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卫生保健与医务监督
第一节 体育锻炼中的生理卫生常识
体育锻炼是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主要手段。但是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运动时的生理变化规律,并充分注意营养、休息和卫生等,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不按科学规律进行锻炼,不注意运动卫生,反而会损害健康。因此,体育必须与生理卫生相结合,体育锻炼时必须了解有关的运动生理卫生知识。
一、重视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体育运动过程是人体由静态——动态——静态的变化过程。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就是实现这种“变化”的过渡手段。
(一)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在运动或比赛前所做的各种身体练习。其目的主要是使人体为即将进行的运动或比赛做好机能上的动员和准备
1.准备活动的作用
(1)能克服机体的生理惰性。人体的各器官都具有一定惰性,一般来说,运动器官的发动能力较快些,而内脏器官则需3~5分钟动员才能进入较高工作状态。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器官的功能,使机体逐步适应剧烈运动的需要。
(2)能加速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提高氧的利用率。准备活动使体温升高,增强了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过程,进而提高氧的利用率,为人体进人运动状态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3)能调节运动情绪。节奏快、强度大的练习,可提高锻炼的兴奋性;节奏慢、强度小的练习,可降低其过高的兴奋性,适当的准备活动能使人体进入适宜的运动状态。
(4)能预防运动损伤。准备活动能增强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关节滑膜液分泌增多,关节活动范围加大,从而避免运动损伤和肌肉痉挛。
2.准备活动的要求
准备活动有两种:一种是一般准备练习,如跑步、徒手操等;另一种是专项准备练习,如在打篮球以前先做投篮、传球、运球等练习,在游泳之前先在陆地上练习划臂、蹬腿、呼吸等。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和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锻炼的项目、内容、气候变化和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有所区别,一般使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为宜,心率上升到130次/分~160次/分,使内脏器官、肢体的活动幅度和肌肉力量等方面达到适宜工作状态。
(二)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是运动或比赛结束后做一些放松和整理的肢体和心理活动。其目的在于使人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过渡到相对安静的身体状态。
1.整理活动的作用
(1)有助于人体机能尽快恢复常态。由运动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需要有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整理活动可促使这一过程的转化。
(2)整理活动是一个轻松、活泼、柔和的活动过程,有助于肌肉的血液畅流,排出二氧化碳,消除代谢产物,以达到减轻肌肉酸痛、消除疲劳的效果。
2.整理活动的要求
整理活动应着重于全身性放松。尽量采用轻松、活泼、柔和的练习,活动量逐渐减少,节奏逐步减慢,以促使呼吸频率和心率下降。如在长跑到达终点后,再慢跑一段或边走边做深呼吸和放松徒手操。特别在紧张剧烈的运动之后,一定要进行全身放松活动,以免身体受到损伤。整理活动之后,还要注意使身体保暖,以防身体着凉,引起感冒。
二、运动饮食卫生
(一)运动与营养卫生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这些营养素各有独特的营养功能,在代谢过程中又密切联系,共同参与,推动和调节生命活动。营养供给不足或过量都不利于健康。
1.粮食类食物
这是热能供给的主要来源,每天进食的数量应与一天热能的消耗相适应,并以粗细搭配为宜,多种粮食混合食用。据调查,我国男大学生每天能量消耗约10.4×103千焦,女生约8.7×103千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可达13.8×103千焦,女生为10.4×103千焦。如长期热量供给不足,会引起身体瘦弱、抵抗力减弱,但摄取热量过多,也易引起脂肪过多。
2.蛋白质食物
这是人体肌肉的主要原料,其中主要来自瘦肉、鱼虾、蛋类、乳类和豆制品等。一般成人每天每千克体重需蛋白质1.2克~1.5克,经常从事锻炼者比一般人高50%~80%。如果长期蛋白摄人量不足,可引起营养不良和贫血等症。
3.蔬菜类食物
这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维生素对经常锻炼的人来说非常重要,这不仅为保证身体健康所必需,而且直接影响人体活动的能力。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中,最好每人每天能吃400~500克蔬菜,有条件者每天食用一定量的水果。
(二)运动饮食卫生习惯
1.运动后不宜立即进餐
这是因为运动时大量血液流入运动器官,胃肠器官的血液量相对减少,胃液分泌亦少,消化系统功能处于相对的抑制状态。运动后立即进餐,必然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长此以往,会酿成消化不良或其他消化道疾病。合理的进食时间一般在运动后半小时。
2.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不仅易产生消化不良,还可引起腹痛、恶心等症状,也可酿成胃下垂等疾病。
3.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据调查,凡是不吃早餐的人,上午握力减小,神经肌肉振颤增强,血糖降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心慌等现象。另外,空腹时间长,也是引起肠胃病的主要原因。所以,早餐有条件的可增加一些奶类、蛋类食品。午餐一定要吃饱,因为下午的工作、学习和活动量都较大。晚餐不应吃得太饱,以免影响晚间的学习、工作效率和睡眠。应注意的是,由于运动后易产生饥饿感,用餐时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能暴饮暴食。另外,在比赛前或疲劳时,也不宜吃太油腻的食品。
4.运动中提倡少量、多次的饮水方式
水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水占成人体重的60%~70%,人体与外界环境交换中以水为最多。在运动时出汗多,体内缺少水分,必须及时补充,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活动。为此应注意:
(1)运动前和运动中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饮水过多,会使胃膨胀,妨碍膈肌活动,影响呼吸,使血液浓度稀释,血流量增大,增加心脏负担,这样既有碍健康,也不利于运动。
(2)运动后亦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影响整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生理机能的恢复。
5.夏天运动后不宜大量喝冰冻饮料
冰冻饮料会刺激胃肠,导致胃肠痉挛,发生腹痛、恶心、呕吐等现象,还会使胃肠血管收缩,血量减少,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三、运动环境卫生
良好的运动环境,可以激发锻炼者的运动情绪和锻炼效率。反之,可抑制锻炼情绪,还可引起生理异常反应或诱发运动损伤。
(一)运动与空气卫生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氧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新鲜空气中含有大量负离子,它能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促进腺体分泌增加,改善呼吸功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有效地提高锻炼效果。然而,空气中一旦存在有毒气体,被人体摄入后,常引起某些器官、系统的损害和病变。如一氧化碳与体内血红蛋白结合,会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导致人体缺氧;二氧化碳会损害人体肝脏。因此,体育锻炼时应注意:
1.避免在空气污浊和恶劣的环境中锻炼。如气压过低、空气湿度过大,易使机体的散热机能受到阻碍;气温过高易中暑;风速过大,会影响运动进行。
2.尽可能在室外锻炼。特别是在空气新鲜、环境幽雅的地方锻炼。在室内锻炼时,要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
(二)运动与音响卫生
噪音是一种环境污染因素。它主要来自机器、汽车、高音喇叭、爆炸以及人群喧闹等。噪音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和正常的生理活动。体育锻炼时常因受噪间干扰而影响运动技术的形成和锻炼效果,甚至造成运动损伤。因此,锻炼环境应保持相对的安静,理想的音响强度不超过35分贝。
(三)运动与采光卫生
合理采光即使环境气氛和谐,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锻炼活动的顺利进行。不合理采光会直接影响锻炼者的视力,妨碍锻炼活动的顺利进行,还容易发生损伤。
采光分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运动场地采光要光线充足,室内照明以光线柔和、均匀、不闪烁、不眩目、不明显改变室内温度为宜。一般不小于50勒克斯。为了增加高度,窗户玻璃要清洁,室内装潢最好以浅色为宜,使锻炼者感觉愉快和舒适。
(四)运动与场地卫生
1.田径场卫生
跑道应当平坦、坚实而有弹性,无灰尘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跳跃沙坑要有50~60厘米厚度的沙,保持松软,没有杂物。沙坑周围宜用木质制作,并用橡皮包扎与地面齐平;投掷区应有明显的标记,以免造成伤害事故。
2.球类场卫生
足球最好铺有草皮,场地平坦、整洁、无杂物。篮、排、网球场地要平整,硬度适中,没有浮土,球场周围应有余地。
3.游泳池卫生
最重要的是水质要符合卫生部门的要求,水中含氯量应达到0.2毫克/升~0.4毫克/升,1毫升水中杂菌数不应超过100个,大肠杆菌值不超过3个。水质透明度应达到静水时能看到池底的任何地方的要求。为了保持池水清洁,游泳前必须全身淋浴,并通过消毒脚池后入池。此外,深浅水区要有明显的标记。
到江河湖海里游泳时,必须事前查清水质和有否传染病菌并注意水深,水的流速低于0.5米/秒为宜。不要到受污染的江河里游泳,也不要单人去游泳。
四、运动衣着与器材卫生
运动衣着和运动鞋应符合运动项目要求,并具有透气性、吸湿性等性能。运动衣着选择要轻便、舒适、美观大方。夏季应以浅色薄运动衣裤为好,冬季注意保暖,但又不妨碍运动。运动衣裤要勤换、勤洗,以免汗液和细菌污染机体。
运动器械要坚固,安装得当,并注意检查维修,防止生锈以及连接处脱落。健美、举重器材用后放回原处,体操垫硬度适中并保持整洁、美观。
五、女子体育卫生
(一)女子体育锻炼的一般要求
女子呼吸和血管系统机能比男子差,在锻炼中总体运动量比男子要相对小一些。
女子肩部较窄,臂力较弱,故避免做过多的持久的支撑、悬垂和大幅度摆动。女子在青少年时期,骨盆尚未发育完全,不要过多地进行负担量过大的负重练习,避免采用剧烈震动和引起腹压升高的练习,如从高处跳下、举重和憋气等练习。
根据女子爱美心理和柔韧性较好的生理特征,可多选择一些节奏性较强、轻松活泼的练习,如艺术体操、舞蹈以及球类等项目。
为塑造形体美,可多选择一些增强腰背、腹肌和骨盆底肌的练习,如仰卧起坐、仰卧举腿等练习。要重视全面身体素质锻炼,克服和改善女生的生理弱点,努力提高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使之终身受益。
(二)月经期体育卫生要求
月经是女子正常的生理现象,身体健康、月经正常者,一般不出现明显的生理机能变化,在经期可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这不仅可以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少盆腔充血,而且由于运动能起到对子宫的柔和按摩作用,有利于经血排出,并且可以调整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有利于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行。但在进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减轻运动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对月经初潮的少女,由于经期尚不稳定,运动量要小些。对恐惧经期期间锻炼者,要多帮助指导,使之逐步形成经期锻炼的习惯。
2.健康状况好、月经稳定者,经期第1~2天可进行轻微性体育活动,如广播操、传垫排球等;第3~4天可逐渐加大运动量,如进行球类活动和慢跑等;第5~6天便可正常地参加锻炼。
3.月经期间应避免做震动大的跳跃、憋气和静力性练习,更不宜游泳,因为月经来潮时子宫开放,子宫内膜破裂出血,游泳时容易使病菌侵入内生殖器,引起炎症性病变。
4.如果出现月经紊乱(月经过多、过少或经期不准)、痛经和明显腰部酸痛等情况,应暂停体育活动。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女生月经情况,可建立“月经卡”制度以使合理安排运动量。
六、自我医务监督与保健
自我医务监督,是指个体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对自身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观察和评定的一种方法。自我医务监督,有利于及时了解自己在锻炼过程中生理机能的变化,有利于防止过度疲劳,为合理安排锻炼计划、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
(一)内容
1.自觉状态
包括身体感觉、运动情绪、睡眠、食欲、排汗、便尿等状态。
2.生理指标
包括脉搏、体重、肺活量等指标。
3.运动成绩
包括身体素质和专项成绩以及其他伤病情况等。另外,女生还有月经状况监督等。
(二)方法
具体方法是将体育锻炼后出现的各种生理反应和所测定的有关数据,在医务监督表所属栏中记录下来。然后对各项记录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检查内容、方法、运动负荷是否合理、科学。如果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检查和分析原因并向体育教师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调整练习内容和运动负荷,必要时暂停锻炼或找医生做进一步检查。但是,锻炼后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生理反应和自我感觉不可能是完全相同,有的可能属于“正常”,也有的可能属于“一般”,甚至个别指标属于“下降”或“极差”,对此要有明确的自我判断。
(三)要求
对于一般同学,医务监督每周记录一次(体育课后);校代表队队员可在每次训练后记录一次,如表4-1所示。
表4-1 自我医务监督卡
第二节 常见的运动中生理反应和疾病的处置
一、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在中长跑时,能量消耗大,特别当下肢回流血量减少,使脑的供血、供氧产生暂时性不足,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难忍、下肢沉重、动作不协调的现象,这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当“极点”出现后,情绪要稳定,并适当减慢跑速,加深呼吸,坚持下去,上述生理现象将会逐渐缓解与消失。这是由于一方面氧供给逐步得到增加,另一方面机体的适应性使机体功能适应得到改善,从而运动能力提高,动作重新变得协调和有力,标志着“极点”已经有所克服,生理过程出现新的平衡。此种现象运动生理学称之为“第二次呼吸”。
“极点”与“第二次呼吸”是中长跑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无需疑虑和恐惧,即使是一位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也常出现“极点”现象,但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上述生理反应将逐步推迟和减轻。
二、肌肉酸痛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一次活动量较大的锻炼后,或是隔了较长时间未锻炼,刚开始锻炼之后,常常出现运动后肌肉酸痛,这种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1~2天之后,因此也称为肌肉延迟性疼痛。
(一)原因
肌肉酸痛是由于当肌肉一次活动量大时或隔了较长时间未锻炼而刚恢复锻炼时,肌肉对负重负荷及收缩放松活动未完全适应,会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纤维产生痉挛所致。生理和生化的研究结果证实了酸痛时这种局部细微损伤及肌纤维痉挛的存在。由于这种肌纤维细微损伤及痉挛是局部的,因而就整块肌肉而言,仍能完成运动功能,但存在肌肉酸痛感。
(二)处理
热敷:可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伸展练习:可对酸痛局部进行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种伸展练习,有助缓解痉挛。但做时注意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牵拉时再使肌纤维损伤。
按摩:按摩有使肌肉放松、促进肌肉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损伤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C有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元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受损伤结缔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和缓解酸痛。另外,针灸、电疗等手段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作用。
(三)预防
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炼负荷,负荷不要过大,也不宜增加过猛;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练习身体某一部位,以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负荷的局部肌肉活动得理充分些,对损伤有预防作用;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种伸展练习有助于预防局部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酸痛的发生。
三、运动中腹痛
(一)原因
由于人体进入运动状态后,下腔静脉压上升,血液回流受阻,致使腹部脏器功能失调,引起腹痛;有的因运动时呼吸紊乱、隔肌运动异常,引起肝脾膜张力性疼痛;也有的因运动前吃得过饱,饮水过多以及腹部受凉,引胃肠痉挛,导致疼痛。运动性腹痛多数在中长跑运动时发生。
(二)征象
运动性腹痛部位不固定,一般因肠痉挛、肠结核引起腹腔中部处疼痛;食后运动疼痛常发生在上腹部或中部;肝脾膜张力性疼痛,常在左右两侧腹部。
(三)处理
对因静脉血回流障碍和准备活动不足或呼吸紊乱引起的腹前,可采取降低运动强度,放慢跑速,同时按摩疼痛部位,并作深呼吸等方法,疼痛常可减轻或消失。对于胃肠饱胀、肠痉挛和慢性疾患引起的腹痛,如采取上述措施后无效时,应停止运动。
(四)预防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饭后至少一小时后才进行活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对于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病愈之前需在医生和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锻炼。
四、肌肉痉挛
(一)原因
在剧烈运动中,由于肌肉快速连续性收缩,导致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协调交替关系破坏,特别在局部肌肉处于疲劳时,更易发生肌肉痉挛。肌肉受到寒冷的刺激或因情绪过于紧张,也可引起肌肉痉挛。
(二)征象
肌肉痉挛时,局部肌肉产生剧烈性收缩并变得坚硬和隆起,疼痛难忍,且一时不易缓解。
(三)处理
立即对痉挛部位的肌肉进行牵引,当腓肠肌痉挛时,伸直膝关节,并作足的背伸动作。若屈拇、屈趾肌痉挛时,则用力将足趾背伸。最好有同伴协助,但切忌施力过猛。此外,可配合局部按摩、点穴(承山、涌泉、委中穴等),以加速痉挛缓解和消失。
(四)预防
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可事先进行按摩;冬季锻炼时,要注意保暖;夏季进行剧烈运动时,应注意补充盐分;游泳下水前,应先用冷水淋浴,游泳时间不宜过长;疲劳和饥饿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五、中暑
(一)原因
在高温环境中,特别在温度高、通风不良、头部又缺乏保护,被烈日直接照射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易发生中暑。
(二)征象
轻度中暑,可出现面部潮红、头晕、头痛、胸闷、皮肤灼热、体温升高。严重时,将出现恶心、呕吐、脉搏快而细弱、精神失常、虚脱抽搐、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三)处理
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解开衣领,冷敷额部,用温水擦身,并给予含盐清凉饮料或十滴水,数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严重患者,经临时处理后,应迅速转送医院治疗。
(四)预防
在高温炎热季节锻炼时,应适当减少运动量,缩短运动时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锻炼;夏天在室外锻炼时,宜穿浅色衣服,戴遮阳帽;在室内锻炼时,应有良好的通风,并注意服饮低糖含盐饮料。
六、运动性昏厥
运动中,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氧债不断积累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发生一时性知觉丧失,这一现象称为运动性昏厥。
(一)原因
由于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回心血流量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昏厥状态。跑后如立即停止不动亦可出现“重力休克”现象。
(二)征象
全身无力眼前一时发黑,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失去知觉而昏倒。生理检测脉搏而弱、呼吸缓慢、血压降低等。
(三)处理
立即将患者平卧,足略高于头部,并进行向心方向按摩,同时指压人中、合谷等穴位。如有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利呼吸道畅通。如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轻度征象者,由同伴搀扶慢走,并进行深呼吸,即可消失症状。重症患者,经临场处理后,送医院治疗。
(四)预防
不要在饥饿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疾跑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久蹲后也不要突然起立;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七、运动性贫血
我国成年健康男性每100毫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量为12.5~16克,女性为11.5~15克。若低于这一生理数值,被视为贫血。因运动引起的这种血红蛋白量减少,称为运动性贫血。
(一)原因
1.由于运动时机体对蛋白质与铁的需求增加,一旦需求量得不到满足时,即可引起运动性贫血。
2.运动时,脾脏释放的溶血卵鳞脂能使红细胞的脆性度增加,加上剧烈运动时血流加快,易引起红细胞破裂,从而导致运动性贫血。
3.由于偏食或爱吃零食,影响正常营养摄入或长期性腹泻而影响营养吸收,运动时常出现贫血现象。
(二)征象
运动性贫血发病缓慢,平时表现头晕、恶心、气喘、体力下降,运动后出现心悸、心率加快、脸色苍白等。
(三)处理
如运动中(后)出现头晕、无力、恶心等现象时,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必要时暂停运动。补充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口服硫酸亚铁片剂和维生素C,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四)预防
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并克服偏食习惯。
八、游泳性中耳炎
(一)原因
游泳时,当水进入外耳道后,使鼓膜泡软,可引起鼓膜破损,细菌进入中耳而形成。此外,游泳时呛水,细菌也可能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引起。
(二)征象
表现为耳内剧烈疼痛,有时还会引起热和头痛,也可见黄色液体的外耳道流出。
(三)处理
停止游泳,用生理盐水和络活碘清洗消毒,送医院治疗。
(四)预防
游泳时可用耳塞堵住外耳道口,防止水进入耳道内。若耳内灌水,可采用头偏向耳朵有水一侧,用同侧腿进行原地跳的方法使水震动排出,然后再用棉花擦干外耳道,切忌挖耳。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应停止游泳。
第三节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与预防
在体育活动中发生的损伤统称为运动损伤,它与一般生活及劳动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与运动项目及其技术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了解并掌握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预防措施和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抓早抓小,治疗和训练相结合,就能达到预防和治疗运动中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的时间等目的,有利于进行科学地锻炼,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使体育锻炼最大限度地起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运动损伤的原因
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损伤统称为运动损伤。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锻炼者运动基础、体质水平方面的原因,也有运动项目特点、技术难度方面的原因,还有活动内容安排、运动量、运动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有以下几点:
思想麻痹大意。这是所有运动损伤中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包括对预防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运动前不检查器械,预防措施不力,好胜好奇,常在盲目和冒失的运动中致伤;准备活动不足。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足,使人体机能未达到运动状态,肌肉弹性力差,韧带伸展和关节活动范围小,以及身体协调性低下而致伤;
运动情绪不适宜。运动情绪低下或在畏难、恐惧、害羞、犹豫以及过度兴奋、过分紧张时可能发生伤害事故;
缺乏运动经验与自我保护能力。由于缺乏运动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而致伤。例如摔倒时用肘部或直臂撑地,造成尺(或桡)骨或肘关节损伤。由高处跳下时,用脚跟落地或屈膝缓冲不够,易造成腿部、腰部或内脏震伤;
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例如排球传球时,由于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学习跳马(箱)时,助跑速度过快,向前冲力过大,或助跑与踏跳不协调,致使身体前冲摔倒等;
内容组合不科学,运动量安排过大。在一次运动锻炼过程中,没有科学地安排好身体各部位练习的组合,导致局部负担过重而造成损伤;运动量安排过大,造成机体疲劳,从而对动作控制能力降低而引起受伤;
纪律松懈或组织不严密。纪律松懈,特别是在场地狭窄、人员拥挤的地方,任意冲撞,造成伤害事故;有的因组织方法不当致伤;
运动环境不好。运动场地高低不平,器械安装不坚固或年久失修,又缺乏保护措施;运动时的服装不符合要求;空气污浊、噪音大、光线暗淡、气温过高或过低等,都能成为致伤的原因;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疲劳或睡眠、休息不好,带伤、带病或伤病初愈,身体机能相对较低,在这些情况下运动,如不适当地降低练习的强度和难度,很容易致伤;
身体的弱点与技术动作的特殊要求不适应。例如膝关节在处于半蹲位时,周围的韧带较松驰,关节稳定性相对减弱,在完成伸膝发力和屈膝的落地缓冲时易发生伤害。小腿在屈膝情况外展而突然伸直更易发生伤害等等。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预防损伤的意识;
认真地做好准备活动。对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的环节和易务部位,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合理安排运动量。做练习时防止局部运动器官负担过重;
加强保护与帮助。在加强同伴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的同时,特别是加强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滚动;由高处跳下时,用前脚掌着地,同时屈膝缓冲等;加强易伤部位的锻炼。这是一种预防效果较高的积极的手段。如为预防关节扭伤,应增强关节肌肉、韧带的力量、强度和柔韧性,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为防止肌肉拉伤,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发展肌肉的伸展性。
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一)软组织损伤
这类损伤可分类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类。前者有擦伤、裂伤、刺伤等,后者的挫伤、肌肉拉伤、肌腱腱鞘炎等。
1.擦伤
(1)原因与症状:因运动时皮肤受搓致伤。如跑步时摔倒,体操运动时身体擦磨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2)处置:小面积擦伤,可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
2.撕裂伤
(1)原因与症状:在剧烈、紧张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种。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周围肿胀;闭合伤触及时有凹陷感和剧烈疼痛。
(2)处置:轻度开放伤,用红药水涂伤口即可;裂口大时,则需止血和缝合伤口,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防破伤风症;如肌腱断裂,则需手术缝合。
3.挫伤
(1)原因与症状:因撞击器械或练习者之间相互碰撞而造成挫伤。单纯挫伤在损伤处出现红肿,皮下出血,并有疼痛;内脏器官损伤时,则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心慌气短、出虚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甚至休克。
(2)处置:在24小时内冷敷或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或外敷中药。24小时后,可按摩或理疗。进入恢复期可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如果怀疑内脏损伤,则作临时性处理后,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4.肌肉拉伤
(1)原因与症状:通常在外力直接或作用下,使肌肉过度主动收缩或被拉长引起肌肉拉伤。特别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协调以及肌肉弹性、伸展性、肌力差者更易拉伤。损伤后伤处肿胀、压痛、肌肉痉挛,触诊时可摸到硬块。严重的肌肉拉伤是肌肉撕裂。
(2)处置:轻者可即刻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4小时后可施行按摩或理疗。如果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在加压包扎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手术治疗。
(二)关节、韧带扭伤
1.肩关节扭伤
(1)原因与症状:一般因肩关节用力过猛以及反复劳损所致,也有的因技术错误,违反解剖学原理而造成损伤。如投掷、排球扣球和大力发球时常出现这类损伤。其症状也压痛、疼痛,急性期有肿胀,慢性期三角肌可能出现萎缩,肩关节活动受限。
(2)处置:单纯韧带扭伤,可冷敷、加压包扎。24小时后可采用理疗、按摩和针灸治疗。出现韧带断裂时,应立即送医院缝合和固定处理。当肩关节肿胀和疼痛减轻后,可适当施行功能性锻炼,但不宜过早活动,以防转入慢性。
2.髌骨劳损
(1)原因与症状:髌骨具有保护股骨关节面、维护关节外形和传递股四头肌力量的作用,是维护膝关节正常功能的主要结构。髌骨劳损是膝关节长期负担过重或反复损伤累积而成的,也可一次直接外力撞击致伤,如篮球滑步急停,跳高和跳远时踏跳不合理或摔倒受撞击,都可导致这种损伤。
(2)处置:采用中药外敷、针灸、按摩等。平时加强膝关节肌群力量练习,如采用高位静力半蹲,每次保持3~5分钟即可。伤情好转时,可逐渐增加时间,每日进行1~2次。
3.踝关节扭伤
(1)原因与症状:运动中跳起落起时失去平衡,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致伤,在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不平坦的情况下,更易造成这类损伤。主要症状为伤处疼痛、肿胀,韧带损伤处有明显压痛、皮下淤血。
(2)处置:受伤后,应立即冷敷,用绷带固定包扎,并抬高伤肢。24小时后,根据伤情采取综合治疗,如外敷伤药、理疗、按摩等,必要时作封闭疗法。待伤情好转后,施行功能性练习。对严重者,可用石膏固定。
4.急性腰伤
(1)原因与症状:运动时,身体重心不稳定或肌肉收缩不协调,引起腰部扭伤。多数因腰部受力过重,或脊柱运动时超过了正常生理范围。例如,挺身式跳远中,展体过大;举重上挺时,过分挺胸;跳水时,下肢后摆过大,都有可能造成腰部扭伤。损伤后,当场疼痛,有时听到瞬间“格格”响声,有时出现腰部肌肉痉挛或运动受限。
(2)处置:腰部急性扭伤后,让患者平卧,一般不应立即扶动。如果剧烈疼痛,则用担架抬送医院诊治。处理后,应卧硬板床或腰垫一枕头,使肌肉韧带处于放松状态。也可针灸、外敷伤药或按摩。
(三)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是指使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连接位(或称脱臼)。
原因与症状:一般因受间接外力作用所致。如:摔倒时用手撑地可引起肘关节或肩关节脱位。严重的关节脱臼,伴有关节囊撕裂,甚至损伤神经。与健肢对比不对称,因软组织损伤而出现炎症反应,局部疼痛,压痛和关节肿胀,并失去正常活动功能,甚至发生肌肉痉挛等现象。
处置:用长度和宽度相称的夹板固定伤肢。如果没有夹板,可将伤肢固定在自己的躯干或健肢上,防止震动,随后及时送医院治疗。必须指出,如果没有把握做整复处置时,切不可随意做整复手术,以免再度伤害。
(四)骨折
原因与症状:运动中,身体某部位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撞击时,造成骨折。例如在踢足球时,小腿被踢,造成胫骨骨折;摔倒时手臂直接撑地引起尺骨或桡骨骨折;跪倒时可造成髌骨骨折等。骨折是比较严重的损伤,但发病率很低。骨折分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两种。常见的骨折有肱骨骨折、前臂骨骨折、手骨骨折、大腿骨骨折、小腿骨骨折、肋骨骨折、脊柱骨折等。骨折发生后,患者立即出现肿胀,皮下於血,有剧烈疼痛,肢体失去正常功能,肌肉产生痉挛,有时骨折部位发生变形,移动时可听到骨磨擦声。严重骨折时,伴有出血和神经损伤、发烧、口渴,直至休克等全身性症状。
处置:若出现休克时,应先进行处理,即点人中穴,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心脏外按摩;若伴有伤口出血,应同时实施止血和包扎;骨折后暂勿移动患肢,应用夹板或其他代用品固定伤肢,及时护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五)脑震荡
原因与症状: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外力打击后,使大脑管理平衡的膜半规管、椭圆囊等感受器机能失调,直到引起意识和机能的一进性障碍。在体育锻炼时,两人头部相撞,或撞击硬物,或从高处跌下时头部撞地,都可造成脑震荡。致伤时,神志昏迷,脉搏徐缓,瞳孔稍大但对称,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清醒后,患者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感;平时情绪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耳鸣、心悸、多汗、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处置:立即让患者平卧,头部冷敷。若有昏迷,即指压人中、内关、合谷穴;若呼吸发生障碍,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上述处理后,出现反复昏迷或耳、鼻、口出血,两瞳孔放大,又不对称时,表明病情严重,应立即护送医院治疗。在运送途中,要让患者平卧,头部固定,避免颠簸。脑震荡一般都可自愈,无须住院治疗,但要注意休息和必要的药物治疗,保持情绪安定,减少脑力劳动。在恢复过程中,可定期做脑震荡平衡试验,以检查病况进展。其方法是,闭目、单腿站立、两臂平举。如果能保持平衡,表明脑震荡已基本治愈。这时,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但要避免滚翻或旋转性动作。
四、运动损伤的急救
(一)急救的意义和原则
对体育运动中发生的严重损伤进行及时、正确的临时性处理,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和感染,并为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这对挽救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急救是一项技术性、判断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抓住主要矛盾,先急后缓。现场急救,如果同时出现多种损伤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急救。如发现休克,应先施行抗休克急救——针刺人中、内关穴,并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如伴有出血时,应同时施行止血,然后对其他损伤进行处理;
判断准确,施行正确技术。急救人员要正确判断损伤性质和程度,并施行正确的抢救技术;分秒必争,临危不惧。危救时必须分秒必争,临危不惧,当机立断,切勿延误时机。当抢救有效后,尽快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在运送途中,要保持患者平稳安静,随时观察病情,必要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二)急救方法
1.止血法
(1)冷敷法:这种止血法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用冷毛巾敷于伤处,有条件的可使用氯化烷喷射。
(2)抬高伤肢法:把出血的肢体抬高超过心脏水平,这样可降低出血部位的血压,减少出血。
(3)压迫法:其中有指压法、绷带法、止血带法。指压法常用于动脉出血,方法是在出血部位用于指腹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但由于直接触及伤口,容易引起感染,所以最好敷上消毒纱布后进行指压。也可指压出血部位的上端动脉管,以切断血流渠道。常用指压法有:颔外动脉指压止血法(位于下颔角前1.5厘米处)、肱动脉指压止血法、股动脉指压止血法、胫前(后)动脉指压止血法。
绷带包扎法其方法较多,要根据不同部位和伤势,进行不同方法的包扎。如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另外还有反折螺旋形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等。
2.人工呼吸法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首先清除患者口中的分泌物或呕吐物,松开衣领、裤带和胸腹部衣服,并及时将患者仰卧,头部后仰,托起下颔,捏住鼻孔,压住环状软骨(压迫食道)以防空气进入胃内。然后急救者深吸一口气,两口相对,将大口气吹入患者口中,吹气后将捏鼻子的手松开。如此反复进行,吹气频率每分钟16次~18次,直至患者自主恢复呼吸为止。
(2)心脏胸外挤压法:将患者仰卧在木板或平地上,急救者两手上下重叠,用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下半部,肘关节伸直,借助于自身体重和肩臂部力量,适度用力下压,将胸壁下压3~4厘米为度,随即松手,胸壁将自然回弹。如此反复进行。成人每分钟60~80次,小儿用单手挤压即可,每分钟90~100次,直至自主恢复心脏跳动为止。
必要时口对口呼吸法和心脏胸外挤压法同时进行。急救者之间应密切配合,两者以1:4频率进行。
3.搬运法
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迅速和安全地将伤员转移到宿舍休息或医院治疗。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法(扶持法、托抱法)、双人椅托法、三人托抱法、担架法、车辆运送法等。
(三)溺水及其急救
溺水时,水经呼吸道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因吸入刺激,引起喉部肌肉痉挛,导致窒息昏迷。如果时间稍长,则因缺氧而危及生命。
窒息后,脸色苍白,眼睛充血,口鼻充满泡沫、四肢冰冷、神志昏迷、胃腹满水鼓起,直至呼吸、心跳停止。
急救步骤如下:
第一,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腔内异物,并进行倒水;
第二,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第三,清醒后立即送医院进一步治疗。在运送途中密切观察溺水者情况,必要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五、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五十年代由美国生理学家卡度维奇提出的。最初是作为体育医疗的一种措施。近几年来随着大众体育的开展已发展成为指导锻炼者进行一般身体锻炼的医务监督。通俗讲,运动处方类似医生给病人开的医疗处方,由医生或体育工作者给锻炼者按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锻炼经历和心肺或运动器官的机能水平等,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内容、锻炼方法和运动量的大小称为运动处方。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锻炼的一个重要方式和环节,尤其是在倡导终身身体锻炼的今天,掌握必要的锻炼知识和自我评价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运动处方的四个构成要素
1.合理的运动强度:运动的激烈程度应有多大?
2.合理的运动项目:选择什么运动项目最合适?
3.合理的运动时间:每次运动应持续多长时间?
4.合理的运动频率:一星期锻炼几天?
(二)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
1.个体化原则
2.运动量循序渐进原则
3.运动中自我评估原则
4.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原则
(三)运动处方的实施
在实践中,运动处方实施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是一个融可行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子一体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增强学生自觉锻炼身体意识的过程。实施运动处方的方法主要是由负荷与休息这两大要素的多种搭配情况而产生的。
1.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
首先要对教学班的情况进行了解,根据情况制定处方,实施处方要有一定的周期,任务不同,所需的周期长短亦不同。
实施处方一段时间之后应通过测试了解实施的效果,经过分桥,调整处方,再实施新的运动处方。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特定的目标,然后转向新的目标。
如(图4-1)所示:
图4-1 运动处方实施过程图
2.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
(1)区别对待原则
(2)运动负荷有效性原则
(3)运动负荷不断增长原则
(4)运动处方适宜性原则
(5)趣味性原则
(四)瘦身运动处方
1.运动处方
以步行方式,每周4次进行有氧锻炼,实现减重8千克的目标(体块指数降至25.7)。整个处方分3个阶段。
起始阶段4周,步行速度逐步从2.5公里/小时增加到3.5公里/小时,运动强度为心率133次/分。
第一阶梯12周。步行速度维持在3.5公里/小时,运动强度为心率140次/分,预期减重4千克。
第二阶梯10周,步行速度达到4公里/小时,运动强度控制在心率145次/分,预期减重4千克。
2.处方医嘱
运动中精神应集中,动作要准确,做好热身和整理活动,防止出现意外事故。本处方在估计运动强度和热量消耗上是保守的,所以只要认真执行处方,就能达到热量消耗和减轻体重的目标。急于求成,或自作聪明,盲目增加运动速度和强度,可造成过度疲劳,导致伤害发生,对身体不利。还要注意合理摄人膳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BI和B2等,为有氧锻炼提供必要的营养保障。
思考题
1.怎样预防运动损伤?
2.运动损伤中急救方法有哪些?
3.请结合自己的身体状态制定一份短期目标的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