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物流管理
1.2.1 物流管理的含义与原则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流的规律,运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服务性原则
物流业属于服务业,必须以用户为中心。随着商品经济的纵深发展,用户对物流活动更重视高效率、低消耗的效果。所以,现代物流业的活动特点是在承担中长距离大量运输的同时,还要注意满足用户批量少、次数多、距离短、时间准的要求,甚至要为用户“量身定做”物流方案。例如,日本丰田公司有个先进的管理经验是“零库存”或者称“准时生产方式”,就是原料配件运到正好上生产线,产品完工即运给下一道工序或用户,因此不需要库存,使储备资金占用达到最低。这种情况必须有一个精干的物流机构在支持,这往往不是企业自备物流机构能做到的,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一般都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他们的服务与用户的需要配合得分毫不差,真可以说是完美的服务。
2.通用性原则
专业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必然发生高昂的费用,但是如果能采用共同储运的组合方式,提高储运设备的利用率,就能把成本降下来。为了能够适宜于共同组合,对物流用品如集装箱、托盘等应着重它的可交换性、通用性。在这个原则下提出了物流标准化的要求。例如,规定了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尺寸基准,又称“物流模数”,规定了最小的集装单元尺寸为600 mm×400 mm,这是国际基本认定的基础模数尺寸,其他规格的尺寸都与它成倍数关系。现代物流业必然发展为全球性作业,那么上述通用性将向全球的通用性发展,而且不仅是设施与设备的通用,更包括商务单证、手续规则的通用、相互认可等,这些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研究解决的问题。
3.合理化原则
专业物流企业要降低物流成本,还要考虑按最优化模式设计它的作业,实行合理的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等。追求最优模式还要注意解决“二律背反”的问题,即事物存在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如果想要实现其中一个方面的目的,就可能使另一方面受到损害。例如,减少库存可以降低储存成本,但是要增加采购次数,使采购费用增加;又如:简化包装可以降低包装成本,但是包装强度降低,破损率升高,使维修或赔偿费用增大,甚至损害自家声誉等。解决这类问题在于:首先要周密的考察、衡量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影响程度;然后可采用实验或者更精确的数理推算方法,确定矛盾的双方各自应该具有的水平,得到较折中的处理方法,使综合效益得到最大。例如,利用“最经济购进批量”法计算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