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眼界(1)
做你觉得伟大的事
我的室友大多数时间,都要加班到凌晨以后。她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是觉得七千块的薪资丢了实在可惜。我虽然看不过去,但还是尊重她的个人选择。后来有一天,她因为一点儿私事在周五下午请了假,结果周末我们在静安香格里拉喝下午茶的时候,她的HR打电话让她周一提前去上班,并说老板想跟她讨论一下“在公司人人都在加班唯独她周五下午请了假,周末还在香格里拉喝下午茶”这件事。我们猜她老板大概是通过她的朋友圈知道了她的行踪。社交网络发达的坏处之一就是任何时候你都好像处在被全世界窥视的状况中。
她的老板后来在周一的时候斥责了她,说公司希望招那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为了公司奋斗的员工。她觉得太可怕了,最后还是决定辞职。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无休止地工作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无休止工作后所带来的身心疲惫感,延续到了下班后的生活,慢慢在吞噬掉他们工作之余的日子。而造成这个情况的当事人,从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他觉得他给你钱,你为了钱卖命是应该的——真的是“卖命”。
不管政府、企业家乃至学者多么不愿意承认都好,但我们现在所遇到的情况,就跟十几岁时我们在政治书上读到的那样:每一个企业,其实都不在乎你的远大理想,他们只是希望自己尽量多点榨取你的剩余价值而已。“不要假惺惺地跟我谈什么梦想、理想,其实每个人这么拼,都是为了钱。”一个真人秀节目的冠军曾经在自己的微博中写过这样一句话。这句话其实不偏激,随着你在职场摸爬滚打越来越久之后,你会发现90%的人都在这么活着——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现实。
对于成为钱的奴隶这件事,其实人们已经麻木了。因此也就常常像我的室友一样,为了钱忍气吞声,对不喜欢的一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凑合地过着各自的日子。我母亲,把一辈子都献给了一个国企,她并不算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我小的时候,有时候她工作不顺心,还会把怨气带回家。但她从未想过离开这一份工作,因为对她来说这就是她的“铁饭碗”,可能离开她就什么也不会做了,抑或她已经赌上了自己的青春,现在离开,对于人生来说成本太高了。
但对我个人而言,如果做什么都为了钱,我虽然不会觉得这样子有什么不对,但会觉得这样活着其实很可悲。
如果你还年轻、如果你有选择、如果你有理想、如果你有天赋、有自己所规划的未来,我并不希望你为了几千块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不要觉得我写到这里,又要变成所谓的心灵鸡汤。我不是单纯地想告诉你要努力要加油,我是理性跟你分析,如果你真的不喜欢现在的生活,趁早离开比拖着所耗费的青春成本更低。除非你实在是活在最底层,丢了这个饭碗活不下来,不然我希望你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自己所做的,到底是不是自己所热爱的东西。等到你四十岁你才想过自己的人生,那可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成就伟大的唯一途径,就是做你所热爱做的事。”这是苹果公司在加州创立工作室时的口号。如今他们已经成为IT市场上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但他们依旧遵循着这最初的宗旨。也因为如此,他们才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产品。
热爱你所热爱的,不是指假装或者学着热爱你现在所做的事,而是从这一刻开始去做你喜欢的、与生俱来便热爱的东西——哪怕是歌唱、画画,抑或是写作。先别想着赚多少钱这码子事,如果你的出发点一直是所做的事情赚多少钱,那么你的人生便永远都被金钱牵着鼻子走,自然不一定能做自己喜欢或者想做的事,你也没有办法把一个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做到“伟大”(除非你热爱的就是赚钱,但我觉得一个人如果除了爱钱,这辈子什么爱好都没有了,那真可是无趣的一生)。到了四十岁再明白你为了所谓的社保和安稳晚年,竟然消耗了半辈子的人生,恐怕也已经回不了头。
做喜欢做的事,想做的事,热爱的事,你才会从心底觉得开心,才会觉得人生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会觉得在生活中是可以获得幸福的。记得我一直在重复说的话:要认清楚,对大部分人来说,工作真的只是获取物质回报的一个手段,它不是你的生活,它也不应该侵略你的生活。常常问问自己:“我工作是为了什么?”“我现在的生活有变得更好吗?”“我现在过得开心吗?”“我希望现在这样的生活继续下去吗?”没有人有资格对你说他的公司比你的一辈子还重要,这不是封建时代,你没有义务为了一个体系“卖命”。
生活永远排在“工作”的前面,因为只有生活,是完全属于你自己且由你所掌控的。
你应该知道另一块蛋糕是什么味道
我在大理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穷游的驴友们。有些大概是学生,趁着假期出来旅行,不希望花父母的钱,所以用自己省下来的并不多的积蓄支撑这次旅行;有一些则是天生就喜欢穷游,喜欢住在四人间中,与素未谋面的上铺住客打成一片,在客栈的院子里谈天说地。
我骨子里是不排斥穷游的,而且我读大学的时候也做过一模一样的事情:和三个同学,从广州出发,坐了十三个小时的硬座到厦门;然后在凌晨六点抵达厦门火车站的那一刻,拖着已经累散架的身体,顶着油腻腻的头发,还不忘在火车站拍照纪念自己的第一次旅行。那一次旅行,全程由其中一个同学做攻略,怎么省怎么来。
在伊斯坦布尔的时候,我住在国际青年旅社,一周的时间,认识了来自欧亚十几个国家的朋友。直到现在我们都还邮件往来(他们常常问我为什么没有Facebook),我极力邀请他们来上海,住在我家,让我带他们去探索这个位于中国的魅力大都市。
我认为,穷游的意义在于有趣的人和事,并不在于“省钱”。但国内的很多旅游,把“在旅行中花最少的钱”或者说“如何不花一分钱去旅行”作为旅行的标杆,不仅会给别人带来负担,也会给自己带来危险。我不太能理解这些不顾人身安危声称自己是“彻底的穷游族”、“只爱穷游”的人。
有女孩子在穷游时沿路拦车最后差点儿被强奸,也有女孩子选择逃票路线穿行西藏墨脱结果直接“人间蒸发”。为了省钱,拼上性命和人身安全做赌注,真的值得吗?这种趋势在病态地增长,丝毫没有人意识到这已经偏离旅行原本探索的意义。
旅行是应该多样化的,在我们资金有限的前提下,穷游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但当我们可以支付得起更好的选择时(比如那个穿行西藏失踪的女孩根本就可以支付得起门票钱),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这种铤而走险的逃票方式呢?就为了最后竞争谁在这次旅行中花了更少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