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与应用写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口才概述

第一节 口语与口才概述

一、口语与标准口语

什么叫口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比较简明:“口语就是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如果说得更准确一些,口语就是口头交际中使用的主要诉诸听觉并借助各种辅助手段表情达意的口头语言。口语是人类的有声语言,又称为自然语言,它包含声音和意义两个部分。口语与书面语是两种既相同又不相同、既接近又不接近的言语功能体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只用口语交际;文字产生之后,人们才在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书面语来。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与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口语是口说耳听、借助声音传递信息的交际语言;而书面语则是手写眼看、借助文字传递信息的交际语言。

第二:一般情况下,口语中短句多,自然停顿多,省略成分多,易位现象多;书面语中以上现象极少且要求遣词造句规范化。

第三:口语语汇在一般情况下,通俗、平实、避让同音词,书面语语汇相对“儿化”现象较少,也少用语气词。

口语是一种言语,而言语与语言是两个概念。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服务于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而言语则是对语言的运用及其所产生的结果、成品。如说话,就是用声音包装自己的思想、感情,并把它传递给听众,而听话,则是把对方说出的现成话语加以译解还原,从而达到理解说话人的思想、感情的目的。说话表达、听话领悟都是对语言的运用,都是言语活动;说出来给对方听的话则是言语活动的结果,形成一种言语成品。虽然每个人的言语内容各有不同,说话、听话的行为方式也有一定的个人特点,但是所有言语活动都表现为对语言的运用,都是运用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和组合规则—语法进行的,因此,可以说语言体系是一种抽象的、拟想的系统,是人们的一种总体认识和把握;而言语则是对语言的具体的现实的运用及其结果。具体地说,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是,语言是全民的,言语则是个人的;语言的材料和组合规则是有限的,具体的话语则是无限的;人们可以根据交际的需要自由讲话,但必须使用全民共有的语言材料并遵守其组合规则,随意生造和违反规则只能造成交际的困难。

口语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方言的口语,也包括普通话的口语,既指零零碎碎、不连贯的话语,也指语意顺畅、一气贯通的话语,因此,有必要明确什么是标准口语。一般国家是把中等文化程度以上(如前苏联)或大学文化程度以上(如英国)的人所使用的口语确定为标准口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汉语的标准口语应当规定为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人日常所使用的口头语言。然而,这种规定只是从外延上来说的,有着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人即使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也不一定就是表意顺畅、语势连贯的标准口语;有些未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运用普通话也可表达出明晰准确的标准口语。因此,我国标准口语的内涵应该是:运用汉民族共同语表达的符合特定语境和交际目的的语意完整、效果良好的口头语言。

汉语口语的标准是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规范的,而现代汉语普通话主要以北京话和北方话作为基础来确定,因此有必要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汉语的标准口语应排除北京口语中的土音、土词、土语等杂质成分。

第二,适当控制儿化韵的使用。儿化韵是北京话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它虽然有着特殊的表情、表达意义作用,但对南方人来说,较难掌握,而且在口语中使用过多会影响内容的表达,因此标准口语中应做到少用儿化韵。

第三,标准口语应在保持口语的基本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书面语靠拢,以便准确地表达科学概念和抽象思维。

由此可见,口语是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的有声语言,标准口语一般指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人运用现代汉语普通话表达的语意完整、语势贯通且能取得圆满效果的有声语言。口语包括标准口语,而标准口语既是在一般口语基础上提炼、整理而成的符合规范的连贯的口头语言,又为口语表达这种动态过程提出一种测试、评价的砝码。

二、口才的含义与特点

口才,顾名思义就是口语的才能。具体地说,口才是在交谈、演讲和论辩等口语交际活动中,表达者根据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任务,切合特定的语境,准确、得体、生动地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并辅之以适当的体态语以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头表达能力。它是人们素养、能力和智慧的一种综合反映。

口才是在口语交际过程中通过口头表达展现出来的,综合性是其本质特征。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心理生理的综合。口语表达活动,必须通过心想、口说、耳听、目视等心理生理活动默契配合、协调一致来共同完成。其中每一个因素都可以作为独立的单元而存在,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功能,同时又都是口语表达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为口才艺术的展现服务。

第二,素质能力的综合。口语表达,无论是精心准备的,还是即兴产生的,都具有一次性特征。“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用来形容话一出口就不容易收回、不容易修改,再恰当不过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优秀的口才是一个人素质能力的全面综合反映。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知识学问。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素质和能力综合成一种文化储备,这种储备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想象和联想,促进讲说者取得所需材料和方式,以源源不断地供应口语表达者的需要。因此,“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厚积薄发”,是口才养成的一种典型表现。

第三,手段方式的综合。与书面表达相比,口语表达独具有声性和表情性两大特点,再加上表述方式的多样性特点,可以说,口才是多种手段多种方式综合表现出来的,就有声性而言,口语表达通过语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缓急、长短、粗细,增强了有声语言的活力,促使语流进程千姿百态,有时甚至可以遮掩不完善的内容。苏东坡“三分诗七分读”,说的就是后一种情形。就表情性而言,讲说者不仅可以通过词句和语调来表达,还可以运用面部表情、手势、身姿、动作等体态语来表达或补充完善手段方式的多样化,可以充分展示出口语表达的才能,促使表达效果更加圆满。

综合性是就口语表达者内在的主观表现方面而言的,就口语表达的成品或结果的外在客观评判方面而言,口才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征。

(一)符合特定目的

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具有目的性,口语表达活动尤为能够体现这一点。能够实现或达到特定目的,是优秀口才的一种重要标志。口语表达的目的,概括地讲,有以下五种。

(1)明了。即让听者懂得所传递的信息,或明白他所不知晓不了解的事情;

(2)接受。即让听者在弄懂思想观点、立场看法的基础上信服、接受,并能产生相应的行动;

(3)感动。即让听者随着讲说者的表达而产生情感、心境的变化,从而形成心灵相通,同悲同喜、同忧同乐;

(4)拒绝。即让听者明白其观点看法要求不被接受,它是一种逆向交流,尤其需要注意讲究方式技巧;

(5)反驳。即指出对方观点、要求的不合理乃至荒谬。

一般情况下,口语表达目的较为单一,但有时也可能兼有几种,不管是哪一种情形,达到或基本达到了目的,才能称得上真正会说话,有口才。

(二)切合特定语境

口语表达在一定的言语交际环境中进行,并且受到言语交际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口才好的人,不仅善于适应言语交际环境,而且善于利用言语交际环境。从交际学的意义上讲,言语交际环境是由口语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前言后语等因素构成的。俗语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指的就是要善于适应和利用言语交际环境的具体因素,以产生良好的表达效果。关于这一点,王德春先生进行了较为具体深入的探讨:

上课时间在教室里,说话一般比较庄重、严肃,话题也比较集中;休息时间在公园里,说话一般比较自然、随意,话题也比较分散。在公文事务处理中,一般不用谈家常的语气和口吻;在亲人促膝谈心时,则不适宜用公文程式。宣传科学理论,要在理智上使人信服,不适宜用过分的文艺腔调;描写文艺形象要在感情上打动人心,不宜用过多的说理口吻。面对千百群众的公开演说,不宜轻声缓语;亲友个别交谈则不宜大声疾呼。对一般群众说话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专家说话可以使用专门术语、言简意赅。

这段话揭示并说明了适应特定语境的方式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三)表述方式正确

这里的表述方式是指符合特定目的、切合特定语境的言语形式。它是在正确使用基本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场合的特殊因素和交际对象的特殊心理产生出来的表达技巧和方法。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能够适情应景,选用正确的表述方式,从而加强表达效果。1957年12月,周恩来总理陪同缅甸联邦副总理吴巴瑞、吴觉新率领的两个代表团到杭州、上海访问。在上海江南电影制片厂观看了《林冲雪夜奔梁山》一场戏后,周总理和吴巴瑞走到“山神庙”前,同演员握手、拍照。周总理对外宾说:“我们中缅两国人民都是由于殖民主义的压迫而走上反帝国主义道路的,也是一种逼上梁山……”这里,周总理从加强中缅两国人民友谊和联系的目的出发,利用“逼上梁山”这出戏构成的言语交际环境,借题发挥,即景引申,巧妙地表达了中缅两国人民有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斗争经历,因此更应携手共进的意思。毫无疑问,周总理选用借题发挥,即景引申的表达方式不仅正确,而且显得非常自然、风趣、亲切、友好,从而产生了平等待人、亲如一家的交际效果。

(四)表达效果良好

所谓表达效果,是指所说的话语产生的实际效用。符合特定的目的,切合特定的语境,选用正确的表述方式,就会产生良好的表达效果,前三者是动机展现的动态过程,后者则是必然产生的结果。表达效果良好,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可以树立讲说者优雅的形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有口才、会说话,就是指表达效果良好。这是衡量口才是否出类拔萃的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标准。

三、口语表达才能的标准

从口才的含义及特点可知,人人都能说话,但并非都善于说话,能达到善于说话标准的口语表达,是一种具有一定思想性、规范性、创造性和艺术性的高层次表达,它能给人以精神陶冶、审美情趣和艺术享受。简言之,是一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表现。这种口才的展示虽然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变化无穷的内容,但毕竟从中可以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构成口才的综合评判标准。

综合评判标准是分别依据口语表达的语言内容、逻辑思维、言语环境和话语目的制定的。

(一)语言内容标准

1.正确性标准

从语言体系角度要求,使用语言必须遵守一定历史时期相对稳定的民族标准语的规范,要求语音纯正,语义明确,词汇、语法规范。在我国,推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因而必须遵守普通话的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结构规则和组合规律,以之为口语表达的规范。

2.丰富性标准

要求词汇丰富,用语多样化,语法形式既规范又灵活。汉语词汇丰富,同义表达手段多种多样,充分利用它们,可以显示细微的含义差别,增强修辞色彩,使言语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3.健康性标准

要求讲究用语文明,不使用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污言秽语,不使用黑话、俚语,不带口头禅,使语言纯洁健康。

(二)逻辑思维标准

1.准确性标准

要求用词造句能准确地反映和表现客观事物,不能自相矛盾,也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偷换概念,恶意歪曲。

2.严密性标准

要求言语符合逻辑性,注意话语中严格、严肃的意义联系,做到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合乎逻辑,论证严密有力;避免语无伦次、似是而非、答非所问等现象。

(三)言语环境标准

1.适切性标准

要求话语切合言语交际环境,切合交际对象,切合交际任务和交际目的,切合表达者个人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特点,做到自然得体,建立起良好的语言形象。

2.浅显性标准

要求话语通俗易懂,清楚明白,深入浅出,通晓畅达,避免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佶屈聱牙的语句。浅显并非平淡无奇,而是“语浅意深”,“言近旨远”,“平中有奇”,使听者容易接受和理解,并感到生动有回味。

(四)话语目的标准

1.晓谕性标准

要求话语明白晓畅、简洁清晰,让听者懂得所传递的信息,或明白理解他原来所不知晓不了解的事情。

2.说服性标准

要求话语具有说服力,能获得交际对象的信任,让听者在弄懂思想观点、立场看法的基础上产生精神共鸣,达成共识,不仅信服,还能作出相应的行动。

3.感染性标准

要求话语包含真情实感,真切动人,让听者随着讲说者的表达而产生情感、心境乃至观点的变化,形成心灵相通、意趣相投的情意交融境界。

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只要能达到上述标准,就可以称之为有口才,就能在人际交往中扣住听众的心弦,催发听众喜怒哀乐的情感,激励听众去爱、去恨、去奋斗、去行动,从而发挥口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