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吉林省
自国发18号文颁布以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随着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不断推进,两化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确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及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吉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科技创新最活跃、增值效益最大的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总体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吉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在销售额、利税、利润等指标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吉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年发展回顾
十年来,吉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直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运行高速平稳,呈现出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2010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产值占服务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06年的6.4%提高到2009年的6.9%,提高0.5个百分点。
(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量。吉林省是著名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一直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随着近年来高速的经济增长和积极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吉林省第三产业日渐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渐突出,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对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见表12、图16、图17)。
表12 2005—2009年吉林省服务业与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图16 2005—2009年吉林省服务业与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图17 吉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
2005—2010年,吉林省服务业产值逐年递增,2010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09.52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加353.26亿元。图17显示,吉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信息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到服务业总产值的9.35%。
(二)软件业发展凸显成效
1.吉林省软件业近年收入状况
截至2009年12月底,吉林省软件行业全年产业规模达到134.2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22%,占全省GDP的1.8%,全省软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见图18)。
图18 2000—2009年吉林省软件产业销售额增长情况
图18清晰地反映出,从2000年到2009年,吉林省软件收入上升趋势明显,增长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2008年实现增长率18.3%,2009年增长率较上一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
2.吉林省软件收入构成情况
从吉林省软件产业构成来看,软件收入主体是软件产品、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各项业务收入占软件产业总额的比例趋于均衡。2009年,各项业务销售额均突破40亿元。其中,软件服务销售额最高,达到47亿元,占软件产业总额的35%;软件产品销售额、系统集成销售额分别为41亿元、46亿元,占软件产业总额的比例达30%和35%(见图19)。
图19 吉林省2009年软件收入构成情况
3.吉林省软件企业发展情况
从吉林省软件企业发展情况来看,2009年吉林省从事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企业超过600户。其中,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3家,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家,软件出口外包企业超过50家。图20显示,2001—2009年吉林省软件企业认定数量和登记产品件数在总体上均呈稳中有升的趋势。截至2009年年底,全省累计认定软件企业386家,登记备案软件产品1224件。其中,2009年新认定软件企业有36家,新登记软件产品231件。全省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商资质认定的企业共有53家。其中,获得一级资质认证、二级资质认证、三级资质认证的企业分别有3家、4家和39家。全省通过CMMI3级的企业有3家。同时,在2009年度,吉林省还有4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软件企业在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核心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及丰富产品结构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
图20 2001—2009年吉林省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登记情况
从软件产品数量和结构来看,截至2009年11月底,吉林省共开发生产各类软件产品2000余件,软件产品结构以应用软件为主,嵌入式系统软件则相对比较薄弱。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技术优势和特色的软件产品,其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如启明公司汽车行业管理软件、吉大正元公司电子证书认证系统软件等。
(三)信息业基础建设成果显著
“十一五”以来,在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的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下,吉林省信息服务业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内容服务不断拓展,质量不断提升,应用网络建设全面推进,为信息服务业的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信息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截至2009年年末,全省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20161千米;完成电信业务总量达512亿元,增长16.8%,较2007年增加115亿元。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60万部。全省电话用户达到2155.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78.9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用户为581.3万户,固定电话用户中城市电话用户达425.4万户,农村电话用户达115.9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1.3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574.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7.6部/百人,增长7.7%。互联网络宽带接入用户227.9万户,增长29.6%,较2007年增加84.6万户。信息服务业基础设施的社会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第二,网络信息服务业不断深化。目前,在以电信网、广电网为主的基础网络体系和以光纤通信为骨干、卫星通信、数字微波为辅的通信网络体系良性运行下,吉林省信息服务业的网络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009年,全省互联网用户数达到237.9万户,网民数达到726万人。宽带互联网普及率由2006年的4.4%提高到2009年的8.4%,促进了信息流的畅通。其中,长春市、通化市已经实现单频网覆盖,吉林市单频网正在建设当中,网络覆盖状况位居全国前列。同时,重点领域和特色网站的建设,综合性和各类专业性数据库的建设,以及网络教育、电子出版物、电子物流、数字图书馆、网上社区等的建设也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方向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具体来看,在电子商务方面,小商品在线支付网络、防伪信息网络、网上银行、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平台等全年运行平稳,省密钥管理中心和数字认证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电子商务中的短信业务实现较快增长,实现收入1800万元,增幅列全国第四位;在电子政务方面,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与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应用水平整体提高,政务信息发布逐步规范、及时、透明,电子政务重点项目建设和培训工作开展有序,突发应急信息管理逐步加强,“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政府网站内容不断丰富,功能逐步增强,从而有力地强化了政府通过网络信息进行社会管理、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第三,农村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12316新农村服务热线,“黑土地”农民连锁互动信息网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化资源优化整合逐步加强,自然村通电话工程建设大力推进。2009年,全年完成自然村通电话工程422个;建设行政村通宽带工程1445个,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72%。同时,全省还有623个乡镇开展了“信息下乡”工程,共建设信息站623个,乡信息库354个,村信息点和信息栏2068个和2568个。
第四,广播电视网络功能显著提升。2009年,全省广电网络资源整合初见成效,逐步实现了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网络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全省广电系统有线网络收入达到7.59亿元。其中,吉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实现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31.6%;实现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392%。此外,截至2009年年底,吉林省9个市(州)已全部开通移动多媒体手持电视信号。
第五,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吉林省信息服务平台涉猎的领域不断拓宽,建设完善力度不断加强。如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平台等的建设正日趋完善与健全,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应用的能力。同时,在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领域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第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健全。随着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信息的安全性越显重要。当前,全省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整体水平快速提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和审核标准日趋完善。
二、吉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优势及特点
(一)区位优势
吉林省80%以上的软件企业都集中在长春市、吉林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春市地处东北亚区域几何中心,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是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重要枢纽,为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直以来与日韩等国家关系较为密切,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有着频繁而友好的交往,这大大促进了吉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外包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
(二)科教人才优势
从人才培养的硬件设施投入来看,目前,吉林省设立的软件及相关专业的全日制大学就有40余所,其中吉林大学计算机专业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之一。现有国家级软件学院2所,省级软件学院15所,国家级软件技术学院2所,有计算机技能培训机构50多家。从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数量来看,吉林省现有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4万多人;各级软件学院及软件技术学院年培养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分别达10000多人、2500多人;计算机技能培训机构年培训各类人才5000多人。从人才结构来看,软件工程师所占的比例较高,系统分析员和项目总设计师的比例较低。目前,拥有一线软件工程师近10000人。据统计,吉林省每年为全国各地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输送的人才就将近20000人。
(三)产业优势
吉林省长春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尤其是在汽车、轨道客车和装备制造业方面,具备了较高水平的研发、设计、加工、生产等综合能力,拥有一汽集团、一汽大众等著名整车生产企业及十几家专用车、改装车企业,拥有全国最大的轨道客车生产基地,该基地将形成年产800列高速动车组的生产能力。同时,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进一步确定,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对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依存度和需求量不断增加,必将为吉林省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提供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四)产业基地优势
在信息产业领域,吉林省已经成立了国家产业基地和省级产业园区。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新兴的现代电力电子产业基地、吉林省(长春启明)汽车电子产业园、吉林新元器件产业园、长春软件园、吉林软件园、延边信息产业园,形成了特色的产业集群。在光显示器件、新型元器件和汽车电子等领域发展迅速,形成了吉林省特色化的信息产业。在光电子领域,依托长春光电子产业基地、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的研发力量,吉林省在光电子显示器件、光电材料及新型元器件方面持续保持着产品优势和领先地位。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在光电子显示、激光、光电器件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也较高,是军品研发、生产、检测的重点单位,并承担了大量国防军工高端项目。
在汽车电子领域,吉林省拥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基地,现有汽车电子企业110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4家。同时还拥有国内著名的汽车技术研发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汽车与汽车电子研发领域具有雄厚的实力。设有汽车电子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汽车电子产品交易和服务中心、汽车电子技术人才培训中心,逐步形成支撑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在汽车电子控制产品、车载电子产品、车用软件、车用半导体元件及汽车安全电子产品方面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2009年,吉林省汽车电子产品产值达120亿元,居国内第三位。在软件领域,长春启明已经在汽车管理软件产品研发与服务和车载信息系统研制及服务两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吉林盟友、东电开元集团等一大批优秀软件企业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已遍布全国,拥有双软认证的企业有300余家,各种应用软件,如税务、银行指纹识别、教育、网络安全等都有非常活跃的市场。
(五)语言优势
同其他省市相比,吉林省在日韩语言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全省共有16所培养日语人才的学校,有日语在校生10000多人。全省朝鲜族比例较高,主要集中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特别是延边大学每年为全国各地培养并输送了大量双语人才及掌握信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韩国语教育方面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从语言视角出发为吉林省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支持。
(六)其他优势
吉林省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优势还体现在产业结构、产品种类和软件园区建设的特色方面。在产业结构上,吉林省软件产业虽然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但仍然以中小企业占大多数,大型企业数量偏少。而且企业性质也以民营、中外合资、股份制等形式的公司为主。
在产品种类上,吉林省软件产品以应用软件占绝对优势,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数量较少。其中,汽车、信息安全、教育、政府、农业等行业应用软件在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及知名度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软件园建设上,2010年吉林省明确提出,将着力把信息服务业打造成重要的特色产业,着力建设长春软件园、吉林软件园和延边中韩软件园,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其中长春软件园主要发展企业管理软件、人口信息管理软件、汽车软件、教育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吉林软件园主要发展嵌入式软件和电力行业、石化行业大型应用软件;延边中韩软件园着重承接韩国、日本的软件外包和信息服务。据统计,目前,全省80%以上的软件企业、85%的软件收入都主要集中在这3家软件园区,聚集效应十分显著。
三、吉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
(一)努力营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政策、资金环境方面,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强化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除税收优惠政策外,还应积极开展其他优惠措施,不断丰富优惠政策种类,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参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在经营环境方面,培育竞争有序的市场,加强投融资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从而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贯彻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
针对吉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政府应从宏观上规划引导,坚持务实、创新、做细做强的原则,科学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各种政策和措施。特别应积极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到国外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活动;为企业出国培训、建立销售网点、国际采购和招投标、引进国际人才开辟快速通道。同时,在政策落实上,应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尤其要做好事后监管工作,以确保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三)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型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建设的大型骨干企业,鼓励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还要优化企业构成,改变传统的企业分布格局,使其向“纺锤形”的分布格局发展,形成一大批中等规模服务企业和一定数量的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与此同时,鼓励这些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扩大开放合作,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IT产业和人才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软件外包、研发外包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
(四)全面促进技术创新
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技术研发经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和产品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含量,从而提高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争取在一些特色优质产品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五)注重人才战略
吉林省在软件和信息相关的学科建设领域卓有成效,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也具备相应的规模。在今后的人才战略中,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方向与技术应用的匹配,加强岗位的职业培训,实现技术人才供给与IT业发展方向的结合。除了人才培养领域,吉林省还要在人才应用领域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尽量减少人才外流的损失。同时,还应加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通过在各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来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
(六)推动软件和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吉林省软件和信息业的发展不仅注重该产业的发展壮大,更加注重软件和信息化领域的高技术对传统工业发展的渗透和促进作用。软件和信息业的核心价值也体现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在具体的应用领域中,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实现两化融合,例如,在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汽车电子控制产品装置的研发,积极开拓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又如,在能耗较高的石化行业、建筑行业、冶金矿业中推进重点企业的节能改造,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实现能源消耗管理与控制一体化,进而加速吉林省节能减排的进程。在信息化对传统工业改造的过程中,实现软件和信息产业的技术突破和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