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0~1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
身体发育特点
宝宝在出生几天内会失去过多的体液,还会排出黑色的胎便。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的5天内失去出生时体重的10%,在随后的5天内恢复,到出生10天时宝宝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新生儿就像刚出土的幼苗一样,需要细心呵护。基于这点,父母应该全面地掌握关于新生儿生长发育特点及生理现象,这样才能照顾好自己的宝宝。
生长发育特点
认识新生儿的先天反射
父母要挖掘宝宝的潜能,就要先了解宝宝大脑的发育过程,抓住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从而充分开发宝宝的潜能。一般情况下,宝宝的大脑发育分为两个阶段。
惊吓反射
这种反射的起因是宝宝的头突然动了位置,或者突然向后仰;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听到了很大的声响,反射发生时,宝宝的四肢会同时伸展开来,头向后仰,小拳头张开,随后又立即恢复到最初的姿态,且双臂互抱。这种反射对宝宝的健康无碍,一般2个月后就会消失。
抓握反射
新生儿会用他的小手抓牢任何触碰他掌心的东西。父母若将示指放在宝宝的掌心,宝宝会立即抓紧父母的手指。这个反射会在5~6个月后消失。
寻乳反射
用手指或乳头抚弄一下新生儿的面颊,他就会把头转向妈妈的手指或乳头。这个重要的反射能保证宝宝不会饿着。一般持续3~4个月后,这个反射才会消失。
迈步反射
抱起宝宝,把他的脚放到坚实的平面上,宝宝就会做出迈步的动作,通常,这种反射会持续好几个月的时间。新生儿的生理反射还包括吸吮反射、游泳反射、吞咽反射等。
智能发育
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具体测评方法可参考下表:这五项分别用0、1、2分来表示,五项总分最高为10分。
这种评分是对新生儿从母体内生活到外环境中生活的生存能力和适应程度进行判断,也为新生儿今后神经系统的发育提供了一定的预测性。一般根据1分钟内评分可将新生儿分为无窒息的正常新生儿和有窒息的非正常新生儿,如果1分钟内这五项身体状况评分为8分或8分以上则属于正常新生儿,无需任何治疗,约占新生儿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如果1分钟内评分为4~7分则需要医生采取一些诊治、救治的措施;0~3分则为重度窒息或新生儿处于危险的生存状态,需要立即组织抢救。第1分钟的评分可以全面判断新生儿出生时的身体情况,第5分钟的评分可以反映抢救的效果以及帮助判断预后。
第二节 0~1个月宝宝的喂养
为什么选择母乳喂养
母乳的营养价值高,且所含的各种营养素的比例搭配适宜。母乳中含有多种特殊的营养成分,如乳铁蛋白、牛磺酸、钙、磷等,所含的这些物质及比例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以及增强抵抗力等都有益。此外,母乳近乎无菌、经济,所以对宝宝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食物。
宝宝出生后多长时间可以喂奶
宝宝出生后,应尽早进行哺乳,这样可以促进新妈妈的乳汁分泌。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应该及时让宝宝吃上妈妈的初乳。一般情况下,若顺产分娩的妈妈、宝宝一切正常,0.5~2小时便可以开奶。
母乳喂养的姿势
喂哺时乳母应采取正确的姿势,使自己体位舒适,肌肉松弛。一般有:
坐位
乳母把宝宝横抱在怀中,宝宝头肩枕于乳母一侧前臂上,乳母另一只手托起乳房。椅子高度要适中,使乳母感到舒适,也可以在足下加脚凳以帮助肌体舒适、松弛。椅背不要后倾,否则宝宝含吸不易定位。坐位是最多见的喂奶姿势。
卧位
乳母躺在床上,采取侧卧或仰卧姿势,与宝宝面对面,宝宝可躺一侧或俯卧吃奶。
坐位环抱式
将宝宝抱放在妈妈身体一侧的喂奶姿势,双胎儿,剖宫产后,均可采用这种姿势。
如何让宝宝含住乳头
宝宝第一次吮吸妈妈乳头的小嘴含接姿势要正确。如果第一次就错误吮吸,往后要纠正困难较大。开始喂奶时,用乳头触碰宝宝的嘴唇,此时宝宝会把嘴张开,把乳头尽可能深地放入宝宝口内,使宝宝身体靠近母体,并且使其腹部面向并接触妈妈的腹部。宝宝的嘴唇和牙龈要包住乳晕(乳头周围的深色区域)。一定不要让宝宝只用嘴唇含住或吸吮乳头,可以避免乳母的不舒适。如果宝宝吃奶位置正确,嘴唇应该在外面,而不是内收到牙龈上,可以看到宝宝的下颚在来回动,并听到轻微的吞咽声;宝宝的鼻子会接触乳房,但是可以呼吸到足够的空气。如果妈妈觉得疼痛,说明姿势错了,将手指轻轻放在宝宝的嘴角,使宝宝停止吮吸乳房,将宝宝从乳头上移开,再试一次。
怎么挤奶
挤奶的正确姿势是用拇指和其余的4个手指夹住乳头下的乳晕部分,轻轻地推揉,然后用拇指和其他4个手指勒紧乳房往前挤。如果用吸奶器挤奶,一定要注意卫生,每次清洗干净后要注意消毒。
如何增加奶水供应
这个阶段的新妈妈大多会有乳汁分泌不足的现象,称之为暂时性母乳缺乏。这种情况一般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多数随着宝宝吸奶过程逐渐增多。产后3~4天,妈妈乳房明显发胀、发硬,这是泌乳的前兆。此时,可以用热毛巾热敷乳房,每次3分钟左右,然后从乳房周围向乳头方向轻柔5分钟左右,力度要适当,这样可以促进乳汁分泌。让丈夫吸吮刺激乳房,也是促进乳汁分泌的方法之一。
在母乳分泌不足的时候,新妈妈就要选择其他的乳品,4个月以内的宝宝最好的代乳品就是配方奶。配方奶的营养成分接近于母乳,配方奶内添加了宝宝需要的氨基牛磺酸、未饱和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等,所以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要求配置的配方奶在成分上更适合于宝宝在母乳不足的时候使用。
乳汁过多怎么办
出现母乳过多的情况时,首先新妈妈要检查宝宝含乳头的方法是否正确,因为母乳过多很有可能是由于宝宝含乳头方法不当引起的。妈妈在漏奶或喷奶的时候,宝宝很难含住乳头,所以妈妈可以在喂奶前,用手挤出一些奶,让奶流得慢一些或者改变喂奶姿势;或用剪刀式托乳房的姿势喂奶,使乳汁流速变缓,让宝宝能够很好地含住乳头。
如果宝宝乳头含得很好,但是母乳仍然过多,妈妈可以试试用一侧乳房喂上2~4次。在两个小时之内只用同一侧的乳房喂养宝宝,适当挤出一点另一侧乳房的奶,缓解胀奶的不适。
母乳喂养的技巧
洗净双手
每次哺乳前应先洗净双手,轻轻按摩乳房,用温开水清洗乳头和乳晕。将奶头洗净后要挤掉前面几滴奶,因为乳管前面的奶可能含有细菌。
喂奶姿势要正确
如果是坐着喂奶,搂抱宝宝入怀,使宝宝的头与身体呈一条直线,脸要对着乳房,使宝宝贴近自己,下颊贴着乳房,乳母一手应托着宝宝的头,肩及臀部,另一只手需把拇指靠在乳房的上部,其他四指向上托起乳房。
用乳头诱发新生儿觅食反映
哺喂时,先用乳头触及宝宝口唇,以诱发觅食反应。待宝宝口张开,舌向下的一瞬间,及时将乳头送入口中被其含住开始吸吮。每次哺乳时两侧要交替喂,要吸空乳汁。
哺乳后要及时拍嗝
喂哺结束后,应该将宝宝直抱,轻靠在妈妈肩部,轻拍其背的中部,使哺乳时进入胃内的空气排出,然后让宝宝略向左侧卧下。
上班族妈妈怎样给宝宝哺乳
让宝宝适应奶瓶
妈妈上班前应该提前1~2周的时间让宝宝适应奶瓶,以免宝宝一时无法接受奶瓶喂养。如果宝宝拒绝奶瓶,不要勉强,可在宝宝饥饿时再进行奶瓶喂养。
准备好背奶工具
吸奶器
电动和手动吸奶器都是上班族妈妈的好帮手,可选择方便携带的迷你款型。
储奶容器
选择奶瓶等储奶的容器时要注重密封性。将挤出的母乳放入储奶容器后,要标注日期,以方便管理。
哺乳衣
哺乳衣是上班族妈妈背奶的必备物品。要选择开口隐蔽且使用方便的哺乳衣。
合理安排好挤奶时间
单位的远近、工作的紧张度以及妈妈自身奶水的多少都会对挤奶时间有所影响。妈妈一定要合理安排挤奶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天可挤奶3次。挤奶太频繁容易影响奶水的质量。
夜里如何给新生儿哺乳
延长喂奶间隔时间
如果宝宝在夜间熟睡不醒,大可不必弄醒他,可把喂奶的间隔时间延长,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宝宝一夜喂2次奶就可以了。
不要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
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让宝宝养成不良的吃奶习惯;有可能在妈妈睡熟后,使乳房压住宝宝的鼻孔,造成宝宝窒息死亡。
乳母用药要当心
妈妈服用的大多数药物成分都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乳汁,从而影响宝宝。由于宝宝的肝脏解毒能力差,即使母体使用非常小的治疗剂量,仍可使宝宝蓄积中毒,对早产儿更是危险。因此,妈妈服用药物时,应考虑对宝宝的危害。
患乳腺炎时如何哺乳
患乳腺炎的主要原因是乳腺管不通畅、乳汁郁积,从而引起细菌侵袭,导致感染。当有乳房肿胀、乳核形成时,仍可让宝宝继续吃奶,因为宝宝的有力吸吮可以起到疏通乳腺管的作用。每次喂奶时,应先吸患侧,再吸健侧。在治疗乳腺炎选择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选用不经乳汁排泄,对宝宝无害的药物。实际上只要一直坚持母乳喂养,乳腺炎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
黄疸型新生儿母乳喂养要注意什么
临床与母乳喂养有关的黄疸分为母乳喂养型黄疸和母乳型黄疸综合征,有时这两种病症可以同时存在。在母乳喂养时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母乳喂养型黄疸,也称为“缺乏”母乳的黄疸。发生在宝宝出生后3~4天,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并多为初产妇的宝宝。母乳喂养型黄疸,在喂母乳时妈妈一定要勤喂乳,要在24小时内哺乳8~12次,或者更多;要仔细观察宝宝,确保宝宝有效地吮吸乳汁;注意大便状况,对延迟排便的宝宝可行灌肠处理;限制辅助液体的添加,使宝宝充足地摄取乳汁。
2.母乳型黄疸综合征,其发生率为1%,一般发生在出生后7天左右。黄疸可持续3周到3个月,多见于经产妇的宝宝。宝宝全身情况良好,发育正常。究其原因,认为是母乳中的β葡萄糖酰酶分裂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加快了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强了血中的胆红素作用。如胆红素每百毫升小于20毫克(342μmol/L),不必暂停母乳喂养;若每百毫升超过20毫克(342μmol/L),可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
如何喂养早产儿
喂哺方法因早产儿成熟情况不同而异。对出生体重较重,吸吮能力较强的宝宝,可直接进行母乳喂养。目前研究表明,早产妈妈的乳汁成分完全适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及消化能力,因此,要让早产儿勤吸吮,使乳汁分泌增加;早产儿如吸吮能力差,可将母乳挤出用匙喂。如母乳不足可进行人工喂养;体重较低、吸吮能力不全的早产儿,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
一般来说,体重在1000克以下的宝宝每小时喂1次;1000~1500克的,每1.5小时喂1次;1500~2000克的,每2小时喂1次;2000克以上的,每3小时喂1次。
什么情况下不能哺乳
怎样进行混合喂养
孕妇在分娩后,经过尝试与努力仍然无法保证充足的母乳喂养,或因妈妈的特殊情况不允许母乳喂养时,可以选择一些适当的代乳品加以补充,如配方奶等。在混合喂养时应当注意两点:每次哺乳时,先喂母乳,再添加其他乳品以补充不足部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母乳分泌,让宝宝吃到尽可能多的母乳。
按照奶粉包装上的说明为宝宝调制奶液,奶粉罐的小匙有的是4.4克的,有的是2.6克的,一定要按包装上的说明调配,不要随意增减量影响浓度。
如何选择奶粉
建议新妈妈选一些专业生产宝宝奶粉的老资格的品牌,宝宝还小,饮食主要以奶粉为主,所以妈妈在选择上一定要慎重。1岁以内的宝宝,适合喂养母乳化奶粉,也就是配方奶粉。
在选择奶粉时还应注意:包装要完好无损;包装袋要注明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保存期限,保存期限最好是用钢印打出的;奶粉外观应是微黄色粉末,颗粒均匀一致,没有结块,有清香味道,用温开水冲调后,能够完全溶解,静止后没有沉淀物,奶粉和水没有分离现象。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说明奶粉的质量可能存在问题。
建议新妈妈在挑选奶粉的时候先咨询育儿医生,或者是通过亲戚建议的方式来确定选择的奶粉,这样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尝试误区。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建议喝的奶粉,宝宝也会很喜欢喝的。
调配配方奶的注意事项
妈妈在调配配方奶前应用香皂将手洗干净,以免手上的细菌在奶粉调配过程中混入乳汁;奶瓶和橡胶乳头要用开水消毒(在锅中加水煮沸10分钟左右)后晾干,不要用抹布擦干;若觉得配一次奶消毒一次比较麻烦,可以同时准备2~3个奶瓶进行消毒,然后一次取出一组进行调配;用完奶瓶后应马上将残留的乳汁倒掉,冲洗干净,口朝下立起来备用,橡胶乳头也应马上冲洗干净。
如何选择奶嘴
孔的大小可随宝宝的月龄增长和吸吮能力的变化而定。新生宝宝吸吮的孔不宜过大,一般在15~20分钟吸完为合适;若太大,乳汁出得太多容易呛着宝宝,应买孔小一点的奶嘴,但也不能太小,以免宝宝吃起来太费劲。小孔奶嘴的标准是:将奶瓶倒过来,1秒钟滴一滴左右为准。此外,橡胶乳头也不能太硬,发现不好时应马上换掉。随月龄增加乳头孔可以加大一些,宝宝4~5个月时,每次在10~15分钟吸完奶、不呛奶为合适。
如何选用奶瓶
奶瓶的材质分为玻璃和塑料两种。玻璃的奶瓶耐热易清洗,比较实用;塑料的奶瓶轻便,外出携带方便。一定要选择合格的塑料奶瓶,不合格的塑料奶瓶对宝宝有致癌作用。奶瓶的品牌不同,容积也有所不同。比如用于盛装果汁和白开水的奶瓶就有50毫升的,也有240毫升的,可以根据宝宝的饮用量加以选择。
哺乳时如何判断是否吃饱
饥饿的宝宝首先会变得急躁,活动增多,拱嘴或是扮怪脸,哭泣是饥饿晚期的表现。
其实大多数妈妈的母乳都能满足宝宝的需求。如果妈妈还是担心宝宝吃不饱,下面几个标准证明母乳已经足够宝宝食用:
1.喂奶前乳房丰满,喂奶后乳房较柔软。
2.喂奶时可听见吞咽声(连续几次到十几次)。
3.妈妈有下乳的感觉。
4.尿布24小时湿6次或6次以上。
5.宝宝大便软,呈金黄色、糊状。每天2~4次。
6.在两次喂奶之间,宝宝很满足、安静。
7.宝宝体重平均每天增长18~30克或每周增加125~210克。
有时候宝宝会无时无刻想吃奶,但也不能完全意味着他饿了。更多时候他只是想吸吮乳头,渴望和妈妈亲近,希望能关注他。
吐奶的处理
吐奶的原因
吐奶即漾奶,是宝宝在吃奶时常见的现象。就好像宝宝吃多了,有时顺着嘴角往外流奶,或有时一打嗝就吐奶,这些一般都属生理性的反应。这与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及其解剖特点有关。正常成人的胃都是斜立着的,并且贲门肌肉与幽门肌肉一样发达。而宝宝的胃容积小,胃呈水平位,幽门肌肉发达,关闭紧,贲门肌肉不发达,关闭松,这样,当宝宝吃得过饱或吞咽的空气较多时就容易发生溢乳,但对宝宝的成长发育并无影响。
处理方法
每次喂完奶后,竖抱起宝宝轻拍后背,即可把咽下的空气排出来,且睡觉时应尽量采取头稍高右侧卧位,便会克服溢乳的发生。侧卧位可预防奶汁误吸入呼吸道并由此引起的窒息。为了防止宝宝头脸睡歪,应采取这次奶后右侧卧位,下次奶后左侧卧位。若发生呛奶,应立即采取头俯侧身位,并轻拍背,将吸入的奶汁拍出。一般情况下,吐出的奶远远少于吃进的奶,家长不必担心,只要宝宝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偶尔吐一次奶也无关紧要。若每次吃奶后必吐,那么就要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疾病而致的吐奶。
小贴士:
*发高热、精神恍惚
*样子发呆、呼唤没有反应
*发生痉挛
*肚子疼痛、总是哼哼唧唧的
*大便是深红色的血便
*粪便呈白色或者是大量的血便
*每次吃奶后都会喷水似的吐奶
*因头部受到撞击而引起的呕吐
*呕吐不是由进食引起的
*持续呕吐、没有小便
奶瓶的清洗和消毒
洗奶瓶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可以提前准备好盛满水的大碗,将用后的奶瓶浸泡到碗里,过一会再洗;也可以将使用过的奶瓶里灌满干净的水,就不会使配方奶粘到壁上,以后再清洗也会很容易。清洗过后一定要注意给奶瓶消毒。
1.可以用专用的奶瓶洗涤剂,也可以使用天然食材制的洗涤剂,用刷子和海绵彻底地清洗干净。
2.奶嘴部分很容易残留奶粉,无论是外侧还是内侧都要用海绵和刷子彻底清洗。
3.为了防止洗涤剂的残留,奶嘴要用流水冲洗干净,最好能将奶嘴翻转过来清洗内部。
4.用沸水对奶瓶和奶嘴进行消毒。由于奶瓶较轻,容易浮起,可将奶瓶内注满水即可沉没。
5.再煮沸3分钟可将奶嘴取出;奶瓶煮沸5分钟取出,放在干净的纱布上沥干后,放在盒子内即可。
第三节 0~1个月宝宝的健康呵护
需接种的疫苗
宝宝应在出生48小时至1个月内接种卡介苗,以刺激宝宝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预防结核病。正常情况下,宝宝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满1个月时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
新生儿发生黄疸怎么办
宝宝发生黄疸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病理性的黄疸有以下表现:黄疸出现早,可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程度重、发展快,不仅面黄、白眼球黄,可能手心、足心都出现黄疸,并伴有宝宝精神差、嗜睡、不吃奶,甚至有高热、惊厥、尖叫等症状。这种病理性的黄疸称为核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即使存活也会留有后遗症,如智力落后、手足抽搐、视听障碍、头抬不起来、流口水等等。
针对此病,重要的是预防为主,对黄疸出现早的、胆红素高的宝宝应积极治疗,疑有溶血病的做好换血准备,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鹅口疮的护理和防治
出生不久的宝宝,常常会不明原因的哭闹、拒食。此时检查他的口腔,往往可以发现宝宝的舌头或颊部有成片的白色乳凝状斑片,这在医学上称为“鹅口疮”,又叫雪口。
鹅口疮是儿童的一种常见口腔疾病,在口腔里发生白色的假膜,有时这种假膜白得象一片雪花一样。这种疾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多发生于口腔不清洁或营养不良的宝宝,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宝宝的口腔里也存在但并不致病。
哪些情况可引起鹅口疮
1.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在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源。
2.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或玩具。
鹅口疮的防治方法
具体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乳母喂奶前要清洗乳头,必要时喂奶前后用2%的苏打水涂抹乳头。
2.宝宝餐具奶瓶必须要清洁卫生,定期煮沸消毒或热开水浸泡。
3.做好宝宝的口腔卫生工作,经常用温盐水清洗口腔,使霉菌不易生长和繁殖。
4.宝宝发病后,可用消毒棉签沾2%苏打水清洗患处后再涂2%龙胆紫,每日3~5次。轻症者2~3次即愈。同时给宝宝口服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
5.病情严重者可遵医嘱外涂治霉菌素液。
小贴士:
新生儿鹅口疮,多半是口腔粘膜受白色念珠菌(属霉菌)感染所致。口腔粘膜上会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常见于颊粘膜、舌、齿龈、上腭等部位,有的还可延至咽部。初起时是小片状,之后会越来越大,发展成大片,一般擦不掉。但一些人不懂便强行剥落,剥落之后会出现粘膜潮红,甚至有点出血,几日之后还会出现这些片状的白色物。易患腹泻及营养不良过度的宝宝更容易患有鹅口疮。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
宝宝发热,不可随便使用退热药。若体温不超过38℃,无需服药,但要注意观察;若因室内太热,衣着过厚散热不良,应使室内通风换气,在通风时要给宝宝盖好被子,防止冷风直接吹到宝宝身上。室温应保持在18℃~25℃之间,适当减少衣被,宝宝的体温便随外界温度降低而下降;若属脱水热,可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在宝宝发热出现烦躁、惊厥时可适当应用慎惊药物。要加强营养和护理,当体温超过39℃,要作物理降温,可将冰袋、冷水袋置于宝宝的前额、枕部,亦可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等办法辅助治疗。若宝宝发热且伴有嗜睡、惊厥等症状,或发热持续不退,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宝宝若有发热的情况要给予重视,正确处理。
新生儿肠绞痛的护理
宝宝夜啼,除了肚子饿、尿布湿、对气温冷热的不适应外,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肠绞痛”。虽然名为“肠绞痛”,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存在。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病名,而是一种“征候群”,是由许多因素不协调所引起,常发生在三个月以内的宝宝,不过约有10%的宝宝发病期会延长至4~5个月以上。宝宝长大之后,随着神经生理发育的逐渐成熟,肠绞痛的情形自然就会逐渐改善。
症状与护理
当宝宝因肠绞痛发作而哭闹不安时,可将宝宝抱直,或让其俯卧在热水袋上,以缓解疼痛的症状。在肚子上涂抹薄荷等挥发物可促进肠子排气,或给予通便灌肠,有时也会有效。若是仍无法改善,或连续几个晚上都会发作,就必须找医生做详细检查。
预防措施
改善喂食技巧。每次喂奶后要注意轻拍排气,并给予宝宝稳定的情绪环境,以减少发作的频率。若尝试了各种方法均无效的话,可以改喂低过敏的新生儿奶粉,有时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节 0~1个月宝宝的日常照顾
新生儿用品
除了以下必备的东西之外,家长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要求再自行购置。但我们还要提议,杜绝浪费,给宝宝的用品要质量有保证,清洁卫生、健康环保最重要。
如何给新生儿保暖
宝宝不能妥善地调节体温,因为他们的体温中枢尚未发育成熟,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而易于散热,体温会很容易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一定要定期给宝宝测体温,每隔2~6小时测一次,作好记录。
宝宝体温应保持在36℃~37℃。低于36℃说明保暖不够,若温度过低,会使营养物质产生的热量大部分用于调节体温,因而影响生长发育速度,降低机体抵抗力;高于37℃说明保暖过分,体温就会上升,出现发烧、脱水,甚至抽风。故体温过高过低,忽冷忽热对宝宝不利,应适时调节。主要是通过衣服、环境两方面来进行调节。
新生儿的脐带护理
宝宝约2~7天,脐带残端可自行脱落。在脱落前后会有少许分泌物,属正常现象。应保持该处清洁干燥,有少许渗血者不必处理;渗血多者需求助于医生处理,可重新结扎;有化脓者,可在医生建议下用双氧水洗,再用龙胆紫涂抹等。
如何护理新生儿的皮肤
怎样去除新生儿的头垢
有些宝宝出生后不久,头顶会有一块块黄色硬痂,有的多,有的少,后来越积越硬。头垢是由于新生儿出生时头皮上的脂肪及出生后头皮分泌的皮脂粘上灰尘而形成的,留着很不卫生,也会影响宝宝头皮的正常作用,所以应当洗掉。
头垢少的宝宝经过几次洗头后可清洗干净,多的则需要用油涂擦湿润后才能除去。一般方法是,洗澡前或洗头前用手或小棉棒蘸油(石蜡泪或煮熟冷却后的植物油或润肤油)轻轻擦拭,如果头垢与头皮脱离,则可去掉;若还有没有完全脱离,一次洗不净,可重复洗几次,直至洗干净为止。使头垢变软,然后再用香皂和温水洗净。
如何抱起平躺状态下新生儿
抱起仰卧的宝宝
1.一只手轻轻地放在宝宝的头下方。
2.另一只手从对侧,轻轻地放在宝宝的下背部和臀部下方。
3.慢慢将宝宝抱起来。
4.将宝宝的头小心地转到你的肘弯或肩膀上,让宝宝的头有依附。
抱起俯卧的宝宝
1.先将一只手放在宝宝的胸部下方,用前臂支住宝宝的下巴,再将另一只手放在他的臀下。
2.慢慢地抬高宝宝,并让他面转向你靠近你的身体,那一只支撑宝宝头部的手向前滑动,直到他的头躺在你的肘弯,另一手则放在他的臀下和腿部。
抱起侧卧的宝宝
1.一只手轻放在宝宝的头颈下方,另一只手放在臀下。
2.将宝宝挽进你的手臂,慢慢地抬高宝宝。
3.将宝宝靠着你的身体抱住,然后将宝宝的前臀滑向你的头下方,让宝宝靠在你的肘部。
如何放下新出生的宝宝
当把宝宝从仰卧、俯卧、侧卧抱起后,又如何放下宝宝呢?
仰卧放下宝宝的方法
1.将一只手放在宝宝的头颈下方,然后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慢慢地放下宝宝,手一直扶住他的身体,直到他完全接触到床铺为止。
2.从宝宝的臀部抽出你的手,用这只手稍稍地抬高宝宝的头部,然后轻轻地抽出你的另一只手,再慢慢地将宝宝的头部放在床上。
侧着放下宝宝的方法
1.让宝宝躺在你手臂里,宝宝的头靠在你的肘部。
2.将宝宝放在床上后,轻轻地抽出你在他臀下的那只手。
3.抬高宝宝的头,抽出你放在他头下的另外一只手,然后轻轻地放下他的头。
新生儿采用什么睡姿好
新生儿一般的睡眠姿势可分为俯卧、仰卧和侧卧。其实这三种姿势各有利弊,无论哪种睡眠姿势,若是长期采用都不适合,应时常调换体位。仰卧睡是新生儿经常的姿势,仰卧睡有利于肌肉放松,内脏器官不受压,但有吐奶习惯的宝宝往往将奶喷到脸上,阻塞鼻部,有发生窒息的危险,若长期仰卧,会使枕骨平榻,变成扁头。侧卧是一种较好的卧姿,脊柱略向前弯,呈弓状,四肢安放舒适,全身肌肉放松,得到充分休息。即使发生吐奶,也不会引起窒息,但长期将头偏向一侧睡,会使脸部两侧不对称,易引起颈部扭伤,也有造成斜视的可能。俯卧有利于宝宝肺的扩张,增加头部,颈部和四肢的活动。缺点是宝宝口水不易下咽;由于俯卧时不易转动头部,口鼻易被床垫闷住,呼吸不便,可能造成窒息。
如何选尿布
尿布是宝宝必备的日常用品,尿布的选择、使用、清洗等等各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应选用柔软、吸水性强、耐冼的棉织品,旧布更为适宜,如旧棉布、床单、衣服是很好的备选材料;也可用新棉布制作,经充分揉搓后再用,新生宝宝尿布的颜色以白、浅黄、浅粉为宜,忌用深色,尤其是蓝、青、紫色的。尿布不宜太厚或过长,以免长时间夹在腿间造成宝宝下肢变形,也容易引起感染。尿布在宝宝出生前就应准备好,使用前要清洗消毒,在阳光下晒干。选用纸尿裤时,一定要选择透气性好,且符合宝宝身材大小的纸尿裤。
如何换尿布
平常要关注宝宝,及时给宝宝换尿布,如给宝宝喂奶前、后都应检查尿布湿了没有,妈妈用手指从宝宝大腿根部伸入摸摸就知道了。
在给宝宝换尿布前,先要在宝宝下身铺一块大的换尿布垫,防止在换尿布期间宝宝突然撒尿或拉屎,把床单弄脏,并一手将宝宝屁股轻轻托起,另一手撤出尿湿的尿布。
把尿布外罩打开,如男孩把尿布多叠几层放在会阴前面,如女孩可在屁股下面多叠几层尿布,以增加特殊部位的吸湿性。
把尿布前片折到宝宝肚子上,尿布的长度不要超过肚脐,再折上尿布兜黏好。
黏好后,要检查调整腰部的粘扣是否合身,松紧以妈妈的两个手指能放进去为宜。
检查大腿根部尿布是否露出,松紧是否合适,太松会造成尿液侧漏。
小贴士:
在给宝宝扎尿布时不宜过紧或过松,过紧不仅有碍宝宝话动,也影响宝宝的呼吸;过松粪便会外溢污染周围。
如何清洗尿布
尿布换完后,一定要及时清洗。正确的洗法是,先将尿布上的大便用清水洗刷掉,再擦上中性肥皂,放置20~30分钟后,用开水烫泡,水冷却后稍加搓洗,大便黄迹就很容易洗净,再用清水洗净晒干备用;如尿布上无大便,只需要用清水洗2~3遍,然后用开水烫一遍晒干备用就可以了。洗干净的尿布要叠放整齐,按种类放在一起,随时备用,也要注意防尘和防潮。
如何清理眼部分泌物
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眼睛易被细菌污染,所以宝宝出生后要注意眼部护理。如有分泌物可用干净小毛巾或棉签蘸温开水,从眼内角向外轻轻擦拭。
鼻腔护理
宝宝的鼻腔经常会有分泌物堵塞鼻孔影响呼吸,可用棉签或小毛巾角蘸水后湿润鼻腔内干痂,再轻轻按压鼻根部,然后用棉签取出。
耳部清洁
冼澡时注意切勿将污水灌入宝宝耳内,洗澡后以棉签拭干耳道及外耳。注意耳背后的清洁,有时会发生湿疹及皲裂,可涂些食用植物油或紫药水,宝宝一旦发生后湿疹可涂湿疹膏。
口腔护理
宝宝口腔黏膜薄嫩,不宜擦拭。宝宝的口腔护理很重要,不要自己想当然的给宝宝处理口腔,如果发现异常,自己拿不准时,请及时请教育儿专家,不要自己盲目的给宝宝“治疗”,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给新生儿洗澡
洗澡准备工作
首先,要准备好用品和温暖居室。将澡盆、毛巾、宝宝香皂、宝宝洗发水、润肤露以及宝宝换洗的衣物、尿布、浴巾等放在顺手可取的固定地方。洗澡时室内温度保持在24℃左右即可,早产儿或出生7天内的宝宝要求室温为24℃~28℃,水温在38℃~40℃左右,可以用肘部试一下水温,只要稍高于人体温度即可。
洗澡的顺序
先给宝宝脱去衣服,裹上浴巾,家长左臂和身体轻轻夹住宝宝,左手托住宝宝的头部,并用左拇指、中指从宝宝耳后向前压住耳廓,以盖住耳孔,防止冼澡水流入耳内。
擦冼面部,用专用小毛巾蘸湿,从眼角内侧向外轻拭双眼、嘴、鼻、脸及耳后,以少许宝宝专用洗发水冼头部,然后用清水洗干净,揩干头部。
洗完头和面部后,如脐带已脱落,可去掉浴巾,将宝宝放入浴盆内,以左手扶住宝宝头部,用右手顺序洗宝宝颈部、上肢、前胸、腹部,再洗后背、下肢、外阴、臀部等处,尤其注意皮肤皱褶处要洗净。
洗完澡后,要用浴巾将宝宝包好,轻轻擦干,注意保暖。在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等皮肤皱褶处涂上润肤液,夏天扑上宝宝爽身粉。
如何给新生儿选择衣物
宝宝的衣服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湿、透气性好、浅色的棉织品为宜。勿用毛、化纤织物等对皮肤有刺激的布料做内衣。夏季,宝宝最适宜的衣服为连衫裙式的长单衣,背后系带,便于换尿布。衣服上不要使用扣子、拉链,以防擦伤或脱落时误入宝宝口中发生意外,可用带子系扣。选购时,要仔细检查衣物,不能有硬的接缝或粗糙的缝缀,这些都可能会使宝宝的皮肤受到伤害。宝宝的衣物要避免过多的装饰,如领口的花边、钮扣、拉链等。为宝宝编织的羊毛衫、绒线衫,也应避免有孔洞的花型,因为宝宝的手指很容易卡在孔洞里。
另外,给宝宝准备一件甚至多件小背心,这样,可有效地保护好宝宝的前胸后背。而且小背心穿脱方便,是有效调节宝宝体温的首选。
新生儿外出的注意事项
安排好行程
宝宝在出生1个月内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外出必须安排好行程,还要与医生联系,让医生了解整个行程计划,并请医生提出建议。
准备好携带的东西
新妈妈带宝宝外出,应准备好必备的宝宝用品,当然越全面越好,不要怕琐碎,以免用时没有东西可用。外出对宝宝大小便的处理尤其要事先考虑,多准备些干、湿纸巾,垃圾袋、纸尿布、替换衣裤等,这对于带新生宝宝外出来说很有用。
读懂宝宝的哭声
哭泣是宝宝的“语言”,所以了解宝宝的哭声,并积极的给予抚慰和帮助,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很有意义。
饥饿时
当宝宝饥饿时,哭声很洪亮,哭时头来回活动,嘴不停地寻找,并做出吸吮的动作。只要一喂奶,哭声马上就停止,而且吃饱后或安静入睡,或满足地四处张望。
尿布湿了或不舒服
有时宝宝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好像很委屈,可能是尿布湿了,换块干的,宝宝就安静了。如果尿布没湿,可能是宝宝做梦了,或者是宝宝对一种睡姿感到不舒服了,想换换姿势可又无能为力,只好哭了。那就拍拍宝宝告诉他“妈妈在这,别怕”,或者给他换种睡姿,他很快又接着睡了。
太冷时
当宝宝冷时,哭声会减弱,并且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身体紧缩,这时把宝宝抱在温暖的怀中或加盖被子,宝宝觉得暖和了,就不再哭了。
太热时
如果宝宝哭得满睑通红、满头是汗,一摸身上也是湿湿的,可能是被窝太热或宝宝的衣服太厚,只要减少铺盖或衣服,宝宝就会慢慢停止啼哭。
生病时
腹痛是新生儿突然哭闹的主要原因。一般由进食过多、腹部胀气、腹泻、便秘或肠套叠等症状引起。
当宝宝长到4个月时,肠胃运动增加,所以很可能引起肠子套肠子(肠套叠)。患肠套叠的宝宝会突然剧烈哭闹4~5分钟后,静歇片刻又哭闹,并伴有呕吐现象,甚至出现果酱色大便,出现类似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早发现此病会给治疗带来很大帮助。
此外,发热时哭闹不安,大部分是由于中耳炎或外耳道炎引起的。
新生儿大便反映健康
宝宝若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则可能是由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原因是由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K及其他凝血因子。治疗宝宝消化道出血,可暂停喂奶,保持患儿安静,并立即送医院治疗。宝宝大便异常的另一种情况是便秘。原因是肠肌松弛,肠肌弹力发育不佳及结肠的反应性不足,肠蠕动减少。
此外,大便异常还可见到腹泻。喂奶不当,如吃奶不定时,护理不好,宝宝受惊或受热,人工喂养的奶粉成分太浓,皆可引起腹泻。发生腹泻时,应根据原因给予及时处理。
新生儿的看护
在我们的概念里,似乎只有妈妈是宝宝的看护者。妈妈是集乳母、保护、教养宝宝为一体的最佳看护者。当然,由于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已经使宝宝的看护者也多元化起来。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也逐渐走到宝宝的看护中来。可能现在很多条件较好的家庭,会请保姆或是奶妈等来哺育宝宝,但要注意外来看护者的身体健康、职业操守、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等,这对于养育宝宝来说也很关键。
第五节 0~1个月宝宝的早期教育
让宝宝握住妈妈的手指
这是锻炼宝宝把握发射的能力。这个反射可以将宝宝手上接触的刺激传达到大脑,从大脑中送出“动”这个命令,引起肌肉收缩。宝宝出生后2个月,这种反射运动就要出现抑制性的倾向,渐渐消失。所以,要趁反射还没有消失,让宝宝好好地学习握东西的能力。
让宝宝握住妈妈的小手指,慢慢地摇动,注意手指不要脱离。让宝宝紧紧的握住,反复进行练习。
不仅是妈妈的手指,使用合乎宝宝手指尺寸的棒子、标签笔等,也可以练习宝宝的双手握住能力。
训练宝宝对声音的反应能力
宝宝哭了,是为了让妈妈知道他的需求。当宝宝哭的时候,父母可通过仔细观察,了解他哭声的含义究竟是不舒服了、饿了、还是只想得到关注。当宝宝哭的时候去照顾他,这并不是在宠他,因为这样做能够让宝宝感受到爱并获得安全感。尽可能多地与他交谈,多对他微笑,多抚摸他。父母可探究性地询问宝宝:“哦,宝宝饿了呀,妈妈给你喂奶。”同时配合喂奶的动作,或如“宝宝想让妈妈抱了呀,来妈妈抱一抱。”同时配合抱的动作。
训练宝宝光线的刺激反应
为了教会宝宝寻找发光物,平日就可以把会发亮的玩具不固定地摆在宝宝旁边,随时拿起来逗宝宝玩。为了让宝宝适应不同的亮光,平时照顾宝宝的时候,可以经常变换宝宝活动的地点。
利用发光的玩具
把会发光的玩具放在宝宝的眼前或是从不同方向照射过来,吸引宝宝注视光源。
巧用手电筒
把手电筒的光线投射到白墙壁上,让宝宝注意到光源,同时鼓励他伸手去触摸。
和新生儿做尿布体操
利用换尿布的时机进行,让宝宝记住身体运动的规律,这就是练习尿布体操的目的。主要让宝宝了解换尿布是为了让他舒服,并学习按照自己意志运动身体。
1.摘掉尿布,首先扶住宝宝的双脚,弯曲膝盖。
2.妈妈用双手轻轻按压宝宝的脚心,让宝宝双腿直挺。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朝着宝宝蹬腿的方向用力。
3.告诉宝宝“好了,伸伸腿吧”,从宝宝的肩膀到腰、脚尖,从上到下抚摸多次。特别是接触到腿部的时候,要轻轻按压宝宝的大腿。
4.妈妈握住宝宝的双手,左右伸展。
5.再把宝宝的双手拿到胸前,让宝宝伸伸手。
多和宝宝进行皮肤接触
宝宝出生后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将其裸体置于妈妈胸前,让母婴之间进行皮肤和皮肤的接触,让宝宝在最早的时间接触到乳头,这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
经过分娩辛劳的新妈妈,在和宝宝进行皮肤接触的时候,拥抱、触摸盼望已久的宝宝,会感到莫大的欣慰,疼痛会减轻,疲劳被驱散。可爱的宝宝通过和妈妈的皮肤接触,就会产生安全感,同时宝宝与妈妈的皮肤进行接触,还可以利用妈妈的体温为宝宝取暖,更重要的是当妈妈与宝宝进行皮肤接触的时候,宝宝可以将头自动转向妈妈的乳房,早吸吮就会进行。让宝宝进行早吮吸、早接触,母婴生理反射也就可以成功的建立。
进行皮肤接触时,保暖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可用被褥、毛毯、毛巾被等将母婴一起裹盖。皮肤接触时间不可少于半个小时。若是遇到宝宝体重极低、窒息或其他母婴紧急情况,皮肤接触可推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