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秀与宁夏辛亥革命
本人追随高士秀多年,闲余时间,由高士秀口述,本人执笔,将宁夏辛亥革命有关史事记载如下。
一、高士秀与“贺兰山堂”
高士秀,字志清,祖籍陕西定边县,1876年出生于宁夏省城(今银川市)。幼时家境贫寒,以农为业。因无钱读书,喜爱武术,以舞剑为名;身体魁梧,善骑射,广交好友,好扶危济贫;鄙视贪官污吏,崇尚义侠,积极参加帮会活动。辛亥革命时,他已壮年(37岁),臂力过人,举重摔跤,乡里无人能敌;能越高墙,武功精深,会众敬佩为府城“英豪”。
宁夏地区的哥老会,始于清末。因湘军入甘,镇压金积堡马化龙回民起义,把南方的帮会组织传到宁夏。他们以联络群众,“反清复明”为目的,进行秘密活动。他们的暗语称“海底”,意革命成功之艰巨。会众以哥弟相称,堂规纪律严格,对话都用暗语,各地帮会相互都有联系。
光绪年间,清廷政治腐败,对外签订许多卖国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对内则镇压爱国军民,增加赋税,贪官污吏趁机加码勒索,民不聊生,全国各地都相继秘密发展了反满清的革命组织。宁夏地方的回汉群众反满、反洋人的思想情绪日益高涨,在通衢大邑,如宁夏省城(今银川市)、平罗、灵州、中卫等地,秘密结社,建立帮会组织,有些散兵游勇,甚至士、农、工、商纷纷参加当地帮会组织的活动。当时,在甘肃、宁夏境内先后建有“贺兰山堂”、“金龙山堂”、“西泉山堂”、“武威山堂”、“铁血山堂”等哥老会组织。
高士秀由于为人豪爽,武功超群,在多次反贪官、反洋人、为人民抱打不平的斗争中,颇有谋略,受到会众拥戴。1900年某月,因磴口天主教堂外国教主勾结官吏,欺压群众,造成命案,群众愤恨。他亲率数名会众,轻骑前往磴口,夜间潜入教堂,杀死外国教主,一时轰动各地,高士秀从此名声远扬。不久,清政府下令通缉,他便潜隐到陕北、灵州、伊盟等地,秘密联络会众,扩大“洪帮”组织,定名为“贺兰山堂”。会众推举高士秀为“龙头大爷”,上下八部共有10多名会首,都称“大爷”。如高登云、马连第、孙学文、卢占奎、金占奎、于凌云等人,以宁夏贺兰山为根据地,取名“贺兰山兴隆堂”、“四海香”、“五湖水”,意为联络全国五湖四海弟兄,各帮会组织“共同举义,立国安邦”。当时“贺兰山堂”活动范围包括宁夏、河东、陕北、绥西等地。高士秀除经常和宁夏河套各堂口积极联系外,并与甘肃的“金龙山堂”、“西梁山堂”、陕西的“通统山堂”、“太白山堂”,“秦风山堂”有联系,并经常和西安同盟会员张凤翙等人取得联络。
二、参加同盟会,召开岳武庙军事会议
1910年底,陕西同盟会领导人张凤翙及哥老会首领张云山将他们在西安“大雁塔歃血订盟”的目的和情况,通知了高士秀,并要求高在宁夏积极作举义准备。
1911年八九月间,兰州同盟会员刘先质(甘肃人)奉命来到宁夏联络哥老会首领,宣传孙中山先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受到宁夏各山堂首领的积极拥护,均热烈表示要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而努力奋斗。同时,宁夏各山堂首领高士秀、刘华堂(铁血山堂龙头大爷)等人,以及个别社会贤达数人,随加入了同盟会。他们秘密联络会党发动民众,并到大小礼拜寺、余家营等回民聚集的地方进行串联活动。同时,在清军内部,亦进行瓦解工作。这样,地处边陲的宁夏地区也和全国一样,孕育着革命的火焰。
1911年10月下旬(农历9月初),陕西同盟会为配合和响应武昌起义,于10月22日也树起义旗,占领了西安,组成了陕西革命战争军政府。西安“通统山堂”龙头大爷、陕西新军都督张云山,即以鸡毛信急速通知宁夏“贺兰山堂”的大爷高士秀,促其迅速举义,作为策应。
高士秀、刘先质见信后,立即在城东岳武庙召开各山堂大爷紧急军事会议,研究决策。要求各山堂从速准备,组织会众,决定11月15日(农历9月27日)各地同时举事。会上规定了军纪:“严禁杀戮,封府库,保闾阎,不扰民,不许奸污妇女,如有违者枭首示众。”会议推举刘先质(同盟会领导人)、高士秀为义军正副总指挥,并决定兵分东西两路。考虑到灵州是通陕北、下关中的要衢,战略地位重要,加之高士秀、高登云指挥东路军,孙学文(孙俭之父)、朱邦科协同,以攻取灵州、横城、吴忠堡、半个城(今同心)、花马池(今盐池)等地;刘华堂、刘复太(武威山堂大爷)负责指挥西路军,刘照黎、马跃川协同,以攻打宁夏府城(今银川市)、平罗、磴口、中卫等地。
三、东路民军起义
根据“岳武庙会议”的部署,高士秀、高登云等首领,立即赶到灵州,于11月14日(农历9月26日)夜,召集帮会首领数十人,在王保子(哥老会人)的小商号内,由高士秀主持开会,传达武昌、陕西各地举义的消息和目的,要求大家共举大事。同时,研究了灵州地区清军的兵力部署和险要等情况,并就起义的军事行动作了具体部署。会议决定:由高登云、马连第就地组织会众举义,攻战灵州城;朱邦科、孙学文攻占金积堡和董府;高士秀则亲率部分会众直取横城,拔除援军据点,并与府城义军相呼应。会上,高士秀、高登云勉励大家以革命大局为重,遵守堂规,同心协力,大干一番。并申明了军纪:不准贪财劫物,妄杀群众,奸淫妇女,违者斩首。
农历9月27日(11月15日)义军兵分三路:高登云聚集会众百余人,首先攻打灵州参将衙门。由于朱参将原系哥老会弟兄,未有抵抗,在朱的影响下,官兵很快投诚起义。这样,义军未动一刀一枪,便顺利占领了参将衙门,夺取了武器弹药,并收编了一部分官兵。城内贫民闻讯,纷纷要求参加革命队伍,民军锐气顿时高涨,一鼓作气扑向官衙门。经过短时交战,占领该衙。接着打开监狱,放出囚犯,火烧州衙,守备潘某和州官余重基仓皇逃跑。高登云又率众扑向灵州税局,杀了民愤极大的杨姓局长,刀伤师爷王文炳,并没收了税局和两个豪绅的当铺。一夜之间,灵州城完全控在义军手中,其部众迅速发展到1000余人。同时,朱邦科、孙学文率领的另一支会众,与清军巡防营内的会众里应外合,于当晚占领了金积堡。
横城居河东水路交通要道,为灵州府城之门户,清军驻兵抗守。高士秀事先派出精干会众数人,化装入城,联络内应。傍晚亲自率领会众,星夜分散,奔往横城,并与清军中的哥老会人取得联系,乘清军未备,里应外合,于黎明前占领了该城,守横城的都司不战逃跑。义军缴获全部武器马匹,收编了大部清军官兵,该部顿时成为一支人马齐全的劲旅。
灵州光复后,民军于29日召开会议,宣布成立军政府,开始整编部队,所有义军暂编为5个营,贴出民军起义后的第一个安民告示。大致内容为:“奉支那革命大元帅孙谕……各省起义,驱除满清,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第一保商,第二护民,回汉等教,一视同仁。不准谣言惑众,不准抢劫奸淫,凡我军民,其各凛遵,倘敢故违,定予严惩。”至此,义军所占地区,秩序井然,军民相安。
四、西路民军起义
宁夏镇台张绍先听到陕西等省纷纷起义,宁夏会党秘密活动,惊慌失措,借请示军宜为名,于10月下旬前往兰州述职。府城和满城戒备森严,日夜巡逻。灵州地区起义的同时,宁夏西路地区,由刘先质、刘复太、刘华堂召集会众,组织义军,分兵四路,在刘华堂等的带领下,于11月15日傍晚9时,主攻府城,与清军激战数小时。由于负责第四路主力巡防续补五营的牟宪章(原清军左旗之官)怀有二心,动作迟缓,未能及时策应。加之刘华堂、刘先质指挥不周,民军武器劣势等原因,府城攻克不下,最后民军被迫退至城北八里桥一带。
首次起义虽未成功,但有力的打击了清军的嚣张气焰。宁夏道台孙庭寿、代署总兵贺明堂、知府庆隆、守城都司多伦岱、宁夏县知县陈元骧等,个个丢魂丧胆,惊恐万状,急调新城骑兵,增强城内防务。
退居八里桥的民军,得到灵州、金积、横城光复的消息,军心大振,勇气倍增,经过3天的休整补充,决议再次攻城,并兵分六路进击。11月19日(农历9月29日)晚,各路民军按指定路线开始行动,经过一番迅猛激烈的战斗,和城内会众的配合,终于里应外合攻入城内,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斯时,城内贫民数百人亦纷纷参加义军,奋起助战,配合民军烧当铺,砸监狱,纵火烧毁县衙。经过一夜奋战,击毙守城清兵数百余名,余皆溃散。民军占领道台、知府衙门后,在钟鼓楼树起大旗一面,上写“支那革命大元帅孙”八个大字。并下令城乡各户门口上方,均悬挂一面红色三角小旗,上写“顺南”二字,以示拥护孙中山,响应武昌起义之意。
同时,宁朔县知县高彝(平时与帮会已有密切联系)当听到府城已被民军光复,遂带领全县文武官员,向民军投诚。
是夜,南路民军亦先后占领了大坝、叶盛堡、玉泉营等城镇。北路民军亦同时分别在平罗、宝丰、黄渠桥起义。平罗会首王之滨同时举义,平罗县知事李九波被士绅(吴大炳)藏匿,民军一举光复了平罗全境。阿拉善旗的哥老会,也联合当地伐木工人,树起了义旗。中卫广武地区亦由民军与会众配合起义,向清军包围袭击,防御官秀英,顽固拒降,经终日血战,秀英被民军击毙,清军溃散,广武随告光复。
府城第二次起义成功后,军政府为了尽快招降满营的清军,利用原任道台孙庭寿的影响,暂推孙担任宁夏军政府大元帅,推刘先质、高士秀、高登云、刘华堂、刘复太、刘照黎、孙学文等9人为军事委员,负责军政府革命武装的组建工作。11月23日(农历10月3日)“支那宁夏革命军政府”宣告正式成立。
民军光复府城之际,盘踞满城(府城西10余里处)之清军步骑兵尚未正式投诚。由于民军轻信满城中清军内部帮会首领假投诚的许诺,再加军政府内部组织不纯,大元帅孙庭寿心怀二志,看风转舵,会首中又有内奸牟宪章的阻挠,未能一鼓作气,乘胜进攻,故而丧失战机。军政府成立后,会党领袖已识破这是清军缓兵之计,随于12月2日(农历10月12日)开始围攻满城,满城守将常连,早在民军内部有奸细,得知民军底细,恃装备优势,进行殊死反抗。民军为消灭满城之敌,奋力进行攻坚战斗,双方相持竟达20余日之久。在战斗中,刘先质(同盟会领导人)身先士卒,奋不顾身,不幸壮烈牺牲。但满城终未攻克,遗患未除。
五、清军反扑,宁夏、灵州民军转移
灵州、宁夏等地的光复,不仅粉碎了清军妄图以西北为根据地负隅顽抗,进而反扑中原,力保满清王室的阴谋,而且扰乱了清军围剿西安起义民军的部署。陕甘总督长庚、陕西巡抚升允不得不分兵扑向宁夏。他们调令甘肃提督马安良所部帮统循化营参将马麟、马麒及分统马政、游击马占奎等,带领马步七营,分水陆进犯宁夏。逃到兰州调兵的宁夏镇台张绍先(回民)也率部分人马回到中卫,攻占广武,利用宁夏回汉隔阂和豪绅与会党的矛盾,地主官吏组织地主民团,如金积马学文、董大人(董福祥后裔),吴忠马玉书、张四(张俊后裔),灵州城南王玉赞、王生元等豪绅组织的民团1000余人,还有沙沟马仁武、马广武的崇义民团1000多人,都愿听张绍先调遣,为清廷效力。
12月中旬(农历10月下旬)清军分东西两路,水陆并发,进犯宁夏。西路由马麟、马麒等率西军骑兵沿黄河西岸直趋宁夏,步兵由张绍先率领乘船筏直扑横城。东路由西军李自正部,协同张绍先三子(时称张少大人)带领本部步骑精旅和河东豪绅的民团数千人扑向灵州。
高士秀在横城,担负着和府城与灵州义军的联系,以准备随时接应。面对清军的反扑,他建议刘华堂,通知灵州高登云“能守则守,不能守就东撤”。但这个正确战略撤退,并未使各首领接受。灵州民军在高登云的指挥下,奋勇杀敌,重创清军,一次又一次的粉碎了清军的进攻。清军昼伏夜击,采用许多攻城措施,都未能得逞。虽然一时守住了灵州,但民军损失较大。
与此同时,西路清军步骑势众,12月17日广武失守。义军撤至叶盛,接着叶盛也被清军攻破。年底,清军进展到满城解围,民军遭受里外夹攻,于12月25日,民军不得不放弃满城,撤回府城。清军将宁夏城从东西南三面围住,城中首领刘华堂、刘复太坚持固守城池,以待外援。在对垒战中,民军奋勇杀敌,清军尸骸遍地,曾一度后退,但民军伤亡很重。由于清军的离间,孙庭寿原就心怀二志。此时,张绍先率援军围城,孙积极准备叛变。1月3日勾结牟宪章率部叛变,开放城门,并诱捕民军首领刘复太、夏梓、袁宗刚、李麻花儿等10余人。军政府中剩余的革命党人,被迫北撤转移,并通知高士秀部往鄂尔多斯的罗布台接应(此时高士秀已撤往三边)。马麒军占领城池后,敞刀三日,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城中民众深受其难。
当清军分两路向灵州、府城反扑之际,宁夏镇台张绍先于12月20日率所部及西军步兵数千名,分乘船筏数十只,直取横城,占据黄河渡口两岸,切断了和府城、灵州的通路,将横城守军包围,用炮火猛攻。高士秀看到清军大兵压境,灵州也朝夕难保。面对军事形势的巨变,再迫于敌我力量的众寡悬殊,当时横城、灵州虽有民军2000余人,但多为临时聚众,缺乏战斗经验。武器中除个别开花炮和来复枪外,多数是大刀长矛。而清军人数众多,武器优良。西渡解围府城,已不可能。为了保存民军实力,必须撤离横城,以南路袭击援敌,解围灵州,以图再起。高士秀经奋战两日,突破重围,撤离横城,到金积、吴忠阻击敌军。并转战花马池(盐池),打败该城守备赵玉秀、千总刘怀芝所率的侧击部队。又命灵州高登云部,立即转移定边,与正向陕北开赴的西安民军井勿慕会合。
高士秀转移到三边后,又接到军政府已经撤往磴口,令他率部北上到罗布台接应的命令。高士秀复率所部民军回头北上,又向鄂尔多斯蒙地进发,以争取在罗布台与刘华堂部会师。
高登云带领军民,虽然粉碎了清军及民团多次对灵州的进攻,但民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清军连日攻灵州不下,一面派绅士进城议和,一面积极准备攻城工具。这时,民军首领马连第看到清军势力强大,发生动摇,自以为光复灵州时,他曾暗中保护过州官余重基,一心主张同清军讲和。加之,这时宁夏、横城的义军均已撤走转移。因此,高登云接到高士秀两次命令后,才急速突围,向陕北定边开发。
当民军撤出灵州时,民军首领马连第认为自己主张议和,有功于清军,留而未走,但余重基(知州)首先献出马连第是反叛首领,结果全家数口,均遭杀头。清军对城内百姓,更是任性残杀。凡认为是哥老会人,格杀不留,不少百姓,全家杀绝。借搜杀会党,任性抢掠奸淫,造成灵州史无前例的浩劫,遇害群众约在5000人以上。
高登云率部到达陕北定边后,高士秀此时又已北上伊盟。而西安井勿慕部,则还未到达。该地郑思诚虽为陕西义军首领之一,但此人政治不纯,排除异己,一方面欢迎接纳,一面暗中在定边砖井子四面设下埋伏,对高军进行突然袭击。高部仓促之际,无法应战,军不成旅,各自散失。高登云左臂负伤,只身逃遁。后隐居于盐池、定边一带,默默而终。
宁夏城陷后,刘华堂等民军领袖率部向平罗、石嘴山方向撤退。沿途与追击的西军浴血奋战,民军失散很多。
到了石嘴山后,民军进行整编,决定以刘华堂、高士秀分别为东西路正副督指挥。刘华堂率军东渡,撤至鄂尔多斯的罗布台(今巴音高勒以东)。高士秀奉军政府令,已向西北转移至罗布台正南300里处的拉僧庙,即派前哨民军速往罗布台同刘华堂部联络。不幸的是,当刘部到达罗布台时,清军提前派蒙古钦差诚寿,勾结当地王公贵族,纠集蒙兵千余,提前分散埋伏,于1912年1月20日晚,趁民军初到疲惫之际,假意设宴款待民军。宴会上民军首领皆中埋伏,被围困在一起。刘华堂、刘照黎众首领大多遇害。深夜民军在酣睡之际,被蒙兵包围,刀枪齐发,民军猝不及防,除部分突围,一部北去后套,一部南向,被高士秀接应外,余遭杀害。高士秀部长途跋涉,久已疲劳,加之深入蒙地,此时已成孤军,粮弹均缺,为避蒙汉冲突,因此被迫退回陕北。
1912年1月,正当南京革命军政府已经宣告成立,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的时候。而盘踞在西北的满清反动势力陕甘总督长庚,还选派皋兰县知事陈必淮(原两任灵州知府)率镇北三营,于1月15日抵宁夏任知府。以办理善后为名,大力瓦解民军会众。并增派清军扼守石嘴山、花马池等处,严防民军出入。从此,轰轰烈烈的宁夏辛亥革命民军起义,被清军反扑而失败,仅有的一支革命力量,退居到陕北。
摘自郭连成《高士秀与宁夏辛亥革命》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