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地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中国物流业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中国已建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开始起步,配送中心稳步发展,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得到加强。但从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来看,中国的物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现代物流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1)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为提高,市场物流网络逐步扩大。中国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十五”以来主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表1.2所示。

表1.2“十五”以来主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报告整理。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物资流通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队伍,并建立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乡一体的物流网络。

2)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物流规模是从量的角度反映物流业的发展水平的。2008年全国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近年的数据如图1.1所示。

图1.1 2001—2008年GDP与社会物流总额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整理.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代表中国国际物流发展规模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量在近几年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以沿海主要港口为中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初步形成。

3)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中国物流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质量总体水平比较低。

① 物流时间。据有关资料介绍,工业生产中物流所占用时间几乎达到整个生产过程的90%。在货物运输中,中国现行运输管理体制制约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物流速度。目前,全国铁路货运列车的平均技术速度为45公里/小时。因散装、集装箱运输技术尚未普及,装卸效率低,铁路货车中转停留时间约5小时。公路运输营运货车平均车日行程200公里左右,车辆工作率约60%。城市内运输由于道路面积增长与车辆增长不适应,车辆运输速度不断下降。在一些大城市,平均车速已下降到15公里/小时,严重影响了城市物流效率。

② 物流费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因各部门产品对运输的依赖程度不同,其所占比重也不同。根据对近年国家投入产出的分析,大体数据是:运输邮电费用在农业生产总费用中占3.29%,在工业生产总费用中占7.15%,在建筑业中占8.63%,在商业饮食业中占14.98%,在其他服务部门中占7.8%。如果从物流业总体费用考虑,有关资料显示,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账面上反映已超过40%。

③ 物流效率。在总体上分析计算物流效率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流过程非常复杂,不同的物流活动内容和形式,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物流效率。现在通常用物流相关行业的成本费用总和与GDP的比值来评价物流总体效率。据有关资料介绍,在1979年至1986年间,美国物流费用支出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变化呈现下降趋势,1981年最高,达到14.7%,1985年下降到11.1%。这说明美国的物流效率提高了。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07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06亿元,其中运输费用占54.4%,保管费用占32.9%,管理费用占12.7%,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值为18.4%,比2006年的18.3%上升了0.1个百分点。

4)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铁道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等各部门。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

另外,我国已经形成的社会物流系统与企业物流系统由于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两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和协调发展,也对物流合理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5)物流科学研究亟待加强。物流科学是现代大生产、大流通的必然产物。我国对物流科学的研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专门的研究机构不多,在理论上尚未形成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科学体系。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对我国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产业特点

1)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各个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错综复杂,物流产业是维系这些复杂交换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因此,物流产业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当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时,各种物流要素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物流活动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分化出来,各种物流要素也逐渐成为市场资源,专业化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各种物流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

3)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当物流活动从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中独立出来后,物流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因素,而成为一个为生产、交易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价值增值因素,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专业化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货物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形服务,而且可以提供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务,这是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传统流通部门所难以企及的。相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物流服务创造的是产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创造价值的产业部门,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3.产业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业被经济学家称为继自然资源、劳动力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引起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将在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发展战略

坚持调整和优化结构、速度和效益相结合,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化服务为根本目的,使物流业的发展在整体上有较大的突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上为综合性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坚持城乡结合,促进全国物流系统合理布局。以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战略重点,把城市物流体系与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结合起来。

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宏观政策指导。把制定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相互配套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作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加快研究制定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政策。(2)发展目标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和深化体制改革,使物流业初步建立起基本适应社会物资流通需要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在经济中心城市造就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物流企业;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效率的区域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若干条以沿海重要港口城市为中心的国际多式联运系统,以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

(3)物流业发展的重点

根据我国物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应当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2)加快物流企业改革步伐,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要求,组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型物流企业;

3)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建设;

4)加强有关政策研究。