贯成一串,各处运到了没有?各处贯串了没有?处处要详审其虚实之所在,则其形于外的动作,怎能不慢呢?只有慢的动作,才能轻灵活泼,举动美妙,仪态万千。郑子喻为“陆地游泳”,这种高境界的享受,非身历其境者,不能体会出来。
(四)练拳须从慢中求
慢中求什么?求阴柔之功,即虚灵之劲。盘拳架,虽是外形的练习,但在练习时,一定要做到手、肘、肩、腰、胯、膝等部之扭转,而且在扭转时,一定要精神统一,即慢慢将全身的劲能与精神化合为一。比如一招一式,一收一放。收时,应以劲气凝聚于窍内;发时,应将无精神凝聚之劲尽量达于四梢。假如快,即无法听到对方的劲道。练拳要慢,欲在慢中找黏沾之劲,不丢不顶,不可因系练习,即可放松精神,所谓无人时要当有人在,有人时要当无人在,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在平时练习中,慢慢体会出来的。
(五)慢工出细货
太极拳经说:“运劲如抽丝”,“运劲须无微不致”。抽丝是快不来的,运劲也是快不来的。一副长江万里图,不能两笔三笔画成,田里的庄稼不是一天两天就长成熟的。于右老的字写得好,郑曼老的画画得好,开头都是一笔一笔慢慢地临帖,“揠苗助长”,只有加速其死亡。意与气合谓之劲。练意练气,都是要缓慢地进行,“快刀斩乱麻”的方法,不能运用在这地方。要想提高练拳的效果,每招式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只有慢练的功夫到了某一程度以后,才可开始由慢而快,快而复慢,必能慢到十分,又能快到十分,只有快慢相乘,反复锻炼,使能极虚极灵,又能极轻极重,收发自然,快慢随心,刚柔相济,技亦道矣。
(六)太极拳有慢有快,能慢能快,可慢可快
拳经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以慢打快”、“以逸待劳”、“以静制动”、“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站在用的方面言,太极拳哪能没有快打呢?上阵交锋,讲究的就是制敌机先,制敌机先,能够慢吞吞、软绵绵么?练太极拳,首重卫生,故尚慢。现在陈式的太极拳,其第二路炮捶,就是专练快速度的,以其志在御侮,故不为广大群众所欢迎。其实,我们练太极拳,也不是同一速度一慢到底的,每一着的起点慢,终点快,这先慢后快,便是增加掤劲的自然现象。这慢与快,是匀称相间而不乱的,否则,不但劲别不分,而且神呆意死,毫无生趣,这就不是太极拳了。“兵贵神速”、“兵强将广”,古今中外用兵,没有不讲速度与力量的。我们这里说的“急应”、“打快”、“制动”、“先动”,亦无一不是讲速度与力量。不过太极拳所讲的速度与力量,是科学的、是艺术化的,鲜为人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