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越早了解抱怨越好(2)
爱抱怨的人,都有一个“自我保护”的办法,就是说服自己信:我的失败完全是由别人造成的,而那些成功的人只是比自幸运罢了。
为自己制造这样一个信念,确实能在一时安慰自己脆弱的,但这样的“止痛剂”像毒品一样能使人上瘾,让人养成一个事就抱怨,却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习惯。抱怨,对那些精神上和行动上“立不起来”的人来说,可能的作用就如同一轮椅,坐得久了,它甚至能让人忘记了该怎样走路!
经过简单追溯和分析就会知道,一个人从发现抱怨的“好“,直到完全失去行动能力,一般都有这么几个步骤,我们不对照一下:
第一步:最开始,爱抱怨的人往往是带着情绪工作。他们本可能很有才华,但不良的情绪会限制他们的创造力,渐渐地,们在工作中表现得越来越平庸,也越来越力不从心。
第二步:随着自己工作业绩的下降,他们会更加厌烦自己的作,也越来越缺少责任心和热情。这样一来,他们就很容易在作中犯些小错误,难免招来领导的批评。自然,抱怨也会越来多,理由似乎也越来越充分。过去的抱怨可能多半集中在”工太累,上司为我布置的工作怎么总比别人多,为什么总是加“等问题上。而随着自己越来越不被领导看好,抱怨的内容也就来越情绪化,越来越缺少理性,纯粹拿他人当成自己失败的替罪,比如”这个公司真是小人得志,领导真是有眼无珠“之类。
第三步:如果处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就算不被辞退,也难以在本职工作上有什么作为。这个时候,人们往往进一步寻求“精神毒品”的帮助,每天消极怠工不说,有空就张嘴责怪他人,不仅责怪上司、责怪社会,还时常酸溜溜地在背后讽刺那些努力工作、取得成绩的同事。
到这个地步,如果还意识不到抱怨正是自己失败的“罪魁祸首”的话,这人恐怕一辈子也不会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这么倒霉”,也就不可能有改变现状的任何行动了。抱怨造成的恶性循环,就是这样使一个人失去了改变现实的能力。
想想看,抱怨这个“毒品”有多么可怕!难道我们还要听之任之,对此仍然没有任何一点警觉吗!
抱怨的本质是你想通过抱怨得到什么
有人说,抱怨如口臭,只有从别人嘴里吐露的时候,我们才会注意到,而对于自己发出的抱怨却充耳不闻。它是真实的吗?我总不认为自己是爱抱怨的人,更不是爱唠叨的人,看来不一定是这样的吧。我的心里一紧,眼前出现了早上发生的一幕:
早上六点钟,床头的闹钟准时响起来了。我把灯打开,睁眼看一下表针,是六点了,没错,得起床了。唉,这一夜怎么这么呢,又得起床了,真不舍得离开这舒适的被窝呀。心里斗争了分钟,下定决心起来了。心里还有个声音在夸奖自己呢。
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喊孩子马上起来。看她磨磨蹭蹭的样子就不高兴,开始教训孩子了:你怎么回事,你是个学生,得自起床,怎么总是我喊你呀?我当年做学生的时候总是很早就起了,没一个人喊,你什么时候学会自觉起床?你的同学可都是点多就起来学习了,你这样子光知道睡觉什么时候能学习好?可不能只等着父母起来喊你。在我不停地催促下,孩子才慢慢腾地起来了。
回想到自己早上说的那一番话,那不是抱怨又是什么?最糟的是这样的话我是经常说,可能孩子感觉自己也理亏,从来也敢来反抗我的唠叨吧。
在日常生活中,我一定会有过很多类似这样的抱怨吧,只是自己不觉察别人也不好意思说出来吧。看来人心目中的我和现中的我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往往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人的想法创造了生活,话语又清楚地表明了人们的想法。如果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无意识的抱怨,说明我已经陷入了一个懒人的维模式。我们为什么要抱怨呢?一个行为如果能持续下来一定是个行为给人带来了好处。那么,抱怨给人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首先,人能通过抱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人的抱怨实际上是在表达他的不满。但是他又不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他希望能通过抱怨来达到他的目的,你们来改变,让我来享受。这样他也不用再费心思去想如何改变自己,如果简单地能通过抱怨来改变别人,控制别人,让别人感到内疚和自责,这样的做法又简单又奏效,不是很容易吗?正如我在责备孩子不起床一样,如果通过我的指责她真的自己起床了,做父母的多省心多高兴呀!
其次,抱怨能让自己找到虚假的成就感,找到知音。人们在工作中常常抱怨有些人做得不好不恰当,他们没眼光没境界才做出这样的事,如果是我做了,哪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一切抱怨都是为了显示自己比他们高明,这样的抱怨既灭他人的威风又长自己的志气,还能发泄自己胸中的一口闷气一口怨气:领导不识千里马,真遗憾呀!其次,通过抱怨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从而获得关注,有时还能博得别人的同情,找到志同道合的战友共诉心曲,真是一举多得。
怪不得我们每天都不自觉地要去抱怨呢!
抱怨不好,是因为不知道还有更坏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也不是厄,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本来活得好的,各方面的环境都不错,然而你却常常心存抱怨、心存怠。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园丁饲养着一匹马。这匹马每天都要很多事儿,但园丁给马的饲料却不多。于是,这匹马恳求天主它另择一位主人。天主答应了,满足了马的这个愿望。于是,来的情景就是:这个园丁将马卖给了一位陶器匠。对此,马兴极了。
令马没想到的是,在陶器匠那里,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于,这匹马又抱怨自己的命运太差,再次恳求天主重新为它寻觅位好的主人。接下来,马的这个愿望也实现了。
马被陶器匠转卖给皮鞋匠。当马在皮鞋匠的院子里瞅见马皮时候,大声哀叹:“天哪,我真是一个可怜虫!还不如跟着最的主人日子好过呢。看样子,皮鞋匠把我买到这里,不是驱使去做事,而是想杀死我,剥了我的皮。”
其实,很多人身上都不断地上演着这匹马的故事,他们整天怨这不好那不好,并不是因为事情真的像他们认为的那样不,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更坏。记得以前看到过一组声情并茂的图配文的漫画。漫画的主题《当从11楼跳下去,我看见了……》“我从11楼跳下去,看见10楼一对平常看起来十分恩爱的夫妻正在打架;看到9楼平常看起来十分坚强的皮特正在独自掉眼泪;8楼的美眉看见未婚夫跟自己的闺蜜躺在一张床上;7楼的姑娘在吃抗忧郁症药丸;6楼失业的小伙子还是每天看招聘信息找工作;5楼备受别人尊敬的王老师正在偷穿女性的内衣;4楼的美女又在对男友哭闹着要分手;3楼的伯伯每天都盼望着有人来看他;2楼的丽丽还在看她那结婚6个月就不见了踪影的老公照片。
“在我跳下之前,我曾无数次地抱怨我是全世界最倒霉的人。现在我才明白,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困境。我看完他们之后,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生活得还不错。所有刚才被我看到的人,现在都在看着我。我想他们看了我以后,也会觉得其实自己生活得还可以。”
是的,我们在抱怨自己不幸的同时,可能别人比自己更不幸,所以要学会满足和珍惜。
那么,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生活得不如别人幸福呢?
有一部分原因是个体缺少“福眼”。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确切地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事实上,幸福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举个例子,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不用为了吃穿发愁;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累了的时候可以遮风挡雨;有一群真心的朋友,悲伤时可以倾诉心事;有一间舒适的卧房,可以安心就寝;甚至在炎炎夏日有一杯冷饮,冷清的冬有一碗热汤,这些都是幸福。然而,有些人就是视而不见,就整天抱怨不停,从而将原有的幸福忽略了。
此外,那些抱怨生活缺乏幸福感的人,与他们集聚在心的那习惯性的不幸想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心存不幸想法的人,会事情真的变得糟糕起来。而每一天的开始即心存美好期盼,会幸福围绕在你身边。所以,倘若少一些抱怨,来个思维转换,幸福视为一种习惯,习惯于寻找和展现生活中阳光的一面,快的一面,那么你肯定会成为一个拥有十足幸福感的人。恰如林所言:“人只要心里决定幸福,大多数均能得偿所愿。”
再有,一些人善于怀旧,多愁善感,也是导致其无休止抱怨重要因素。人的一生,总免不了风风雨雨、沟沟坎坎,经历过误、挫折乃至失败,有些往往是刻骨铭心的。当这些伤痛时常我们的脑海中盘旋、萦绕,“重复体验”时,就会“痛定思“,增加丝丝烦恼和愁苦,抱怨自己命运悲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