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福建省
一、福建省软件产业十年发展回顾
2000年,国务院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18号文,明确对软件和集成电路行业在税收、人才、出口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福建省随之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2001]16号)。十年间,福建省政府适时推出多个促进软件产业(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动漫游戏)发展的意见, 2009年11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闽政文[2009]374号),更是将软件产业的发展作为福建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为福建软件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经过有效的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福建省软件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从2000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09年410亿元,2010年实现576亿元,产业规模十年间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37%,位居全国第九位(见图30)。
图30 福建软件产业2001年来收入
二、福建省软件产业发展特色
(一)软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全省软件专利授予数量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年获得专利数量从2001年的15项增加到2009年的82项,增长了5倍多。
2009年新增登记软件产品796件,累计登记3623件,年增长率为20.2%;登记的软件产品呈现多样性,应用软件涉及的行业更加广泛。在软件著作权方面,十年间增长了7倍多,年增长率达到25.1%。
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软件产品,如数字音视频IC芯片、邮政投递信息系统、邮政便民服务站系统、工控软件协同平台、金融IT综合服务、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软件、保密安防系统、证券行业应用软件、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电子单证系统等,逐步形成了在通信、电子政务、邮政、质检、电力、金融、证券、财税、交通、烟草、公安、社保等方面领先的福建省优势软件产品。2004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软件名牌产品的评选,6年来累计评选了33项“福建名牌”软件产品(见表19)。
表19 2004—2007年软件产品获“福建名牌”称号名单
鼓励软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全省有19软件企业取得福建省软件技术研发中心认定和7个博士后工作站(见表20)。这些研发中心自认定以来,科研开发成效显著,新增研发投入1.73亿元,平均每家投入900万元,引进人才760人,平均每家引进40人。在电子政务、通信、3G、公安、社保、就业、证券、邮政、网络游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新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70多个。表明福建省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
表20 通过认定的福建省软件技术研发中心企业名单
十年间,福建省软件产业中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动漫游戏、软件服务外包等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省软件业销售收入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0%,增加值达1500亿元。龙头企业福州瑞芯公司获得2009年“中国芯”评选活动“最佳设计企业奖”,2010年实现收入8200万美元,其开发的“RK26XX增强型数字音视频处理芯片”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在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ICC)设立了分中心,国家教育部批准福建省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微软公司与福建省ICC合作建设嵌入式软件重点实验室。厦门市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已正式运行,吸引了1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入驻。
2009年,全省动漫游戏产业实现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20%,全省原创动画片数量和播出时间持续增加,2009年在国家广电总局新增立项动画片17部929集共9938分钟,制作中的动画片达30多部,总时长18952分钟,通过广电部门审核允许发行的动画片16部共6299分钟。开发游戏产品近30款,新增上线运行10余款,新产品不断推出,精品日渐增多。动漫游戏龙头网龙公司在2009年度中国游戏行业年会上一举斩获大会3项重量级大奖(公司获“中国游戏行业2009年度优秀企业”、董事长刘德建荣获“中国游戏行业2009年度优秀企业家”、旗下产品《梦幻迪士尼》获“中国游戏行业2009年度最受期待网络游戏”),2009年旗下产品《魔域》《征服》已成功地推广至全球6大语言区,实现境外技术服务和运营分成2500万美元,成为中国第二大网络游戏出口商。
福建省软件服务外包自2000年以来发展迅速,全省纯软件出口从2000年的590万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9100万美元,增长15倍,平均年增长35.5%。其中主要以软件服务出口的离岸外包和国际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机构,国内金融、通信、政府等部门发包的在岸外包为主。发展的特点在于境外机构直接将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软件技术服务等ITO业务发包给福建企业;省内服务外包企业开始在境外设立机构,直接承接离岸外包业务;国际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机构在境内直接将外包业务向福建企业发包(在岸外包)业务量逐年递增;国内金融、通信、政府等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部分业务向福建企业发包的在岸外包增长迅速;面向全球的闽南语呼叫中心成为对接台湾外包服务产业的一大特色。
(二)软件企业成长迅速,骨干企业表现突出
到2009年年底,全省软件与信息服务类企业有1300多家。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省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累计714家,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超过40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5亿~10亿元的企业9家;有20家企业通过CMMI3级以上认证,其中3家企业(福建富士通、东南融通、福建邮科)通过CMMI5级认证;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的企业有12家,数量排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广东。
2009年11月16日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意见》明确提出:“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软件骨干企业,重点扶持10家自主创新技术全国领先,在国内外业界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成长性好且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省内软件骨干企业,省市财政按该企业上年度对财政新增贡献额分别给予等额奖励。”
2010年9月从福建省1000多家软件企业中根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纳税额等指标综合评选出24家2009年度福建省软件骨干企业,是福建省软件企业中的佼佼者。24家软件骨干企业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总计达到136.1亿元,占全省软件业收入的1/3(见表21)。其中,福大自动化、星网锐捷、新大陆、国脉科技、福富软件、东南融通6家企业为全国软件百强企业;福富软件、新大陆、榕基、三元达、邮科和东南融通6家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新大陆、国脉科技、三元达、星网锐捷、榕基、网龙等10家企业已实现境内外上市,7家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企业,17家拥有省软件技术研发中心,19项软件产品近3年获福建名牌荣誉称号。东南融通、瑞芯、美亚柏科、亿榕、网格科技、伊时代等企业产值预计2011年将实现同比50%以上的高增长。
表21 24家2009年度福建省软件骨干企业名单
24家软件骨干企业在各自细分市场领域均表现突出,福大自动化、顶点、瑞芯、亿榕、易联众、国通、厦门雅迅、用友烟草分别为国内工控、证券、IC设计、电力、医疗、邮政、移动应用、烟草领域的排头兵,国脉科技、邮科、福诺在通信领域、星网锐捷、新大陆、三元达在通信领域,福富软件、东南融通在我国信息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领域,网龙、吉比特在国产网络游戏领域,美亚柏科、伊时代在信息安全领域,榕基、南威、凯特、网格在电子政务等领域均名列前茅,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福建省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和软件企业的快速成长是密不可分的。
创立于2001年的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公司,2006—2009年,公司研发的RK26XX、RK27XX、RK28XX等近20款芯片先后通过欧盟ROHS认证(环保认证),冲破了欧盟的环保壁垒,确保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公司设有企业技术中心,吸纳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一支由行业技术领头人、专业技术专家和核心开发人员组成的高端人才梯队。2006—2008年,公司连续3年蝉联“中国芯”评选活动“最佳市场表现奖”。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CEO励民说道:“我们把经营利润大量地投入到研发之中,这样才保证了公司具有持续不断地研发和创新能力,这也是企业重要的生存之道。”
在香港成功上市的网龙公司同样是后起之秀的典范,创办不到十年,经过数年发展它已经成为中国网络游戏软件领域最大的开发、渠道发行商之一。2006年获得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基地、优秀网络文化企业、版权保护重点企业、中国游戏行业优秀企业;2009年被省信息产业厅授予福建动漫游戏研发创作中心、软件技术研发中心、省级技术中心等;连续6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最佳游戏开发商、中国民族网络游戏海外拓展奖等殊荣;作为游戏行业运营商,网龙公司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跨省ICP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等资质。网龙凭借网络游戏的研发核心技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成为中国民族网络游戏的领跑者和海外市场拓展的先行者。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处于全国同行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公司网游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3%,网络游戏《征服》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0%以上,《魔域》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3%以上,企业综合实力位居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第六名,公司是美国市场上最大的中国网游运营商之一,同时还覆盖了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等6种语言在内的游戏市场。网龙海外出口每年收入达到了2000多万美元,占到了网龙收入的20%左右,海外出口规模位居中国游戏行业第二位。用网龙公司总经理刘路远的话说:“我们要开发出一款中国人自己的,世界顶级的3D网络游戏,让这块市场始终能掌握在国人手中。”
成立于1992年3月的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是福建省最具实力的工程技术服务型单位,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电气产品分销商及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商。在工控领域,福大自动化连续十年产品销量居全省第一,连续4年位居全国软件收入百强,被行业主流媒体誉为“工控行业巨头”。目前,福大自动化与世界著名工控产品厂商日本OMRON、松下电工、德国西门子、美国派克等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和商务合作关系。福大自动化公司总经理陈新楚介绍说:“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基本上用一套软件就能把整个产业的上下游串联在一起,整合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和资源共享。”
在福州软件园,屹立着气派的福富研发大楼。这家1987年就已经成立的软件公司顺应“海西”东风,大力发展软件外包。富士通副总经理陈志勇认为,在台湾硬件制造业向大陆转移告一段落后,软件业的转移将迎来高峰,大陆企业应该尽早准备承接。由此,福富构想着这样的项目承接:由政府牵头作BPO(业务流程外包),利用闽南语优势发展面向全球的闽南语全球呼叫中心、面向台湾的BPO外包业务。福富20年来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目前年软件收入超过亿元,年软件出口位于全国前列;品牌方面,福富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之一,是国家火炬计划优秀软件企业,中国软件收入百强企业;能力方面,福富拥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通过了CMMI五级和SJ/T11235三级资质;人才方面,福富具有熟悉IT行业的管理团队和逾千名的人才队伍,拥有百余名具十年以上电信行业经验的尖端人才;技术上,福富在通信网络、IT支撑系统(MBOSS)和ICT(信息和通信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总部位于美丽的厦门软件园的东南融通公司成立于1996年7月,多年来为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金融行业、大型企业财务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软件产品,目前已成为中国领先的金融IT综合服务提供商。近年来,东南融通集团与美国金融IT领域的资深团队共同投资成立的融通国际在美国成立,并收购美国SI公司的中国业务。同时,东南融通收购美国软件企业Minecode、成为SWIFT组织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并购BI行业先锋菲奈特软件,成功在美国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软件企业。同时,东南融通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比较优势,用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分析并制定了“三步走”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短期上,建立信誉、提升能力;中期上,对业务模式进行验证,渗透到各个预定的市场领域;长期上,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与国际知名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如今,东南融通已先后与花旗集团(Citigroup)、安怡(Aon)保险公司、住友电气(SEI)和摩根集团等跨国巨头建立了合作关系,显现了公司雄厚的实力。“未来3年公司力争实现年均增长42%以上,到2012年收入达到14.2亿元。”公司负责人自信地表示。将把东南融通发展成为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IT综合服务提供商。
(三)软件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福建省先后3次评选软件杰出人才,特别是2009年省政府评出30名“2009年福建省软件杰出人才”(见表22),并于9月9日在厦门予以隆重表彰,由孙春兰书记、黄小晶省长等领导亲自为软件杰出人才颁发了奖品(价值30多万元的奔驰商务车)。对软件人才这种高规格的表彰奖励在全国尚属首例。
表22 福建省软件杰出人才名单
福建省先后举办了4届“福建省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此举为软件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氛围。至2009年年底,全省110所高职院校中,已有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30多所院校设立软件学院,在校生达4万人,自2005年首批软件高职毕业生毕业以来,福建省软件高职院校已累计为企业输送了3万多名软件人才。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让软件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办学,共建实训基地,联办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初步形成了“订单式”的办学模式。福建省已建立软件工程硕士、大学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及社会培训等多层次软件人才培养体系,2009年和2010年扶持的5家软件人才重点培训基地共培养人才1571人,扶持的64家软件企业实训基地与各院校合作开展毕业生实训工作,共实训了5076人。福州软件园研究生工作总站累计引进国内著名高校11所,开办了以计算机、电子通信等专业为主的教学班级38个,进站学习的学员超过1300名,已获得相应证书的学员达900多名。全省开展年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2004年累计参加考试的人数有5.03万人,合格人数达1.02万人。
(四)软件产业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海西软件”统一形象逐渐树立
建设福建省软件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软件评测中心、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省ICC)、厦门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动漫游戏研发创作中心、福建省软件服务外包协同开发平台、福建省物联网应用软件及系统技术评估与质量控制平台等一系列平台,为广大软件企业,特别是中小软件企业提供公用技术、开发工具、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以及协同开发、合作推广等服务,来增强福建省软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良性发展的技术与服务环境,提升“海西软件”品牌的知名度。
2001年成立福建省软件行业协会和厦门软件行业协会协助政府承担福建省“双软认定”的具体工作,福建省动漫游戏行业协会于2009年成立,积极协调政府各部门政策与动漫游戏企业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软件出口联盟等中介组织协会的作用,通过龙头企业联合中小企业“抱团”结成外包团队,拓展境外市场。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海西软件”统一形象。在机场等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立大型“海西软件”宣传牌,在国内主流媒体宣传“海西软件”的软件骨干企业和软件杰出人才。结合福建省软件名牌产品的评价推荐,积极组织软件企业、软件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以“海西软件”统一形象参加每年的6.18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北京“软件博览会”、大连 “软件交易会”,以及厦门文博会、厦门动漫节、杭州动漫节等大型展会,展示福建省软件成果,开展软件技术、投融资合作,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五)基地建设蓬勃发展
福州软件园于1999年3月动工建设,同年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目前已建成软件园一至四期产业区、软件学院以及五凤生活配套区,开发面积157公顷(2355亩),其中产业区占地103.98公顷(1559.7亩),研发楼153幢,占地53.4万平方米。园区内创业楼、园区管理服务中心、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软件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软件评测中心、动漫产业基地、华兴创业中心、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福州大学软件学院等服务平台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园区内已逐渐形成应用软件与系统集成、网络信息终端设备、集成电路设计与嵌入式软件、数字内容服务4大产业集群。2009年,福州软件园新增入驻软件企业87家,成功吸引华为集团、美国合丰集团、金算盘等知名公司入驻,园区内企业总数达到395家,实现收入120亿元,税收3亿元。厦门软件园(一期)建于1998年,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2000年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是省市重点工程,总投资40多亿元,总用地1.063平方千米,总建筑面积163.64万平方米,软件园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区、动漫游戏区、软件研发和IC设计区、管理服务区4个功能区。目前,园区内正式入驻的企业达409家,从业人员总数3.62万人,2010年1~9月完成销售收入98.02亿元,同比增长44.05%,实现税收2.99亿元,同比增长50.16%。
在发展完善福州、厦门软件园的同时,福建省还加快建设泉州等新兴软件园区,泉州软件园占地面积1085亩,分为研发与孵化、商务服务两大功能区。作为泉州市高新产业项目,该园区将建设成为软件研究开发、创业服务和人才培养基地。截至目前,泉州软件园各项基础设施、研发楼等正在加紧建设中,并已吸引8家企业入驻,入园企业项目专家组评审工作即将启动。
(六)促进政策出台及时,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随着国发18号文的出台,2001年6月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福建省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2001]16号)。先后制定了《福建省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福建省软件产品登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福建省信息产业厅关于印发福建省软件产业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
2007年9月2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推动我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办[2007]181号),对福建省动漫产业的发展提出了11条扶持政策。2007年10月3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意见》(闽政文[2007]385号)出台,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拨出200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福建省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IC设计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动IC设计业与整机制造业的对接,这一举措标志着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业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2009年11月16日,福建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闽政文[2009]374号),这是福建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时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方式调整”及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重要举措。该《意见》明确提出由省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扶持软件产业发展,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引进一批领军人物,促进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建立起服务于软件行业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将福建逐步建成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
三、福建省软件产业展望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规划引导与资金扶持。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顺应软件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坚持“统筹部署、创新应用、普惠民生、安全可控”的原则,把握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全球软件业加快转移、互联网深化应用、“智慧城市”建设、三网融合、3G和物联网发展等有利机遇,改善发展环境,强化公共支撑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闽台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产品化进程,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应用领域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海西软件”品牌,提升福建省软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二)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省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从业人数达到20万人。培育15家以上年收入超10亿元大型骨干软件企业,20家企业进入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上市企业达40家以上。
(三)发展重点
发挥福建省软件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特色,以国家和福建省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为契机,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支持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物联网、三网融合等应用软件支撑技术开发和应用;针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形成的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软件企业积极研发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软件;加强数字设计与工业软件在产业改造升级方面的合作。通过提高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深化各类信息应用;通过大力发展普适计算技术,加快基于“智慧城市”中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建设;深化“云计算”应用,积极开发基于“物联网”的行业应用软件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重点扶持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与国际及台湾先进技术合作交流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升集成电路设计产品测试与认证、标准研究与制定等服务能力。加快集成电路设计在移动互联网、下一代通信网、三网融合的智能终端、物联网行业、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以福建省产业发展急需及全国市场潜力大的技术领域为重点,开发并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集成电路产品。
以“双向进入”为重点,建立跨屏跨网融合的内容产品体系,依托互动电视线上品牌内容和服务,重视线下活动及衍生产品开发。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和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发展位置服务、智能导航、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网络电视、窄带宽下的视频服务等新型增值服务并拓展服务范围;发展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容灾备份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产业统。应用普适计算和“云计算”技术建立通信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大力发展基于4G,甚至5G、NGB和CMMB等新传输方式的内容和服务产业链。
重点培育和形成一批海西动漫游戏品牌,鼓励研发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具有“八闽文化、海西概念”的网络游戏、动漫产品及相关衍生品。加快发展手机动漫游戏产业和培育新兴动漫游戏业态,开发网络游戏周边产业,形成完整的网络游戏产业体系。继续推动游戏动漫衍生品开发运销中心建设,完善游戏动漫产业链,打破游戏动漫产业赢利模式单一的被动局面。加强动漫企业与衍生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对接,以数字内容为特色,着力发展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影视制作、数字文化等信息服务业务。
深入挖掘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潜力。充分发挥软件出口联盟等中介组织协会的作用,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中小企业“抱团”结成外包团队,拓展境外市场。努力承接海外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转移,加快推进在岸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进程。积极融入全球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链,在积极承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同时,积极开拓、培育和承接国内信息技术外包领域和项目,形成国内外相结合的立体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市场。
综上,福建省将规划建设一批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动漫游戏、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及通信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实现规模优化组合,功能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集聚,以形成福建软件产业超常规、跨越式高速发展的态势。
(四)主要措施
1.加快闽台先行先试,推进产业交流合作
围绕重点领域,搭建对接平台,促进产业转移,积极吸引台湾软件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中上游企业来闽投资,鼓励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并掌握软件核心技术等台资项目入驻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软件园区。支持台湾优秀软件产品在闽推广应用。支持台湾有关行业协会在省内各软件园区成立分支或派出机构。
2.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优化产业政策环境
加强和改进对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招投标机构的管理。改进和简化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设立及各项业务的审批程序。加强行业统计和运行监测分析工作,鼓励各级政府调动资源改善产业环境,支持企业发展、品牌培育、商业模式创新、标准研究制定等。
3.快速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海西软件”做大做强
充分利用协会和平台的沟通连接与协同开发功能,通过联盟的通力合作拓展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提升福建省软件企业的专业化创新和整合能力及企业的竞争力,培育一批重点骨干软件企业,促使“海西软件”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政府部门有关专项资金合力扶持本省软件产品应用于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挥“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和“9·8”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的展示对接作用,积极推介福建省优秀软件产品走出去。
4.挖掘公共服务平台潜力,增强软件企业创新能力
继续扶持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ICC)、省软件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厦门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物联网应用软件及系统技术评估与质量控制平台、省软件评测中心等已建平台,推进面向全省的开放式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公共平台的建设。通过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ICC)和厦门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有一定规模的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业产、学、研基地。鼓励软件企业与院士或境内外著名高校、研发机构合作共建国家级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5.积极开拓软件应用市场,推动产业附加值高速增长
促进两化融合和“三网融合”,推动成立工业软件产业应用联盟,支持研发工业软件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支持软件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积极推进软件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加速两化融合。积极开拓软件服务内需市场,改善产业外部环境,支持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的研发及产业化,积极跟踪软件运营服务、普适计算技术、云计算、数字内容等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发展,鼓励开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信息服务业务,拓展新型消费,培育新的增长点。
6.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完善软件人才服务体系
组织实施福建省委省政府新出台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建立省软件人才需求联席会议制度,有效落实相关举措,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加强闽台软件产业人才深度合作,联合台湾软件培训公司,开展各类培训和人才交流活动。引导科研院所和高校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有序流动,促进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分布。鼓励福建省高等院校积极开设软件产业重点领域的相关专业。加快培养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的软件人才,全面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闽台服务外包培训基地,设立专业的外包人才库,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梯队。
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产业发展秩序
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投入,鼓励企业申请国内专利、参与软件产业领域相关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支持企业在境外申请并取得知识产权。鼓励企业依法组建知识产权联盟,构建“专利池”。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熟练应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优势软件企业,重点加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专利权、商标权等领域知识产权的相互作用。鼓励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市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享受相应的政策。
8.完善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建立软件产业融资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渠道,与市场经济及国际惯例接轨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外资投入软件产业,形成良性发展机制。整合软件、金融等相关资源,选聘软件专家参与软件企业贷款项目评审,并为贷款审批提供科学、专业的咨询意见。完善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加大中小软件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并有效运作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推进商业银行开展软件行业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抵(质)押贷款业务,加大对软件产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建设,着力跟踪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推进企业改制、上市融资,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争取福州、厦门软件园成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扩大试点园区,大力发展债券融资,探索发行中小软件企业“集合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