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黑龙江省
一、黑龙江省软件产业十年发展回顾
黑龙江省软件产业规模位列全国中游水平。自2000年国家颁布鼓励软件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来,黑龙江省软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10年1月至10月,黑龙江省软件产业业务收入60.2亿元,同比增长28%,连续十年保持快速增长。从业人员超过2.6万人,企业数量超过370家。主要服务对象涉及制造业、电信、电力、石油、铁路、财税等重要民生领域,占电子信息产业比例超过40%,是黑龙江省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加速器”。
全省软件企业绝大多数聚集在哈尔滨、大庆两地,其软件业务收入之和占全省比例为99%,非公经济成分超过90%,
2000年开展“双软认定”工作以来,累计认定473家企业。累计登记软件产品1127件。“双软认定”优惠退税额度累计超过4.5亿元。在册270家软件认定企业中,软件研发型企业占60%,嵌入式系统企业占19%,系统集成企业占14%。
黑龙江省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等数十所著名院校,教育资源和人才储备雄厚,人均教育资源在全国列第五位,每年毕业的软件、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学生近3万人,是软件类人才输出大省。
(一)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1.十年内产业规模及增长率情况对比
2000—2010年对于黑龙江省软件产业,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年。黑龙江省软件产业的规模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除2007—2009年出现增速下滑,其他时期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见图21)。
图21 黑龙江省黄金十年内软件产业收入情况
2.十年内软件产业专利获取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2000—2010年黑龙江省软件认定企业共获得软件及嵌入式设备专利103件。2005年以前专利申请数量不高,这与当初企业处于初创期,精力主要聚焦于专业市场有较大关联。自2005年以后,专利获取数量提升了一个台阶,部分起步早、发展好的企业已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塑造自主创新能力的更高要求,谋求通过差异化服务获得市场优势(见表13)。
表13 黑龙江省十年内“双软认定”执行情况和重点企业数量对比
(二)技术创新
1.科技进步情况
图22反映了黑龙江省2000—2009年企业认定和产品登记情况。黑龙江省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2009年年度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010年10月末,黑龙江省认定软件企业累计473家,登记备案软件产品累计1127件。科技创新主体呈现多渠道多样化态势,由原来的个人创新,扩展为个人、公司、机关院校多种创新主体形式共同发展,科技创新成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企业在研发中也更加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保护。由于软件产业更新速度极快,每年新上马项目和产品层出不穷,在数量规模上,黑龙江省软件产品的开发主要围绕嵌入式软件和优势行业的信息化项目。目前,石油石化、电力、电信、铁路、交通、制造业是行业增长支撑点的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工业软件成为增长的主力。
图22 黑龙江省软件企业认定情况
2.企业研发投入加大
黑龙江省企业研发投入与年收入比例明显升高,30%~40%的投入比例普遍高于历史均值。研发机构设立比例超过64%,而营销渠道建设的比例却只有60%,反映出黑龙江省企业收缩运营规模,转而加大研发机构建设的倾向。黑龙江省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条件,被IT业界视为设立研发中心、远程支持中心、低成本维护中心的优先选择,这直接提升了黑龙江省软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3.产品及发展趋势
“亿阳移动网络管理系统软件V5.0”、“亿阳3G网络综合管理系统软件V1.0”等面向电信运营商的软件产品。整体产品水平处于先进地位,尤其在国内电信运营商内部解决方案领域,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居于前列。
正在开发高压H.SVG动态无功连续补偿装置,高压H.SVG采用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来搭建整流和逆变电路,可对负荷实现双向补偿和连续调节(感性/容性),补偿容量足够的情况下实现功率因数补偿接近为1。高压SVG在原理上具有创新和突破,取消电容器,不用电容器来产生无功功率,自身不会产生谐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以食堂售饭系统、校园一卡通、企业一卡通、机关一卡通系统为主导,取得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金龙卡系统一卡通,已经从简单的售饭收银管理系统发展成为集管理功能、金融功能、识别功能等于一身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新中新公司在智能交通领域、智能控水、智能控电等领域已经占据了相应的市场份额,产品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随着公司城市智能交通疏导系统、金龙卡智能控电系统、金龙卡控水系统、安地系列产品的推出,公司已从原来的单一金卡领域,向交通、电信等广阔领域延伸。公司的城市智能交通疏导系统已经在吉林、锦州、福建、安徽等省市建立了样板工程。市场占有率60%,拥有用户3000余家,产品覆盖中国大陆所有省份。
(三)企业发展
到2009年年底,黑龙江省软件业务收入超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37家,占全省总体数量的39%,其中面向电力、电信、交通、铁路行业应用的企业业绩突出,数据处理、在线软件等领域的企业克服了金融危机引起的需求下降等困难,维持了增长的趋势。黑龙江省软件行业主要依托于电信、电力、石油石化、铁路、交通、制造业等优势行业,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公共事业领域和工业领域,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刺激下,IT支出比例逐步提升,这些大客户成为了黑龙江省软件产业增长的主导市场。
大庆市华拓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专业离岸服务外包提供商,目前拥有大庆、珠海两个数据交付中心、北京(中国区营销中心)、上海与郑州(扫描中心)、哈尔滨(研发中心)、悉尼(澳洲区营销中心)、伦敦(欧洲营销中心)、加拿大马卡姆及香港办事处,大庆本部拥有职工1230人。主营业务中英文录入、呼叫中心业务、软件开发、数据和图文处理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涉及金融、保险、医疗、物流、教育、出版、政府调查、邮政八大行业,工作类型达1000多种。在全球各地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境外主要客户有汇丰银行、美国运通银行、澳洲银行、香港交通银行、美国时代华纳、英国EDM公司、柯达—澳大利亚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有近7年的开发BPO录入和扫描软件经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培养了录入行业的大量业务专家。并有多项中英文数据处理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公司连续3年被ChinaSourcing评为中国服务外包百强企业,未来3年,公司将以华拓万人数据处理平台建设为主要载体,建设拥有现代的、与国际接轨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外包交付大厦,以数据处理服务企业为核心,以职教联合培训、企业内部培训及外部招聘、中介及国外引进人才机构供给人才为保障,以建立产业及业务信息交流平台为沟通宣传渠道,以居住、文化生活、交通等其他配套设施为外围保障的国际化、现代化的数据处理业务产业集群。经过十年的发展,黑龙江省软件产业培养了一批龙头软件企业,如九洲、威瀚、锐科、工大软件、新中新、亿阳信通、四海等。
(四)人才培养
黑龙江省是高等院校云集的省份,拥有高等院校63所,专业的职业技能学校10余所,无论在人力资源储备,还是培养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仅仅是基础资源优势,大量的人才流失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省的人才净流入率为−65.9%,在全国垫底,其中85%流向了珠三角和长三角。而作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主要力量的各大职业培训机构,培养出的合格人才流出率更是高达84.6%。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使黑龙江省软件产业创新能力越来越弱,不仅使大量的利润流向外地企业,还严重影响黑龙江省软件产业的积累和再循环能力。
据黑龙江省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606元,居黑龙江省各行业平均工资首位。国内大型软件企业秉承“以一流待遇吸引一流人才”的理念,初级软件工程师的平均年薪都在6万~15万元,并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如此大的薪金和福利待遇的差距更导致软件外包人才大量外流。
一些软件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吸引与培养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基石,目前软件认定企业仍以自发行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如通过股权激励、弹性工作时间、多级岗位工资等方式。
在233家受调查企业中,技术人员数量9347人,占员工总数的近70%,而其中专职研发人员5632人,占技术人员的60%,约占全体员工总数42.1%。但是现阶段中高层人才依然供不应求,因此,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纷纷出台人才培养激励政策,全省20余家大型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每培训出一名合格人才,即可获得一定的政府培训基金补贴。2010年,大庆市政府与大连等地的国内先进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合作,设立“黑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将从长远角度,缓解黑龙江省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五)基地建设
黑龙江省内没有国家认定的软件园区,但拥有承载相同功能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园、大庆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哈尔滨开发区服务外包产业园等“类软件园区”,这些园区吸引了大量软件企业入驻。
1.哈尔滨软件园
哈尔滨软件园包括南区、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黑龙江大学科技园、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① 作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哈尔滨软件园是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由市政府牵头,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军诚公司联合投资创建的经济实体。南区于2003年11月投入使用,内设有企业孵化创业中心,适于百人以下的企业入驻孵化,2006年年底有15家软件企业入驻。②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占地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其中有10万平方米的高科技产业及软件企业用房,园区按照国家级软件园区的建设要求,划分为软件研发中心、孵化创业中心、网络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科技产品交易中心、融资中心、投资创业中心。2005年年底入驻软件企业65家。③ 2005年10月,黑龙江大学科技园被批准为升级大学科技园,该园区在软件企业孵化、软件人才培养、离岸外包等方面有鲜明的特色。
2.大庆软件园
大庆软件园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5年3月建成投用,2009年年底入驻企业总数超过200家。
3.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
2003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的全国首家地理信息处理园区,总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产业园主要作为国际地理信息数据加工基地和相关企业的孵化基地,目前已建成的有哈尔滨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服务软件平台。现已吸引30余家企业入园发展,集聚了1000多名高科技人才。到2009年年底,入驻软件企业30余家,年营业收入14000万元。
4.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基地
2006年10月17日在哈尔滨市平房区成立了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动漫出版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媒体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国国际青少年动漫培训基地,是全国最早的省级动漫基地之一。基地入驻企业已从最初的8家增至148家,从业人员达到2000余人,年生产动画能力超过20000分钟。生产办公用房也由成立时的5400平方米增至4.5万平方米,2009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税金440万元。
5.哈尔滨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
在哈尔滨开发区哈平路集中区大连路以西,规划了服务外包产业园A区、水景公园和服务外包产业园B区3个不可分割的街区,相互之间保持空间和景观上的联系。其中水景公园占地12万平方米,目前已初步建成投入使用。服务外包产业园A区占地1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于2008年年初开工建设,其中一期工程1.3万平方米的公寓楼和1.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经建成;7.4万平方米的研发楼和综合服务楼正在建设中,2009年年底主体完成,2010年上半年交付使用。二期工程7.8万平方米6栋标准化厂房计划2009年4月底开工建设,年底建成。服务外包产业园B区规划占地1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重点建设外国专家公寓、服务外包标准化厂房、商服设施、员工宿舍等。服务外包产业园建成后3万人左右可以在此从事服务外包业务。
6.黑龙江软件园
黑龙江软件园被列入黑龙江省2008年重点推进200个大项目之一和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开发建设项目。由黑龙江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建设和运营,于2010年投入使用。
(六)促进政策
2000年,国发18号文颁布以来,黑龙江省发布了《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信息产业)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信息产业)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在十年内每年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扶持软件产业持续稳定增长。
2007年,依据《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黑发改高技[2007]7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08]15号),设立了黑龙江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专项资金,原部分信息产业专项资金整合并入服务外包专项资金。
二、黑龙江省软件产业“十二五”展望
大力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对于黑龙江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5年里,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将珍惜机遇,不断创新,充分考虑黑龙江省产业发展规律、国际发展趋势、现实发展基础和城市区位功能,选择并明确发展方向,引导切入、强力突破、重点集聚、协调联动,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黑龙江品牌,进而把现代服务业培育为支撑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一)发展思路
依照“打造城市软件及服务外包品牌,创建特色软件及服务外包园区,形成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思路,将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为黑龙江省支柱产业之一。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在工业软件、数字内容服务、数据处理、呼叫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和扶持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打造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重点领域的龙头。带动和辐射全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提升和发展,挖掘和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重点企业,初步形成装备制造、石油石化、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黑龙江省优势传统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到2015年年末,全省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达到1500家。从业人员17.5万人,软件服务外包增长速度不低于20%。软件服务外包收入达到350亿元。
(三)发展重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外部需求的逐步回升,以及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将会对技术研发、信息处理、现代物流、专业金融、会计、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产生强大的需求。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遵循主打在岸外包、拓展离岸外包的宗旨,境外主要以欧美、日韩、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开拓市场;依托省内优势产业,境内主要侧重于承接金融、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动漫、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等行业的外包业务,其中重点发展上述领域的数据中心、地理信息、软件即服务(SaaS)、嵌入式软件开发与服务、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等信息技术外包业务,呼叫中心、金融与财务技术支持、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加工等业务流程外包业务。
1.重点培育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一是抓好工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与产业化,提升制造业等级。推动黑龙江省软件在石油石化、智能电网、汽车电子、航天航空、医药食品、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重大应用。加快嵌入式操作系统、构件化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设计、应用,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发展面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消费电子、数字电视、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支持建立各行各业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发挥黑龙江省制造业规模优势,发展计算机辅助研发和制造软件、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软件,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行业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走差异化、专业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二是鼓励引导中介机构,加强传统产业的研发与设计。围绕本省支柱产业,引导和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的研发、设计及创意服务。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以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标准,促进设计、制造过程和产品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装备业和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依托丰富的原材料、多年的行业经验和较为成熟的技术,黑龙江省有能力承接食品外包。其中,重点发展领域涉及食品包装设计及制造,食品技术鉴定、检验、检测,食品物流等外包业务;重点加强对人民生命健康危害严重的疾病、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采用医药研发和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并举、融合的产业发展促进原则,推动本省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三是依托大庆软件园区,打造石油石化外包品牌。以大庆软件园区为依托,利用大庆市优势产业,支持和引导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石油石化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数字油田,生产服务业产业集群,提高油田经济绩效,促进园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打造石油石化服务外包品牌,逐渐形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石油石化外包示范区。园区将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以石油石化行业软件开发和工业设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省内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的优势,顺应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紧密结合传统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围绕包括地质制图、数据分析、地震解释、勘探开发、实时数据库分析等石油石化数据处理服务型应用软件的服务外包,以及石油勘探开发和石化生产数据采集处理、工程设计、自动化控制等为重点的石油石化技术服务。同时,园区要突破传统工业园建设模式,坚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实用性、配套性、超前性的原则,认真谋划产业布局,抓好石油石化产业规划、招商、建设、服务等相关工作。
2.突出发展重点产业领域
1)工业软件产业
提高本土化工业软件在工业产业链的应用程度,实现规模发展。以增强联盟成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成立工业软件产业联盟。促成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为辅助的各式合作,鼓励自主创新,在实时数据库、专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电力电子等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并初步实现产业化。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本土工业软件的性能与功能,以提高对国外品牌的可替代性,增加工业企业的可选项。本土化软件在国产化软件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力争打造3~5个国内知名品牌工业化软件,7~10家国内知名工业软件和工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实现品牌集群化。拓宽已成熟的产业链的辐射程度,形成新产业链2~3条。
扶持优势行业领域的知名企业,确立在突破领域的行业地位,在嵌入式技术、石油石化行业应用、实时数据库等领域打造国内知名企业。规划期内,工业软件收入力争达到30亿元,其中嵌入式软件收入20亿元,工业类应用软件收入达到10亿元。
发展重点:结合黑龙江省工业发展需求和黑龙江省工业软件发展现状,与“十二五”规划发展方向相对照,工业软件产业发展重点集中在石油石化、智能电网、汽车电子、航天航空、医药食品和船舶与海洋工程6个领域,重点项目总投资额41850万元。
2)数字内容产业
鼓励数字内容原创和支持内容运营服务,加强对国内外的招大引强和对省内企业的培育并举,形成以数字内容各子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和专业化园区带动产业集聚,带动相关衍生品快速发展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格局。
到2013年年末,黑龙江省将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基地之一。力争全省数字内容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实现利税7亿元。到2015年,带动园区产业收入达到30亿元,利税15亿元。
重点支持省(平房)动漫产业基地和盛源数字新媒体产业园区带动数字动漫、数字视听、数字游戏集聚发展壮大;支持大庆服务外包园带动大庆纳奇网络开发有限公司、大庆盛源文化传播股份等数字游戏企业集聚发展壮大;支持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带动地理信息加工处理产业集聚发展壮大。
3)互联网络数据中心产业
加快通信网络工程建设,辟建IDC专业性园区,带动上下游从事数据的收集、处理、传播、存储、流通、服务和相关软硬件研发产业向黑龙江省聚集,快速提升黑龙江省辐射东北、服务全国、沟通东北亚,乃至世界的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和通信保障能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的数据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省IDC行业年收入达20亿元,利税10亿元。
重点建设节能高效IDC,加大在数据收集、处理、传播、存储、流通、服务和相关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力度;重点拓展在政府、金融、石油、电力、铁路、医药、制造装备等行业的数据中心、灾备中心等业务应用;提供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大力开发面向网游、视频、社会性网络服务(SNS)社交网站等市场前景广阔的领域的专业细化IDC解决方案。
4)数据处理产业
调整优化数据处理服务产业人员结构,快速扩大数据处理市场规模,加快提升数据处理交付能力。力争到2013年年末,全省数据处理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培育企业超过30家;相关从业人员达到10000人,将黑龙江省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数据处理中心。
整合省内现有小规模企业,发展壮大低端数据处理业务;以重点企业为龙头拓展石油石化、煤矿等行业的高端数据处理业务应用;以研究机构、企业为主体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整理出数据模型、数据结构,为高端数据处理业务提供业务模型和行业解决方案,带动政府、金融、医疗、保险、物流、教育等行业向高端数据处理业务发展,满足不同企业对数据的差异化需求。
5)呼叫中心服务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设备和信息交流手段构筑“一站式”呼叫服务中心,以整合服务资源、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坚持招商与引才相结合,带动省内呼叫中心企业快速升级,坚持以专业化园区带动呼叫中心产业发展,坚持横向引导行业应用类企业拓展呼叫中心业务,推动黑龙江省呼叫中心产业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预计到2015年年末,实现省内呼叫中心总服务规模达到1万席,市场总价值达到10亿元。重点培育5家专业从事呼叫中心的企业。
重点发展以大庆华拓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在金融、石油石化、电力、医药等重点领域发展呼叫中心业务;加强招商和引才相结合,引进知名呼叫中心企业,培育省内企业开展呼叫中心业务;鼓励和支持黑龙江联通专业化呼叫中心园区发展壮大;大力发展日、韩、俄等多语言呼叫中心。
6)政府及社会公共服务软件行业
围绕政府及社会公共服务应用领域,鼓励研发行业解决方案,政务、金融、电信、传媒、医疗、医保社保等行业和领域的大型信息系统工程为核心,增强高端咨询能力、设计规划能力,形成一批大型综合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力争到2013年年末,政府及社会公共服务软件服务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培育企业超过50家,相关从业人员达到10000人。
发展重点:发挥省内各级财政单位信息化项目预算审核作用,结合软件正版化专项资金,逐步提升省产软件在省内机关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比例;发挥省内软件服务业企业的优势,支持软件服务企业间协作,形成面向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教育文化、社区、应急指挥、公共安全、农业等重点行业的完整软件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推进在教育、医疗卫生、医保社保、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等行业规模应用软件的省产化;打造和培育面向政府及社会公共服务软件行业应用的骨干软件服务企业。
7)运营维护行业
着重对用户使用的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如基础环境、硬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等)和业务系统提供综合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提供软件及服务,在线杀毒等软件运营服务;建立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建立规范的事件跟踪流程,强化运维执行力度;设立IT运维关键流程,引入优先处理原则。
8)云计算、物联网
下一步将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新型业态。紧紧抓住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产业创新机会,引导和推动新一轮创业浪潮的兴起,通过产学研联盟的方式,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积极打造世界级创新型软件服务企业。建立数据安全风险防御体系,减少云计算在发展初期所遇到的诚信和数据安全问题,提高云计算的技术成熟度。
(四)发展措施
1.加强沟通协作,完善产业政策
积极与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沟通协作,高度重视互联网的管理,进一步加强黑龙江省通信安全工作,不断完善技术设施、加强技术保障,切实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同时,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协作与配合,按照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研究制定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联合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完善现有的产业发展政策,从产业导向、土地、规划、财税措施、市场准入、中介组织等方面,出台鼓励和支持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各项相关政策,加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扶持资金制度,重视企业技术认证等方面工作,细化新出台政策实施方案,做到逐项逐级分解落实,逐步提升黑龙江省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政策,使政策深入人心,最大限度调动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的积极性,切实发挥政策导向和推动工作的巨大作用。
2.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在政府设立的产业引导资金中,保证有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为重点企业发展给予资金支持,为重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省财政在财政预算内设立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资金,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人才培训、产业园区建设等提供相应的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省级有关部门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科研资金,用于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理论与技术开发研究;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的投资,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支持重点,立足省内产业优势特色,积极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动力强、示范作用大的龙头项目,及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汇报、沟通,争取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库,取得资金支持。
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发展资金作用,引导和促进专业投资基金投资省内重点培育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优先提供贷款担保或给予适当贴息;支持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加强对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知识的辅导和对企业上市的引导,逐步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投资体系。
3.完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原有“十一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服务外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配合国家服务外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有针对性、选择性的支持省内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重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对大中型企业进行有效扶持,共同推进黑龙江省信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立足省内现有从事软件研发机构和服务外包研究机构,搭建战略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律研究、政策研究、商机研究、技术研究、发展模式研究等工作,定期提供研究报告。加强对政府、高校、企业服务外包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提高。
建立服务外包品牌推广和服务外包交易中心与项目配对平台。根据发包商和接包商的供求,获取最新的市场动态资讯,实时提供业务配对、信息发布、需求分析、买卖、文档处理及后台的管理协助等服务。坚持高透明度,对外包需求、项目蓝图、进程及至项目交付的所有过程,交易双方均可透过平台提供的专用网络,进行即时交流监测、更新、完善。
完善和建立基础网络平台、软件公共应用开发平台、质量保障和软件评测平台、IT教育培训平台、优秀软件技术推广平台、共享资源库平台、数字园区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各种先进、成熟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将省市政府部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在互联网上,为园区、企业提供可靠的、高速的和可管理的网络环境,为用户提供广泛的数据资源共享、丰富便捷的网络应用和服务,实现网络的扩展。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加强与知识产权局、版权局、新闻出版署等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依托知识产权交易机构、行业组织、法律援助机构,全方位动员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重要性,多部门纵向联合进行知识产权的普查、分析,以便应对未来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纠纷事件,通过法律手段严肃、净化、引导,促成建设以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为主要执法管理方,行业组织、交易机构为信息补充、核实的第三方,以企业和社会需求用户为平台用户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实现良性循环。建立知识产权服务网站、培育壮大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专门栏目,与国家、省、市知识产权网络实现连接。通过网络与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局实施数据库连接,提供网上专利检索,使企业更快更准确地了解国内外产品和产业发展趋势。规范各种知识产权服务活动,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加强与银行、风险投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合作,设立软件及服务外包绿色通道,形成投融资服务平台。提供创新基金、孵化基金等专项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务咨询,为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提供便利。
4.建立专业化园区,带动重点产业发展
依托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培育重点企业,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发展产业链,最后形成产业集群。发挥黑龙江特色产业优势,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产业园区。围绕实现园区差异化、特色化、产业配套化、建设标准化、服务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优化园区产业规划和布局规划。同时,协调不同专业化产业园区间的有机联动,为带动相关行业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创造有效机制和良性环境,形成产业园区龙头和合力的效应。
推进政府、企业、培训机构等多种形式合作,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实行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引进、吸收、集成、创新步伐,促进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化。加强哈尔滨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区、黑龙江省联通呼叫中心示范园区、哈尔滨平房动漫产业基地等建设,提高企业聚集发展,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项目、会展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化项目、数字新媒体产业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其尽快投产见效。园区内企业须组织专业团队,围绕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招商,重点引进大型商业、企业,务求招商实效,挖掘和培育重点产业项目,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5.注重人才培养,为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培养国际化复合型软件技术人才,探索软件与服务外包实用人才培养新途径。积极培养和引进省内外软件与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具有服务外包业务经验、精通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流程管理、熟悉离岸服务外包市场营销、能与发包客户进行直接业务沟通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积极构建由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高等院校、职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多元化、多层次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上,创新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模式;鼓励跨国公司和服务外包企业独立或与本地教育机构合作创办专业培训机构;推进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实训学校和基地建设;加强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定制培训、从业人才资质培训、国际认证知识培训、国际认证人才培训、知识产权培训、相关法律及行业标准培训、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相关企业新入职人员岗前业务技能培训、计算机运用能力培训、英语日语韩语等实用能力培训;积极推广“订单式”人才培训,引导教育机构按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大力培养复合人才。
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外包产业论坛,邀请国内软件及服务外包领域专家对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干部进行软件及服务外包知识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对服务外包知识的了解,加强政府工作人员与服务外包企业管理人员的联系与交流,培养一批专业的、具备实战经验的服务外包领导干部。同时,加强企业对业内最新动态的洞悉,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高级管理人员,提升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引入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培训机构,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建设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力量与有关教育机构合作,建立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选取省内外大型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与之对接并建立合作关系,定制培养对口专业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外包对适用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