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心健康

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标准和健康维护的因素

一、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首先提出了健康的含义,认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善状态”。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和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重新定义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最近该组织又指出“道德健康”也应该包括在健康的含义中,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能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文明社会进入21世纪后,人们开始对健康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开始从整体上把握概念。完整意义上的健康新概念是: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整合。

(一)道德健康是指能够按照社会规范的准则和要求来支配行为,能为人类的幸福做贡献。

(二)躯体健康(生理健康)是指躯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四)社会适应良好是指对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能以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去适应。

二、健康的内涵

(一)健康的内涵

健康的内涵包括:体力、技能、形态、卫生、保健、精神、人格、环境8个方面。

(二)健康的标志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形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三)身体健康的检查标准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就人体健康问题提出了几项既易记又易理解的新标准,这几项标准包含了人体生理健康标志和心理精神健康标志,简称“五快三良好”标准。

1.“五快”的生理健康标准

(1)吃得快,是指胃口好、不挑食、吃得迅速,表明内脏功能正常;

(2)便得快,是指上厕所时很快排通大小便,表明肠胃功能良好;

(3)睡得快,是指上床即能熟睡、深睡,醒来时精神饱满、头脑清晰,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不受任何病理信息的干扰;

(4)说得快,是指语言表达准确、清晰流利,表明思维清楚而敏捷、反应良好,心肺功能正常;

(5)走得快,是指行动自如,且转动敏捷,因为人的疾病和衰老往往从下肢开始。

2.“三良好”的心理健康标准

(1)良好的个性,是指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心境达观,不为烦恼、痛苦、伤感所左右;

(2)良好的处事能力,是指沉浮自如,客观观察问题,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而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保持良好的情绪,常有知足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指待人接物宽厚,不过分计较小事,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四)心理健康标准

1.国外评价标准

随着世界性精神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为了教育和引导公众主动关注心理健康,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了10条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

(1)有足够的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需求。

2.国内评价标准

根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在北京、广州、上海、天津、武汉、沈阳等城市所做的问卷调查,认为判断心理是否健康有如下标准:

(1)情绪是否稳定愉快;

(2)智力是否正常;

(3)思想与行为是否统一,若不统一也是有病的表现;

(4)反应要适度,反应过快或反应迟钝,都是不健康的表现;

(5)人际关系是否协调;

(6)生理年龄同心理年龄是否符合。

三、亚健康状态

健康是人体的最佳状态,称为第一状态。失去健康的疾病状态是由致病因素引起的对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损害,表现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丧失,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称为第二状态。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常使人难以承受日趋增长的压力,从而出现头痛、头晕、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总之,自觉生理不适、心理疲惫、对社会适应能力差,但医学检查往往并无明确的机体疾病,这种介于健康和疾病的边缘状态,医学上称为第三状态、灰色状态或亚健康状态。

导致人体第三状态的因素,首先由于过度疲劳,身心透支而入不敷出;其次由于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如不吃早餐、偏食、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等引起营养不良而使机体失调;再次由于环境污染、接触过多有害物质。另外,伴随人体生物钟周期低潮或人体自然老化,也可能出现第三状态。应当指出的是,第三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慢性疾病的潜伏期。

人的机体有一定范围的适应能力,第三状态既可趋向健康,也可坠人疾病。如果已经处于或即将进人第三状态,只要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通过饮食、心理的调养和环境的改变,补充体内的氧气,祛除致病因素,就能改善和消除第三状态,早日回到第一状态而成为健康人。

四、健康的关键因素

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1988年),每个人的健康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生活环境和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然而,就每个人本身来说,遗传、社会因素和医疗条件、生活环境、地理气候条件都是客观存在,除特殊情况外,很难加以改变。也就是说,这些都属于相对固定的因素,它们对人的寿命造成的影响是不以人们的意愿为转移的。至于职业与经济状况,也是相对固定的,个人的文化修养、涵养、志趣、嗜好以及家庭成员间的相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可长期保持原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饮食、运动、情绪和心理变化则直接关系每个人每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故在正常情况下,足以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是每日饮食是否适宜、体育锻炼是否适当以及情绪(包括精神和心理状态)是否良好或稳定。因此,原苏联医学博士兹马诺夫斯基提出了人的健康公式: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的健康与情绪良好(或稳定)、运动(锻炼)得当和饮食合理(或适宜)成正比,而与懒惰成性、嗜烟嗜酒成反比。

(一)合理的饮食

对于每个人来说,合理的饮食是保健因素中关键的关键,远比其他因素更为重要,其理由是:

1.文体活动的开展、良好情绪的保持是以恰当的饮食为前提的。如果饮食不当而生病或体质变弱,就没有精力从事学习和体育锻炼,也难以保持良好的情绪。

2.各种食物成分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及生长、更新的原料,更是维持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所以人的健康状态和情绪的好坏,直接受到食物的制约。

3.食物既可养生保健、防病,也能致病,这主要取决于是否合理摄取饮食。

4.食物是每日生活、劳动和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若缺少或过量,皆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二)适当的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灵活性和均衡性;能使神经细胞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大脑清醒、精力旺盛;还可以使心肌纤维增粗,心肌中毛细血管增加,心肌细胞中的收缩蛋白、贮养的肌红蛋白以及供能的肌糖元的含量都大大增加,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各种酶的活性提高从而提高心脏的生理功能;可以提高人体运动系统的工作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还可以增强呼吸机能和肠胃消化的功能;并能起到调节情绪、健身祛病、抵御衰老的效用。

(三)保持良好的情绪

世界著名长寿学者胡弗兰德说:“在一切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寿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情绪良好,即心理上的稳定,可抑制不必要的紧张心态,抵御或排除忧愁、烦恼、恐惧等不良影响,从而可以避免引起内分泌失调的副作用,以保持血液质量、脏器功能及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健康可以影响人的情绪,情绪也可以影响人的健康。

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

(一)促进智力发展

美国生理学家实验证明:运动能有效地增加大脑的重量和皮层的结构,促进大脑相应部位神经中枢的发达,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从而使思维、注意力、判断、分析、综合和感觉反应等大脑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体育锻炼,能使神经细胞获得更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气的供应,从而使神经系统在紧张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能量物质保证。据研究表明,当脑细胞工作时,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25%。体育锻炼能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可以消除疲劳,使头脑清醒,思想敏捷。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讲,还是一个积极性休息的手段。

(二)调节改善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情绪的变化影响人的肌肉、血管、内脏及内分泌腺的变化。实验证明,人处在良好情绪时,其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乃至运动系统都处在良好的适应状态;而不良情绪,如忧虑、沮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都不利于人的健康。体育活动则是改善不良情绪的一种非常适当的方法。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大脑处于较强的活动状态,体温升高以及脑内啡呔释放等原因,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摆脱痛苦和烦恼,振作精神。现代大学生将面临学业考试、就业分配、专业选择等多方面竞争,很容易产生沮丧、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紧张情绪得到缓解,焦虑反应降低,改善不良的情绪状态。

(三)有助于人格完善

体育锻炼是一种身体活动,在这一进程中需要不断克服各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运动损伤等)和主观困难(如惰性、胆怯、疲劳等)。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有助于个体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体育并不是单纯的身体活动,有时表现为一种有规律、有规则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如参加体育竞赛,优胜劣汰是体育竞赛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为个人与集体提供了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以争取最大的胜利。同时,在这种前提下产生的结果,必须得到大家的认同。这些制度、规范对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情感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综合影响功能,这种综合影响功能在长期的体育活动中能被一个人有意识或下意识地内化为自觉要求,有利于形成不畏艰难、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性格,以及培养正确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的精神,能提升自我知觉、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提高克服与抑制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的能力。

(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社会化的进程愈演愈烈。一方面工作中的团队精神及协同合作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来临,又使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直接的社会交往的机会。体育活动就是一个增加人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特别是一些集体项目的运动,更是个人与他人紧密协作和配合的过程。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能有效地促进与他人协作能力的养成,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六、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

我国大学生一般年龄在18~25岁,已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有飞速的发展,也是一生中生命力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发展的良好将为其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大学生的主要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趋于稳定。

2.神经系统逐步完善。神经兴奋与抑制发展趋于均衡,灵活性提高,机能逐步完善。

3.运动系统的运动能力逐步提高,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也逐渐发展完善。

4.此时的身体机能特点和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决定其运动能力的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特点

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其心理为不成熟、不稳定、不平衡为主要特征。其中大学生自我意识骤然增强是核心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主要心理和生理特征处在一个动态的调节过程之中,并且由过去的被动调节转变为自我主动调节。这一变化有明显的特征:

1.自我意识突出,要求更深入的了解和关心自己的成长;自我评价日趋成熟;自尊心伴随着成长不断的发展;人生观初步形成。

2.思维发展的更具有抽象概括和辩证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组织性和深刻性。

3.情感激烈复杂,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突出、情感和情绪内容丰富而深刻。

4.意志力增强,对于执着的事物不轻言放弃。

5.性格基本形成。

(三)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大学生身体形态发展处在青春发育后期到基本成熟期之间,发展速度虽然较慢,但骨骼肌肉正处在重要发育时期,加强肌肉力量、协调、灵敏等练习,通过合理科学的体育活动,同样能使身体形态得到很好的改善。

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过程比较长,大学期间是很重要的阶段,重视心肺功能的锻炼,加强耐力训练,提高心肺功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处在高峰时期,加强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能提高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学阶段是运动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但同样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优于女生。

大学生从事各种体育活动,能使其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调节某些不健康的情绪。同时通过运动锻炼,克服困难,培养坚强意志和集体协作精神。并有助于完成其社会性发展。对培养和形成良好心理素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处在日趋成熟的时期,各方面的发展接近达到成人水平。所以,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独立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也是一个人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时期。教育工作者应当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在尊重他们的同时,应正确地引导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第二节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介

一、体质与健康

(一)体质

体质,即人体质量。是指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对体质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遗传、环境、体育锻炼这三个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体质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和阶段性。不同人体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形态发育、生理机能、心理状态、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和对疾病抵抗力等方面;从水平上包括了从最佳功能状态,到严重疾病和功能障碍的多种不同的水平。同时,人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如儿童期、青少年期、中老年期,体质的状况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身体锻炼等手段来保持良好的体质状况,不断增强体质。

一个人体质的好坏,通常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包括体型、姿势、营养状况、体格及身体成份等。

2.生理功能水平:即机体新陈代谢水平以及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即耐力、柔韧性、力量、速度、平衡、灵敏、协调、反应时等素质,及走、跑、跳、投、攀爬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4.心理发育(或发展)水平:即本体感知能力、个性、意志等。

5.适应能力:即对内外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应激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这五个方面的状况,决定着人们的不同体质水平。在进行体质测量和评价,以及检查增强体质的实际效果时,必须看到体质的综合性的特点,以及测量和评定的多指标性质。

(二)体质与健康

如前所述,体质与健康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范畴来看待人体状况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健康要大于体质的范畴。从体质的范畴来看,它更趋向于人体的形态发育、生理机能、心理发展、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对内外环境的适应和抵抗疾病的能力等。从健康的范畴看,它除了包括体质的范畴以外,还强调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卫生、对疾病的预防、卫生保健以及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等。

二、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意义

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全面、科学的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调整学习和锻炼的目标。同时,过程评价的本身也是一次很好的体育宣传和教育的过程,是一次自身健康意识提高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可以使家长、学校、社会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和关心,使学校教育的决策部门及时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大量真实有效的信息,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制定和调整有关学生体育教育方面的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所以说,正确、合理地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评价,对于促进学校体育和教育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非常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先后推行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推行对促进全社会关注学校体育,督促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保证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和增强体质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原有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7月正式颁布了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和实施办法。

新颁的《标准》是激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不是为了测试而测试。新颁《标准》采用个体评价标准,能够清晰地看出学生个体差异与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这十分有利于通过测试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锻炼改善健康状况,弥补差距,促进身体健康全面发展。新颁的《标准》与以往的学生体质评价标准相比,突出了对发展和改善学生健康有直接影响且关系密切的身体成份、心肺循环系统的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及柔韧性等指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健康的具体要求,实现了测试指标由“运动技术指标”向“健康指标”的过渡。新颁《标准》是在认真总结以往《标准》执行过程中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上有关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建立了以健康素质为主要指标的新的评价体系。(参见附件)

附件一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一、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特制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

二、《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

三、《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态,《标准》按百分制记分。

四、《标准》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小学生、四年级为一组、小学五、六年级为一组;初中及以上年级每年级为一组,大学为一组。

五、《标准》中的大学生测试项目

初中及以上各年级(含大学)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男女生从5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台阶试验、1000米跑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台阶试验、800米跑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握力中选测一项。

六、测试与评分标准

《标准》中的选测项目由各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测试前随机确定。考虑到城乡的不同情况,《标准》中的台阶试验项目农村学校可选测相应项目,城市学校统一进行台阶试验的测试。

《标准》中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测试方法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七、等级评定与登记

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之和为《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86分以上为优秀, 76分~85分为良好,60分~75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并记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片》,小学按照组别两年评定一次,其他年级每学年评定一次。学生毕业年级的等级评定,按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他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评定。

八、本《标准》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三节 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测试与评价

一、身体形态的测试操作方法与成绩评价

反映身体形态发育的指标主要有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四肢的围度和径长等。

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身高和体重是必测的项目,而身高、标准体重则是身体形态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

(一)身高

身高是指人站立时头顶正中线上最高点到地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它是反映人体骨骼的发育状况和人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测量身高可采用身高计。测量时,受试者应赤足立正姿式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组成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测量者的两眼应与水平压板呈水平位进行读数,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测量身高最好在上午,因为身体受重力影响,身高存在1.5~2.0厘米的差异。

(二)体重

体重是人体横向发育指标,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脂肪及内脏重量的综合情况和身体的发育程度。体重大小受到年龄、性别、身高、季节、生活条件、营养状况、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测量体重应采用经过检验和核对的杠杆称或电子体重计,计量以公斤为单位,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公斤。

测试体重时,受试者应赤足,男性身着短裤;女性则身着短裤、短袖衫,站在称台中央,上下杠杆称或电子体重计时要轻,不要晃动。

(三)身高标准体重

采用身高标准体重,可以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可以间接反映学生的身体成份、肥胖状况;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形态和健康状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就是采用这种评价方法的。

过去对身高和体重采用单一指标分别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难以反映学生生长发育的匀称度及相互关系。也有用指数法进行评价的,如体重(公斤)/身高(米),但这种方法在评价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时,不够准确。身高标准体重是将身高和体重综合起来,以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分布,确定学生的体形匀称度,可反映学生是营养不良、正常体重,还是超重和肥胖。它以大规模调查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了以学生的每厘米身高为单位,利用标准差,增减间距为1厘米,以Z离差法方式,制定了对身高、体重进行综合评价的评分表。

评价该指标时,身高的单位为厘米,测试时保留一位小数;体重的单位为公斤,测试时保留一位小数,然后用测试值直接查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表(表3-1、表3-2)评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直接查表就可以判断学生体形的匀称度,而且可以知道学生体重是否超重,超了多少公斤;是否体重过轻或营养不良,轻了多少公斤。该指标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形态观具有非常直观的教育作用。

表3-1 大学男生身高标准体重(体重单位:公斤)

注:身高低于表中所列出的最低身高段的下限值时,身高每低1厘米,实测体重需加0.5公斤,实测身高需加上1厘米,再查表确定分值。

身高高于表中所列出的最高身高段时,身高每高1厘米,其实测体重需减去0.9公斤,实测身高需减去1厘米,再查表确定分值。

表3-2 大学女生身高标准体重(体重单位:公斤)

注:身高低于表中所列出的最低身高段的下限值时,身高每低1厘米,实测体重需加0.5公斤,实测身高需加上1厘米,再查表确定分值。

身高高于表中所列出的最高身高段时,身高每高1厘米,其实测体重需减去0.9公斤,实测身高需减去1厘米,再查表确定分值。

二、身体机能的测定与评价

身体机能是指机体新陈代谢的水平和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主要指标脉搏、血压和肺活量,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进行评定。

(一)脉搏

脉搏是心脏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由大动脉内的压力变化而引起四肢血管壁扩张和收缩的一种搏动现象,故也称为心率。它主要反映心脏和动脉的机能状态。安静脉搏是相对安静状态下的脉搏频率,即单位时间内(分)动脉管壁搏动的次数。它可以检查心脏生长发育的程度。

测量安静脉搏前应静坐10分钟以上,保持情绪安定。测量人员用食、中、无名指端摸准受试者腕部的桡动脉处,连续测了3个10秒,其中2次脉搏是次数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1次时,即可以为是相对安静脉搏。然后再测30秒脉搏,所得数值乘以2后即为每分钟心率。记录为:脉搏次数/分。

(二)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动脉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也称为动脉血压。血压与心脏搏动的力量、动脉血管的弹性、末梢血管的抵抗力和血液粘性有密切关系,它反映了心脏、血管的功能状况。

血压的测量一般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测量血压时,要求被测者右臂自然前伸,使血压计零位与被测者心脏和右臂止血袖带处于同一水平。先将止血袖带围于受测者上臂,充气加压使血液暂行停止流动,然后慢慢减压,同时用听诊器听肱动脉的搏动声。第一次听到跳动声时压力为收缩压,继续减压到完全听不到跳动声的瞬间时的水银柱高度为舒张压。记录以毫米汞柱为单位,精确到个位数:收缩压/舒张压。

(三)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全力吸气后,呼出的最大量气体。肺活量是一种常用的反映呼吸机能的指标,它和身高、体重、胸围成正相关。一般情况下,体重和胸围大的人,肺活量也大。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分时,多采用肺活量体重指数来进行评价。采用电子肺活量计测试时,应站立测试,中途不得二次吸气。每位受试者测3次,间隔15秒,选取最大值为测试结果。记录以毫升为单位,不保留小数。

(四)评价标准

1.脉搏和血压的正常范围(表3-3)

表3-3 脉搏和血压的上限和下限值(16~25岁)

2.肺活量的评价标准(表3-4)

表3-4 全国汉族学生肺活量评价标准(毫升)

注:表3-3、表3-4引自《中国少儿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研究科技成果报告》。

3.肺活量体重指数

肺活量休重指数=肺活量÷体重(表3-5)

表3-5 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评分标准

4.台阶试验指数

台阶试验(图3-1)是一项定量负荷机能试验,主要用于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由于台阶的高度和频度是固定的,因此相对于每个受试者来说,台阶试验是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固定的负荷:受试者以每分钟30次的速度上下台阶,因而节拍器的节律为120次/分,要求受试者必须按节拍器的节律完成试验,用2秒上下一次的速度连续做3分钟。做完后,立刻坐在椅子上测量运动结束后的1分钟至1分半钟、2分钟至2分半钟、3分钟至3分半钟的3次脉搏数。测完后用下列公式求得评定指数,计算结果包含有小数的,对小数点后的一位四舍五入,取整评分。然后,根据评定指数,查台阶试验的评分标准表。(表3-6)

图3-1 台阶试验

表3-6 大学生台阶试验的评分标准

这项试验是根据恢复期心率恢复的快慢计算指数来反映心脏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在运动负荷相对等同的情况下来比较心脏功能的优劣。

三、身体素质的测试与评价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平衡性、柔韧性等素质和走、跑、跳、投、攀登、爬越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总称,是人的体能状态的反映。

(一)50米跑

50米跑是国际上通过的测试项目,是通过较短距离的高强度跑测试速度素质。它可以反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神经与肌肉的调节能力,也可以综合地反映人体的爆发力、灵敏、反应、柔韧等素质,同时,50米跑还可以反映人体无氧代谢的能力和水平。

50米跑测试成绩以秒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则进1,例如9.01秒应为9.1秒。大学生50米跑评价标准见表3-7。

表3-7 大学生50米跑评分标准表

(二)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1000米跑(男)和800米跑(女)是测试人体持续工作能力即耐力水平的项目。由于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因此测试耐力水平对于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而非常重要的意义。

1000米跑(男)和800米跑(女)的测试和评价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成绩,不计小数,然后进行查表评分。例如5分30秒8,按5分30秒查表评分。(表3-8)

表3-8 大学生1000米跑和800米跑评分标准(分、秒)

(三)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测试爆发力的项目。爆发力是指人体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爆发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力量,而且取决于力量和速度的结合。

测试立定跳远时,应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缘的垂直距离。每人试跳3次,记录成绩最好的一次。

立定跳远的测试和评价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例如158.4厘米,按158厘米查表评分。(表3-9)

表3-9 大学生立定跳远评分标准(厘米)

(四)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

握力是反映被测者的上肢肌肉的力量素质。过去测上肢力量一般是采用引体向上,考虑到这一指标区分度较差,所以现在把测握力列为测试项目。又因为握力的大小与人的体重有关,所以采用了握力体重指数进行评价。(表3-10)

表3-10 男、女大学生握力体重指数评分标准

握力体重指数=握力(公斤)÷体重(公斤)×100

测握力要求受试者成直立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一手持握力计,要全力紧握,不能让握力计接触衣服和身体。要用有力手握两次,取最大值,以公斤为单位,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

(五)仰卧起坐(女)

仰卧起坐是反映被测试者腹肌耐力的一个项目。腰腹肌力量素质的强弱对于女生将来生育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仰卧起坐的练习,可以促使她们在青少年时期积极发展腰腹力量。

仰卧起坐要求受测者全身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另一同伴压住其踝关节,以固下肢。受试者起坐时,两肘必须触及或超过双膝才为完成一次。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测试人员记录1分钟内完成次数,精确到个位。女大学生仰卧起坐评分标准见表3-11。

表3-11 女大学生仰卧起坐评分标准

(六)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是测量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反映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测试采用坐位体前屈计进行。测试时,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推动为止。测试计的蹬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坐位体前屈评分标准见表3-12。

表3-12 男、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评分标准

(七)12分钟跑

12分钟跑测试是目前国内外最简单的评价人体心肺功能适应能力和耐力水平的方法之一。心肺功能强,耐力素质好的人可以在12分钟内跑更长的距离。

12分钟跑测试对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最合适。但是,由于此项测试强度大,持续的时间长,故不适合30岁以上的脑力劳动者和身体素质较差者、关节病患者和肥胖者。

对于体能状况较好的人来说,他可以快跑也可以慢跑12分钟;对于体能状况较差的人来说,这种测度可以采用慢跑或走的测试。

测试最好在400米跑道的田径场上进行,测试前一定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测试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极量快跑,才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的等级。

解释测试结果是按12分钟跑测试评定标准(表3-13),根据你的性别、年龄和完成时间,在表格的左面可以找到你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的等级。例如,XXX,男,21岁,12分钟跑的距离为2500米,他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属于良好等级。

表3-13 用12分钟跑测试评价心肺适应水平的参考性标准(千米)

注:选自刘纪清等《实用运动处方》,1993年

四、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综合评定

(一)综合评定的项目和权重

根据新颁《标准》的规定,要求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大学生测试项目和权重见表3-14。

表3-14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和得分

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50米跑和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从从台阶试验和1000米跑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台阶试验、800米跑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和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和仰卧起坐中选测一项。

(二)综合评定方法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综合评定,是按要求规定的各项测试结果得分之和为《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体质健康等级:86分以上为优秀,76分~85分为良好,60分~75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记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片(表3-15)。学生毕业的等级评定,按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他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评定。

表3-15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登记卡(大学)

注:1.带*号为选测项目,根据《标准》的要求进行选测。

2.评价等级栏内按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填写。 学校公章:

思考题

1.大学生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健康,大学生为何应重视体育锻炼?

2.大学生采取哪种方式评价自己的身体机能?

3.请结合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评价浅谈如何发展自己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