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编选者序
在此北半球乍暖还寒的冷春里,我的心中却暖意融融。
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个收获的春天:一部长篇小说,一卷长诗,一本英译诗选,五本译诗集将接连问世……
当然,还有手头这部即将交给出版方的沉甸甸的编著——《新世纪诗典》(第二季)。
真快啊,《新世纪诗典》已经两周年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又一日不空地连续推荐了365首诗,其中137位是新增作者。网易微博推荐现场比第一年更加热闹,甚至火爆,好评如潮,妙语连珠……被推荐诗人到场率和访客人数明显比第一年有所提高,尤其是在《新世纪诗典》(第一季)纸质书出版以后——该书的出版和热销,使微博这种新进传媒与书籍这种传统媒介形成了完美的对接——这也是《新世纪诗典》在当前诗歌传播方面脱颖而出的技术保障。
它的品质保障便是:选诗!《新世纪诗典》(第一季)一出版便跃居经典诗集的行列中,新世纪以来屈指可数的经典诗集《现代诗经》《被遗忘的经典诗歌》均脱胎于文友版《世纪诗典》,也是出自我的一手选诗。如果说旧世纪的经典诗集(“白皮书”“红皮书”)主要仰仗第一手地下资料的取得,那么新世纪的经典,则完全要靠编选者的精挑细选,其诗观、诗感、立场、背景、素养、视野、胸怀、人格等将起决定性作用。
当此《新世纪诗典》蒸蒸日上的盛期,我也不妨把一句泼凉水的话撂在这儿:如果有一天,它开始走衰,那一定是以上两大保障出了问题。
我以为好事不会长久,于是在两年前接受网易聘请来做《新世纪诗典》时,我以文友版老《诗典》的亲身经验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不公开的时间表:一年为下,两年为中,三年为上。从诗的容量来说,《新世纪诗典》一年便等于老《诗典》三年,所以,最初的最低目标,已经在一年前实现了;中期目标,就在眼前,今告实现;现在步入第三年,正朝着最高目标挺进……
但是,正如俗话所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是两年来的大好局面,让我的想法产生了变化:本来想的是做一本当代的《唐诗三百首》,现在想的是做一套当代的《全唐诗》。尽管一北一南已有人斥巨资做了两大套学院版的“百年大典”,我还是有信心做出一套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真正的当代《全唐诗》,可以说信心反而更足了!
这中间还发生了什么?我记得第二年开始时,我想的是如何不比第一年质量差。一年下来,我明白了:质量不会下降,就这么一路推下去,质量也不会下降!——中文现代诗发展状况之好,整体成就之高,比我2010年在衡山发表“初唐说”时所评估的更为乐观。那么我在此就将它修正为“中唐说”——是的,我们正走在通往“盛唐”的路上——正因为洞悉于此,我才愿将《新世纪诗典》进行到底。
在过去的一年里,除了扎扎实实精选并推荐了这365首诗外,相关活动也在进行中。《新世纪诗典》系列朗诵会又在西安、北京、惠州等地举办了四场(总共累积到六场),评出了第二届年度大奖并已颁发。在中国诗坛,只有《新世纪诗典》大奖的评选将读者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只有《新世纪诗典》朗诵会具有朗诵作品的严格把关和严谨的现场点评,在网上也只有《新世纪诗典》的五场朗诵会是可以看到全程视频的……毫无疑问,从内到外,从作品到传播,《新世纪诗典》在各方面都走在了中文诗歌的最前沿,充当着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路先锋,也是中文诗歌最受关注的大平台和最有含金量的话语场。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也绝非我一人之功。
多少热情的朋友在暗中相助:书籍出版方不遗余力的支持,不愿透露姓名人士赞助大奖奖金,多位诗人主动动用个人资源来承办朗诵会,在《新世纪诗典》网易微博现场由一群热心诗人组成了一支“抬轿子”的队伍,每天抬着《新世纪诗典》向前走……没有他们,我的心劲不会与日增高,没有他们,《新世纪诗典》不会是眼下这么一个极富魅力的强大存在!对于他们,我除了一腔谢意,也唯有奉献更多。
第一本书出来后,我把它带进了我的课堂,作为教材,逐首讲读,效果奇佳。第二本——即本书出来后,我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将它带进课堂——就从我们自身做起吧,从《新世纪诗典》诗人中的大中学教师做起,向你们的学生光明正大地讲读这些优秀的中文现代诗——这些诗歌能够使他们成长得更健康,生活得更美好!
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因为在诗上,小事即大业——这正是《新世纪诗典》带给我们的启示。
伊沙
2013年4月12日 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