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精神的经典诠释
——叱咤网坛的男爵冯·克莱姆
戈特夫里德·冯·克莱姆男爵是20世纪30~40年代德国乃至世界网坛上的风云人物。在30年代,只有美国的唐·巴奇和英国的网坛高手弗雷德里能与之相媲美。他一生共参加过102场戴维斯杯的比赛,胜82场。这是该项比赛史上第4个最好战绩。从1934~1937年,男爵参加了8次法国网球赛、温布尔登网球赛以及美国网球锦标赛,两次夺魁。
如此赫赫战绩,全凭男爵的球技高超。他发球刁钻,底线大力抽球无懈可击。他在场上的动作十分优雅,无论输赢,总是向观众报以灿烂的微笑。男爵身材高大,一头深棕色头发总是梳得光光的,灰绿色的眼睛深邃明亮,给人以沉稳、智慧的印象。戈特夫里德系德国名门望族后裔,其血缘关系可追溯至12世纪。他虽置身于上流社会,但全然没有上流社会惯有的那种傲气。在与人交往中,他常常习惯性地去掉名字中的“男爵”头衔和“冯”的贵族封号。
男爵不仅球艺非凡,球德同样出类拔萃。他从来赢球都赢得坦坦荡荡,不要不义之球,哪怕是裁判把分“送”给他,他也拱手相还。1935年戴维斯杯网球赛中,德国队与美国队遭遇,双方势均力敌。第一天的两盘单打双方战成1∶1,第二天进行决定胜负的双打比赛,德国队以冯·克莱姆和凯·伦德迎战美国队的埃里林和约翰·凡·赖恩。比赛进行得异常激烈,前4盘双方各胜2盘,在关键的第5盘,德国队的比分略占优势,突然,对手打过来一个刁钻的短球,冯·克莱姆一个鱼跃扑救,但未能救起来,眼明手快的伦德将球打回对方场内。裁判举手判定德国队得分。正当全场为德国队的表演欢呼不已的时候,男爵突然举手示意对裁判的这一裁定有异议。他对惊讶不已的裁判解释说,在伦德将球打回对方场地之前,球已先碰了自己的球拍,因此改判美国队得分。观众对克莱姆的高尚球风报以热烈掌声。但克莱姆的搭档伦德却接受不了这种改变,勇气顿消,结果德国队以6∶8失掉了决胜局。
德国队教练经受不住这种失败的打击,一下子患了中风,但他仍没有忘记教训克莱姆:“德国队一直称霸戴维斯杯团体赛。冯·克莱姆首先使祖国失去了绝好机会,男爵令他的祖国及队友丢脸。”在教练说这番话时,一向性情平和的克莱姆却怒目而视。他激动地说:“我年幼时选择了网球。我之所以选择这项运动,是因为它是一项绅士的比赛项目。从第一次拿起球拍起,我就一直像绅士一样打球。我并不认为我让德国人民丢了脸。事实上,我使德国赢得了荣誉。”
此后的两年,是克莱姆的网球生涯中最辉煌的年代。1936年,他在法国网球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并在决赛中打败了当时似乎不可战胜的英国网球名将佩里,第二次捧走这项赛事的单打冠军杯。翌年,他又连夺德国网球比赛的4项冠军,此刻他已处于球艺的巅峰状态。当然,给世人印象最深的还是这年代表德国队与美国队在戴维斯杯决赛中动人心魄的表演,也正是这场比赛成了他一生中重大的转折点。
这场球赛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小小的网球球场,在当时那种国际形势下,这场比赛成了德国与美国之间的一场政治较量。比赛伊始,双方的较量就呈白热化。前三天的4场单打比赛双方各胜2场,接下来便是德国的冯·克莱姆与美国的唐·巴奇一决雌雄。出席观看这场比赛的有英国玛丽女王、德国驻英国大使里宾特洛甫及德国当时的体育部长。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近1.5万人。就在比赛开始前几分钟,希特勒还亲自打电话到更衣室找冯·克莱姆,敦促他赢得这场比赛。
比赛打得异常激烈,精彩纷呈,双方近乎超水平发挥。在决定性的第5局,男爵摆脱了被动局面,很快以4∶1领先,但由于冯·克莱姆急于求成,打得有些失常。不过,他毕竟是沙场老手,很快稳定住阵脚,打出一个个漂亮的球。一向自负的美国20年代网球明星比尔·蒂尔登也不无欣喜地称这场比赛为“我所看到的最精彩的网球赛”。决定胜负的时刻到了,轮到巴奇第一发球,这是他在这场比赛中第175次第一发球。他发出的球像一道闪电,冯·克莱姆回球也很快,接着双方打起了击触地球。突然,男爵打出一个被认为完美的正手斜线球。巴奇眼疾手快,一个鱼跃倒地救球,奇迹般地打出一个精彩的球。球滑过站在球网前的克莱姆伸展的拍子,落到离底线1英寸的场内。他跌倒在草地上时,听到观众席上一阵哗然,他当时知道,他打了“一个很可能赢的球”。全场的观众为他俩的精彩球艺长时间鼓掌欢呼。虽然冯·克莱姆输掉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但仍然笑得那般灿烂,他大方地向巴奇伸出手说,这是我一生中打得最好的一场球,我很高兴能和你这样我非常喜欢的人交手,祝贺你。
在失败后依然微笑的男爵此刻尚不知道,这场球的失利,竟成了他这一生的重要转折点。他输掉这场球后,希特勒很生气,纳粹当局决计要报复他。
克莱姆是位骄傲的德国人。在纳粹猖獗的年代,他不得不参加白痴一样的纳粹分子的欢呼仪式,否则,他就会毁掉自己的运动生涯。尽管如此,克莱姆丝毫也不掩饰他对纳粹的厌恶,他常常在公开场合违背纳粹的旨意。他曾抗议纳粹当局禁止他的队友——犹太人运动员丹尼尔·伦参加戴维斯杯网球赛;随后,他又拒绝加入纳粹党,虽然陆军元帅赫尔曼·戈林几次邀请他加入该党;他不尊敬“元首”,将“元首”蔑称为“油漆房子的人”;他打世界巡回赛途经澳大利亚时,不指名地批评了希特勒及纳粹政府。外界对他的印象是:他与纳粹德国毫无干系,是野蛮人中的善良骑士,经常被友好地称为“德国最亲善的大使”。
但是,他的这些言行激怒了“元首”,冯·克莱姆大祸临头了。而且,早有人将他在澳大利亚所讲的话传到柏林,说他背叛了祖国。1938年3月4日,他们打完世界巡回赛回到德国时,例行的欢迎仪式被取消了。次日晚上,冯·克莱姆在其母亲的住宅里被两名盖世太保抓走,关到柏林的一所监狱里。对他的指控不是因他“反对希特勒”,而是说他“性反常”,与两年前离开德国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赫伯斯特搞同性恋,而且还“资助赫伯斯特外逃”。无论是克莱姆家族在社会中的名望,还是陆军元帅戈林的干预,都未能改变希特勒对男爵的“终审判决”,结果他被判监禁一年。
(本故事改编自《叱咤网坛的男爵——冯·克莱姆》》《体育五千年》刘清黎等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